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面对很长的课文,应怎样落实课标要求,多年的教学生涯体会到教师要学会放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会放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新的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那么面对很长的课文,我们应怎样落实课标要求呢?从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觉得:我们教师应该学会放弃。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只饥饿的老鼠,在觅食过程中意外掉进了一口盛有大半缸米的米缸里,这意外使得老鼠大喜过望,它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便是一通狂吞猛咽,吃饱后,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缸去"进行过痛苦的抉择,可看着白花花的大米,它怎么也舍不得离去,于是倒头便睡。就这样老鼠在米缸里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中悄悄过去,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不得不离去时,它才发现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舍不得放弃,用生命作代价的寓言。大家一定会嘲笑老鼠的愚蠢,其实,谁又敢说自己一生中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选择与放弃,是一种心态、一门学问,人生就是一场不断选择的过程,是选择还是放弃,往往让人难以抉择。人生如此,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讲解,有时候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还不断机械重复,深怕学生搞不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未调动起来,只是机械地接受。结果是:老师课堂上讲得很辛苦,学生却听得很不情愿;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没实现,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学效果很低甚至无效。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我们教师觉得教材处处是宝,在教学中舍不得放弃,总想面面俱到,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应该学会放弃,舍得放弃。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曾听过两位语文老师上的同一课题的语文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鲸》。一位老师由于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一节课设置了无数的问题,每学到一句或一段,他都提出很多问题,如果学生不能一口回答或者回答不让他满意,他还要反复地问,反复地讲。结果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学生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而另一位教师,她大胆的放弃,学生能懂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她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文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文本这个载体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她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最精彩的是:她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头自己喜欢的X鲸,利用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课上刚学到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自己"。 由于准备充分,教师引导得当,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发言,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课堂极其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到了"鲸",又掌握了说明一种事物就是要抓住这件事物的特点,体会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进行表达,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了作文,真是一举几得!整堂课,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显著。
从上面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知道:学会放弃,并不是说教师不负责任,一味的不讲不管,而是教师根据一节课的重难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地引导,舍弃"芝麻"抓住"西瓜"。该讲的时候,充满激情地讲;该略的时候,言简意赅地讲;对于一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如语文教学中学生多读课文就能从文字上了解的内容,教师就要大刀阔斧地放弃,只做适当的点拨,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纠缠。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学会放弃,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握时间节奏,巧妙安排讲练时间,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以保证实现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会放弃,是我们教师必须懂得的一种智慧,是教学更高层次的追求。
"放弃"是一种艺术,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美丽的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在他的散文《米洛斯的维纳斯》里这样写道:"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是啊!这一跃,使美达到了更高境界。
要使我们的教学也达到这样的效果,应怎样"放弃"呢?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上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清澈的湖水》这一课中,她首先只抓住课文中描写山石、湖水、小鱼这三个句子,让学生体会山石 "动态" 的美、水的清、小鱼的欢快,并引导孩子们读出语感,让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欣赏;再抓住文中"小洁"不愿丢面包纸与"小男孩"扔香蕉皮的对比描写,体会小洁的心情,并让孩子们对"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作评价,使孩子们在欣赏句子和评价行为中懂得:只有爱护环境才能欣赏到这样美的景色。这位教师在这堂课中就进行了大胆的"放弃",放弃了对课文逐句、逐段的讲解分析,使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从上面的教学中可以看出:"放弃"这种艺术运用于教学的奥妙在于一个"度"的把握,这个"度"把握得好坏,直接引响到教学效果。要把握好这个"度",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既要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也要考虑到新课改形势下教学中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给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具有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的能力,随时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的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实效。
课堂是学校生活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该演什么,不该演什么,什么该多演,什么该少演,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身为教师,就是一名导演,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呈现更多精彩!
