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一些课堂导语,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像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大门,让他们进入学习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因此,设计有效的课堂导语,更能打动学生,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引导学生尽快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导语设计得一般,则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巧妙设计课堂导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为本堂课高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语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虽然课堂导语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师也不能没有原则地运用课堂导语,而应当注意下面的问题,
一、合理地设计课堂
(1)保证导语的概括性。导语并不是正式授课的内容,而是对本堂课有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导语切不可太长,不能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而应当从本节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的放矢,内容精炼,高度概括,当学生听见之后,有一定收获,才能发挥引导作用[1]。
(2)提高导语的趣味性。导语就是为避免课堂过于枯燥而设计的引导性语言,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为此,教师一定要提高导语的趣味性,用心思设计导语,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3)突出导语的导向性。小学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教师必须突出导语的导向性,让导语与教学内容之间有着必要的联系,为教材内容服务,不能单纯地让学生产生兴趣,却不了解本课堂学习的内容,这就浪费了学习时间,也没有让学生对本次学习内容有一个整合和充分地认知[2]。
二、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策略
(1)设疑问难,质疑导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计充满问题的导语,有着两方面的效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生成极大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设计问题或者悬念,引导学生向深一层次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也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站在不同的层次进行探究,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新的理解,从而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问题的选择,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秉承适度原则,以学生最近发展区域为中心,设计更全面的问题,并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不涉及课本内容,用一些悬念吸引学生,才能发挥更好的导入效果。
例如,《海底世界》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问题式的导入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里面都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为老师讲一讲。”同学们会生答:“湛蓝、广阔、风平浪静、波涛油涌,有各种各样的鱼、海草、海星等。”然后老师总结:“你们看,这就是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光粼粼,时而惊涛拍岸。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这时教师为学生展示课件,并给出板书标题“海底世界”,将“底”放大,让学生注意这个部分,从而产生好奇心,去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氛围。 设计复习类的导语 一般导语都是用在课前,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复习性质的导语,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原有学习的知识基础上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学习相应的内容。讲解具体知识之前,设计导入环节,运用导语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以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像一些诗句、课文故事的情景、相传字词、成语接龙游戏等等。一方面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其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此种模式的导语设计,可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有着温故而新的效果,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2)巧编故事,激趣导入。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生对于故事更感兴趣,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小学课文中有很多就是故事类的选材,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故事类的导语。故事的设计不能太长,时间要在几分钟之内,要具有趣味性,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不浪费课堂时间,将更多时间留给课本内容。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故事类的导语打开教学的大门,吸引更多小学生进入,促使他们保持着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听取教师讲解的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3]。
比如,《麻雀》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并且此故事用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故事大概是两个小麻雀找食物的过程,两个麻雀的性格不同,找食物的方式也不同,一个喜欢飞到草地中找食物,另一个喜欢在森林中寻找食物。同学们看到丰富的故事情节,还有彩色的画面,就会对麻雀非常感兴趣。这时教师则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想知道真实的麻雀吗?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另外一个故事,人类和麻雀的故事,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同学们被吸引,都兴致勃勃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阅读文章,寻找课本中的奥秘。
(3)音乐渲染,情景导入。音乐是灵动的艺术,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与情操的陶冶,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与歌曲来导入,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美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利于調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消除紧张与消极心理,以此来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4)形象图片,直观导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的一些课文采用直观的图片导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5)开展实践,活动导入。活动导入是一种生动的导入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是一种直接的导入方式,学生将积极地参与其中。活动导入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小游戏,也可以是小比赛等,这种导入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有用处。 如在教二年级时,由于二年级是以识字、造句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识字教学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是读就是写,都是机械的重复,学生觉得很沉闷。讲新课前,可在复习旧知识时来个小比赛,学生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比赛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开火车、比谁快、比谁好、比谁多等。如果读生字词可以开火车,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还会积极参与其中,比赛时进行适当的鼓励,学生就会乐意上这节课了。可见,活动形式多样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玩的同时,还学到了知识。只要活动得当、控制好课堂纪律,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上,为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必须巧妙地设计导语,用合适的导语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从而集中精力学习,跟上教师的脚步,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一、合理地设计课堂
