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惠及全民,普及大众文化的工程。市县支中心在此项工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市县支中心建设为着力点,探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县支中心;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30-04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更是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依托各级图书馆建立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市县图书馆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因此,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自身做大做强,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协调作用和指导、辅导作用,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成果。
1加强市县支中心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根据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托各级图书馆和社区、村文化活动站(室),建立和完善以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中心、社区和乡镇服务点为主体的四级服务体系。”“市县支中心是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发挥县级支中心的职能,对于整个共享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市县支中心在整个共享工程建设中起着枢纽和基石的作用。市县支中心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本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的成败。机遇与挑战同在,市县级图书馆要抓住机遇,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通过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1.1 资源共享工程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黄宗忠先生说:“图书馆是对信息、知识物质载体进行收集、整理、积聚、存储、控制、转化和传递,供给一定社会读者使用的信息系统。”图书馆是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于发达地区,大部分图书馆没有资金保证,有的地方财政连续数年不能拨发除图书馆工作人员工资以外的其它任何费用,使图书馆连有限的纸质文献资源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导致图书馆发展滞后,信息资源基础薄弱,信息环境闭塞,大大地降低了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服务职能。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与建设,拓展了图书馆的资源空间,为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图书馆除利用原有的馆藏提供服务外,还能通过网络获取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向读者提供阅读、查询、检索等新的服务。共享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市县图书馆的现状,为市县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2 转变观念,探索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当今信息产业的影响下,网络信息、多媒体信息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任何纸质文献所无法比拟的,信息浩如烟海,大量的信息资源使阅读的范围空前扩大,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史百科,加之配以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效果,更能刺激人的阅读欲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阅读更加顺畅,读者可以随时调用、按需索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使读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改善了学习效果,提高了阅读效率。“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服务永恒的宗旨,因此,必须转换观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以适应新的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引导、指导读者进行网上阅读,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人性化服务,对提高图书馆的亲和力和感召力都有着积极的、重大的意义。总而言之,网络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必将成为今后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渠道。
1.3 建立有自身特色的资源数据库
信息中心数据库的建立,是“共享工程”的核心内容。市县支中心要着重抓好自己的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和地方特色,通过互联网络,对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数据库建立的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方便读者检索、使用,从而实现“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建设目标。市县图书馆建立数据库应突出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包括图书、音乐、戏剧、美术、文物、旅游、科技、教育以及地方风俗和地方工艺等在内的、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源,对它们进行系统地、有组织的专业整合,体现出本地区文献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为今后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技术铺垫。
1.4 共享的关键是共建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利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传输给广大读者,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市县支中心应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发挥自身的馆藏优势,结合网络的传输优势,用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读者,从而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服务;利用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探索将公益性服务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合作项目,开展活动等方式,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积极开展馆际合作,加强与上级图书馆和兄弟馆之间的业务往来,馆际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实现资源的共享。特别是与上级图书馆的合作,可以让更多的基层图书馆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总之,有效的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方式,在共建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将给图书馆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并将大大提升服务空间,也更有利于完成图书馆的使命。 2以人为本,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有一支懂得网络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知识的人才来完成,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同时还需要一批能够掌握数字资源的,如采集、检索、整理、加工、开发利用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2.1 市县图书馆的人员结构现状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网络化工程,专业化程度较高。共享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数字资源的接收、存储、信息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等,都要靠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员来实现。市县支中心一般都建在图书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图书馆工作长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重视,造成大多数市县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冗员偏多、复合型专业人才偏少的“四偏”现象。缺少适应图书馆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是图书馆的业务研究和对外辅导工作变得比较薄弱,直接影响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专业技术人才是资源共享工程的保障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受到冲击和阻碍。图书馆员如不能及时转换服务观念,去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拓展知识面,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发展。
2.2.1 由于读者计算机知识的欠缺而导致的误操作,有可能破坏一些应用程序,造成计算机瘫痪和信息资料的丢失,既加大了计算机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维护开资,又挫伤了读者利用电脑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使用率降低。
2.2.2 由于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技术的缺乏,不能正确引导、指导读者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阅读、检索和查寻信息资料,而任由读者进行网络游戏、QQ聊天等,使电子阅览室等同于商业“网吧”,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造成新的、更大资源浪费。
2.2.3 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基层服务点管理员大多是兼职,且学历不高,专业人才更是匮乏,不能胜任这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开发和利用。要发挥共享工程数字网络设备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综上所述,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为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3 加强馆员素质培养,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储备力量
