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一线教师,探究如何让学生在高考语文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一直都是自己努力的一个方面,曾见证过学生“长篇大论”而获低分甚至零分的情况,也曾为学生能找准关键词,答案中因呈现关键词而获高分甚至满分的情况而喜悦。为此,笔者以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甲卷的第6题、第9题为例探讨关键词在语文主观题答案中的重要性。
一、试题解读
第6题: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试题分析】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简答题。原文第三段的内容是“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其实,这个题目的设置是有陷阱的,因为这句画线的句子后面的几个段落分别讲到“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水吸附自身以及杯壁的张力还引发了一种叫‘毛细作用’的现象”,很多考生就把这三点作为自己的答案。
【答题探究】题目中问“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那就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因素”两字。在倒数第二段,原文是这样说的:“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干净的水比受污染的水升得更高——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并停留在那里的水量。”原文在这几句话中多次提及“因素”两字,这里的“因素”就和题目中的“因素”是同一个概念。那么,这一题的答案就在这几句话里面,概括一下,关键词就是“纯度”“气孔”“气压”,如果答案包含了这3个关键词,这个题就可以得到满分。有部分学生找到了答案在原文中的依据,在叙写答案时,在答“纯度”这一点时,答成“干净的水要比受污染后的水升得更高”或“水的清洁程度”也是可以的,但是在答第二点和“气孔”相关的答案时,如果答成“颗粒间的大小”就不得分,因为“因素”指的是“气孔”而不是“颗粒”。
第9题: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这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简答题。要能答准这道题,首先是读懂题目意思。其实,第9题的题意也可以改写为“普希金的临终遗言对理解文本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或者改写为“怎样理解普希金的临终遗言以及它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理解这句话的作用,就要回归这句话在文章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再现:“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如果能够找准遗言在文中所关联的内容,要组织答案也就不难了。
【答题探究】遗言在文中的作用,根本文本相关内容,很多考生都能答到普希金的“痛苦”所包含的内容,有个人的痛苦和社会给他带来的痛苦,个人的痛苦来自妻子的不贞,社会的痛苦来自沙皇的统治、社会的黑暗。个人的痛苦,关键词是遭遇、一生、不幸、抗争、悲剧、压抑等。社会给他带来的痛苦,关键词是社会黑暗、时代、沙皇等。如果既能答到个人的痛苦,又能答到社会给他带来的痛苦,那就很全面地从内容的角度回答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了。
另外,遗言不仅和文章题目紧密相关,遗言中“痛苦”所涉及的内容还在文章的多个段落出现,因此,还应该从结构的角度去组织答案,关键词就有统摄全篇、中心内容、中心线索、串联全文、贯穿全文、全文主旨、全文眼睛、照应标题等。如果考生既答出结构方面的关键词,又答出内容方面的关键词,这个6分的题就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二、教学启示
答简答题,很多学生的真实感受是“老师,题目的每一个字我都会读,但是,读完题目,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怎样组织答案”。纵观近三年的高考题,尤其是从2021年全国卷甲卷的试题来看,无论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6题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题目越来越灵活了,没有固定的答题套路,没有预设的答题技巧,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归纳、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复习、备考的道路上,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培养学生读懂题目、抓题目中关键词的能力
第6題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因素”,第9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痛苦”“钥匙”。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读懂题目、转换题目意思的能力。只有准确领悟出题人在问什么问题,才能精准地组织答案,才能不偏离答案的主旨,部分考生在回答这两道题时,根本就不知道问题是什么,胡乱地答题,那么肯定得不了高分。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抓住文本中心的能力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量越来越大,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勾画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教材或平时的试卷为据,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规定时间,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关键词,组织答案。很多学生对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目,不能很好地驾驭,在考试中不能得高分或满分,主要是因为对文本的解读不过关,在平时的阅读中还没有学会抓关键词。
3. 走出误区,精准答题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会无数次地给学生批改试卷,在阅读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或者说老师给分的标准是不恰当的。很多老师在批阅主观题时会根据学生书写的清秀程度给见面分或者根据答案的字数给分。这样做,很可能误导学生,给学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那就是主观题答得越多,书写越清秀,分数越高。当然,如果答到关键词、书写清秀,且答案详细是会让学生的分数更上一层楼的。但是,如果没有答到关键词,仅仅是清秀,仅仅是答案字数多,对于获得高分也是无济于事的。
