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育的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思维的训练,教学者要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统一训练,使之相辅相成,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和开发创造潜能两个方面统一渗透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要善于架设多样化的思维之桥,引领并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主动展开思维,去领悟言语之外的广阔意境和丰富内容,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形成突出的语文能力。
1.明事析理、学会思维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历史故事,都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教学,使学生在明白事理的同时,从中学会一些思想方法。
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设问:要救出掉到水缸里的小孩,通常的方法是什么?而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方法?使学生领悟到:通常的方法是“让人脱离水”,即从水中捞出小孩,而司马光“砸缸”是“使水脱离人”,是逆向的思维方法。这虽与通常思路和方法不同,但同样达到了“人水相离”的救人目的,显示了司马光小时候的聪明才智。
2.以教为载体,拓展思维空间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发散思维、联想和想像。阅读教学应该从科学主义的精神肢解走向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开发创造能力。为此,教师要用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情境,给学生留下一些思维、感受的机会和空间,以便进行多面拓展思维,扩大学生视野,培养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深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也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有机融合地展现。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从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体现了周总理人格的伟大。教学时为便于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为几个分层递进的具体问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1)文中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的中心词是什么?你从这一中心句中读懂了什么?(2)哪些句子写出了总理工作的“劳苦?”其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并能突出这一点?请以“总理啊,你的工作是多么劳苦!”为总述句,用画出的词语说一段话。(3)写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有哪些?其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并突出这一点?请以“总理啊 ,您的生活是多么简朴!”为总述句,用画出的词语说一段话。这样,把教学目标转化成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词语引出思想内涵,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学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再如教学《林海》一文,可以在学生细读品味的基础上,抓住“兴安岭多么会扮自己呀——”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学生会把兴安岭想像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身穿青衫,腰系白裙,脚穿绣花鞋,在清亮的小河边翩翩起舞——这样就把文字化成了意象,从意象中感受到了美丽、亲切、可爱;同时会联想到她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的“兴国安帮”的深远意义。同样,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在朗读重点文段的基础上。引导、激发学生想像出“连绵绵不断的画卷”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培养和发展他们想像与联想能力。
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思考:“廉颇不服时,蔺相如为什么处处避让?结果怎样?反之,如果蔺相如据理力争,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呢?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中,充分地展开思维、思考问题、寻求答案,从而使用学生在正反情境的对比探讨和辩证思维的结合中,全面权衡,以加深对人物特点的感悟和理解。
3.精心组织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工具性,但又不能停留于工具性的层面上,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使之升华到人文性的高度,达到思维训练与感悟体验和谐统一。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永恒的主题,要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着眼点,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思维的翅膀,学会思维,不断提升语言智能结构的层次,善于感受源于作品的形象,将思想品德、爱国情操、审美情趣、个性品质、思想方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熔铸其中,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整、和谐的体现。
诚然,有时的思维训练难度较高,而问题的设计与思维的切入点、思维的方向、思维的层面和思维方式的精心组合与启导艺术,是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例如,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一系列化的、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发问,以激活思维,并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疏通与拓展思路,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能力训练的过程。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多鼓励合理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路还很长,还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创新、总结、发展。
收稿日期:2011-05-04
1.明事析理、学会思维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历史故事,都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教学,使学生在明白事理的同时,从中学会一些思想方法。
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时设问:要救出掉到水缸里的小孩,通常的方法是什么?而司马光急中生智——“砸缸”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方法?使学生领悟到:通常的方法是“让人脱离水”,即从水中捞出小孩,而司马光“砸缸”是“使水脱离人”,是逆向的思维方法。这虽与通常思路和方法不同,但同样达到了“人水相离”的救人目的,显示了司马光小时候的聪明才智。
2.以教为载体,拓展思维空间
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发散思维、联想和想像。阅读教学应该从科学主义的精神肢解走向人文主义的机智感悟,在发展语言的过程中开发创造能力。为此,教师要用更高、更宽的眼光来设计教学,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情境,给学生留下一些思维、感受的机会和空间,以便进行多面拓展思维,扩大学生视野,培养与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深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也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有机融合地展现。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从两个方面叙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体现了周总理人格的伟大。教学时为便于学生理解,可以设计为几个分层递进的具体问题启发学生读书、思考:(1)文中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哪一句?这句话的中心词是什么?你从这一中心句中读懂了什么?(2)哪些句子写出了总理工作的“劳苦?”其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并能突出这一点?请以“总理啊,你的工作是多么劳苦!”为总述句,用画出的词语说一段话。(3)写总理生活简朴的句子有哪些?其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并突出这一点?请以“总理啊 ,您的生活是多么简朴!”为总述句,用画出的词语说一段话。这样,把教学目标转化成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词语引出思想内涵,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学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再如教学《林海》一文,可以在学生细读品味的基础上,抓住“兴安岭多么会扮自己呀——”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学生会把兴安岭想像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身穿青衫,腰系白裙,脚穿绣花鞋,在清亮的小河边翩翩起舞——这样就把文字化成了意象,从意象中感受到了美丽、亲切、可爱;同时会联想到她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的“兴国安帮”的深远意义。同样,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在朗读重点文段的基础上。引导、激发学生想像出“连绵绵不断的画卷”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好画面,培养和发展他们想像与联想能力。
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思考:“廉颇不服时,蔺相如为什么处处避让?结果怎样?反之,如果蔺相如据理力争,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呢?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中,充分地展开思维、思考问题、寻求答案,从而使用学生在正反情境的对比探讨和辩证思维的结合中,全面权衡,以加深对人物特点的感悟和理解。
3.精心组织教学、提升思维品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工具性,但又不能停留于工具性的层面上,必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使之升华到人文性的高度,达到思维训练与感悟体验和谐统一。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永恒的主题,要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着眼点,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思维的翅膀,学会思维,不断提升语言智能结构的层次,善于感受源于作品的形象,将思想品德、爱国情操、审美情趣、个性品质、思想方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熔铸其中,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整、和谐的体现。
诚然,有时的思维训练难度较高,而问题的设计与思维的切入点、思维的方向、思维的层面和思维方式的精心组合与启导艺术,是获取最佳教学效果的关键。例如,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一系列化的、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材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发问,以激活思维,并适时点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疏通与拓展思路,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加快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能力训练的过程。
“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的创新思维,多鼓励合理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路还很长,还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创新、总结、发展。
收稿日期:201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