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境,注重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预测能力的培养、短时记忆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寻求最佳关联的能力,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说明如何在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听力材料与已有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进而提高听力水平。
关键词:关联理论;听力教学;最佳关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97-02
一、引言
关联理论是针对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来的,克服了合作原则所具有的一些弊病,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扬弃。法国认知心理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用学家Deirdre Wilson在其合作编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对关联理论作了详尽的阐释。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交际以关联为取向,话语理解是通过处理其所提供的假设找出话语最佳相关性的推理过程。人们要在交际中正确地理解话语,就必须遵循相关原则,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而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最终取得话语的语境效果。语境效果与话语的关联成正比关系,处理话语的努力与关联程度成反比关系。
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的学者之一,并将之归纳为4个重叠且相互依赖的听力理解阶段:听者激活话语理解所需的可能知识;听者有选择地听话语,同时通过语音、句法、词汇分析揭开话语的命题含义;听者给话语提供一个可能的语用含义;听者把已释义的命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层级表征并把它们存在长时记忆里。Rost认为,以上各个理解阶段并非直线排列,而具有重叠性和相互依赖性,其最终目的是寻找关联链,揭示话语的交际意图。
二、关联理论的内涵
关联理论认为理解话语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即认为人类的认知靠的是关联:尽管每一个话语交际行为都值得重视,但人们理解话语时,通常只注意那些与自己有关联的信息。正因为话语本身和语境具有这种关联性,才使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做出合理的推论,从而对话语做出正确的反应。寻找关联是正确认知的基础,这其中是一个认知与推理的过程,需要付出某种努力,以取得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也就是说,人们在言语交际和理解自然语言中,靠的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交际者的话语总是提供关联性最大的信息,即所谓明白无误地示意(明示),而交际对象则总是选择关联度最大的假设,即从交际者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推导交际者的意图。话语的暗含,要靠推理来认知,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与语境关联的过程。人们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据话语提供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人们本身具备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三、学生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但从学生反映出的实际语言技能来看,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根据一份对大学生“初入大学的听力、会话、阅读、写作和翻译等五种技能中最不适应的技能”的调查统计显示,被调查的617名大学生对大学听力课不适应的百分比为75.94%,是问题最集中的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初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偏低,“聋哑”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最害怕听力”。
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音辨别问题(诸如音节、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语言知识问题(词意、语法、句意等)、技巧问题(记录、捕捉关键词等)和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恐慌等)。以上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听力便无法有效提高。
四、基于关联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目前,英语听力教学的普遍模式是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做题,一段录音结束后,教师核对答案以检测学生的听力效果,对较难话语进行语法讲解。
在这一信息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是交际的参与者,而是被动地接受听力信息,缺乏主动性,难以捕捉到听力材料中信息间的关联或听力材料与自身认知语境间的关联。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力技能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一)整体把握听力材料相关度,提高整体听力
听力过程是一个语音信息的处理过程——即大脑对语音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这种解码过程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自下而上的认识模式,即从最小的有意义单位、短语到句子,以线性方式依据信息获取的顺序,对所听的声音进行解码的过程;二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即利用听者先前已有的知识、预想、经验、事物摹本以及构思图式,主动地对所接收的语音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即重构),从而实现对话语的理解。
采取从下而上法从词到句按序解码的模式,是影响初学者听力水平提高、引起疲劳与焦虑的主要因素。因此,进行有意识地自上而下的训练法以弥补对话语整体的预测和理解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做法上,应从整体着手,首先明白听力材料涉及哪个知识领域,然后,进行主旨意义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听力理解是一种被动接收有声材料过程,因此常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听力课,认为能听懂多少是多少,这种心理现象毫无疑问会影响听力理解的完成。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听力理解的整体模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构思图式,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对进入听觉系统的信息进行积极的预测、筛选、释义和总结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把握相关度,实现学习者各项认知活动之间的互动。
