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住五楼,像灌煤气、提水(停水时)、买米等稍重的活一般都是我的事。但由于我给人家做秘书,工作相对较忙,时间又由不得自己支配,因此经常失职,从这个层面上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
  那天上午11点多,妻来电话:“快没米了,下班时买点回来,记牢,可别又忘了!”
  哪能再忘掉呢?唉!在妻眼里,我快成为一个不诚实、不守信的人了。为了不劳烦妻第四次嘱咐我同一件事,也为了证明我的诚信,我用圆珠笔在左掌心写下“买米”两字,然后拿起电话向一个牵头聚会的朋友撒谎:“领导交了急差,耽误不起,咱们友谊天长地久,下次再会,我一定请罚三杯,请罚三杯!”辞掉饭局后,我颓然靠在椅子上,为刚才自己说谎而内疚,想不到一向崇尚诚信的我说起谎来竟也脸不红心不跳不结巴不用打草稿。
  我觉得冷,紧了紧外衣,走到窗前,噢!不知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
  我急忙整了整桌上的报纸、文件和各种资料,匆匆下楼,快速走向停车棚——偌大的停车棚里只剩下我那辆破自行车孤零零地停在那里。
  或许是速度太快吧,本来温柔细腻的毛毛雨竟似长了棱角,扎在我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微痛,又极不舒服,直令我疑是上天对我先前说谎的惩罚。
  到商城附近,我选定一家米店,喊一声“买米了”。一中年男子应声而至:“老板,买袋(装)米还是零称?袋米五十斤装,有五十五元一袋的浦城香米,也有四十八元一袋的本地米,零称自己选……”我说:“我家楼高,扛五十斤太累,还是称三十斤本地米吧!”“好!”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斤整,九毛四一斤,三九二十七三四十二二十八块二,收您二十八块!”末了补一句:“老板,看一下秤,不少您一两。”我递上一张百元面钞:“算了,不看了,快将袋口捆好。”店主麻利地将米袋绑在我的自行车上,然后递给我一叠零钱:“老板,数一数,七十二元,不少您一分!”雨渐大,我无暇细数便将零钱塞进衣袋,然后一头扎进风雨之中。
  回家后,我脱下外衣,然后吃饭。妻说:“你外衣沾了许多米糠,我拿去洗了,袋里的钱物放在茶几上,自己整吧!”饭后,我泡一杯“铁观音”,惬意地靠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呷茶,顺便整理物品,却发现米店老板找我的钱多了十元,连数三遍都是八十二元。我对妻说:“卖米的多找我十元钱,他上午生意白做了,我看还是还给人家吧!”说着就要往外走。妻说:“急啥?现在雨大,你下午上班时再还也不迟啊!”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去午睡。然而,我躺在床上老想着十元钱的事,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后干脆起床,跟妻说一声“我去了”,便下了楼。
  不久便来到米店,不知何故,我发现米店老板的神情很是古怪,惊讶之中夹杂着些许紧张。我说:“老板,你搞错了!”他有点结巴:“什——什么?”我说:“你找了我八十二元,多了十元,喏,还给你。”我将十元钱递过去,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复杂得让我捉摸不透。当我准备离去时,米店老板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钱,轻声说:“给您!”我一愣,推回他的手:“不用谢,我要是要你一块钱,又何必送回十块呢?”可是米店老板固执得很,坚持要我收下,如此推来推去五六次,我终于忍不住,火了:“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我说了不要就不要嘛!”店主涨红了脸,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不是这个意思,是我——我上午称米时少了您的秤!”说完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原来如此——
  离去的路上,我的心情甚是舒畅。看看雨不大,干脆关了雨伞,任细雨飘落在我的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
  責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最初见到忍冬,是在中药方子里。  老中医的蝇头小楷,清秀如女子的眉眼。忍冬这几个字,更是美得盈盈可掬。我忍不住在老中医用那个方方的小黄纸包药的时候问:“哪个是忍冬?”  多么素淡干净的小花,长长的、小小的、柔柔的。它蜷缩着身子,正甜甜地睡着。  从此,这美美的花儿,一直睡在我的记忆里。  几年后,我在同事家的院子里见到了一墙的葳蕤。茂盛的枝叶,或白或黄的小花儿,浅浅地笑着。满院子的香气似乎凝结成了
