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地推进新的课程改革,我们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创新意识的渗透。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今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质量呢?我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基础
1.1教师创新意识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依据自身素质,在改革的过程或实践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结构、理论和原理等有组织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为此,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把创新教育寓于中学课堂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创造新的知识的方法。
1.2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想把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带进课堂,带给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1)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包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统计等多门知识。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2)教师要有好奇心。教师对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现象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探寻为何行之有效。对外国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模式的运用是否能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加改变的运用等这方面的好奇心也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反映。好奇心与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3)质疑、洞察、领悟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有的。教学有法,却无定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将创新意识真正带给学生必须要有宽泛的知识面、深邃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能够在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
1.3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民主观。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民主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们民主化,要用我们的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尤其是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灵活易变,才会变得开放、活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宽松的环境里滋生。创新力不仅仅是优等生才具有,实际上后进生也一样具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他的这种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与挖掘。
2.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方法
2.1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
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创设宽松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错了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意见不一可以讨论,不明白可以当场提问。我在上“不等式”课时,一开始就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尽快尽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的1.5米以上的学生。学生们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向后数,其中有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
2.2意识的开放性与社会性创新的保证。
创新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时,不能用传授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根据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活的东西。例如: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声音;让学生计算一只装了半瓶酒的啤酒瓶,用测量的方法;让学生找一找九只外表一样的珍珠中那一个是假的,如提供一个天平等问题。这些有趣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这时的思维一下子敞开了,发现思考问题还可以这样。思维有了新的生命,创新意识会在这些具有创意的问题中悄然走进课堂,学生的思维也就具有了变通性和灵活性。
2.3要注意“人本”意识的渗透。
我们应该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活课堂,变“灌”为“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常识用多种方法学习,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所遇到的语言情境、数式情境、图形情境、实际应用情境等各种特定的情境中,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变换角度思考、学会理性思维,发挥主动性,富于思辩性,展现创造性,让学生真正的在创新中发展。
3.要防止创新意识培养走进误区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固定模式,我们也需防止一些误区的产生。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是否一定要有一个以问题讨论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呢?是否一定按创设情景、分析研究、讨论探讨、猜测归纳、验证反思的模式进行呢?或者一定是营造一份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气氛,创设一个又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节,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情景再现呢?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改革要注重实效而不能摆花架子。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新课改中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创造。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进行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每个孩子今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质量呢?我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基础
1.1教师创新意识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依据自身素质,在改革的过程或实践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结构、理论和原理等有组织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为此,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把创新教育寓于中学课堂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创造新的知识的方法。
1.2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要想把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带进课堂,带给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1)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包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统计等多门知识。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2)教师要有好奇心。教师对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现象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探寻为何行之有效。对外国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模式的运用是否能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加改变的运用等这方面的好奇心也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反映。好奇心与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3)质疑、洞察、领悟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有的。教学有法,却无定法,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将创新意识真正带给学生必须要有宽泛的知识面、深邃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能够在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
1.3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民主观。
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民主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们民主化,要用我们的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尤其是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灵活易变,才会变得开放、活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宽松的环境里滋生。创新力不仅仅是优等生才具有,实际上后进生也一样具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他的这种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与挖掘。
2.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方法
2.1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
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创设宽松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错了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意见不一可以讨论,不明白可以当场提问。我在上“不等式”课时,一开始就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尽快尽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的1.5米以上的学生。学生们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向后数,其中有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
2.2意识的开放性与社会性创新的保证。
创新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时,不能用传授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根据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活的东西。例如: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声音;让学生计算一只装了半瓶酒的啤酒瓶,用测量的方法;让学生找一找九只外表一样的珍珠中那一个是假的,如提供一个天平等问题。这些有趣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这时的思维一下子敞开了,发现思考问题还可以这样。思维有了新的生命,创新意识会在这些具有创意的问题中悄然走进课堂,学生的思维也就具有了变通性和灵活性。
2.3要注意“人本”意识的渗透。
我们应该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活课堂,变“灌”为“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常识用多种方法学习,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平时所遇到的语言情境、数式情境、图形情境、实际应用情境等各种特定的情境中,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反思、学会变换角度思考、学会理性思维,发挥主动性,富于思辩性,展现创造性,让学生真正的在创新中发展。
3.要防止创新意识培养走进误区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固定模式,我们也需防止一些误区的产生。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是否一定要有一个以问题讨论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呢?是否一定按创设情景、分析研究、讨论探讨、猜测归纳、验证反思的模式进行呢?或者一定是营造一份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气氛,创设一个又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节,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情景再现呢?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改革要注重实效而不能摆花架子。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在新课改中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与生命创造。这需要我们一线教师进行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