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白”是文艺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空白”艺术,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在教学中启用“空白”艺术,关键是科学而巧妙地设制空白。如在教学时间上留下“空白”, 在空间在留有“空白”。 在教学内容上留下“空白”。 总之,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空白艺术,有时虽无声但更胜有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空白艺术
“空白”是文艺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具体指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留给读者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读者、观众或听众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更丰富的理解,制造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语文教学既是门科学,教得好又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恰似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何尝不能从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中得到启示,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呢?特别是现在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课堂作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课堂是互动的课堂,而不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
一、课堂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优势
语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空白艺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用太多的无效劳动来取代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样既消耗了老师的精力,又占居了学生的时间。而语文采用空白艺术,就弥补了这一缺陷,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学生接受知识过程看,学生是主动参与并创造性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其间还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时候。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来看,学生不再受老师一人的知识的量和表达方式的限制,那可能是全班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更加丰富多彩。所以用空白艺术,都是四十五分钟,收获却是双倍的或是多倍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恰到好处地运用空白,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课堂收放有度,老师语言更加的精炼有效,学生更生成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这样使紧张的气氛得以舒缓,积极的情绪得以调动,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到来。当学生踏破铁鞋地探索,到柳暗花明时,则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课也才更有生命活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也就是通过学习语文来提高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和使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满堂硬灌,也许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但其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可以设想的结果是消化不良,学生自己不会说,更不会用。因而在教学中留有“空白”,克服填鸭式的教学弊端,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通过所学去获得更加广阔的丰富的新知识和技能,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设制“空白”艺术
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占据满堂的做法已经过时。因为这样的结果是老师很辛苦,学生没兴趣,效果差。怎么办?“空白艺术”告诉我们要巧妙地留下空白,使语文课更具艺术性,更有效率和效应。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启用空白艺术呢?关键是科学而巧妙地设制空白。
1、在教学时间上留下“空白”。
教心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一堂课里,大脑的兴奋度是起伏变化的。因此,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有张有弛,开合有度,富有成效有节奏感。急时如奔流的洪水,一泻千里,激起学生疲惫的思维;缓时如涓涓细流,漫漫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因此,语文教学的结构设计,就时间分配而言,要让学生有反馈的时间,留给他们生成观点的机会,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师生互应的活动,使语文教学形成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和谐美。如笔者在引导预习的时候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学生的方法,在导读的时候,指导学生提出疑问,讨论交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在课堂练习时,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答题时间,拓展延伸时,让学生参读参考文献等等,都让学生有自由可支配可思考的“空白”时间,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2、在教室空间上留有“空白”。
座位不是学生的专属,老师可能在其中是讨论者的一员,而黑板和讲台也不再是老师的专属。曾经的三尺讲台是老师的领地,神圣不可侵犯,老师也不愿离他半步,只顾滔滔不绝,其结果是学生小动作、开小差、打瞌睡,老师全然不知,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其實有时“风流不在谈锋键,袖手无言味最长”,在虚无以为有,教师应适时调整自己的站位,可以下讲台巡视,可以参与进某个小组中的讨论,也可让讲台成为训练学生自己能力的场所或表现才干的舞台。
黑板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空间,绝不能成为老师的自留地,也应是学生耕耘的一块好土地,让他套种自己精选的种子,收获自己耕耘的果实。因此,课堂教学设计适时地留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此时老师让位,留得空白,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那样的课堂可能更有魅力。
3、在教学内容上留下“空白”。
晚唐诗人司空图曾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李戏鱼也说:“诗在有字处,诗之妙处在无字句处。”这两位英雄所见略同,都在强调艺术的妙在于恰到好处地不说比说出更有价值。而语文教材也大多名篇佳作,其间不乏“空白”。例如《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的“活该”,《孔乙已》中的“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变色龙》中的省略号,等等。正如“诗台神龙,见其首而不见其尾。”一堂好课,也并不在于知道要讲什么,而是在于知道不需要讲什么。不是每篇都要精讲,也不是每段都要精讲。已知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重要的不讲。要留给学生想象的时空。有经验的老师不要陶醉于填补空白,而是要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空白”, 让那个“空白”在召唤着他们,促使学生自行填补。因此,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语文课也就会变得更有味。