期刊
自从父亲离开我,总想写点文字纪念父亲。可迟迟动不了笔,这一等,就是七年。  今晚临睡前,我在《散文选刊》上看了高建新老师《天亮后,他醒来了》,他的文字像洪水一样冲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父亲1926年出生在陕西礼泉县城关公社黄埔大队,因为家里穷养活不起,一岁时送给了赵家庄一户没有生养的老夫妻。1941年父亲高小毕业受进步思想影响,独自离家到西安,成为黄埔军校西安分校18期炮兵连的一名学生,改名何复兴
期刊
冬天很冷,我没有能够亲睹柳在冬眠的阳光里谢幕,但我知道,冬的尽头就是春天。  当枯黄的柳叶,飘落江中,揉碎一冬的落寞与惆怅,春天的鸟儿,已经把爽朗的笑声荡漾在辽阔的江岸。  轻风吹拂,春的信息迅速在江的两岸传递,一江春水,处处都是柳的倒影。  我承认,今年春天我还是第一次来到江边,和流淌的江水一起,分享阳光,分享春风,分享快乐。虽然我知道,在我来之前,绝对已经有很多人沿河看柳,踏春寻绿。他们宁可省
期刊
多媒体上放着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孩子们正讨论得热烈,我也参与了其中一组的讨论。在所有小组都讨论好,整个教室安静下来的时候,那个小女孩消失不见了。  这是一个又矮又瘦的孩子,扎着一对冲天辫,双眼不是那么的对称。“周周呢,周周去哪儿了?”在我失声喊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却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她钻课桌底下了。”我气急败坏地过去,把她从课桌底下拽了起来。她没有惊恐,没有羞怯,不看我一眼,低眉顺眼地就那样坐着
期刊
不经意间,秋就飄落枝头,感伤一首诗。谁,抽取了叶子的精髓,酥脆如一片妈妈抽的旱烟叶,一揉就碎?  揉进岁月,揉出秋的醉人风景。叶子的美丽,就是因为它的返璞归真,拥有了生命的色彩,让人叫绝,称奇。一叶的飘零,告知秋的即将结束,刺耳的哗啦啦声,摩擦着空气远去,远去。  想看的风景,不想看的感伤,纠结秋的风景胜过二月花。走进秋的童话世界,看不够的深秋风景线,是叶的海洋,我的目光在叶尖上起起伏伏,望断家乡
期刊
父亲和房子纠结了一辈子。  在二叔结婚之前,我家共十二口人,可是房子只有一处。好在那时爷爷在微山县上班,二叔在部队上,三叔和二姑在郭里上高中,家里才不显得那么拥挤。最难的是睡觉,家里只有三张床。每逢周末,三叔和二姑都要去邻居家找地方睡觉。但我对此并不奢望什么,因为当时极困难,住的改善还不是最迫切的。  等到三叔和二姑高中毕业,回到了生产队里,住就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父亲就不能不考虑盖房子的事了。我
期刊
阿柴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接到父亲的电话后,我匆忙结束行程,从杭州赶回了家。打开屋门的那一刻,阿柴的眼睛里闪动着惊喜,它想站起身,却已经无能为力。我蹲在它跟前,忧心忡忡地抚摸着它的头,它仰起鼻子,轻嗅着我的气息,神色亲近而又疲惫。我端过食盆,在它面前放下,它缓缓地吃了两口后,用前腿将食盆扒到了一边。父亲说,这是三天来,它吃得最多的一次,它理解了我的心意,只是再也无法顺从,从它欣喜却黯淡的眼神里,我看
期刊
停电的时候,他从司空见惯的光明里跌落,陷入无边的黑暗里,有点艰于视听。  此刻,他觉得自己失去了一切,光没了,时间停止了,曾经拥有的一切一下子都弄丢了。  阒寂无人,他把自己扔在客厅里。黑暗中,将头深埋于合拢的双手里,使劲地按啊按啊,试图将内心那种万劫不复的孤苦按出来,按了很久,最后按得满脸全是眼泪。  外面大雨滂沱,雨水撞击窗户的声音,连同狂风肆虐的呼啸声,恰好给停电的小区,开启一幕可怖的悲情。
期刊
来黄土地的时间越久,越能感受无为无不为的静的时间的独特魅力。  身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山路崎岖,人烟稀少,都市的繁华、俗世的喧嚣全被漫天黄尘阻隔、摒弃在大山之外,成为叩响记忆之门才能唤起的念想。在明镜似的固有的静里,一切无声地显露,让人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时间、空间面前的渺小、无助,让人无法回避夜深人静之时从心底腾起的无声的莫名的寂寥,它们抱成一团,一刻不停地撕扯、嚎叫,狂妄地想伙同静的时间摧毁一切、
期刊
半夜里响起了雷声,风一阵一阵,忽而刮北风,忽而又摇摆着南风。晴一回,雨一回,讓人每日里对着衣裳犯愁。  终于守到一个大好晴日,太阳如向日葵般饱满旺盛,早早爬上湛清湛清的天边。露台的栏杆上趴满了各色棉被,晾衣竿上也挂满了各类衣物,孩子的运动鞋一溜烟洗了好几双。立在明灿灿的阳光下,和阳光讨利息的心情是那般乐不可支,洗洗刷刷,恨不得将屋里的地板和墙面都搬出来暴晒一番,方解了那怨气。  阳台上的茶花、百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