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灵独语来分析《寒夜》的悲剧意义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寒夜》是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作品的主人翁一直生活在两难的境地中,他一边享受母亲和妻子对他的爱,一边直接承受着来自两位最亲密女人带来的痛苦。本文主要从心灵独语角度来分析《寒夜》的悲剧意义。
  关键词:心灵独语;《寒夜》;悲剧意义
  一、汪文宣心灵独语的表现
  “心灵独语”的概念是指作品中的人物通过自身的心理状态、自我语言描述和情感行为的表现的等来体现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态度及其变化的“无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用这种无声的语言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作品的思想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汪文宣的心灵独语体现在其各方面的性格特征上描写,讲述了他的结局必然会一步步走向悲剧。
  (一)夹在母亲与妻子的战争中间
  汪文宣生活在原本简单的家庭关系中,却处于母亲与妻子间的两难处境中,他一边享受母亲和妻子对他的爱,一边直接承受着来自两位最亲密女人带来的痛苦。如,这段心灵独语:“我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呀!没有人真正关心到我! 谁都不肯让步!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母亲和妻子无休止的争吵对他来说是一种痛苦,这也是他对人生的抱怨,表现了他太多的无奈,这样的生活对人来说是一种煎熬。温暖和幸福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奢望,更感受不到家庭 “爱和温”。
  母亲是生他、养他长大成人的人、妻子是陪他度过后半生的人,这两个女人是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所以,他不可能在这种关系中倾向任何一方,这种婆媳之间的矛盾更是他不能缓和和解决的事情。母亲因为妻子不在家常常吃饭而唠叨时,他当时就这样想:“为什么我没有一丝安静的空间,为什么母亲不能爱屋及乌,你明知道我无法离开她。你爱我,为什么就不能爱她呢”,虽然这些话他没有敢说出口。他爱这两位女人,虽然爱的意义不同,一个是亲情,一个是感情,但都是他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使别无选择的生活在母亲和妻子间的缝隙中。
  汪文宣是一个特别孝顺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不会伤害母亲那存有满无私爱的心,恰恰是相反,他更加孝顺和疼爱自己的母亲。现在的他最不愿看到母亲满脸的愁容,更怕看到妻子满面春风的面容。可以看出汪文宣内心深处有两种爱:一种是看到母亲为自己担心而愧对母亲的爱,另一种是怕看妻子满面春风产生自卑的爱。这两种爱给他带来了无法想象的痛苦。这时表现出他面对这两种爱只有一种思想,我对不起她们任何一方,我应该受到处罚。所有深深的自责成为了汪文宣在无法调和母亲与妻子矛盾时,唯一能除去内心痛苦的辦法。
  (二)对于妻子的“花瓶”角色与出走行为
  当妻子与别的男人出双入对时,汪文宣亲眼看见了这样的画面,“他觉得心里发冷。他没敢和他们面对面的走过去。”一个“冷”字,说明了汪文宣当时的心理状态既意外又吃惊。他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又没有办法容忍妻子有失个人形象的行为。于是,他选择了没有一点意义的跟踪,而这样一来只是徒劳的增加烦恼罢了。这时的他想挽回妻子的心,但他没有行动。他觉着她和他之间有无法跳越的鸿沟,他们没有活在同一时代里。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汪文宣是一贫如洗,身体有病,胆怯自卑,没有适应能力,这些也促使妻子经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最终妻子还是没有留在汪文宣身边,也因此他没能继续活下去。这不单单是曾树生的无情,而是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给汪文宣造成的现实悲剧。
  (三)对于同事的冷眼
  汪文宣始终处在一个令他无法呼吸的工作环境中,尽管他已经受够了这种不能自主、看人脸色的工作,但他还是为了生计勉强自己继续工作。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共同给汪文宣造成了举步维艰的生命体验。他的心理状态也因受到了家庭和工作上双重压力而发生扭曲畸变。这也是通过汪文宣的心灵独语表现出来的。
  二、心灵独语的根源
  汪文宣扭曲畸变的心理是他有太多心灵独语、那么的懦弱的直接原因。这种扭曲畸变的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因为他生存环境被迫形成的。汪文宣太多的心灵独语是由2个方面形成的,而且促使他的人生以悲剧而告终。
  家庭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使他的内心倍感孤独。他既是儿子,又是丈夫,两个女人他都爱,但不能调和她们间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相距太远导致主人公心灵的失衡。他和妻子都是受过新文化运动教育的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战火不断,时局困难,生活困苦,最终使他们不得不放下理想。
  三、结语
  《寒夜》反映了底层知识分子在最坚难的抗战时期及家庭环境的悲惨命运,是对小人物不幸人生的描写。
  参考文献
  [1] 阎浩岗.不同生命欲求之间的冲突——重读《寒夜》[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2] 范水平.“她需要温暖”——重读《寒夜》并从《寒夜》说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
  [3] 马怀强.试论《寒夜》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与复杂性[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作者简介:张玛雅,长沙市明德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集中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了应该如何更好的搞好水利工程建设,并做好水库生态调度,希望能夠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流生态系统;生态调度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所以,为了可以提高避免此情况发生,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水库生态调度效果,减轻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大型水利工程队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
