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现如今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的技术革命使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1]。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对教育环境、教育设备、教育手段进行重组与创新,使得教育事业与时俱进地发展。国家在新一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因此对高校基础课程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微信平台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5-4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35-02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播广泛,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国外,与翻转课堂类似的教学模式早在1991年已经被相关学者进行研究,Eric Mazur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与实现教學效果,实行了学生课后学习教学知识,课堂进行教学知识讨论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直到2000年,翻转课堂的概念被学者Lage和Platt提出,翻转课堂的影响范围及成果越发的显著。对于该教学模式的流程及内容设置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该教学模式正在广泛地被应用于大学的很多课程的教学之中。
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提升与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利用移动终端应用软件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与分享知识的方法可以迅速而又便捷地吸引广大学习者进行学习与探讨,有效的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性。该教学平台可以很好的缩小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和差异性较大的缺点,从而使绝大部分的学习者同时享用同等的资源。研究者建议将更多专业化的知识借助微信平台分享,传播,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移动终端知识传播的高效性[2]。
一、翻转课堂对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从教育观念看,通过微信平台引入翻转课堂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来,既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从教学方式看,翻转课堂借助网络平台,这样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融合,大大拓展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空间性,互动性,时效性。同时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个性化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从教学效果看,将翻转课堂通过微信平台引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丰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实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协助者的主客体关系。老师与学生通过在线交流,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二、实施方案以及策略
1)研究相关理论基础(翻转课堂理论,微信平台创建,运行,维护知识)。
2)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问卷分析。
3)引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课程内容分析,信息技术分析,学生需求性分析,教学效果分析)。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生特征分析,教学内容的选取,制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策略,制定评价体系)。
5)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对比。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的步骤
根据国内外有关翻转课堂课程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结合微信平台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将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研究总结试验经验,发现不足并寻求解决思路。
1)了解当前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找出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
2)了解微信平台自身的功能和特点,研究翻转课堂与高等数学教学的主客体关系。
3)尝试设计和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翻转课堂的高校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并详细阐述模式的各个环节。
4)对高校“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对提出的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进行效果验证,验证该教学模型是否能够适合高校基础类课程,是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等数学课程基于翻转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翻转课堂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网络环境和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强的自觉性的基础之上,因此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翻转课堂应选取合适的章节,循序渐进的开展。对于不适用于“翻转课堂”的知识,还应立足课堂来生成。
3)网络环境的全覆盖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是否能够自觉的去完成视频学习无法保证,而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教师能否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监控还有待商榷。再者,学生与教师时时互动交流平台的建设亦是一项大工程。
4)“翻转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但翻转课堂的实践应遵循循序渐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各科班级对比试验结果逐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切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Beijing Review.2016.02:1-4.
[2]山峰,檀晓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1):97-103.
作者简介:
徐佳丽,生于1984年10月,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微信平台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5-4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3-0135-02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播广泛,引起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国外,与翻转课堂类似的教学模式早在1991年已经被相关学者进行研究,Eric Mazur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与实现教學效果,实行了学生课后学习教学知识,课堂进行教学知识讨论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直到2000年,翻转课堂的概念被学者Lage和Platt提出,翻转课堂的影响范围及成果越发的显著。对于该教学模式的流程及内容设置目前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该教学模式正在广泛地被应用于大学的很多课程的教学之中。
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提升与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利用移动终端应用软件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与分享知识的方法可以迅速而又便捷地吸引广大学习者进行学习与探讨,有效的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性。该教学平台可以很好的缩小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匀和差异性较大的缺点,从而使绝大部分的学习者同时享用同等的资源。研究者建议将更多专业化的知识借助微信平台分享,传播,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移动终端知识传播的高效性[2]。
一、翻转课堂对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1)从教育观念看,通过微信平台引入翻转课堂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来,既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从教学方式看,翻转课堂借助网络平台,这样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融合,大大拓展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空间性,互动性,时效性。同时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个性化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从教学效果看,将翻转课堂通过微信平台引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效率,而且可以丰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实现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协助者的主客体关系。老师与学生通过在线交流,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二、实施方案以及策略
1)研究相关理论基础(翻转课堂理论,微信平台创建,运行,维护知识)。
2)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问卷分析。
3)引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课程内容分析,信息技术分析,学生需求性分析,教学效果分析)。
4)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生特征分析,教学内容的选取,制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策略,制定评价体系)。
5)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对比。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的步骤
根据国内外有关翻转课堂课程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成果,结合微信平台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将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高等数学教学中,进行试验研究,通过研究总结试验经验,发现不足并寻求解决思路。
1)了解当前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找出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
2)了解微信平台自身的功能和特点,研究翻转课堂与高等数学教学的主客体关系。
3)尝试设计和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翻转课堂的高校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并详细阐述模式的各个环节。
4)对高校“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对提出的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进行效果验证,验证该教学模型是否能够适合高校基础类课程,是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等数学课程基于翻转课堂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1)翻转课堂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网络环境和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强的自觉性的基础之上,因此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翻转课堂应选取合适的章节,循序渐进的开展。对于不适用于“翻转课堂”的知识,还应立足课堂来生成。
3)网络环境的全覆盖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即使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是否能够自觉的去完成视频学习无法保证,而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教师能否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监控还有待商榷。再者,学生与教师时时互动交流平台的建设亦是一项大工程。
4)“翻转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但翻转课堂的实践应遵循循序渐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各科班级对比试验结果逐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切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Beijing Review.2016.02:1-4.
[2]山峰,檀晓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1):97-103.
作者简介:
徐佳丽,生于1984年10月,女,汉族,江西南昌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