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中化学高效复习的优化,提出在复习时要把握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双基”,强化主干,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统摄、梳理、对比、迁移和归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关键词:理综化学; 备考策略; “双基”;“两纲”
颇受全社会关注的200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纵观全国各地的理综试题(化学部分),不难得出——回归教材,重视“双基”,强化主干,注重能力,仍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怎样搞好2010年高考化学备考策略,本人就此谈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仅供同行参考。
一、脚踏实地,狠抓“双基”,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纵观历年来的高考,特别是2009年的考题,我们不难发现,每次高考涉及的内容均为中学化学最基础最常见的知识,且为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譬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NA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电解质溶液(水的电离及溶液PH值、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重要元素(C、N、S、Cl四种非金属,Na、Mg、Al、Fe四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永远是高考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做到:
1.复习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有所侧重
第一轮复习既可依教材分章节进行,也可划块,按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顺序进行复习。复习时应不留死角,面面俱到,做到对基本概念的讲解要“准确”,对基础理论知识要“理解”,对有机化学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强调“识记和联想”,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而严密的知识网络。在进行深化基础,全面整合的同时,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又要有所侧重,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譬如必要的重复强调、板书演练、讲授时的音量、明显的放慢语速等,甚至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以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2.对主干知识的讲解要细,要全面,更应重点明确
例如,在《碱金属》一章的复习中,应突出Na的化学性质,Na2O2的结构和性质,NaOH、Na2CO3、NaHCO3、NaCl(氯碱工业)等内容;有机物在复习时应注意抓结构、抓代表物、抓规律、抓特征、抓同系物,在过好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关、有机化学中“五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学关的基础上,突出“四位一体”,即抓“纲”——抓官能团,找“线”——掌握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链,记“点”——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代表物,带“面”——即在熟练掌握各主要代表物官能团和主要反应的基础上,能结合同系物的原理加以应用,类推到含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性质推断上,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 讲解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不宜太深太难,要适当降低难度
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及电解质溶液等理论部分的复习,要选好练习题,大胆删去偏、繁、难的内容。
二、要授之于“鱼”,更应授之于“渔”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化梳理,要通过比较、归纳来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网络化、系统化。课本中有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和实验,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譬如对“四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比较;等电子体(2e-、10e-、18e-)的归纳;各种置换反应(金属置换金属、金属置换非金属、非金属置换非金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加热或高温下的置换反应等);浓硫酸在各种反应中的作用(干燥剂、脱水剂、吸水剂、强氧化剂、高沸点、难挥发性酸等);温度计的使用(水银球的位置);各种水浴加热的温度范围;防暴沸的有关实验;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如果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网络化、结构化、系统化,并启发学生依据“由线引点,由点接网,由网成体”的程序进行复习,则可用很少时间就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用的两个“知识主线”为:
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三、重视基本实验,形成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完成和设计实验,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训练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提高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正因为如此,化学实验是每年必考的,考查的重要内容有:
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主要掌握名称、主要作用、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要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实验安全知识;物质的检验(包括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和重要有机物的检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重要的定量化学实验;气体的制取与综合化学实验设计等。
老师要讲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弄清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搭配、实验操作的细节及注意事项等,并进一步深化实验,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还应教给学生观察及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顺序,观察的重点等,确保对观察的描述全面、准确;还应培养学生设计、分析、评价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例如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可采用用手捂热,或用热毛巾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或一端封闭,另一端加液(水)等方法。
四、回归教材,重视“双基”
近几年高考试题所考察的内容全是学科内的“双基”,所选材料及内容均能在教材上找到“落点”,个别试题还能在历届化学高考试题中找到原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重视课本内容的复习,要求他们来时不仅要带上教材,更应该认真归纳巩固教材内容,遇到不懂的东西应及时阅读教材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五年来的高考题。
五、用好“两纲”及“说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化学高考复习有据可依。《教学大纲》、教材,特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已经明确地向考生传出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我们的复习要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认真研究“两纲”及“说明”,必然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双基”,强化主干,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统摄、梳理、对比、迁移、推理和归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指导学生科学复习、认真备考,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家登.高考化学最新命题思路.2006年高考最新命题思路.西安:未来出版社,2005.
[2]李家文,杨超.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2):93-94.
[3]徐文化.能力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9):93-95.
