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是近年来引入小学的一种以现代西方社会学与心理学为理论依依据的崭新学习方式。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重数理逻辑的学科,小组合作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好处。它依托于小学生相互之间的人际交流合作,在小组中的学习,小组成员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从其他成员身上学习长处,以达到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的目的。本文分析了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合理的优化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从社会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学习理论出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倾向于简单直观,而逻辑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数学的抽象逻辑对小学生来说必须有教师来引导,才能够逐渐进步。小学年龄段以及数学教学内容跨度都不小,一年级同学还在学习认识数字,到三四年级就已经有很复杂的奥数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对小学生有很高的教学内容吸收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非常有必要引进小组合作学习。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就没有很好地把握此方法的本质
我国的小学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拥有多年数学执教经验的老教师,教师队伍更新换代本身就慢,所以许多老教师还固守着过去固定的教学观念,他们期望的是安静听课、坐得笔直的学生。这必然使他们忽视学生在接收知识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因此很难有效地促进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贯彻落实。
2、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我国的小学生在学校中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竞争意识大于合作意识、刚愎自用,而且不听从别人的看法等当代儿童的固有缺陷。因此要求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总会出现合作失败、意见不一致,陷入小组人际矛盾而相互生气拒绝学习的问题。小组成员没有合作精神,阻碍了小组合作教学的进行。
二、小学数学课小组合作法优化应用策略
1、考虑学生数学素养差异,合理进行分组工作
合理的分组工作必须要在开始小组合作引导教学开始之前进行,没有好的分组就不会收获好的效果。教师要承认学生数学接受能力有快慢之分,对于同一个崭新的数学知识点,学生之间有学习积极性高低的区别,也有掌握快慢的区别。所以在小组中,一定要把数学优秀的学生与对数学不敏感的学生错落安排。使学生从同伴那里弥补个体的弱项,同时激励自身的竞争动力以提高效率。
例如,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设计包装箱”一课时,就可以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性别,人际活跃度,数学接受能力的强弱等方面,同时还要注意學生的近视程度,然后对学生进行编组。把学生分为5到6人的小组并固定下来。在“设计包装箱”来认识规则物品的体积时,小组的一半成员进行动手实践,设计包装箱,另一半成员进行体积计算。还可以结成两人的学习同伴,相互考察体积的计算方法,互相参考对方的设计过程。这是一种完全合作式的小组,可以将抽象数学认知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创立良好数学学习合作氛围
不仅老师要在理念上改变对新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见看法,学生也需要有一个心理转换的接受过程。学生需要一个平等自由的数学课堂氛围来展开合作。试想,如果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始终保持紧张、怕跟不上的心理状态,那么即使一点点同伴的干扰,也会使小学生思想不集中,结果就是只顾着与同伴交流而无足够精力来学习。所以,良好的数学合作氛围极其重要。
例如,在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对大量涌入眼帘的数据感到恐惧,抵触心理较为明显,这时,教师就要将学生的这一心理现象与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学生从问题与材料中收集数据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收集的过程和结果。当小学生看到同伴们的学习成果与收集的过程时,就会与自己的收集情况进行下意识的比较,从而得出“我并没有落后于大家”的认识,从而建立面对数据时的信心,打消惧怕心理,便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使每一位学生都不掉队。同时,教师在此过程过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合作交流,不能快速地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要充分理解学生面对数据的畏难意识,并给学生们在合作中战胜紧张情绪的机会。
3、激励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淡化自己的中心光环,让学生们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当然,小组的最大利益就是促进所有成员数学知识的掌握,符合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因而教师要设置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用这些任务来激励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当他们的数学合作意识被培养起来之后,也就自觉地服务于小组的整体利益了,换句话说,也就是推动了所有学生的数学进步。
例如,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由教师提出问题,提问小组的平均年龄、并要求学生作出小组成员年龄的条形统计图。小组合作探索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流、沟通,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意识到建立统计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小组成员在任务着手阶段,需要相互交流收集年龄数据,练习了主动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在各自独立完成计算和绘制统计图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能够发现单一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有多种画法,信息数轴的排列也可以有所不同,可以进行取长补短的改进。在这样的交流合作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会开始萌发,不同的智力成果相互交流,达到了资源的共享,正向激励了学生合作意识。
三、结语
在我国,对数学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总是教师一人面向所有学生的集体评价,这通常让学生抓不到重点,无论批评还是表扬都不具体,评价起不到预期效果,使整个小组数学合作学习都流于形式。所以不同的小学生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不一致,会出现明显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分层的情况。因此,引入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于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淑英.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28.
