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生于上世纪初,母亲说她只上过一天学,没学过“老”字,不会写“老”字,更不用说知道“老”字的含义。
不知道是啥原因,母亲一生说话用得最多的偏偏是这个“老”字,用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在喊叫人名字时。我在姊妹六个中排行老五,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妹妹。在第一次记忆中,我和村里孩子出去玩,母亲饭做好了,看我没回来,就到村子找我,边找边拉着长长的话腔喊:“老——生!在哪里?快回来吃饭!”
当时我还小,也不在意母亲怎么喊叫,只听见是叫我的,便顺着声音跑到母亲跟前,母亲拉着我的手往回走,只听她说:“我喊你老半天了,没见你答应,急人得很!”又说:“老生,走快点儿,不然锅里的面煮老了,就难吃了!”
自那次记忆以后,我也很留意母亲叫我的语言,时间长了,掌握母亲从早到晚叫我的规律。早上天麻麻亮,母亲的第一声是叫我起床的“老——生,快起来上学!”中午放学回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老——生回来了,饭做好了,碗筷放在老地方,自己舀去。”下午不上学,母亲叮咛到地里摘豆角,只听她又是拉着长长的话腔:“老——生,你拿咱家的老笼,去老梁上自留地里摘豆角,记着要挑老的摘。”就这个“老”字喊得最重、拉得最长,最容易区别他人。
父亲过世得早,母亲守寡把我们姊妹拉扯大,受尽了煎熬,母亲在与亲人拉家常时,拉到兴致时,看她哭一把、泪一把地说:“我是个大老粗,遭了老八辈子孽,娃他老子被人陷害死,我这个小脚女人和一家老小慢慢磨过来,不敢想啊,提起来老让人心酸。”待我长到十多岁时,两个哥哥相继成家另立锅灶,大姐也出嫁,只有二姐、妹妹、母亲和我四个人在一起生活,母亲不是喊“老——芳(二姐)”“老——生”就是“老——小珍(妹妹)”。家里虽说贫穷,母亲的上一句“老”,下一句“老”的叫喊,还是挺开心的。上高中时,一次我带同学到家玩,刚进门母亲一句“我老——生回来了”,我介绍说这是我同学,母亲打个招呼就忙着给做饭,只听母亲一会一句“老——生!快来烧火。”“老——生!快去提桶水。”返校路上同学悄悄问我:“你母亲怎么一遍又一遍都叫你‘老生’,还特意把‘老’字喊得重,音拉得长,有什么讲究?”我说:“不知道,反正从小到现在,母亲也叫习惯了,我也听习惯了。”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为啥,我也一直想弄明白,解开这个谜。
后来,我考上大学,也喜欢舞墨弄笔,从青壮年步入中年,也一天一天在向“老”逼近,开始老到起来了,查阅《辞海》,对“老”字的十多种含义进行分析比较,结合自己所感、所思、所悟,总想搞清母亲叫了一生的“老”字到底为哪般。期间也试探地问过几次,母亲总是说:“没啥意思,叫习惯了,叫顺手了,所以就一直这样叫。”也很策略地打听村中与母亲同龄人,他们也都说不清。
我个人琢磨,这怕与母亲的经历有关吧!母亲一生谦诚待人,但命运处处与她开玩笑。她不到十岁丧母,中年遭遇我父亲被陷害,含冤离世,家里被“补划”成地主,瘦小柔弱的小脚女人实在承受不住,一气之下,精神失常,在亲戚朋友帮忙下慢慢恢复。母亲受到了无端被人整、被人欺、被人歧的打击。在这艰难的生存环境中,要撑起这个家,把六个儿女拉扯大,谈何容易?想与邻为善、与人为伴才以“老”来尊称别人,用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来求得一时平安,以求得更多好心人对这个可怜家庭的关照,帮助渡过难关。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亦错亦对,只有母亲心知肚明。
偌大的村子,有比母亲年长的,有与母亲同龄的,有比母亲小的,在母亲眼里,这些人都是“老人”,都用“老”字相称,都去尊重。母亲与村里大大小小的人处得很和睦,怜悯这个悲惨家庭的人也多起来。这期间也有不少人对母亲说,你年龄比我们大,就直接叫名字,不敢再叫“老”字了,我们实在经当不起。母亲不以为然,总是说叫习惯了,改不过来。
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趁躺在床上还有一口气的时刻,我实在忍不住,不想留下终生遗憾,便再次问及原因。母亲可能想给我说,但无情的死神已紧紧拉住她,掉着泪水也说不出半个字,便使出全部气力,拉着我的手往地上一指,就撒手人間。
分明是让我在地上找答案,冷冰冰的水泥地板能找到什么?或许母亲是让我眼睛往下看,关注底层百姓,我猜测母亲是想让我和她一样低调做人、尊重他人,把她一生勤劳耕作的家风传承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啊。
现在每次回到老家,空空如也。“老——生,回来了!”熟悉、再熟悉不过的母语似乎在老屋里回荡,在寻找安放之处。
母亲天天喊叫“老——生”的时候,我没老,没喊叫的时候,却老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不知道是啥原因,母亲一生说话用得最多的偏偏是这个“老”字,用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在喊叫人名字时。我在姊妹六个中排行老五,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妹妹。在第一次记忆中,我和村里孩子出去玩,母亲饭做好了,看我没回来,就到村子找我,边找边拉着长长的话腔喊:“老——生!在哪里?快回来吃饭!”