关键词:理综化学; 备考策略; “双基”;“两纲”
颇受全社会关注的200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纵观全国各地的理综试题(化学部分),不难得出——回归教材,重视“双基”,强化主干,注重能力,仍是高考命题的方向。怎样搞好2010年高考化学备考策略,本人就此谈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仅供同行参考。
一、脚踏实地,狠抓“双基”,全面“撒网”,重点“捕鱼”
纵观历年来的高考,特别是2009年的考题,我们不难发现,每次高考涉及的内容均为中学化学最基础最常见的知识,且为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譬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NA题,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电解质溶液(水的电离及溶液PH值、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重要元素(C、N、S、Cl四种非金属,Na、Mg、Al、Fe四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和有机反应类型等,永远是高考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要做到:
1.复习既要面面俱到,又要有所侧重
第一轮复习既可依教材分章节进行,也可划块,按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顺序进行复习。复习时应不留死角,面面俱到,做到对基本概念的讲解要“准确”,对基础理论知识要“理解”,对有机化学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要强调“识记和联想”,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而严密的知识网络。在进行深化基础,全面整合的同时,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又要有所侧重,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譬如必要的重复强调、板书演练、讲授时的音量、明显的放慢语速等,甚至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以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2.对主干知识的讲解要细,要全面,更应重点明确
例如,在《碱金属》一章的复习中,应突出Na的化学性质,Na2O2的结构和性质,NaOH、Na2CO3、NaHCO3、NaCl(氯碱工业)等内容;有机物在复习时应注意抓结构、抓代表物、抓规律、抓特征、抓同系物,在过好有机物的空间结构关、有机化学中“五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学关的基础上,突出“四位一体”,即抓“纲”——抓官能团,找“线”——掌握烃和烃的衍生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链,记“点”——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代表物,带“面”——即在熟练掌握各主要代表物官能团和主要反应的基础上,能结合同系物的原理加以应用,类推到含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的性质推断上,力求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 讲解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不宜太深太难,要适当降低难度
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及电解质溶液等理论部分的复习,要选好练习题,大胆删去偏、繁、难的内容。
二、要授之于“鱼”,更应授之于“渔”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化梳理,要通过比较、归纳来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网络化、系统化。课本中有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和实验,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譬如对“四同”——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比较;等电子体(2e-、10e-、18e-)的归纳;各种置换反应(金属置换金属、金属置换非金属、非金属置换非金属;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加热或高温下的置换反应等);浓硫酸在各种反应中的作用(干燥剂、脱水剂、吸水剂、强氧化剂、高沸点、难挥发性酸等);温度计的使用(水银球的位置);各种水浴加热的温度范围;防暴沸的有关实验;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如果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知识网络化、结构化、系统化,并启发学生依据“由线引点,由点接网,由网成体”的程序进行复习,则可用很少时间就可以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研究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用的两个“知识主线”为:
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金属知识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
三、重视基本实验,形成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完成和设计实验,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训练化学实验操作的技能,提高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正因为如此,化学实验是每年必考的,考查的重要内容有:
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主要掌握名称、主要作用、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要化学试剂的保存与实验安全知识;物质的检验(包括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和重要有机物的检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重要的定量化学实验;气体的制取与综合化学实验设计等。
老师要讲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弄清实验目的、原理、装置搭配、实验操作的细节及注意事项等,并进一步深化实验,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还应教给学生观察及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顺序,观察的重点等,确保对观察的描述全面、准确;还应培养学生设计、分析、评价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例如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可采用用手捂热,或用热毛巾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或一端封闭,另一端加液(水)等方法。
四、回归教材,重视“双基”
近几年高考试题所考察的内容全是学科内的“双基”,所选材料及内容均能在教材上找到“落点”,个别试题还能在历届化学高考试题中找到原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重视课本内容的复习,要求他们来时不仅要带上教材,更应该认真归纳巩固教材内容,遇到不懂的东西应及时阅读教材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近五年来的高考题。
五、用好“两纲”及“说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化学高考复习有据可依。《教学大纲》、教材,特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已经明确地向考生传出了“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难易比例”和“组卷原则”等重要信息,我们的复习要做到有的放矢,有据可依。认真研究“两纲”及“说明”,必然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复习的策略和方法,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双基”,强化主干,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统摄、梳理、对比、迁移、推理和归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指导学生科学复习、认真备考,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家登.高考化学最新命题思路.2006年高考最新命题思路.西安:未来出版社,2005.
[2]李家文,杨超.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2):93-94.
[3]徐文化.能力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8-9):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