迈入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应运而生,图书馆员将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可以断言:今后的图书馆的发展,如果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无法胜任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步伐,才能促进和保障图书馆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承担起开发、利用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任。站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图书馆,应具有这种前瞻意识,建立长效的人才的选拔、任用和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委托培训、进修、自学等方式,鼓励馆员学习,建立一支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并使人才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此带动全体馆员自觉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能够利用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为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服务,使全体馆员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还要能肩负起对乡镇、街道和村基层服务点管理员的培训,也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办培训班,坚持集中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传授相关知识,逐步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熟练,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基层技术队伍。为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储备深厚的人才资源。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资源整合,拓展和延伸市县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建设新农村专题学习班上指出:“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一些如“知识工程”“农家书屋”“村村通工程”等农村文化设施相继建立,对改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的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这些设施之间彼此缺乏有机的协调、配合,以及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大部分文化工程之间不能配套、衔接,技术、设施、资源难以共享,资产、资源闲置,造成新的、重复的浪费和流失,市县图书馆应主动肩负起组织、协调、指导、辅导农村文化工程的重任;对国家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方面实行的一些“惠民工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康发展,同时市县图书馆也要积极的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以科学管理,整体推进,资源共享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3.1 实现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整合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工程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党基层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公益性工程。市县在基层服务时候发现他们既有一套共享工程的设备还有一套“农党网”的设备,分别都设置了场地和配备了专人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市县图书馆若能将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多媒体服务器、硬件资源和远程教育光纤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淘汰和更换设备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并将市县支中心建设成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的数据中心和远程教育资源服务的课件点播平台,切实的为各基层服务点提供文化信息资源和课件资源服务,实现课件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3.2 实现文化共享工程与村村通工程的整合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属广播电视部门的业务范围,它能将新颖、广泛的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和有线电视连接及时进行传输,而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信息丰富,但传输的速度较慢,资源加工周期较长,因此,若能将文化共享工程和村村通工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即在数字机顶盒中加载共享工程子系统设备,用一个机顶盒实现看数字电视、接收共享工程、网上缴费、可视电话等综合功能,这将大幅降低共享工程成本,提高普及率,减少网络故障率,使广大用户更加便捷地享受文化信息服务,最终是文化共享工程在资源量和服务深度上得到更大的推进。
3.3 实现文化共享工程与农家书屋的整合
农家书屋是国家为了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启动的一项惠民工程,它在形式上比较单一,资源量相对较少,因此,市县图书馆若能将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给老百姓推送图书、报纸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设备的投影仪推送视频的电影、视频的养殖技术等,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广大的农村群众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阅读快乐,以及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发展致富。
4结 语
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用数字化技术组织的,以网络形式发布的,具有双向使用功能的创新工程。市县支中心是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共享工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共享工程的关键,只有建设好、使用好市县支中心,充分发挥其职能,才能使这项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德畅.深化网络阅读之我见.当代图书馆,2008(6).
2 康亦农.浅谈图书馆组织整合.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6).
3吴建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之我见.图书与情报,2008(1).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县支中心;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30-04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更是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主要依托各级图书馆建立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市县图书馆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因此,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自身做大做强,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协调作用和指导、辅导作用,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成果。
1加强市县支中心建设,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指出:“根据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托各级图书馆和社区、村文化活动站(室),建立和完善以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中心、社区和乡镇服务点为主体的四级服务体系。”“市县支中心是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发挥县级支中心的职能,对于整个共享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市县支中心在整个共享工程建设中起着枢纽和基石的作用。市县支中心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本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的成败。机遇与挑战同在,市县级图书馆要抓住机遇,转变传统的服务观念,通过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1.1 资源共享工程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黄宗忠先生说:“图书馆是对信息、知识物质载体进行收集、整理、积聚、存储、控制、转化和传递,供给一定社会读者使用的信息系统。”图书馆是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于发达地区,大部分图书馆没有资金保证,有的地方财政连续数年不能拨发除图书馆工作人员工资以外的其它任何费用,使图书馆连有限的纸质文献资源也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导致图书馆发展滞后,信息资源基础薄弱,信息环境闭塞,大大地降低了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服务职能。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与建设,拓展了图书馆的资源空间,为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图书馆除利用原有的馆藏提供服务外,还能通过网络获取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向读者提供阅读、查询、检索等新的服务。共享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市县图书馆的现状,为市县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2 转变观念,探索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当今信息产业的影响下,网络信息、多媒体信息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所能承载的信息量是任何纸质文献所无法比拟的,信息浩如烟海,大量的信息资源使阅读的范围空前扩大,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史百科,加之配以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效果,更能刺激人的阅读欲望。丰富的信息资源使阅读更加顺畅,读者可以随时调用、按需索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使读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改善了学习效果,提高了阅读效率。“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服务永恒的宗旨,因此,必须转换观念,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以适应新的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引导、指导读者进行网上阅读,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人性化服务,对提高图书馆的亲和力和感召力都有着积极的、重大的意义。总而言之,网络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优势,必将成为今后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渠道。
1.3 建立有自身特色的资源数据库
信息中心数据库的建立,是“共享工程”的核心内容。市县支中心要着重抓好自己的数据库的建设。根据社会需求和地方特色,通过互联网络,对具有本地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数据库建立的目的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方便读者检索、使用,从而实现“分散建设、统一检索、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建设目标。市县图书馆建立数据库应突出地方特色和馆藏特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完整的,包括图书、音乐、戏剧、美术、文物、旅游、科技、教育以及地方风俗和地方工艺等在内的、内容丰富的文献资源,对它们进行系统地、有组织的专业整合,体现出本地区文献资源的特色和优势,为今后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坚实的技术铺垫。