当时我还小,也不在意母亲怎么喊叫,只听见是叫我的,便顺着声音跑到母亲跟前,母亲拉着我的手往回走,只听她说:“我喊你老半天了,没见你答应,急人得很!”又说:“老生,走快点儿,不然锅里的面煮老了,就难吃了!”
自那次记忆以后,我也很留意母亲叫我的语言,时间长了,掌握母亲从早到晚叫我的规律。早上天麻麻亮,母亲的第一声是叫我起床的“老——生,快起来上学!”中午放学回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老——生回来了,饭做好了,碗筷放在老地方,自己舀去。”下午不上学,母亲叮咛到地里摘豆角,只听她又是拉着长长的话腔:“老——生,你拿咱家的老笼,去老梁上自留地里摘豆角,记着要挑老的摘。”就这个“老”字喊得最重、拉得最长,最容易区别他人。
父亲过世得早,母亲守寡把我们姊妹拉扯大,受尽了煎熬,母亲在与亲人拉家常时,拉到兴致时,看她哭一把、泪一把地说:“我是个大老粗,遭了老八辈子孽,娃他老子被人陷害死,我这个小脚女人和一家老小慢慢磨过来,不敢想啊,提起来老让人心酸。”待我长到十多岁时,两个哥哥相继成家另立锅灶,大姐也出嫁,只有二姐、妹妹、母亲和我四个人在一起生活,母亲不是喊“老——芳(二姐)”“老——生”就是“老——小珍(妹妹)”。家里虽说贫穷,母亲的上一句“老”,下一句“老”的叫喊,还是挺开心的。上高中时,一次我带同学到家玩,刚进门母亲一句“我老——生回来了”,我介绍说这是我同学,母亲打个招呼就忙着给做饭,只听母亲一会一句“老——生!快来烧火。”“老——生!快去提桶水。”返校路上同学悄悄问我:“你母亲怎么一遍又一遍都叫你‘老生’,还特意把‘老’字喊得重,音拉得长,有什么讲究?”我说:“不知道,反正从小到现在,母亲也叫习惯了,我也听习惯了。”其实我真的不知道为啥,我也一直想弄明白,解开这个谜。
后来,我考上大学,也喜欢舞墨弄笔,从青壮年步入中年,也一天一天在向“老”逼近,开始老到起来了,查阅《辞海》,对“老”字的十多种含义进行分析比较,结合自己所感、所思、所悟,总想搞清母亲叫了一生的“老”字到底为哪般。期间也试探地问过几次,母亲总是说:“没啥意思,叫习惯了,叫顺手了,所以就一直这样叫。”也很策略地打听村中与母亲同龄人,他们也都说不清。
我个人琢磨,这怕与母亲的经历有关吧!母亲一生谦诚待人,但命运处处与她开玩笑。她不到十岁丧母,中年遭遇我父亲被陷害,含冤离世,家里被“补划”成地主,瘦小柔弱的小脚女人实在承受不住,一气之下,精神失常,在亲戚朋友帮忙下慢慢恢复。母亲受到了无端被人整、被人欺、被人歧的打击。在这艰难的生存环境中,要撑起这个家,把六个儿女拉扯大,谈何容易?想与邻为善、与人为伴才以“老”来尊称别人,用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来求得一时平安,以求得更多好心人对这个可怜家庭的关照,帮助渡过难关。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亦错亦对,只有母亲心知肚明。
偌大的村子,有比母亲年长的,有与母亲同龄的,有比母亲小的,在母亲眼里,这些人都是“老人”,都用“老”字相称,都去尊重。母亲与村里大大小小的人处得很和睦,怜悯这个悲惨家庭的人也多起来。这期间也有不少人对母亲说,你年龄比我们大,就直接叫名字,不敢再叫“老”字了,我们实在经当不起。母亲不以为然,总是说叫习惯了,改不过来。
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趁躺在床上还有一口气的时刻,我实在忍不住,不想留下终生遗憾,便再次问及原因。母亲可能想给我说,但无情的死神已紧紧拉住她,掉着泪水也说不出半个字,便使出全部气力,拉着我的手往地上一指,就撒手人間。
分明是让我在地上找答案,冷冰冰的水泥地板能找到什么?或许母亲是让我眼睛往下看,关注底层百姓,我猜测母亲是想让我和她一样低调做人、尊重他人,把她一生勤劳耕作的家风传承下来,一代一代传下去啊。
现在每次回到老家,空空如也。“老——生,回来了!”熟悉、再熟悉不过的母语似乎在老屋里回荡,在寻找安放之处。
母亲天天喊叫“老——生”的时候,我没老,没喊叫的时候,却老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