(二)把握词汇之间的关系,提高推测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预测的能力。在听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关键词等对听力语篇的体裁及所涉及的相关情节进行预测。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将当下听到的内容与先前的预测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听后的指导也是不容忽略的环节,教师应在听后进行分析训练,找出预测失误的原因,实现听力水平的提高。 在听力训练中,单词是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将对我们所听材料的理解产生巨大的障碍。同时,我们所学的单词都处在一个统一的语义场中,也就是说,一个单词总是和另外一个单词在语义上相互联系着。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及上下义关系词的把握,找出这些词汇的最佳关联之处,推测所听材料内容。即使有某几个单词没有听懂,也可以通过单词之间的相互联系,猜测出意义,这会大大提高听力效果。
(三)听前适当讲解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了解西方的文化有助于形成交际双方互相显映的认知环境。听力教学应注重百科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培养,使学生理解英美文化、生活习俗以及俚语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英汉的文化差异。这样,当学生听到英语本族语的真实情景会话时,会自动将大脑已知的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否则,如果缺乏跨文化语言背景知识,听者就无法建构起由缺省文化来填补的有效认知语境,达不到最佳的会话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听的内容设计一些不同形式的听力题讲解活动,以此帮助学生把讲解内容与听力材料建立联系。教师可对话题、场景、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先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也可以先放一小段录音,在学生了解了前面内容后关掉录音,让学生对该片段的内容和即将进行的听力活动联系起来。有些学生可能会对这些讲解材料产生兴趣,急于弄清楚将要听的材料,这样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大脑就会处于活跃之中,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进行听力教学会比较成功。
五、结束语
听力理解是通过把接受到的听觉刺激来领悟语言材料的复杂过程,语言材料是彼此相关的,所以听力的过程就是建立听力材料内部及听力材料与所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材料之间联系的能力对听力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听力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变一味地“听磁带、对答案”的方式,设法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语言材料推测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总之,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听力教学中,我们应运用关联理论,引导学生去思维,激发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认知,转被动听力为主动听力,并努力在非母语环境下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有利于外语学习的环境。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共识,寻找到会话内容的最佳关联,以便最终推导出会话的隐含意义,实现正确的听力理解。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Rost,M.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gman,1990.
[3]曾祥文.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0-103.
[4]马黎华.影响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因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5]孟建钢.最佳关联性对会话语交际的解释力[J].外语学刊,2002,(2).
关键词:关联理论;听力教学;最佳关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97-02
一、引言
关联理论是针对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来的,克服了合作原则所具有的一些弊病,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扬弃。法国认知心理学家Dan Sperber和英国语用学家Deirdre Wilson在其合作编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对关联理论作了详尽的阐释。该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交际以关联为取向,话语理解是通过处理其所提供的假设找出话语最佳相关性的推理过程。人们要在交际中正确地理解话语,就必须遵循相关原则,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而推断出语境的暗含意义,最终取得话语的语境效果。语境效果与话语的关联成正比关系,处理话语的努力与关联程度成反比关系。
Rost是最早提出以关联理论为基础的听力理解模式的学者之一,并将之归纳为4个重叠且相互依赖的听力理解阶段:听者激活话语理解所需的可能知识;听者有选择地听话语,同时通过语音、句法、词汇分析揭开话语的命题含义;听者给话语提供一个可能的语用含义;听者把已释义的命题按一定的顺序排成层级表征并把它们存在长时记忆里。Rost认为,以上各个理解阶段并非直线排列,而具有重叠性和相互依赖性,其最终目的是寻找关联链,揭示话语的交际意图。
二、关联理论的内涵
关联理论认为理解话语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即认为人类的认知靠的是关联:尽管每一个话语交际行为都值得重视,但人们理解话语时,通常只注意那些与自己有关联的信息。正因为话语本身和语境具有这种关联性,才使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做出合理的推论,从而对话语做出正确的反应。寻找关联是正确认知的基础,这其中是一个认知与推理的过程,需要付出某种努力,以取得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也就是说,人们在言语交际和理解自然语言中,靠的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交际者的话语总是提供关联性最大的信息,即所谓明白无误地示意(明示),而交际对象则总是选择关联度最大的假设,即从交际者用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推导交际者的意图。话语的暗含,要靠推理来认知,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话语与语境关联的过程。人们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根据话语提供的词语信息、逻辑信息和人们本身具备的百科信息,在推理中选择最合适的语境,并求得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从而正确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有效地进行交际。
三、学生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但从学生反映出的实际语言技能来看,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根据一份对大学生“初入大学的听力、会话、阅读、写作和翻译等五种技能中最不适应的技能”的调查统计显示,被调查的617名大学生对大学听力课不适应的百分比为75.94%,是问题最集中的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初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偏低,“聋哑”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最害怕听力”。