参考文献
[1] 丁慈矿 《 语文基础训练与情趣培养》(修订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方斐卿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会放弃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新的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那么面对很长的课文,我们应怎样落实课标要求呢?从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觉得:我们教师应该学会放弃。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只饥饿的老鼠,在觅食过程中意外掉进了一口盛有大半缸米的米缸里,这意外使得老鼠大喜过望,它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危险之后,便是一通狂吞猛咽,吃饱后,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缸去"进行过痛苦的抉择,可看着白花花的大米,它怎么也舍不得离去,于是倒头便睡。就这样老鼠在米缸里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在丰衣足食中悄悄过去,直到有一天米缸见了底,不得不离去时,它才发现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这是一个典型的舍不得放弃,用生命作代价的寓言。大家一定会嘲笑老鼠的愚蠢,其实,谁又敢说自己一生中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选择与放弃,是一种心态、一门学问,人生就是一场不断选择的过程,是选择还是放弃,往往让人难以抉择。人生如此,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讲解,有时候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还不断机械重复,深怕学生搞不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未调动起来,只是机械地接受。结果是:老师课堂上讲得很辛苦,学生却听得很不情愿;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没实现,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学效果很低甚至无效。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逐步失去学习的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我们教师觉得教材处处是宝,在教学中舍不得放弃,总想面面俱到,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应该学会放弃,舍得放弃。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曾听过两位语文老师上的同一课题的语文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鲸》。一位老师由于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一节课设置了无数的问题,每学到一句或一段,他都提出很多问题,如果学生不能一口回答或者回答不让他满意,他还要反复地问,反复地讲。结果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学生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而另一位教师,她大胆的放弃,学生能懂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她积极引导学生去读、去体会文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文本这个载体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她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最精彩的是:她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头自己喜欢的X鲸,利用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课上刚学到的方法,向同学们介绍"自己"。 由于准备充分,教师引导得当,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发言,绘声绘色地描述着"自己",课堂极其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到了"鲸",又掌握了说明一种事物就是要抓住这件事物的特点,体会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进行表达,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了作文,真是一举几得!整堂课,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显著。
从上面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知道:学会放弃,并不是说教师不负责任,一味的不讲不管,而是教师根据一节课的重难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巧妙地引导,舍弃"芝麻"抓住"西瓜"。该讲的时候,充满激情地讲;该略的时候,言简意赅地讲;对于一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如语文教学中学生多读课文就能从文字上了解的内容,教师就要大刀阔斧地放弃,只做适当的点拨,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纠缠。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高。学会放弃,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握时间节奏,巧妙安排讲练时间,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以保证实现教学的主要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会放弃,是我们教师必须懂得的一种智慧,是教学更高层次的追求。
"放弃"是一种艺术,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农人无意的发掘中,失去了两条美丽的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在他的散文《米洛斯的维纳斯》里这样写道:"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是啊!这一跃,使美达到了更高境界。
要使我们的教学也达到这样的效果,应怎样"放弃"呢?有一位语文教师在上人教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清澈的湖水》这一课中,她首先只抓住课文中描写山石、湖水、小鱼这三个句子,让学生体会山石 "动态" 的美、水的清、小鱼的欢快,并引导孩子们读出语感,让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欣赏;再抓住文中"小洁"不愿丢面包纸与"小男孩"扔香蕉皮的对比描写,体会小洁的心情,并让孩子们对"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作评价,使孩子们在欣赏句子和评价行为中懂得:只有爱护环境才能欣赏到这样美的景色。这位教师在这堂课中就进行了大胆的"放弃",放弃了对课文逐句、逐段的讲解分析,使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从上面的教学中可以看出:"放弃"这种艺术运用于教学的奥妙在于一个"度"的把握,这个"度"把握得好坏,直接引响到教学效果。要把握好这个"度",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既要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也要考虑到新课改形势下教学中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给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具有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的能力,随时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的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的能力,这样才能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实效。
课堂是学校生活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该演什么,不该演什么,什么该多演,什么该少演,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身为教师,就是一名导演,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呈现更多精彩!
参考文献
[1] 丁慈矿 《 语文基础训练与情趣培养》(修订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方斐卿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