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设计性实验是在系统学习完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验课程之后,根据已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和学科的前沿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密切相关而实验课中没有涉及的,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创新设计而完成的实验。自主设计实验不仅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医学检验教育自主设计实验人才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又称实验诊断,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环节和实验操作技能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核心。检验专业课上所安排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们按照实验指导菜单照方实验,这些传统的经典实验可以满足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实验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校检验专业实验课开设了自主设计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是在系统学习完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验课程之后,根据已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和学科的前沿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密切相关而实验课中没有涉及的,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创新设计而完成的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提供了一个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实验题目后,借助老师、互联网、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找出实验的关键所在,设计实验方案,在方案中适当的改进实验技术与方法,之后将初步拟定的实验方案交予指导老师审阅,老师就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后,将实验方案再次重新修改完善后进入实验的实施阶段。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基础要求、详细的实验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预期的实验结果、老师的评审意见。实验方案经老师讨论批准后,学生按实验方案所需的材料、试剂和仪器等用品申请单,主管教学老师审批签字后,交实验带教老师购买,领取实验用品后按照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小组内讨论,必要时请老师帮助解决。认真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在专业课的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我们综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系统理论基础,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形态学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其他医学检验专业课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遵循“科学性、自主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如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影响因素、烯霉毒素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新生豆芽中酶含量的测定、洗涤剂中磷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及抗生素对血液及尿液生化物质测定的干扰、竹纤维物品抑菌作用、林蛙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的组化免疫,这些自主设计性实验无论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还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都是一些基础实验,同时也贴近生活,富有意义。自主设计实验不仅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融会贯通,而且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自主设计性试验中,我们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设计,亲自动手,从平时被动地按照实验指导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转变为主动设计实施实验,最终得到实验结果,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将实验结果发论文形式报告并向杂志投稿,有的一个实验小组发表了4篇文章。
我们小组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选择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这个题目,确定了实验题目后,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拟定了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的审阅和修改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这个实验主要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形态学技术,而且所需的实验器材与试剂、仪器设备实验室都能够提供。染色体显带技术在临床中对于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举足轻重,临床上已用于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在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遗传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中却没有安排这一实验,所以我们选择本实验来补充我们检验专业的基础技能实验。在充分完成实验准备(包括试剂的配制、器材的清洗和高压灭菌)后,分别采集小组成员的静脉血加入植物凝集素在体外培养,72h后加入秋水仙碱应用液后经离心、低渗处理、固定、Gie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当小组成员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的染色体时,兴奋、自豪和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核心,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向前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就是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之前的许多课程都已经接触到了染色体,但一直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有了切身的体会:一条小小的染色体竞包含了庞大的遗传信息,控制着复杂而精细的生命活动,生命的奥秘如此神奇。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没有采用先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后再进行培养这一步骤,大胆创新,直接将静脉全血在体外培养以获得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考虑到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的比例非常少,而且分离步骤繁琐,尚需要分离液,分离效果不佳,容易丢失,最终导致实验失败。通过简化实验步骤,节约了实验成本,取得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通过自主设计性试验,丰富了我们专业实验课程,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使我们初步具备了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同学都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艳,郝峰,张磊,等.优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200-203.
[2]李艳,曹慧玲,郝峰,等.PBL教学在检验专业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68-69.
[3]赵臣,李艳,袁忠海等.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206.
[4]郝峰,许会静,马睿泽,等.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9):118.
医学检验教育自主设计实验人才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又称实验诊断,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环节和实验操作技能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核心。检验专业课上所安排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们按照实验指导菜单照方实验,这些传统的经典实验可以满足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实验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校检验专业实验课开设了自主设计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是在系统学习完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验课程之后,根据已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和学科的前沿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密切相关而实验课中没有涉及的,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创新设计而完成的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提供了一个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实验题目后,借助老师、互联网、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找出实验的关键所在,设计实验方案,在方案中适当的改进实验技术与方法,之后将初步拟定的实验方案交予指导老师审阅,老师就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后,将实验方案再次重新修改完善后进入实验的实施阶段。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基础要求、详细的实验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预期的实验结果、老师的评审意见。实验方案经老师讨论批准后,学生按实验方案所需的材料、试剂和仪器等用品申请单,主管教学老师审批签字后,交实验带教老师购买,领取实验用品后按照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小组内讨论,必要时请老师帮助解决。认真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在专业课的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我们综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系统理论基础,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形态学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其他医学检验专业课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遵循“科学性、自主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如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影响因素、烯霉毒素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新生豆芽中酶含量的测定、洗涤剂中磷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及抗生素对血液及尿液生化物质测定的干扰、竹纤维物品抑菌作用、林蛙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的组化免疫,这些自主设计性实验无论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还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都是一些基础实验,同时也贴近生活,富有意义。自主设计实验不仅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融会贯通,而且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自主设计性试验中,我们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设计,亲自动手,从平时被动地按照实验指导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转变为主动设计实施实验,最终得到实验结果,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将实验结果发论文形式报告并向杂志投稿,有的一个实验小组发表了4篇文章。
我们小组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选择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这个题目,确定了实验题目后,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拟定了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的审阅和修改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这个实验主要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形态学技术,而且所需的实验器材与试剂、仪器设备实验室都能够提供。染色体显带技术在临床中对于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举足轻重,临床上已用于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在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遗传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中却没有安排这一实验,所以我们选择本实验来补充我们检验专业的基础技能实验。在充分完成实验准备(包括试剂的配制、器材的清洗和高压灭菌)后,分别采集小组成员的静脉血加入植物凝集素在体外培养,72h后加入秋水仙碱应用液后经离心、低渗处理、固定、Gie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当小组成员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的染色体时,兴奋、自豪和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核心,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向前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就是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之前的许多课程都已经接触到了染色体,但一直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有了切身的体会:一条小小的染色体竞包含了庞大的遗传信息,控制着复杂而精细的生命活动,生命的奥秘如此神奇。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没有采用先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后再进行培养这一步骤,大胆创新,直接将静脉全血在体外培养以获得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考虑到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的比例非常少,而且分离步骤繁琐,尚需要分离液,分离效果不佳,容易丢失,最终导致实验失败。通过简化实验步骤,节约了实验成本,取得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通过自主设计性试验,丰富了我们专业实验课程,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使我们初步具备了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同学都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艳,郝峰,张磊,等.优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200-203.
[2]李艳,曹慧玲,郝峰,等.PBL教学在检验专业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68-69.
[3]赵臣,李艳,袁忠海等.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206.
[4]郝峰,许会静,马睿泽,等.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