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三化学教学的两点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好的提高化学教学以及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但新课改革而且还要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学过程中需留意的方法。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
  【关键词】心理特点;教师意识;行为;教学效果
  Two third-year chemistry teaching about thinking
  Luo Ping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chemistr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of students, new courses not only reform but also with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eaching methods that need attention.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n interactive process that is open, dynamic and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eacher awareness; behavi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新课改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新课程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师行为的转化。化学教学要想改变传统的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种情况,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化学教学活动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做好初三化学教学的准备
  1.1 充分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充满竞争性、冒险性、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此不疲。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合理引导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除此之外中学生的心理还表现出了其它特点,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是要有所了解的。
  (1)掌握中学生的闭锁性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逐渐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将内心世界表露出来。中学生在闭锁性心理的同时还有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容易对同龄、同性别的人,特别是知己暴露真正的思想,这就为我们老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要生活在学生的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
  (2)掌握中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几乎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缺乏坚持、合作、分享等品质。而这些品质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个性的发展及终生学习的能力所必需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题中设置的活动与探究、实验、讨论、化学•技术•社会、资料、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习题、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平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调查与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表达交流的能力。
  1.2 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
  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按部就班的只管教而不顾学生接受情况。要有全局意识,彻底弄明白教材意图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方便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要建立绿色化学理念,同时需要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尤其要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
  2.教学过程中各环节要特意留心
  2.1 留心利用学生的身边事,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2 留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
  有这样一个事:一个两岁4个月大的孩子要玩电脑游戏,父母觉的他还小,肯定不会玩,但还是放手让他玩了,开始孩子鼠标都不会用,总是乱点,妈妈耐心手把手的教他,想把自己现在已经掌握的方法教给孩子,让他尽快学会电脑最基本的使用。孩子有时听,有时自顾自的玩,接下来,孩子先是能熟练的用鼠标选中目标,没几天孩子不但打开了爸爸的游戏,还用超出父母想象的方法开始玩游戏。在这期间妈妈总是在提醒孩子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赢,可孩子似乎不在乎,仍然按照自己的方法玩,一段时间后,妈妈惊奇的发现玩那个游戏居然有那么多方法,有的方法甚至比自己知道的还好,妈妈这时候才明白在孩子学游戏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是多么不恰当,孩子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又是多么让人难以置信。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要留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对于一个提问,要注意那些不同的回答,以及回答背后学生的思考动机,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课堂进行交流的。
  2.3 留心利用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如:在进行元素符号这部分教学时要求学生要记一些元素符号,有关如何记,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不要一开始就介绍方法,因为那样,很多学生往往会按照老师的方法记,不管这些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己,同时学生也失去了自己思考动脑的机会。其实,在布置下去识记任务后学生能想出很多的方法如:自编的元素歌、顺口溜、自制的元素游戏板等记住那些元素符号。
  2.4 留心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如:在进行原子的构成这部分教学时由于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且前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不多,感性知识不充分,教学中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可将固体、液体中、气体中原子排列的真实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首先让学生感受到原子的真实存在,进而教师问原子这么小,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将原子的三维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建立微观概念,对高中进一步学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2.5 留心化学的评价方式。
  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命体的相互触动、相互影响、相互强化,生命活动的信息需要交流,加工反馈。心理学习告诉我们,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的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意义、有趣、得到了肯定、赞扬或鼓励,他们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这样,课堂评价就成为调控学生,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评判者”的角色出现,对学生的往往是以“对”、“好”、“比较好”、“非常好”、“不对”、“不好”等简单的方式做以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但不利于激发学生,而且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每一个人的发展,解放人,重视个体独特的体验。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而又自由的发展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的“异想天开”得到保护,让他们在化学课堂上拥有学到知识并能运用知识的成就感的同时收获自信,才能让他们爱上化学课。
  收稿日期:2011-05-16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稳定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配套的激励措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好之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确实如此,我们一旦对某个事情产生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那些曾看似不可能的事
期刊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它需要调动语文学科的知识。提高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是教学生方法,让学生乐于作文。  1.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便有力地证明了“知、好、乐”三者的主次关系,也就是说“乐之者”是办
期刊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育的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思维的训练,教学者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统一训练,使之相辅相成,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和开发创造潜能两个方面统一渗透于整个语文
期刊
一切科学发现、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文艺创作都离不开想象,创新,是人类的灵魂。   1.创新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的教育理想,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世纪的一代新人,首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教师素质中最宝贵的一条,就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因此,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创新意识,达到“课开始,兴趣生;
期刊
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 简单地说, 就是中学物理实验在物理课的教与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率先渗透到物理教学领域中,演示实验录相片、计算机模拟实验、多媒体光盘等等, 它们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对传统的由教师和学生操作真实仪器的实验方式不能说不是一个冲击。那也少不了去花费人力、财力去精心准备和实施那些颇费时间的真实实验。物理是一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要求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中职语文教学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161”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使学生活学学活乐学,加强学生的语文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并把课堂延展到课外,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关键词】语文教学模式;中职“161” ;合作探究;能力;综
期刊
我多年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班集体管理,凝聚活力,鼓舞斗志,激发热情,传授方法,跟踪调查。我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1.培养“班级是我家,你我都爱她”的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我能极力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认识到营造好一个班集体,最终的收益的还是学生
期刊
“教学后记”就是教师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实施课堂教学之后,对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教学效果做出的评价性小结,常附之于教案之后,以备参考。经常撰写教学后记,不仅能帮助教师迅速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找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下面,我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化学新课程的特点,谈一些具体做法和
期刊
1.找到定位,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赫赫有名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一生战功累累,无人不晓,但却接受了某大学校长一职,结果毫无战绩;科学家爱因斯坦名扬四海,但却拒绝了来自各方的盛邀,始终坚守自己的阵地,结果流芳百世,这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从而拥有永远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因此找到自己的定位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尤其重要。随着课改步伐的加快,我们的老师同样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新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