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系生活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 体验了生活,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 强化他们的生活体验,更陶冶了情操,感受到了生活和语文之间那种无处不在的联系,懂得"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道理。让语文教学有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也让孩子有了更多属于自己展翅翱翔的天空,不再局限于小小教室和三尺讲台。这就验证了这样一句现代语文教学理念: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语文。
  一、语文教学要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语文教学要走生活化道路,回归生活、返朴归真。
   1.访访看看,认知生活。有些课文中的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很大差距,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丰碑》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起来也趣味盎然。
   2、演演练练,再现生活。"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而教学生活化就是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因此,生活化教学应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这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西门豹》一课中有这么一个片段:"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磕头求饶"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实现对文章主旨的深刻理解。即课堂中请几位同学以表现出文中所没有的官绅求饶悔过的言行,随后教师趁势引导其余学生扮演百姓,让他们在人情入境的表演中敞开心扉,进行对话,从而深刻地领悟了西门豹的机智--既惩治了恶人,也唤醒了百姓。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不必作深奥的逻辑分析,学生就已经比较轻松地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3.想想做做,享受生活。俗話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不仅要创设模拟的情境也要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如果仅仅是运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照片、网站等等教学手段,一味地呈现和告诉"桂林山水真的很美丽",那么学生往往还是不知道美是什么,美在哪里!因为他们对美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他们得到的只是概念上的"美"和口头上的"美"。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回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发现身边的美,让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美的周围,并且切身体验美,理解"美在于发现"。如果学生真的有了美的体验和感受,他们就可以和文章的作者有情感的交流并产生共鸣,就算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桂林山水,他们也会向往桂林山水的!这样他们就不会心不在焉的回答"桂林的山水真美"。
   二、学生的生活要教学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教材和素材,使生活教学化。
   1、使学校生活融进语文教学中。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将社会生活引到语文教学中。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黑猫蚊香,默默无蚊"、"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去商店、学校等场所,走入社会,去发现、纠正这类错别字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
   3.把家庭生活渗到语文教学中。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更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班里有的学生家长卖服装,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推销词;有的学生家长卖水果,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水果的文章,有的学生家长会磨制豆腐,则让他写写豆腐的制作过程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充满成就感,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生活教学化,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其他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意义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个性主动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使他们成为自主活动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我认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维。下面谈谈基本做法:  一、指导自学,自我赏析  古人说: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就是""授之以渔"的重
期刊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客观评价针刺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临床疗效,为针药结合治疗DGP的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1
摘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用笔写心、用笔抒情,让学生的笔下绽放心灵之花。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作文教学 体验式 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但我们学生的作文大都变成了与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了得高分,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发散的方法不拘一格, 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
期刊
有这样一句戏言: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作文"荣膺"学生语文学习"最恐怖杀手"的称号。 "谈写色变",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芒然无措,无从下笔。草草应付,甚至抄袭以对是常见的现象。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合上作文本,自以为大功告成。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字数严重不够,要么内容贫乏,如记流水帐,要么语句不通,词义不明,别字频频,写作基础严重薄弱。 
期刊
非法集资案件是涉众型经济案件,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案件也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和类型.房地产领域非法集资案件受害人基数大、资金流复杂、集资速度
摘要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他们"民族情感涵化、民族意识觉醒、民族思维拓展以及民族精神构建的过程"。因此,本文认为,应在语文教育中维护了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才可以维持本民族的独立性,才可以抵挡强势文化的侵袭,中华文明才可以屹立于世界文明史中。  关键字 传统文化 语文教育 内涵 教育实践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1、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
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启发我们:一要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二要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习。茅盾先生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可见,语文教学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有了带有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不仅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独立阅读思
期刊
课堂生命性也被称作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知识、经验、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对课堂生命性的关注与建构始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基本理念,而且必须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目前大家对课堂生命性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关注学生课堂生活,关注学生课堂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赋予课堂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价值,通过课堂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