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我们知道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艺术。语言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也受制于众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迁移,作为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属于一种非智力因素范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迁移规律的影响和作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迁移现象,科学运用评议迁移规律,对促进学生语言学习中的认识和记忆,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着非同寻凡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言迁移;规律运用
一、 语言迁移现象与英语教学
迁移在这里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的影响,已掌握的东西和已具有的经验影响着新情况、新课题的学习,已拥有的母语知识与技能影响着目的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总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受到母语的影响,或试图借助于母语的知识来表达思想(学生的英语知识越差这种现象越明显),这时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正确地把握和用运这种规律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反之,就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影响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日常英语教学中,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有相同的表达形式时,这种相同表达形式带来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必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学生不仅学起来比较轻松,而且记起来也比较省时省力。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在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时,这种差异表达形式带来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便在学生的学习中和训练中起着错误的导向作用,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延缓了学习的进程。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在表达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时,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这种表达形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正迁移和一定的负迁移。
就其学习的结果而言,正迁移促进学生学习,产生正确得体的语言;负迁移阻碍学生学习,产生错误,不得体的语言。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语言迁移,从分析语言迁移现象入手,进而做好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工作。
二、 常见语言迁移现象
语言迁移影响到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情况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所产生迁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虽然语言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初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但这种现象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大学教育阶段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
1. 语音迁移(Phonetic Transfer)。
汉语和英语在读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语中没有辅音结尾的现象,这是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受母语影响,常出现词尾加元音或拖音的情况。产生语音迁移以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发音相似(2)发音差别较大(3)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音(4)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的音。这些差异的存在,便导致了程度大小不同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例如,汉语学习者常会将“three”中的[θ]发成[s],这是因为汉语中缺少这个[θ]音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汉语中已经存在的音素在英语学习中会促进英语的习得,只是我们过分重视语言的负迁移而忽略了正迁移而已。例如学过汉语拼音,学生在学习国际音标时对爆破音和元音中的
[I:][u:][a:]感到毫不费力。这是正迁移在起作用,因为已掌握的动作与新的动作有共同之处,只要求学生作出相同的反应。相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中的双元音[ai][ei][au]比较难于掌握,发音不到位,听起来不纯正,不地道。因为它们与汉语拼音中的(ai)(ei)(ou)极容易混淆。宁夏南部山区某些地区的英语学习者在区分[n]和[l],[d]和[t],[b]和[p]等很多组发音上会遇到困难。方言腔调成为了方言语调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严重影响着语音语调,难以改变,它也是影响语调的诸多因素中较易于被人们感知的一种负迁移。
2. 词汇迁移(Lexical Transfer)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词汇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大体对应的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词汇、词义以及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存在于场合、语气等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往往成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方面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犯了许多严重的表达错误,这也是词汇负迁移的明显例子。词汇负迁移存在于许多方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概念意义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sir”并不总等于汉语中的“先生”,它还可以用来称呼上级、老师、长辈、业务伙伴等,而teacher在英语中是一种职业,不能表示对人的称谓。中国学生常说的Teacher Li也是一种汉语负迁移。(2)内涵意义不同: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词语所承载的内涵意义可能很不一样,其差异便会造成语言的负迁移。例如:汉语中的“喜鹊”与“吉利、好运”等相联系,而英语中的“magpie”却含有“唠叨、罗嗦” 之意; “竹”作为“四君子” 之首,在汉语文化中常表示“高风亮节”的超凡气节,而“bamboo”在英语中几乎没有任何联想意义;同样,“玉(jade)”在汉文化中常用来表示“纯洁、贞洁”,而英语中带有此内涵意义的是“lily(百合花)”。(3)语言运用习惯不同:例如:a. Mr. Tom is a rich man who likes collecting stamps.b. It's clear that there is a big hole on the wall.
3. 句法迁移(Syntactical Transfer)英汉两种语音在句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个细心的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发现按汉语结构套译出的英语句子。这种汉语式的不得体英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句法负迁移造成的恶果。具体说来,这种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语序不同 ⑵表达结构不同 ⑶问法、答法与说法不同 ⑷适用场合与范围,语气的缓急程度不同。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a.China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b.——Can't you go and get a book yourself ?
——Yes, I can't.