[2]高清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80.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引言
从社会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学习理论出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倾向于简单直观,而逻辑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数学的抽象逻辑对小学生来说必须有教师来引导,才能够逐渐进步。小学年龄段以及数学教学内容跨度都不小,一年级同学还在学习认识数字,到三四年级就已经有很复杂的奥数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学数学教学其实对小学生有很高的教学内容吸收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非常有必要引进小组合作学习。
一、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就没有很好地把握此方法的本质
我国的小学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拥有多年数学执教经验的老教师,教师队伍更新换代本身就慢,所以许多老教师还固守着过去固定的教学观念,他们期望的是安静听课、坐得笔直的学生。这必然使他们忽视学生在接收知识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因此很难有效地促进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贯彻落实。
2、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我国的小学生在学校中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竞争意识大于合作意识、刚愎自用,而且不听从别人的看法等当代儿童的固有缺陷。因此要求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总会出现合作失败、意见不一致,陷入小组人际矛盾而相互生气拒绝学习的问题。小组成员没有合作精神,阻碍了小组合作教学的进行。
二、小学数学课小组合作法优化应用策略
1、考虑学生数学素养差异,合理进行分组工作
合理的分组工作必须要在开始小组合作引导教学开始之前进行,没有好的分组就不会收获好的效果。教师要承认学生数学接受能力有快慢之分,对于同一个崭新的数学知识点,学生之间有学习积极性高低的区别,也有掌握快慢的区别。所以在小组中,一定要把数学优秀的学生与对数学不敏感的学生错落安排。使学生从同伴那里弥补个体的弱项,同时激励自身的竞争动力以提高效率。
例如,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设计包装箱”一课时,就可以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性别,人际活跃度,数学接受能力的强弱等方面,同时还要注意學生的近视程度,然后对学生进行编组。把学生分为5到6人的小组并固定下来。在“设计包装箱”来认识规则物品的体积时,小组的一半成员进行动手实践,设计包装箱,另一半成员进行体积计算。还可以结成两人的学习同伴,相互考察体积的计算方法,互相参考对方的设计过程。这是一种完全合作式的小组,可以将抽象数学认知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创立良好数学学习合作氛围
不仅老师要在理念上改变对新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见看法,学生也需要有一个心理转换的接受过程。学生需要一个平等自由的数学课堂氛围来展开合作。试想,如果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始终保持紧张、怕跟不上的心理状态,那么即使一点点同伴的干扰,也会使小学生思想不集中,结果就是只顾着与同伴交流而无足够精力来学习。所以,良好的数学合作氛围极其重要。
例如,在冀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会对大量涌入眼帘的数据感到恐惧,抵触心理较为明显,这时,教师就要将学生的这一心理现象与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学生从问题与材料中收集数据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收集的过程和结果。当小学生看到同伴们的学习成果与收集的过程时,就会与自己的收集情况进行下意识的比较,从而得出“我并没有落后于大家”的认识,从而建立面对数据时的信心,打消惧怕心理,便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使每一位学生都不掉队。同时,教师在此过程过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合作交流,不能快速地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要充分理解学生面对数据的畏难意识,并给学生们在合作中战胜紧张情绪的机会。
3、激励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
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淡化自己的中心光环,让学生们为小组的利益而努力。当然,小组的最大利益就是促进所有成员数学知识的掌握,符合每个人的学习目的。因而教师要设置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用这些任务来激励学生的数学合作意识,当他们的数学合作意识被培养起来之后,也就自觉地服务于小组的整体利益了,换句话说,也就是推动了所有学生的数学进步。
例如,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课,由教师提出问题,提问小组的平均年龄、并要求学生作出小组成员年龄的条形统计图。小组合作探索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流、沟通,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意识到建立统计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小组成员在任务着手阶段,需要相互交流收集年龄数据,练习了主动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在各自独立完成计算和绘制统计图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能够发现单一的条形统计图可以有多种画法,信息数轴的排列也可以有所不同,可以进行取长补短的改进。在这样的交流合作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会开始萌发,不同的智力成果相互交流,达到了资源的共享,正向激励了学生合作意识。
三、结语
在我国,对数学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总是教师一人面向所有学生的集体评价,这通常让学生抓不到重点,无论批评还是表扬都不具体,评价起不到预期效果,使整个小组数学合作学习都流于形式。所以不同的小学生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不一致,会出现明显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分层的情况。因此,引入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对于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淑英.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28.
[2]高清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20(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