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60例,通过核磁共振影响分析分为再发脑梗死组与未发脑梗死组,再根据患者脑部出血的位置分为脑叶出血患者组与非脑叶出血患者组,再通过记录患者的动脉压分为强化降压组与非强化降压组,根据上述条件分组之后开展对患者病变问题与血压波动给等情况的记录分析。结果:在对各分组患者进行分析的结果中显示在脑叶出血患者组中对于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白质的病变程度相较于并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病变程度更高,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针对非脑叶出血患者组中对于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动脉的狭窄程度相较于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更高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总体来看,在导致出现脑出血再发脑梗死问题的因素之一为患者存在的小血管疾病,在此时对患者采取强制性降压的手段会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几率上升,而采取适当的降压手段则可以有效降低对患者的脑部损伤。
【关键词】再发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血压波动;病变程度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5-0-01
脑出血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诱发的脑梗死则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一方面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另一方面会对患者的生命影响较大。本次探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选取本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其疗效价值,具体请看下文。
1 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本院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所有患者年龄最大为86岁,年龄最小为38岁,平均年龄为(61.34±10.56)岁,通过核磁共振影响分析分为再发脑梗死组与未发脑梗死组,再根据患者脑部出血的位置分为脑叶出血患者组与非脑叶出血患者组,再通过记录患者的动脉压分为强化降压组与非强化降压组。将以上分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别按照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得出P大于0.05,△P>0.05,因此即差异不对本次研究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具有意义。
1.2实验方法
在患者住院之后对患者进行头部的ct影像扫描,通过ct影像中的T2WI、T1W1、FLARE、DWI、MRA等各项数据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分析医师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结果进行记录。
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各项数据进行监控,对患者高血压等疾病病史进行统计,之后对发病时间、动脉压数据、冠心病、脑卒中等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1]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程度与脑动脉狭窄程度,通过数据对相关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出血患者再发脑梗死相关性
脑白质病变程度,脑叶出血组中再发脑梗死共7例,轻度病变2例,中度病变2例,重度病变3例。脑叶出血组中未发脑梗死共9例,轻度病变5例,中度病变2例,重度病变2例。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非腦叶出血组中再发脑梗死共9例,轻度病变4例,中度病变2例,重度病变3例。非脑叶出血组中未发脑梗死共35例,轻度病变24例,中度病变5例,重度病变6例。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对于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白质的病变程度相较于并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病变程度更高。
2.2出血患者再发脑梗死脑动脉狭窄相关性
脑动脉狭窄程度,脑叶出血组中再发脑梗死共7例,轻度狭窄3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2例。脑叶出血组中未发脑梗死共9例,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1例。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非脑叶出血组中再发脑梗死共9例,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3例,重度狭窄2例。非脑叶出血组中未发脑梗死共35例,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5例。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动脉的狭窄程度相较于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更高。
2.3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强化降压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758),P为(0.08);中重度脑动脉狭窄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851),P为(0.061);中重度脑白质病变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884),P为(0.037);脑叶出血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908),P为(0.041);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593),P为(0.939)。
3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脑叶出血患者组中对于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白质的病变程度相较于并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病变程度更高。在针对非脑叶出血患者组中对于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动脉的狭窄程度相较于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更高。[3]
总体来看,探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中发现在导致出现脑出血再发脑梗死问题的因素之一为患者存在的小血管疾病,在此时对患者采取强制性降压的手段会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几率上升,而采取适当的降压手段则可以有效降低对患者的脑部损伤。
参考文献:
[1]张爱玲[1] 冯来会[1] 张道培[1] 祁佩红[2]. 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15):824.
[2]郝吉轮. 谈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2):5-6,25.
[3]杨秀芹. 老年脑梗死病人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微血管病变和预后的关系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5).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关键词】再发脑梗死;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血压波动;病变程度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5-0-01
脑出血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诱发的脑梗死则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一方面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另一方面会对患者的生命影响较大。本次探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选取本院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其疗效价值,具体请看下文。
1 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本院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所有患者年龄最大为86岁,年龄最小为38岁,平均年龄为(61.34±10.56)岁,通过核磁共振影响分析分为再发脑梗死组与未发脑梗死组,再根据患者脑部出血的位置分为脑叶出血患者组与非脑叶出血患者组,再通过记录患者的动脉压分为强化降压组与非强化降压组。将以上分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别按照统计学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得出P大于0.05,△P>0.05,因此即差异不对本次研究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对比具有意义。
1.2实验方法
在患者住院之后对患者进行头部的ct影像扫描,通过ct影像中的T2WI、T1W1、FLARE、DWI、MRA等各项数据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分析医师选择经验丰富的医师,结果进行记录。
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各项数据进行监控,对患者高血压等疾病病史进行统计,之后对发病时间、动脉压数据、冠心病、脑卒中等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分析。[1]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的脑白质病变程度与脑动脉狭窄程度,通过数据对相关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出血患者再发脑梗死相关性
脑白质病变程度,脑叶出血组中再发脑梗死共7例,轻度病变2例,中度病变2例,重度病变3例。脑叶出血组中未发脑梗死共9例,轻度病变5例,中度病变2例,重度病变2例。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非腦叶出血组中再发脑梗死共9例,轻度病变4例,中度病变2例,重度病变3例。非脑叶出血组中未发脑梗死共35例,轻度病变24例,中度病变5例,重度病变6例。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对于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白质的病变程度相较于并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病变程度更高。
2.2出血患者再发脑梗死脑动脉狭窄相关性
脑动脉狭窄程度,脑叶出血组中再发脑梗死共7例,轻度狭窄3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2例。脑叶出血组中未发脑梗死共9例,轻度狭窄6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1例。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非脑叶出血组中再发脑梗死共9例,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3例,重度狭窄2例。非脑叶出血组中未发脑梗死共35例,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4例,重度狭窄5例。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动脉的狭窄程度相较于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更高。
2.3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强化降压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758),P为(0.08);中重度脑动脉狭窄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851),P为(0.061);中重度脑白质病变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884),P为(0.037);脑叶出血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908),P为(0.041);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因素针对脑出血再发脑梗死危险中回归系数为(0.593),P为(0.939)。
3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脑叶出血患者组中对于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白质的病变程度相较于并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病变程度更高。在针对非脑叶出血患者组中对于存在脑梗死现象的患者其脑动脉的狭窄程度相较于未出现脑梗死现象的患者更高。[3]
总体来看,探讨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中发现在导致出现脑出血再发脑梗死问题的因素之一为患者存在的小血管疾病,在此时对患者采取强制性降压的手段会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的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几率上升,而采取适当的降压手段则可以有效降低对患者的脑部损伤。
参考文献:
[1]张爱玲[1] 冯来会[1] 张道培[1] 祁佩红[2]. 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6(15):824.
[2]郝吉轮. 谈脑出血后再发脑梗死与脑白质病变、脑动脉狭窄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52):5-6,25.
[3]杨秀芹. 老年脑梗死病人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微血管病变和预后的关系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5).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