4. 语篇迁移(Discoursal Transfer)
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习惯不同,在相同的场合,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对象,相同条件下,英汉两种语言却有着不同的语义表达。中国人自古以来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美德,因此有了大量的谦词谦语,英国人喜欢得到别人赏识与认可,因此有了大量的客套和致谢用语。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口语中。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a.——Your skirt is quite beautiful, Lingling.
——No,it's just so-so.
b.——Do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 ?
——Never mind.
三、如何运用迁移规律现象指导英语教学
由于存在以上诸多方面语言迁移现象,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迁移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正迁移的效力,努力遏止负迁移的发生。
1. 充分发挥语言正迁移的效力。
大量的国外研究表明,完全排斥母语来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不足取的。实践证明,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恰当的运用母语,发挥母语的正面影响,加速英语学习的进程。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较大面积地促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正迁移。
2. 创设适宜情景,遏止负面迁移。
教师要花费一定的功夫,在有可能发生负迁移的地方或时候,做好事前的启发诱导工作。创设适宜的实体或虚体情景,让学生产生丰富联想。借助于各种现代化教具,通过教师的形象描述,使学生进入英语环境中,把想象与思考交融在一起。
3. 认真分析比较,实现正面迁移。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反复比较,积极思考,找出语言知识的本质特征,辩别语言差异,寻找实现正面迁移的主体关联内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语言系统之中,弄清它的正确归属点,避免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迁移规律,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英语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标准得体的英语,通过实现语言正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实现语言正迁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技能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Diane Larsen-Freeman, 2004,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 Edition[M]. Oxford Press.
[2]Freeman, Donald and Jack Richards. 1993,‘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the educ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J].’ TESOL Quarterly .
[3]Dall'Alba, G. and Edwards, J. (1981) The scale of cognitive demand: An instrument for analyzing cognitive demand in secondary science[J].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t.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ustralia.
[4]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第2版.
[5]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学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6]章志光,《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萍主编:《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J].广西教育出版杜,2001年5月版.
[9]张伟明:《探索研究性学习,深化教学改革》[A].教育现代化,2001年第2期.
[10]洪明 《英汉语音差异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的母语负迁移作用》[A]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言迁移;规律运用
一、 语言迁移现象与英语教学
迁移在这里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的影响,已掌握的东西和已具有的经验影响着新情况、新课题的学习,已拥有的母语知识与技能影响着目的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总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受到母语的影响,或试图借助于母语的知识来表达思想(学生的英语知识越差这种现象越明显),这时就会产生语言迁移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正确地把握和用运这种规律无疑会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反之,就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影响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日常英语教学中,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有相同的表达形式时,这种相同表达形式带来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必将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学生不仅学起来比较轻松,而且记起来也比较省时省力。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在表达形式上存在差异时,这种差异表达形式带来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便在学生的学习中和训练中起着错误的导向作用,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延缓了学习的进程。当我们的母语与英语在表达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时,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这种表达形式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正迁移和一定的负迁移。
就其学习的结果而言,正迁移促进学生学习,产生正确得体的语言;负迁移阻碍学生学习,产生错误,不得体的语言。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语言迁移,从分析语言迁移现象入手,进而做好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工作。
二、 常见语言迁移现象
语言迁移影响到语言学习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情况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所产生迁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虽然语言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初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但这种现象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大学教育阶段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
1. 语音迁移(Phonetic Transfer)。
汉语和英语在读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汉语中没有辅音结尾的现象,这是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在学习英语语音时往往受母语影响,常出现词尾加元音或拖音的情况。产生语音迁移以及迁移程度大小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发音相似(2)发音差别较大(3)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音(4)汉语中无而英语中有的音。这些差异的存在,便导致了程度大小不同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例如,汉语学习者常会将“three”中的[θ]发成[s],这是因为汉语中缺少这个[θ]音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汉语中已经存在的音素在英语学习中会促进英语的习得,只是我们过分重视语言的负迁移而忽略了正迁移而已。例如学过汉语拼音,学生在学习国际音标时对爆破音和元音中的
