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鲜少出造诣极深的哲学家,更别说名誉世间的大哲人。但有一位值得尊敬,他叫周国平。
周国平从北大哲学系毕业,是言之无愧的顶级人才。毕业后,他研究哲学,复又开始写作、写诗,但他始终不张扬,以至年轻人都不大听过他的姓名。
周国平在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与《人与永恒》中,均写到了中国少出哲人的原因。
第一要义便是扎根在国人心中的“平衡”,这平衡在西方也有,但不尽相同。西方的平衡将激烈开放与秩序相组合,形成了动态的、有活力的、积极的平衡。而中国则追求家室圆满,乐天安命的“中庸”平衡。正因如此,国人总缺少那么一点点至关重要的雄心。你或许会问,谁没有雄心?难道马云、马化腾的雄心铁腕不够大?的确,但这雄心的成分却与历史长卷的苛刻要求大相径庭,他们的雄心是空间的、地域的、而非时间上的,想名昭千古必是不易。
但有马云总好过没有马云,问题也在于此,十四亿人口中,“马云”的数量仍屈指可数,这与中国当代教育脱不开关系。家长们大多数教授的是:“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过完一生。”父母希望孩子们有好生活固无过错,却逐渐消磨了孩子的雄心,让“摘星星”的梦想终成梦想,看不到辽阔的远方,平凡与平庸不可划等号,宁成穷困潦倒也不甘俗世的凡人,是不愿意過得安稳却无所求的。
另一个原因,中国人缺乏信仰,这种信仰并非一定要是基督耶稣或释迦牟尼,它是一个追求,一个准则,一个没有条目的法度,它是河的第三条岸。我们的心里没有神,也没有朝圣路,我们太过在意要活在当下,脚踏实地,不敢往远想。有人说,脚下的路比诗与远方更重要,但没有诗与远方,走那么远的路又有什么意义呢?
周国平说了一个故事。他自己曾对素食主义者感到不解,但和一位中国素食主义推崇者接触后,他改变了想法。他们之所以素食,根本上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将生命视为准则,将生命作为圣地,他们以素食这一方法为媒介,走上了敬畏生命这条朝圣路。每个人心里都应有一个圣地,不必相同,这个圣地或许并不存在,但它会成为精神乃至灵魂上的追求,是让我们得以辨别正路歧路,善恶黑白的指明灯。
而这圣地也应是一个梦想,一个宏大遥远却可一步步触手及之的梦想。心中有神,同时也有梦,既能砥砺前行不止,也不会半途迷失方向,这便是朝圣的意义。
缺乏信仰,追求平庸,如扎根国人心中的杂草,难以除尽。而我们却对此毫无反应,仍平庸地过着每一天。我们或许真该仔细想想了,用心而非用大脑。
我们需要一个圣地,一个并非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却应是灵魂的圣地,可这却谈何容易。
有时我们或许应抬起头,抽出半刻钟,看看窗外的风景,为它真正的蔚蓝感动一次,又或许应拾起一本书,《浮生六记》也罢,《隔水呼渡》也罢,《百年孤独》也罢,一点点地在心中筑一座城,建一座足以令我们心悸的圣地。
筑此圣地固然困难,却也简单至极,用心思考,让思想逐渐静水流长。
周国平说: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钟的此情,那第三条岸也并非望尘莫及。
周国平从北大哲学系毕业,是言之无愧的顶级人才。毕业后,他研究哲学,复又开始写作、写诗,但他始终不张扬,以至年轻人都不大听过他的姓名。
周国平在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与《人与永恒》中,均写到了中国少出哲人的原因。
第一要义便是扎根在国人心中的“平衡”,这平衡在西方也有,但不尽相同。西方的平衡将激烈开放与秩序相组合,形成了动态的、有活力的、积极的平衡。而中国则追求家室圆满,乐天安命的“中庸”平衡。正因如此,国人总缺少那么一点点至关重要的雄心。你或许会问,谁没有雄心?难道马云、马化腾的雄心铁腕不够大?的确,但这雄心的成分却与历史长卷的苛刻要求大相径庭,他们的雄心是空间的、地域的、而非时间上的,想名昭千古必是不易。
但有马云总好过没有马云,问题也在于此,十四亿人口中,“马云”的数量仍屈指可数,这与中国当代教育脱不开关系。家长们大多数教授的是:“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过完一生。”父母希望孩子们有好生活固无过错,却逐渐消磨了孩子的雄心,让“摘星星”的梦想终成梦想,看不到辽阔的远方,平凡与平庸不可划等号,宁成穷困潦倒也不甘俗世的凡人,是不愿意過得安稳却无所求的。
另一个原因,中国人缺乏信仰,这种信仰并非一定要是基督耶稣或释迦牟尼,它是一个追求,一个准则,一个没有条目的法度,它是河的第三条岸。我们的心里没有神,也没有朝圣路,我们太过在意要活在当下,脚踏实地,不敢往远想。有人说,脚下的路比诗与远方更重要,但没有诗与远方,走那么远的路又有什么意义呢?
周国平说了一个故事。他自己曾对素食主义者感到不解,但和一位中国素食主义推崇者接触后,他改变了想法。他们之所以素食,根本上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将生命视为准则,将生命作为圣地,他们以素食这一方法为媒介,走上了敬畏生命这条朝圣路。每个人心里都应有一个圣地,不必相同,这个圣地或许并不存在,但它会成为精神乃至灵魂上的追求,是让我们得以辨别正路歧路,善恶黑白的指明灯。
而这圣地也应是一个梦想,一个宏大遥远却可一步步触手及之的梦想。心中有神,同时也有梦,既能砥砺前行不止,也不会半途迷失方向,这便是朝圣的意义。
缺乏信仰,追求平庸,如扎根国人心中的杂草,难以除尽。而我们却对此毫无反应,仍平庸地过着每一天。我们或许真该仔细想想了,用心而非用大脑。
我们需要一个圣地,一个并非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却应是灵魂的圣地,可这却谈何容易。
有时我们或许应抬起头,抽出半刻钟,看看窗外的风景,为它真正的蔚蓝感动一次,又或许应拾起一本书,《浮生六记》也罢,《隔水呼渡》也罢,《百年孤独》也罢,一点点地在心中筑一座城,建一座足以令我们心悸的圣地。
筑此圣地固然困难,却也简单至极,用心思考,让思想逐渐静水流长。
周国平说: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钟的此情,那第三条岸也并非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