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播下育德的种子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术作为美育、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涵养孩子“美丽心灵”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设计,把德育融入进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目标、功能上。这两者都是通过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从而让学生养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德育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要求,推动学生形成一定的习惯和品质;美育则是通过作品赏析和作品创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变现美的愿望,从而升华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追求,再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精神导向。小学美育及德育的共同点在于两种教育都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都在引导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它们都包括心理教育。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美育来渗透德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二、德育在美育教学中渗透的路径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美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努力提炼和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设计相应的德育渗透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环保教育等。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第16课《老人与儿童》一课时,在让孩子观察老人岁月的刻痕,谈谈他们身边老人的时候,就可以穿插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内容,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五年级《老师与同学》一课时,通过老师与同学的生活剪影,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五年级《寓言与神话》一课时,通过为寓言、神话配画,体会中国古代寓言、神话的内涵,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领悟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德育融入教学课堂
  艺术源于生活,要让孩子在实践中享受艺术、获得教育。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源泉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美术课上的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要特别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情况、心理状况及其对事物的认识情况,把美育和德育有机地融合。比如,在很多重大节日中,对孩子们进行育人教育、情感教育,国庆节时可以让学生把观看威武壮观的阅兵,以及普天同庆的庆祝活动,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比如,劳动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为父母亲做一件小事,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光荣,然后画一幅关于劳动的绘画,表达对辛勤工作劳动的赞美。像母亲节、中秋节、春节等等很多重大节日,都可以通过美育使德育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绽放,在未来结出尚德明礼的果实。
  3、灵活把握教学环节,巧妙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教学环节,巧妙地在导入或课后拓展中渗透德育,这些环节的德育渗透应简洁直接。比如,可以通过绘画的技能练习渗透德育。绘画的技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着很大比例,如国画、水粉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中国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中国画可以让孩子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如欣赏“古代传统建筑”时,老师在讲解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的同时,告诉学生传统建筑中所展现的民族代表性,让学生从中获得强烈的民族尊严及自豪感;也可以讲述在战争中毁掉的一些珍贵建筑,提醒学生珍爱和平,珍惜现在的生活。还比如,通过鼓励性评价渗透德育,现阶段各学科教育都要求以人为本,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评价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忽略表扬其优点;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对美的追求中收获快乐,为高尚品德奠基。如在讲课中提到著名画家齐白石、毕加索时,讲他们的作品开始不被人们接受,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内容。
  三、结语
  “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小学美术教学是一个德育教育大舞台,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哲学家以诗意的语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传授美术知识,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从而达到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美術教师要搭载上时代的快车,将美术活动、美的观念、审美意识等适时融于美术欣赏课中。
其他文献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同学生的音乐审美。  学校以“为认同而教育因教育而认同”为办学理念,坚持“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管理思想。教师们应在认同教育理念下,认同学生,培养有认同感、归属感的阳光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政党观、制度观,以促进师生学识与精神培养为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大多数课堂中教师往往作为主讲者传
期刊
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教育不限于在校园里,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否将它转化为教育内容,就看教师是否有关注天地、观察生活的意识。优秀的教师不见得拥有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多么高超的教学方法,但总能做到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谱写出令人难忘的教育佳话。  教育不等同于读书。正如古人所说,受教育者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行路,就是生活,就是接触
期刊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班级的孩子各有特点,有淘气的、有文静的、有聪明伶俐的、有反应较慢的,管理起来较难。但再难也比不过班里有特殊儿童的管理。如自闭症、多动症儿童的管理就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心血。  一、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一般智力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自控力差等特点。如不加以纠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据调
期刊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验“谁锻炼,谁受益”。  兴趣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基础,中长跑的训练是枯燥的,强度也比较大,如果运动员对于训练有一定的反感情绪,就不能积极的配合教练员进行训练,也无法磨练运动员的意志力,其也不会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因此,在组织训练时,以“谁锻炼,谁受益”的理念引导学生,为每学生制定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训练计划,适当的组织游戏、越野跑、登山等趣味性较强的训练项目。在日常的训练中,可
期刊
一、解决之道  出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手没有形状,比较难看的问题。因为钢琴的技术主要就是体现在弹奏速度、音色、手的控制等方面,手型不好产生的主要问题就是手的不自然。手型僵硬弹出声音的音色就比较“硬”,即很难表达优美、舒缓的音乐内容,同时也会由于手型的僵硬影响手指的灵活性,也就影响弹奏的速度。这样学生弹起琴笨拙、沉重而又缺少灵活性。懒散的手型弹出的音色就比较“软”,很难表达宏伟、刚劲的音乐内容,
期刊
一、巧用深情范读,唤醒情感体验  古人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這启示我们: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没有情趣、就难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用说是处于低年级的学生了。结合低段学生心理和思维的特点,需要教师课堂的语言有趣、形象、富有感情。在绘本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范读每一篇绘本故事,或激动、或伤感、或惊讶亦或平静中带着重音和停顿,将孩子带入一种特定的图画书阅读语
期刊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迪,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由于疫情,孩子们只能居家学习,他们除了上网课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外,书就成了他们的好朋友。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是需要引导的。下面我就谈一谈怎样在疫情期间引导孩子们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
期刊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
期刊
功能性运动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和水平有着极为显著的帮助,尤其是在针对核心控制力方面,效果更是尤为显著,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反而遇到了重重的阻碍,出现了诸多的绊脚石,如何对这一系列的绊脚石进行清除,促进功能性运动在篮球训练中的应用,成为了当前篮球教练的一块心病。  一、功能性运动测试简述  功能性运动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有了更高的目标要求。那么,在新时代环境中,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成为了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认识。  一、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度成为了实践新程标准的“形象代言”,成为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最佳”形式,也是合作、实践、探究的途径的第一选择。然而,在现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