[I:][u:][a:]感到毫不费力。这是正迁移在起作用,因为已掌握的动作与新的动作有共同之处,只要求学生作出相同的反应。相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中的双元音[ai][ei][au]比较难于掌握,发音不到位,听起来不纯正,不地道。因为它们与汉语拼音中的(ai)(ei)(ou)极容易混淆。宁夏南部山区某些地区的英语学习者在区分[n]和[l],[d]和[t],[b]和[p]等很多组发音上会遇到困难。方言腔调成为了方言语调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严重影响着语音语调,难以改变,它也是影响语调的诸多因素中较易于被人们感知的一种负迁移。
2. 词汇迁移(Lexical Transfer)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汉语中的词汇与英语中词汇不可能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大体对应的词汇,在具体的使用中,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词汇、词义以及用法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存在于场合、语气等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一词多性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往往成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方面局限于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犯了许多严重的表达错误,这也是词汇负迁移的明显例子。词汇负迁移存在于许多方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概念意义不同: 例如,英语中的“sir”并不总等于汉语中的“先生”,它还可以用来称呼上级、老师、长辈、业务伙伴等,而teacher在英语中是一种职业,不能表示对人的称谓。中国学生常说的Teacher Li也是一种汉语负迁移。(2)内涵意义不同: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词语所承载的内涵意义可能很不一样,其差异便会造成语言的负迁移。例如:汉语中的“喜鹊”与“吉利、好运”等相联系,而英语中的“magpie”却含有“唠叨、罗嗦” 之意; “竹”作为“四君子” 之首,在汉语文化中常表示“高风亮节”的超凡气节,而“bamboo”在英语中几乎没有任何联想意义;同样,“玉(jade)”在汉文化中常用来表示“纯洁、贞洁”,而英语中带有此内涵意义的是“lily(百合花)”。(3)语言运用习惯不同:例如:a. Mr. Tom is a rich man who likes collecting stamps.b. It's clear that there is a big hole on the wall.
3. 句法迁移(Syntactical Transfer)英汉两种语音在句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一个细心的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中不难发现按汉语结构套译出的英语句子。这种汉语式的不得体英语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句法负迁移造成的恶果。具体说来,这种英语和汉语的句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语序不同 ⑵表达结构不同 ⑶问法、答法与说法不同 ⑷适用场合与范围,语气的缓急程度不同。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a.China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b.——Can't you go and get a book yourself ?
——Yes, I can't.
4. 语篇迁移(Discoursal Transfer)
由于文化背景,民族习惯不同,在相同的场合,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对象,相同条件下,英汉两种语言却有着不同的语义表达。中国人自古以来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美德,因此有了大量的谦词谦语,英国人喜欢得到别人赏识与认可,因此有了大量的客套和致谢用语。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口语中。
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
a.——Your skirt is quite beautiful, Lingling.
——No,it's just so-so.
b.——Do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 ?
——Never mind.
三、如何运用迁移规律现象指导英语教学
由于存在以上诸多方面语言迁移现象,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迁移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广大教师教学实践中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正迁移的效力,努力遏止负迁移的发生。
1. 充分发挥语言正迁移的效力。
大量的国外研究表明,完全排斥母语来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不足取的。实践证明,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恰当的运用母语,发挥母语的正面影响,加速英语学习的进程。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较大面积地促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正迁移。
2. 创设适宜情景,遏止负面迁移。
教师要花费一定的功夫,在有可能发生负迁移的地方或时候,做好事前的启发诱导工作。创设适宜的实体或虚体情景,让学生产生丰富联想。借助于各种现代化教具,通过教师的形象描述,使学生进入英语环境中,把想象与思考交融在一起。
3. 认真分析比较,实现正面迁移。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反复比较,积极思考,找出语言知识的本质特征,辩别语言差异,寻找实现正面迁移的主体关联内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语言系统之中,弄清它的正确归属点,避免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迁移规律,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英语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标准得体的英语,通过实现语言正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实现语言正迁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技能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Diane Larsen-Freeman, 2004,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 Edition[M]. Oxford Press.
[2]Freeman, Donald and Jack Richards. 1993,‘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the education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ers [J].’ TESOL Quarterly .
[3]Dall'Alba, G. and Edwards, J. (1981) The scale of cognitive demand: An instrument for analyzing cognitive demand in secondary science[J].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t.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ustralia.
[4]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第2版.
[5]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学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6]章志光,《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萍主编:《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J].广西教育出版杜,2001年5月版.
[9]张伟明:《探索研究性学习,深化教学改革》[A].教育现代化,2001年第2期.
[10]洪明 《英汉语音差异对英语语音习得产生的母语负迁移作用》[A]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