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诗歌源远流长,中华诗歌中蕴了中华民族的很多优秀传统美德。学生在学诗诵读演诗写诗中感受优秀品德,了解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品德养成,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教材中诗词的思想感情,结合与诗词有关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紧密联系实际,集体活动中读诗吟诗赏诗,是让学生感受诗词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诗词 感受学习 优秀文化
中华诗歌源远流长,中华诗歌中蕴了中華民族的很多优秀传统美德。学生在诵读书写创作中感受优秀品德,了解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品德养成,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教材中诗词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常见的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曲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痛苦、远游离别之思、贬官谪居之失落、时光易逝之感慨等。
因此,在课内进行诗词讲解时,我们不妨将每篇古诗词中所隐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的同时能够牢记传统文化,感受崇高思想。
在教材中,可以重点让传统感受学习以下文化: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民族之观,爱国主义始终是古诗文的条主线。古诗文中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仁人志土在民族危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忧国忧民意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空怀本领,却报国无门,最终杜志难酬,比如辛弃疾《永遇乐》等。这些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强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宦海沉浮十分旷达,表现了诗人乐观精神:李白《行路难(其一)》表达虽怀才不遇,但仍然积极向上的情感等。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引导和启发。
(三)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感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人类情感的内容。无论是送别诗、田园诗,还是行旅诗、爱情诗等,都饱含了诗人和词人真挚感人的思想情感。诵读这些优秀的诗词,对于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感,涵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帮助学生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赋予纯洁的明月以人类的情感,将无情的明月人格化,使之变成一个和诗人具有同样同情心的“知心人”,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带给那不幸的迁谪人。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朗诵,一起交流,一起探索,一起想象,借助于充满美好情感寄托的诗作,完善学生的情感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做一名有情有义的新时代好学生。
还有陆游的《游山西村》,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西江月》等感受古人的淳朴热情,欣赏美丽的农家风光等。
(四)促进学生的文化追求
在古诗词学习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崇拜,使诗词作为学生一生的伴侣,不断完善学生的品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义务,也是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初中部编版古诗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但是,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未成体系,零散在各册教材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归类,形成体系,以更好的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二、结合与诗词有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在七上的《有朋至远方来》《文学部落》,七下的《我的语文生活》,八上《身边的文化遗产》,八下《古诗苑漫步》,九上的《君子自强不息》,九下《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等活动中,渗透诗词的学习吟诵赏析,感受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三、紧密联系实际,在集体活动中用诗言志,用诗传情。
例如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或者活动结束后,学习相关的诗词,进一步加深相关思想品质的感悟理解。
如在组织学生到丙安开展研学旅行后,组织了学生诵读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 》《十六字令·山》和张爱萍将军的《过草地 》等诗词,感受学习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又如,在清明节,在学生去给牺牲在复兴的欧阳鑫烈士和家中过世的亲人扫墓后,组织学生读杜牧、王禹偁、黄庭坚的《清明》,孟浩然的《清明即事》,白居易的《清明夜》,杜甫的《清明二首》等,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缅怀英烈的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当然还有其他的端午节、元旦节、元宵节、学校的艺术节等等,除了让学生学习诵读诗歌,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学习创作诗歌,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参考文献: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李焕香
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教材中诗词的思想感情,结合与诗词有关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在紧密联系实际,集体活动中读诗吟诗赏诗,是让学生感受诗词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诗词 感受学习 优秀文化
中华诗歌源远流长,中华诗歌中蕴了中華民族的很多优秀传统美德。学生在诵读书写创作中感受优秀品德,了解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品德养成,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教材中诗词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常见的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曲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快乐、黑暗官场之痛苦、远游离别之思、贬官谪居之失落、时光易逝之感慨等。
因此,在课内进行诗词讲解时,我们不妨将每篇古诗词中所隐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的同时能够牢记传统文化,感受崇高思想。
在教材中,可以重点让传统感受学习以下文化: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是民族之观,爱国主义始终是古诗文的条主线。古诗文中爱国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仁人志土在民族危亡之际,不顾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忧国忧民意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等;空怀本领,却报国无门,最终杜志难酬,比如辛弃疾《永遇乐》等。这些古诗文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强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宦海沉浮十分旷达,表现了诗人乐观精神:李白《行路难(其一)》表达虽怀才不遇,但仍然积极向上的情感等。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引导和启发。
(三)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感
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人类情感的内容。无论是送别诗、田园诗,还是行旅诗、爱情诗等,都饱含了诗人和词人真挚感人的思想情感。诵读这些优秀的诗词,对于培育学生的美好情感,涵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帮助学生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赋予纯洁的明月以人类的情感,将无情的明月人格化,使之变成一个和诗人具有同样同情心的“知心人”,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带给那不幸的迁谪人。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朗诵,一起交流,一起探索,一起想象,借助于充满美好情感寄托的诗作,完善学生的情感认识和体验,帮助学生做一名有情有义的新时代好学生。
还有陆游的《游山西村》,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西江月》等感受古人的淳朴热情,欣赏美丽的农家风光等。
(四)促进学生的文化追求
在古诗词学习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崇拜,使诗词作为学生一生的伴侣,不断完善学生的品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和义务,也是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初中部编版古诗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但是,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未成体系,零散在各册教材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归类,形成体系,以更好的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二、结合与诗词有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在七上的《有朋至远方来》《文学部落》,七下的《我的语文生活》,八上《身边的文化遗产》,八下《古诗苑漫步》,九上的《君子自强不息》,九下《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等活动中,渗透诗词的学习吟诵赏析,感受生活中的诗情画意,。
三、紧密联系实际,在集体活动中用诗言志,用诗传情。
例如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或者活动结束后,学习相关的诗词,进一步加深相关思想品质的感悟理解。
如在组织学生到丙安开展研学旅行后,组织了学生诵读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 》《十六字令·山》和张爱萍将军的《过草地 》等诗词,感受学习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又如,在清明节,在学生去给牺牲在复兴的欧阳鑫烈士和家中过世的亲人扫墓后,组织学生读杜牧、王禹偁、黄庭坚的《清明》,孟浩然的《清明即事》,白居易的《清明夜》,杜甫的《清明二首》等,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缅怀英烈的事迹,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当然还有其他的端午节、元旦节、元宵节、学校的艺术节等等,除了让学生学习诵读诗歌,还可以让学生表演、学习创作诗歌,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参考文献: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李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