1.4 共享的关键是共建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利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传输给广大读者,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市县支中心应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发挥自身的馆藏优势,结合网络的传输优势,用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服务读者,从而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服务;利用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探索将公益性服务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合作项目,开展活动等方式,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积极开展馆际合作,加强与上级图书馆和兄弟馆之间的业务往来,馆际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实现资源的共享。特别是与上级图书馆的合作,可以让更多的基层图书馆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总之,有效的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方式,在共建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将给图书馆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并将大大提升服务空间,也更有利于完成图书馆的使命。 2以人为本,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需要有一支懂得网络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知识的人才来完成,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同时还需要一批能够掌握数字资源的,如采集、检索、整理、加工、开发利用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2.1 市县图书馆的人员结构现状
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网络化工程,专业化程度较高。共享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数字资源的接收、存储、信息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等,都要靠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员来实现。市县支中心一般都建在图书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图书馆工作长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重视,造成大多数市县图书馆的人员结构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冗员偏多、复合型专业人才偏少的“四偏”现象。缺少适应图书馆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是图书馆的业务研究和对外辅导工作变得比较薄弱,直接影响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为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专业技术人才是资源共享工程的保障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受到冲击和阻碍。图书馆员如不能及时转换服务观念,去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拓展知识面,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发展。
2.2.1 由于读者计算机知识的欠缺而导致的误操作,有可能破坏一些应用程序,造成计算机瘫痪和信息资料的丢失,既加大了计算机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和维护开资,又挫伤了读者利用电脑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使用率降低。
2.2.2 由于工作人员自身专业技术的缺乏,不能正确引导、指导读者使用计算机进行网上阅读、检索和查寻信息资料,而任由读者进行网络游戏、QQ聊天等,使电子阅览室等同于商业“网吧”,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造成新的、更大资源浪费。
2.2.3 乡镇、街道、社区和村基层服务点管理员大多是兼职,且学历不高,专业人才更是匮乏,不能胜任这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开发和利用。要发挥共享工程数字网络设备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综上所述,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为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3 加强馆员素质培养,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储备力量
迈入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新观念应运而生,图书馆员将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可以断言:今后的图书馆的发展,如果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无法胜任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步伐,才能促进和保障图书馆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承担起开发、利用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任。站在信息时代前沿的图书馆,应具有这种前瞻意识,建立长效的人才的选拔、任用和培训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委托培训、进修、自学等方式,鼓励馆员学习,建立一支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并使人才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此带动全体馆员自觉学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能够利用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为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服务,使全体馆员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还要能肩负起对乡镇、街道和村基层服务点管理员的培训,也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办培训班,坚持集中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传授相关知识,逐步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熟练,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基层技术队伍。为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储备深厚的人才资源。
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资源整合,拓展和延伸市县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建设新农村专题学习班上指出:“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一些如“知识工程”“农家书屋”“村村通工程”等农村文化设施相继建立,对改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长期落后的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这些设施之间彼此缺乏有机的协调、配合,以及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大部分文化工程之间不能配套、衔接,技术、设施、资源难以共享,资产、资源闲置,造成新的、重复的浪费和流失,市县图书馆应主动肩负起组织、协调、指导、辅导农村文化工程的重任;对国家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方面实行的一些“惠民工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健康发展,同时市县图书馆也要积极的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以科学管理,整体推进,资源共享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事业。
3.1 实现文化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整合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工程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党基层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公益性工程。市县在基层服务时候发现他们既有一套共享工程的设备还有一套“农党网”的设备,分别都设置了场地和配备了专人管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市县图书馆若能将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多媒体服务器、硬件资源和远程教育光纤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淘汰和更换设备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并将市县支中心建设成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的数据中心和远程教育资源服务的课件点播平台,切实的为各基层服务点提供文化信息资源和课件资源服务,实现课件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3.2 实现文化共享工程与村村通工程的整合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属广播电视部门的业务范围,它能将新颖、广泛的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和有线电视连接及时进行传输,而文化共享工程资源信息丰富,但传输的速度较慢,资源加工周期较长,因此,若能将文化共享工程和村村通工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即在数字机顶盒中加载共享工程子系统设备,用一个机顶盒实现看数字电视、接收共享工程、网上缴费、可视电话等综合功能,这将大幅降低共享工程成本,提高普及率,减少网络故障率,使广大用户更加便捷地享受文化信息服务,最终是文化共享工程在资源量和服务深度上得到更大的推进。
3.3 实现文化共享工程与农家书屋的整合
农家书屋是国家为了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启动的一项惠民工程,它在形式上比较单一,资源量相对较少,因此,市县图书馆若能将共享工程和农家书屋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给老百姓推送图书、报纸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设备的投影仪推送视频的电影、视频的养殖技术等,来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广大的农村群众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阅读快乐,以及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发展致富。
4结 语
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用数字化技术组织的,以网络形式发布的,具有双向使用功能的创新工程。市县支中心是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共享工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共享工程的关键,只有建设好、使用好市县支中心,充分发挥其职能,才能使这项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德畅.深化网络阅读之我见.当代图书馆,2008(6).
2 康亦农.浅谈图书馆组织整合.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6).
3吴建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之我见.图书与情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