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字:爱 责任 师魂 尊重 理解 信任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责任则是教师永恒的承诺。教师的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有效教学的灵魂。它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不是出自个人的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和对他们成长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具体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持续释放的亲近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
“爱”代表的是教师的内在动机、需要、情感等非动机因素的要求。“责任”代表的是客观的、理性的要求。没有理性的要求,教师的活动就会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没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教师的活动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呢?
一、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呼唤。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以及私人关系有重点地关心,有选择的爱护。因为不管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他们都是教师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真诚相待、热情鼓励和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感受教育的过程中是非常敏感的,对教师的眼神、语气、行为举止各方面都在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学生纯净的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二、教师要将爱学生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
“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于人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或许是高贵的牡丹、艳丽的玫瑰、香冷的寒梅、傲霜的菊花;亦或是娇媚的桃蕾、挺拔的竹子,甚至是那名不见经传的卑微的小草,但在学生眼里,他们都是最娇艳的、最美丽的花中之王。教师皆以相同的愛心去精心栽种、精心浇灌、精心呵护,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三、教师应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如果没有平等和尊重,爱可能是残忍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权利的剥夺,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尊重是爱的前提。教师爱学生,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关系。教师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但尊重与赞赏并不意味着全盘包容。比如在课堂上,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一味地表扬学生回答“不错”“有道理”“很好”,对学生进行不加分辨地肯定,生怕指出错误后打消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对问题的思考有时候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往往缺少思辨性,老师不能只做“老好人”,要让学生在适当点拨和中肯评价中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
四、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必须做到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以爱为基础,是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对爱有所约束规范,既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又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正所谓:“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均衡发展的“严”。过度宽容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严面无度。有的教师,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强迫孩子学习,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而没有去寻找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真正原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或不良现象,教师应正确认识、分析,不能操之过急,粗暴对待。
五、教师应欣赏和鼓励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俗话说:“孩子看着自己的好。”如果你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肯定能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闪光点。爱是发现的前提。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多了解学生的“闪光点”,并让这些“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鼓足前进的勇气。在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时,不要给他们以冷眼、讥笑甚至体罚,一旦伤害了他们脆弱的心灵,或许就让他们失去了成才的可能。在他们获得成功或获取点滴进步时应给予由衷的赞美,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热情的期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六、教师的爱要有“温度”
我国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用爱架起沟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唯爱与责任同在,才能称之为“师”。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课堂上,教师的情意联系形成的师生间的情意体验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自觉能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关爱每一位学生,应当是教师追求的教育理想。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教师素质、社会现实、教师评价机制等因素决定着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不能把爱与责任当成有效课堂的灵魂。怎样才能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不是一个难题,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只要用爱心去教学,面对每一个学生时,告诉自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责任则是教师永恒的承诺。教师的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有效教学的灵魂。它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不是出自个人的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是一种对学生带有责任感和对他们成长寄以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具体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持续释放的亲近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
“爱”代表的是教师的内在动机、需要、情感等非动机因素的要求。“责任”代表的是客观的、理性的要求。没有理性的要求,教师的活动就会成为一种无目的的活动。没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教师的活动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关爱学生呢?
一、教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呼唤。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以及私人关系有重点地关心,有选择的爱护。因为不管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他们都是教师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真诚相待、热情鼓励和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感受教育的过程中是非常敏感的,对教师的眼神、语气、行为举止各方面都在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学生纯净的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二、教师要将爱学生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
“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于人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民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或许是高贵的牡丹、艳丽的玫瑰、香冷的寒梅、傲霜的菊花;亦或是娇媚的桃蕾、挺拔的竹子,甚至是那名不见经传的卑微的小草,但在学生眼里,他们都是最娇艳的、最美丽的花中之王。教师皆以相同的愛心去精心栽种、精心浇灌、精心呵护,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三、教师应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
“如果没有平等和尊重,爱可能是残忍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权利的剥夺,甚至是人格上的侮辱。”尊重是爱的前提。教师爱学生,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关系。教师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但尊重与赞赏并不意味着全盘包容。比如在课堂上,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一味地表扬学生回答“不错”“有道理”“很好”,对学生进行不加分辨地肯定,生怕指出错误后打消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对问题的思考有时候是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往往缺少思辨性,老师不能只做“老好人”,要让学生在适当点拨和中肯评价中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
四、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必须做到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以爱为基础,是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对爱有所约束规范,既要求教师对学生不放纵、不溺爱,又要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正所谓:“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均衡发展的“严”。过度宽容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严面无度。有的教师,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强迫孩子学习,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而没有去寻找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真正原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或不良现象,教师应正确认识、分析,不能操之过急,粗暴对待。
五、教师应欣赏和鼓励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俗话说:“孩子看着自己的好。”如果你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肯定能发现他们身上的许多闪光点。爱是发现的前提。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多了解学生的“闪光点”,并让这些“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鼓足前进的勇气。在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时,不要给他们以冷眼、讥笑甚至体罚,一旦伤害了他们脆弱的心灵,或许就让他们失去了成才的可能。在他们获得成功或获取点滴进步时应给予由衷的赞美,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热情的期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六、教师的爱要有“温度”
我国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用爱架起沟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唯爱与责任同在,才能称之为“师”。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课堂上,教师的情意联系形成的师生间的情意体验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自觉能动的学习状态。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教师上课时精神抖擞,带着极大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将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关爱每一位学生,应当是教师追求的教育理想。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教师素质、社会现实、教师评价机制等因素决定着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不能把爱与责任当成有效课堂的灵魂。怎样才能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不是一个难题,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只要用爱心去教学,面对每一个学生时,告诉自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