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看图说话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的基本训练形式。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教给学生正确的看图方法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说话兴趣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中高年级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促进儿童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点认识和看法。
1 正确看图,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小学看图说话课,要求学生通过看图回答问题,看图说几句话,看图说一段完整的话,提高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看图说话对于小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都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1、通观画面,分清类型。《看图说话》的画面内容大致包括:景物、人物、动物。因此,说话的类型可分为:描述景物、叙述事件、叙述童话。当画面出现后,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辨出景物画,还是人物画,或是童话故事。如果是景物画,应从景物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弄清景物的时间、位置特征;如果是人物画,则应从人物的外貌、衣着、神态、动作、语气,标志分辨出不同的人物特征;如果是童话故事,就要让学生看清画面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的特征是什么?对画面有个整体印象。2、细致观察,明确中心。细致观察是形象描绘的前提。图画是生活的场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是触发想象的媒介,是意境的集中体现。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细致看图,弄清图中事物,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图上已有的人和事物,分析图意主要反映一件什么事,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了解。这样,中心明确了,述说图意就有了方向。3、多角度观察,把握特征。《画杨桃》(三年级下册11课)非常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的方法。波兰作家阿•卡斯基写的《检阅》(三年级下册14课)描述了两个场景,其中在描写国庆节检阅场景时作者先简略描述了其他的检阅队伍,然后重点写了儿童队伍中的拄拐男孩的位置、神态以及观众对他的评价,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些孩子真棒”。《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三年级下册23课)从进入网络、浏览页面、访问网站、发电子邮件等方面让我们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两位作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进行了观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来把握文章的观察角度。状物要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赏其姿、悟其性;写景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写活动既要观察点,又要观察面。4、重点观察,分清主次,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较低,二幅画的主体是什么?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在看图形式的安排上,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如第二册基础训练六第六题《值日》,在学生读题看图回答了问题后,再让学生说图意时,应该让学生思考:这幅图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在学生基本了解了图画的整体意思后,再让学生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观察每个人都在干什么?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观察,深入思考展开想象。采取让学生小声说,相互说,分组说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 紧扣画面,拓展想象
学生观察画面,完成对画面的总体感性认识,但对画面中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的认识,事物与事物直接、人与人之间内在联系等,则必须通过分析、综合、想象等思维活动来完成。1、解剖画面,启发想象。画面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进行积极思维的依据,因为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把整个画面的内容都想得那么全面,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画面解剖成几个小块,一块儿一块儿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对各个部分的意思都有较明确的认识。2、组合画面,连贯想象。为了引导学生把握画面的主题,在分解画面后,必须把画面在结合起来,连贯的想象,从而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抓住画面的中心。在观察连环画《离群的小鸡》时,我让学生比较:小黑鸡和其它鸡有什么不同表现?结果怎样?从鸡妈妈的动作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抓住它们各自的动作特征想象故事情节,从而抓住了画面的中心。3、紧扣主题,引导联想。根据画面内容再引导学生联想,以此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离群的小鸡》观察时,我让学生想象,当花猫看到小黑鸡时,可能想写什么?可能怎么说?当鸡妈妈救小黑鸡时,鸡妈妈可能说些什么?小黑鸡心里又想些什么呢?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就使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活泼的画面,同时更丰富了学生说话的内容。
三、注意说的引导,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关键一步是让学生练习说话。“说”是“看”和“想”的结果,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步骤,也是“看图说话”的教学重要目标之一。1、先句后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设计活动投影把画面分解成块,简化说话难度,调动学生说话积极性,让学生把每个小画面的意思用一句或两句话说清楚,然后再把画面的意思组合起来连成一段话。2、提示说话顺序,学生表述图意时,往往不知从何说起,不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因此,教师要适当提示说话顺序,如景物可“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说。而人物、童话故事类则按时间顺序或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的先后顺序说。3、提示合适的词语,低年级学生,由于掌握的词语较少,因此在叙说图意时,往往是心里明白,可嘴上却表达不出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话练习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些合适的词语,并且允许学生互相借鉴用词,以此来丰富学生语言,提高说话水平。在说话训练中,教师要注意让大多数学生练习说话,特别是学困生更有说话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反复说。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问题的设计注意由易到难、及时评价,对能说完整句子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说得不太完整的学生给以启发,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避免一味重复。强调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边听边观察图画,评判正误,取长补短。