◇责任编辑 晏祥辉◇
一、试题解读
第6题: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试题分析】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简答题。原文第三段的内容是“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其实,这个题目的设置是有陷阱的,因为这句画线的句子后面的几个段落分别讲到“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水吸附自身以及杯壁的张力还引发了一种叫‘毛细作用’的现象”,很多考生就把这三点作为自己的答案。
【答题探究】题目中问“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那就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因素”两字。在倒数第二段,原文是这样说的:“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干净的水比受污染的水升得更高——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并停留在那里的水量。”原文在这几句话中多次提及“因素”两字,这里的“因素”就和题目中的“因素”是同一个概念。那么,这一题的答案就在这几句话里面,概括一下,关键词就是“纯度”“气孔”“气压”,如果答案包含了这3个关键词,这个题就可以得到满分。有部分学生找到了答案在原文中的依据,在叙写答案时,在答“纯度”这一点时,答成“干净的水要比受污染后的水升得更高”或“水的清洁程度”也是可以的,但是在答第二点和“气孔”相关的答案时,如果答成“颗粒间的大小”就不得分,因为“因素”指的是“气孔”而不是“颗粒”。
第9题: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这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简答题。要能答准这道题,首先是读懂题目意思。其实,第9题的题意也可以改写为“普希金的临终遗言对理解文本具有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或者改写为“怎样理解普希金的临终遗言以及它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理解这句话的作用,就要回归这句话在文章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再现:“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如果能够找准遗言在文中所关联的内容,要组织答案也就不难了。
【答题探究】遗言在文中的作用,根本文本相关内容,很多考生都能答到普希金的“痛苦”所包含的内容,有个人的痛苦和社会给他带来的痛苦,个人的痛苦来自妻子的不贞,社会的痛苦来自沙皇的统治、社会的黑暗。个人的痛苦,关键词是遭遇、一生、不幸、抗争、悲剧、压抑等。社会给他带来的痛苦,关键词是社会黑暗、时代、沙皇等。如果既能答到个人的痛苦,又能答到社会给他带来的痛苦,那就很全面地从内容的角度回答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了。
另外,遗言不仅和文章题目紧密相关,遗言中“痛苦”所涉及的内容还在文章的多个段落出现,因此,还应该从结构的角度去组织答案,关键词就有统摄全篇、中心内容、中心线索、串联全文、贯穿全文、全文主旨、全文眼睛、照应标题等。如果考生既答出结构方面的关键词,又答出内容方面的关键词,这个6分的题就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
二、教学启示
答简答题,很多学生的真实感受是“老师,题目的每一个字我都会读,但是,读完题目,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怎样组织答案”。纵观近三年的高考题,尤其是从2021年全国卷甲卷的试题来看,无论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6题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题目越来越灵活了,没有固定的答题套路,没有预设的答题技巧,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归纳、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复习、备考的道路上,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培养学生读懂题目、抓题目中关键词的能力
第6題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因素”,第9题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痛苦”“钥匙”。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读懂题目、转换题目意思的能力。只有准确领悟出题人在问什么问题,才能精准地组织答案,才能不偏离答案的主旨,部分考生在回答这两道题时,根本就不知道问题是什么,胡乱地答题,那么肯定得不了高分。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抓住文本中心的能力
纵观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阅读量越来越大,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勾画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教材或平时的试卷为据,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规定时间,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关键词,组织答案。很多学生对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目,不能很好地驾驭,在考试中不能得高分或满分,主要是因为对文本的解读不过关,在平时的阅读中还没有学会抓关键词。
3. 走出误区,精准答题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们会无数次地给学生批改试卷,在阅读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或者说老师给分的标准是不恰当的。很多老师在批阅主观题时会根据学生书写的清秀程度给见面分或者根据答案的字数给分。这样做,很可能误导学生,给学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那就是主观题答得越多,书写越清秀,分数越高。当然,如果答到关键词、书写清秀,且答案详细是会让学生的分数更上一层楼的。但是,如果没有答到关键词,仅仅是清秀,仅仅是答案字数多,对于获得高分也是无济于事的。
◇责任编辑 晏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