(1)保证导语的概括性。导语并不是正式授课的内容,而是对本堂课有一个引导的作用,所以,导语切不可太长,不能占据课堂大部分时间。而应当从本节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有的放矢,内容精炼,高度概括,当学生听见之后,有一定收获,才能发挥引导作用[1]。
(2)提高导语的趣味性。导语就是为避免课堂过于枯燥而设计的引导性语言,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为此,教师一定要提高导语的趣味性,用心思设计导语,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化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3)突出导语的导向性。小学语文课堂的导语设计,教师必须突出导语的导向性,让导语与教学内容之间有着必要的联系,为教材内容服务,不能单纯地让学生产生兴趣,却不了解本课堂学习的内容,这就浪费了学习时间,也没有让学生对本次学习内容有一个整合和充分地认知[2]。
二、小学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策略
(1)设疑问难,质疑导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计充满问题的导语,有着两方面的效用,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生成极大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设计问题或者悬念,引导学生向深一层次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也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站在不同的层次进行探究,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新的理解,从而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问题的选择,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秉承适度原则,以学生最近发展区域为中心,设计更全面的问题,并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不涉及课本内容,用一些悬念吸引学生,才能发挥更好的导入效果。
例如,《海底世界》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问题式的导入语。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里面都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为老师讲一讲。”同学们会生答:“湛蓝、广阔、风平浪静、波涛油涌,有各种各样的鱼、海草、海星等。”然后老师总结:“你们看,这就是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波光粼粼,时而惊涛拍岸。那大海深处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神奇的海底世界吧!”这时教师为学生展示课件,并给出板书标题“海底世界”,将“底”放大,让学生注意这个部分,从而产生好奇心,去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氛围。 设计复习类的导语 一般导语都是用在课前,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复习性质的导语,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原有学习的知识基础上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学习相应的内容。讲解具体知识之前,设计导入环节,运用导语帮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以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像一些诗句、课文故事的情景、相传字词、成语接龙游戏等等。一方面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其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此种模式的导语设计,可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有着温故而新的效果,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2)巧编故事,激趣导入。小学语文课堂上,小学生对于故事更感兴趣,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小学课文中有很多就是故事类的选材,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故事类的导语。故事的设计不能太长,时间要在几分钟之内,要具有趣味性,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不浪费课堂时间,将更多时间留给课本内容。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故事类的导语打开教学的大门,吸引更多小学生进入,促使他们保持着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听取教师讲解的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3]。
比如,《麻雀》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并且此故事用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故事大概是两个小麻雀找食物的过程,两个麻雀的性格不同,找食物的方式也不同,一个喜欢飞到草地中找食物,另一个喜欢在森林中寻找食物。同学们看到丰富的故事情节,还有彩色的画面,就会对麻雀非常感兴趣。这时教师则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想知道真实的麻雀吗?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另外一个故事,人类和麻雀的故事,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同学们被吸引,都兴致勃勃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阅读文章,寻找课本中的奥秘。
(3)音乐渲染,情景导入。音乐是灵动的艺术,能给人以心灵的启迪与情操的陶冶,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与歌曲来导入,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美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利于調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消除紧张与消极心理,以此来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4)形象图片,直观导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如,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的一些课文采用直观的图片导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5)开展实践,活动导入。活动导入是一种生动的导入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是一种直接的导入方式,学生将积极地参与其中。活动导入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小游戏,也可以是小比赛等,这种导入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大有用处。 如在教二年级时,由于二年级是以识字、造句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识字教学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是读就是写,都是机械的重复,学生觉得很沉闷。讲新课前,可在复习旧知识时来个小比赛,学生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比赛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开火车、比谁快、比谁好、比谁多等。如果读生字词可以开火车,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还会积极参与其中,比赛时进行适当的鼓励,学生就会乐意上这节课了。可见,活动形式多样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玩的同时,还学到了知识。只要活动得当、控制好课堂纪律,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上,为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必须巧妙地设计导语,用合适的导语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从而集中精力学习,跟上教师的脚步,学习效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