期刊
摘 要:证人证言属于民事诉讼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证人参与民事案件的审判活动,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质询,不仅保证了民事案件待证事实的准确查明,而且保证了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进行。本文从证人出庭做证的法理、询问规则和实践三个方面分析证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性,并总结概括国外内外证人作证的异同,结合相关判例分加以分析,希望能通过文章进一步论证证人在作证方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事诉讼;出庭作证;法理  
期刊
摘 要:儒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其核心就是忧患意识和救世精神。从内涵上看来看,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忧患意识更多的是体现在忧国忧民上,这种思想的出现也标志着儒学积极发展的一种态势。本文主要针对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与救世精神进行分析。  关键词:先秦儒家;忧患意识;救世精神  儒家思想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支柱思想,不仅在我国的历史中承担起了巨大的教化作用,甚至可以说从古至今儒家思想对
期刊
摘 要:《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作者一展其“迷惘的一代”的文风,该部小说在叙事策略上不以情节取胜,而是着重表现在战争后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心理特征等,本文就是对《太阳照常升起》的叙事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明威;硬汉;小说;叙事  海明威是美国著名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在美国文坛上以“硬汉”形象著称,被称为美利坚民族精神丰碑。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性
期刊
摘 要:韩愈与苏轼都是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韩愈和苏轼的人格意识与文化精神进行对比。  关键词:韩愈苏轼;人格意识;文化精神  一、“ 孜孜以求”与“行藏在我”的处世意识  (一)韩愈的处世意识  韩愈是一个目的十分明确、自信心非常强的人。他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学习孔孟以来的儒学传统,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名的大儒。他曾经十分自信地说: “生平企仁义,所学皆周孔”,他个
期刊
摘 要:对于水库的修建主要目的便是改变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同时也是减少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系统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水利调度能够很好的实现水利兴利效益的发挥,水库最终的淤泥平衡是和水库淤泥分布和调度方式等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是对水库调度运行的方式对于水库泥沙淤积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水库调度;运行方式;水库泥沙;沉积;影响;分析  大型水库建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日渐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建筑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因此文章就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智能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智能化楼宇的概念逐渐清晰,并正在建筑领域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楼宇自控系统以它优越的条件在智能
期刊
摘 要:文學传播是指文学创作者通过物质媒介或固定的传播模式,将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传播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演变。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当代社会中,网络媒介成了文学传播的重要方式,并深刻影响着文学传播的发展。本文以英美文学为例,在对文学传播与网络媒介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探究了网络媒介对文学传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媒介;英美文学;传播;受众;传播方式  社会
期刊
摘 要:舒婷,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其著名诗歌《致橡树》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律动,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爱情观的向往之情。本文就来解读舒婷的这部著名的诗歌作品《致橡树》。  关键词:舒婷;致橡树;解读;诗人  舒婷,中国当代诗人中朦胧诗的代表性诗人,厦门市文联主席。舒婷的《致橡树》是她的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歌颂了平等自由的爱情观,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了爱情的热烈、真挚与坚
期刊
摘 要:《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著长篇小说。“喜福会”是移民美国的母亲们为打麻将而取的聚会名。作者通过描写四对母女间的代沟和隔阂冲突,反映了华裔母族文化和异质文化相遇而生的碰撞与兼容以及两种文化在碰撞中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艰难求索。本文主要对《喜福会》中的创造记忆与家庭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喜福会》;创造记忆;家庭模式  一、對《喜福会》创造记忆的分析  (一)创伤性记忆的精神分析。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