总之,我感觉,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空白艺术,有时虽无声但更胜有声,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更含蓄;又如一坊陈年的美酒,更甘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 (科教出版社)
[2]蔡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上海《语文学习》2000年第9期)
[3]宋·黄升《鹧鸪天》
[4]老庄《淮南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空白艺术
“空白”是文艺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具体指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暗示的东西,也就是作品留给读者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读者、观众或听众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更丰富的理解,制造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而语文教学既是门科学,教得好又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恰似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何尝不能从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中得到启示,吸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呢?特别是现在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课堂作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课堂是互动的课堂,而不是老师一人唱独角戏。
一、课堂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优势
语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空白艺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用太多的无效劳动来取代学生的有效参与。这样既消耗了老师的精力,又占居了学生的时间。而语文采用空白艺术,就弥补了这一缺陷,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学生接受知识过程看,学生是主动参与并创造性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其间还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时候。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来看,学生不再受老师一人的知识的量和表达方式的限制,那可能是全班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而更加丰富多彩。所以用空白艺术,都是四十五分钟,收获却是双倍的或是多倍的。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恰到好处地运用空白,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课堂收放有度,老师语言更加的精炼有效,学生更生成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展示了自己的风采。这样使紧张的气氛得以舒缓,积极的情绪得以调动,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到来。当学生踏破铁鞋地探索,到柳暗花明时,则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课也才更有生命活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也就是通过学习语文来提高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和使用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满堂硬灌,也许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但其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可以设想的结果是消化不良,学生自己不会说,更不会用。因而在教学中留有“空白”,克服填鸭式的教学弊端,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通过所学去获得更加广阔的丰富的新知识和技能,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设制“空白”艺术
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占据满堂的做法已经过时。因为这样的结果是老师很辛苦,学生没兴趣,效果差。怎么办?“空白艺术”告诉我们要巧妙地留下空白,使语文课更具艺术性,更有效率和效应。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启用空白艺术呢?关键是科学而巧妙地设制空白。
1、在教学时间上留下“空白”。
教心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一堂课里,大脑的兴奋度是起伏变化的。因此,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有张有弛,开合有度,富有成效有节奏感。急时如奔流的洪水,一泻千里,激起学生疲惫的思维;缓时如涓涓细流,漫漫地浸润学生的心田。因此,语文教学的结构设计,就时间分配而言,要让学生有反馈的时间,留给他们生成观点的机会,使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师生互应的活动,使语文教学形成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的和谐美。如笔者在引导预习的时候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示学生的方法,在导读的时候,指导学生提出疑问,讨论交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在课堂练习时,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答题时间,拓展延伸时,让学生参读参考文献等等,都让学生有自由可支配可思考的“空白”时间,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2、在教室空间上留有“空白”。
座位不是学生的专属,老师可能在其中是讨论者的一员,而黑板和讲台也不再是老师的专属。曾经的三尺讲台是老师的领地,神圣不可侵犯,老师也不愿离他半步,只顾滔滔不绝,其结果是学生小动作、开小差、打瞌睡,老师全然不知,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其實有时“风流不在谈锋键,袖手无言味最长”,在虚无以为有,教师应适时调整自己的站位,可以下讲台巡视,可以参与进某个小组中的讨论,也可让讲台成为训练学生自己能力的场所或表现才干的舞台。
黑板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空间,绝不能成为老师的自留地,也应是学生耕耘的一块好土地,让他套种自己精选的种子,收获自己耕耘的果实。因此,课堂教学设计适时地留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此时老师让位,留得空白,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那样的课堂可能更有魅力。
3、在教学内容上留下“空白”。
晚唐诗人司空图曾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李戏鱼也说:“诗在有字处,诗之妙处在无字句处。”这两位英雄所见略同,都在强调艺术的妙在于恰到好处地不说比说出更有价值。而语文教材也大多名篇佳作,其间不乏“空白”。例如《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的“活该”,《孔乙已》中的“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变色龙》中的省略号,等等。正如“诗台神龙,见其首而不见其尾。”一堂好课,也并不在于知道要讲什么,而是在于知道不需要讲什么。不是每篇都要精讲,也不是每段都要精讲。已知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重要的不讲。要留给学生想象的时空。有经验的老师不要陶醉于填补空白,而是要给学生造成“知识上的空白”, 让那个“空白”在召唤着他们,促使学生自行填补。因此,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语文课也就会变得更有味。
总之,我感觉,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空白艺术,有时虽无声但更胜有声,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更含蓄;又如一坊陈年的美酒,更甘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 (科教出版社)
[2]蔡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上海《语文学习》2000年第9期)
[3]宋·黄升《鹧鸪天》
[4]老庄《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