在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语音辨别问题(诸如音节、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语言知识问题(词意、语法、句意等)、技巧问题(记录、捕捉关键词等)和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恐慌等)。以上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听力便无法有效提高。
四、基于关联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目前,英语听力教学的普遍模式是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边听边做题,一段录音结束后,教师核对答案以检测学生的听力效果,对较难话语进行语法讲解。
在这一信息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是交际的参与者,而是被动地接受听力信息,缺乏主动性,难以捕捉到听力材料中信息间的关联或听力材料与自身认知语境间的关联。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力技能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一)整体把握听力材料相关度,提高整体听力
听力过程是一个语音信息的处理过程——即大脑对语音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这种解码过程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自下而上的认识模式,即从最小的有意义单位、短语到句子,以线性方式依据信息获取的顺序,对所听的声音进行解码的过程;二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即利用听者先前已有的知识、预想、经验、事物摹本以及构思图式,主动地对所接收的语音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即重构),从而实现对话语的理解。
采取从下而上法从词到句按序解码的模式,是影响初学者听力水平提高、引起疲劳与焦虑的主要因素。因此,进行有意识地自上而下的训练法以弥补对话语整体的预测和理解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做法上,应从整体着手,首先明白听力材料涉及哪个知识领域,然后,进行主旨意义的练习。大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听力理解是一种被动接收有声材料过程,因此常常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听力课,认为能听懂多少是多少,这种心理现象毫无疑问会影响听力理解的完成。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听力理解的整体模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构思图式,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对进入听觉系统的信息进行积极的预测、筛选、释义和总结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把握相关度,实现学习者各项认知活动之间的互动。
(二)把握词汇之间的关系,提高推测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预测的能力。在听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关键词等对听力语篇的体裁及所涉及的相关情节进行预测。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将当下听到的内容与先前的预测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听后的指导也是不容忽略的环节,教师应在听后进行分析训练,找出预测失误的原因,实现听力水平的提高。 在听力训练中,单词是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将对我们所听材料的理解产生巨大的障碍。同时,我们所学的单词都处在一个统一的语义场中,也就是说,一个单词总是和另外一个单词在语义上相互联系着。因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及上下义关系词的把握,找出这些词汇的最佳关联之处,推测所听材料内容。即使有某几个单词没有听懂,也可以通过单词之间的相互联系,猜测出意义,这会大大提高听力效果。
(三)听前适当讲解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了解西方的文化有助于形成交际双方互相显映的认知环境。听力教学应注重百科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培养,使学生理解英美文化、生活习俗以及俚语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英汉的文化差异。这样,当学生听到英语本族语的真实情景会话时,会自动将大脑已知的信息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否则,如果缺乏跨文化语言背景知识,听者就无法建构起由缺省文化来填补的有效认知语境,达不到最佳的会话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听的内容设计一些不同形式的听力题讲解活动,以此帮助学生把讲解内容与听力材料建立联系。教师可对话题、场景、背景知识进行讲解,先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也可以先放一小段录音,在学生了解了前面内容后关掉录音,让学生对该片段的内容和即将进行的听力活动联系起来。有些学生可能会对这些讲解材料产生兴趣,急于弄清楚将要听的材料,这样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调动起来,大脑就会处于活跃之中,在这种心理状态下进行听力教学会比较成功。
五、结束语
听力理解是通过把接受到的听觉刺激来领悟语言材料的复杂过程,语言材料是彼此相关的,所以听力的过程就是建立听力材料内部及听力材料与所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提高学生理解语言材料之间联系的能力对听力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听力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变一味地“听磁带、对答案”的方式,设法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和语言材料推测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总之,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听力教学中,我们应运用关联理论,引导学生去思维,激发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认知,转被动听力为主动听力,并努力在非母语环境下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有利于外语学习的环境。通过对认知语境的共识,寻找到会话内容的最佳关联,以便最终推导出会话的隐含意义,实现正确的听力理解。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Rost,M.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gman,1990.
[3]曾祥文.关联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0-103.
[4]马黎华.影响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因素[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5]孟建钢.最佳关联性对会话语交际的解释力[J].外语学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