总之,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形式力求新颖,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述能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小学的看图说话课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把看图说话放进学生记忆里,把文学种植到学生心里去。
1 正确看图,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小学看图说话课,要求学生通过看图回答问题,看图说几句话,看图说一段完整的话,提高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看图说话对于小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都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1、通观画面,分清类型。《看图说话》的画面内容大致包括:景物、人物、动物。因此,说话的类型可分为:描述景物、叙述事件、叙述童话。当画面出现后,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辨出景物画,还是人物画,或是童话故事。如果是景物画,应从景物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弄清景物的时间、位置特征;如果是人物画,则应从人物的外貌、衣着、神态、动作、语气,标志分辨出不同的人物特征;如果是童话故事,就要让学生看清画面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的特征是什么?对画面有个整体印象。2、细致观察,明确中心。细致观察是形象描绘的前提。图画是生活的场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是触发想象的媒介,是意境的集中体现。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细致看图,弄清图中事物,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图上已有的人和事物,分析图意主要反映一件什么事,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了解。这样,中心明确了,述说图意就有了方向。3、多角度观察,把握特征。《画杨桃》(三年级下册11课)非常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的方法。波兰作家阿•卡斯基写的《检阅》(三年级下册14课)描述了两个场景,其中在描写国庆节检阅场景时作者先简略描述了其他的检阅队伍,然后重点写了儿童队伍中的拄拐男孩的位置、神态以及观众对他的评价,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些孩子真棒”。《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三年级下册23课)从进入网络、浏览页面、访问网站、发电子邮件等方面让我们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两位作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进行了观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的世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体裁的不同来把握文章的观察角度。状物要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赏其姿、悟其性;写景要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写活动既要观察点,又要观察面。4、重点观察,分清主次,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较低,二幅画的主体是什么?学生往往不易把握。教师在看图形式的安排上,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如第二册基础训练六第六题《值日》,在学生读题看图回答了问题后,再让学生说图意时,应该让学生思考:这幅图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在学生基本了解了图画的整体意思后,再让学生按从前到后的顺序分别观察每个人都在干什么?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观察,深入思考展开想象。采取让学生小声说,相互说,分组说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2 紧扣画面,拓展想象
学生观察画面,完成对画面的总体感性认识,但对画面中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的认识,事物与事物直接、人与人之间内在联系等,则必须通过分析、综合、想象等思维活动来完成。1、解剖画面,启发想象。画面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进行积极思维的依据,因为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把整个画面的内容都想得那么全面,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画面解剖成几个小块,一块儿一块儿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对各个部分的意思都有较明确的认识。2、组合画面,连贯想象。为了引导学生把握画面的主题,在分解画面后,必须把画面在结合起来,连贯的想象,从而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抓住画面的中心。在观察连环画《离群的小鸡》时,我让学生比较:小黑鸡和其它鸡有什么不同表现?结果怎样?从鸡妈妈的动作你知道了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抓住它们各自的动作特征想象故事情节,从而抓住了画面的中心。3、紧扣主题,引导联想。根据画面内容再引导学生联想,以此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离群的小鸡》观察时,我让学生想象,当花猫看到小黑鸡时,可能想写什么?可能怎么说?当鸡妈妈救小黑鸡时,鸡妈妈可能说些什么?小黑鸡心里又想些什么呢?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就使静止的画面变成了活泼的画面,同时更丰富了学生说话的内容。
三、注意说的引导,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关键一步是让学生练习说话。“说”是“看”和“想”的结果,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步骤,也是“看图说话”的教学重要目标之一。1、先句后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设计活动投影把画面分解成块,简化说话难度,调动学生说话积极性,让学生把每个小画面的意思用一句或两句话说清楚,然后再把画面的意思组合起来连成一段话。2、提示说话顺序,学生表述图意时,往往不知从何说起,不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因此,教师要适当提示说话顺序,如景物可“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说。而人物、童话故事类则按时间顺序或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的先后顺序说。3、提示合适的词语,低年级学生,由于掌握的词语较少,因此在叙说图意时,往往是心里明白,可嘴上却表达不出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话练习时可给学生提供一些合适的词语,并且允许学生互相借鉴用词,以此来丰富学生语言,提高说话水平。在说话训练中,教师要注意让大多数学生练习说话,特别是学困生更有说话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反复说。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问题的设计注意由易到难、及时评价,对能说完整句子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说得不太完整的学生给以启发,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避免一味重复。强调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边听边观察图画,评判正误,取长补短。
总之,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形式力求新颖,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述能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使小学的看图说话课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把看图说话放进学生记忆里,把文学种植到学生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