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视表演专业教学中,如何通过发声训练来纠正不良发声习惯,使各发声器官协调运作,是表演教学训练中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发声训练教学中怎么把握“松”、“紧”之间的分寸的论述,让学生认识与获得身体的松紧平衡和肢体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声音魅力,提高艺术创造力。
关键词:发声训练 影视表演 松紧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19-02
发声训练作为影视表演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声乐和台词课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发声训练中往往会暴露出比如:大白嗓、破音、声音沙哑、发虚、漏气、发声不持久、鼻音等问题,除了一部分是嗓音疾病或身体疾病造成的以外,大部分是由于自身的不良发声习惯引起的(实际上,嗓音方面的疾病也有很大一部分也与自身的不良发声习惯有密切关系)。
通过观察,发声训练过程中这些不良发声习惯也会在身体的内在和外在方面有所体现。如:舌头后缩、软腭松垮无力、压喉头、口型打不开、伸下巴、喘气呼吸、体型不端正等。我们知道身体是影视演员从事艺术创作的工具,而其中发声器官(包括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的协调运用可以帮助演员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同时还能为影视或舞台作品中的插曲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声音上的条件。如何通过发声训练来纠正不良发声习惯,使各发声器官协调运作,是表演教学训练中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
建构主义作为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与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同样,技巧的学习需要有意识的思考才可能获得。老师们常常教学生:气沉下去一点,软腭抬起,下巴不要扯……但收效甚微。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立刻做出反应,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见解,往往学生直接做出的结果仍然是有肌肉紧张或牵扯或懈怠得来的。不仅导致其内部发声器官的紧张同时也体现在整个身体的僵硬缺乏美感。
表演艺术者在表演时应该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身体肌肉的紧张和松懈会给自身的艺术表演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影视演员应该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肌肉,使自己的表演自然松弛。那么在发声训练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教会学生把握“松”、“紧”之间的分寸呢?“松”与“紧”分寸的把握到底会为教学带来改变呢?
1 “松”与“紧”
在发声训练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发声器官紧张僵硬时会要求学生“放松”。很多学生会立刻联想到将全身的力量完全卸掉,体现在外部形态上就会弯腰驼背,下巴突出,相当松垮,处于一种静止无力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亨德森,威廉·J认为:“放松是一种相对状态,要求摆脱不正常的紧张,而不是嗓音器官的松弛。而嗓音通道中的紧张、僵硬来自肌肉的干扰,它妨碍正常的肌肉行动或者根本就背道而驰,从而在嗓音训练中诱发生理阻力和过度用力,尽管表现的形式因人而异。”道格拉斯·斯坦利在法兰克林学报上说:“所有的嗓音错误都是与某种喉挤压联系在一起的。不幸的是,一般人的肌肉音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是由于反射的嗓音冲动不恰当地连累无关的肌肉,从而导致“行动的极端无能和相当程度的疲劳”。补救方法在于改正性练习,其目的是要强化软弱的肌肉和放松紧张的肌肉。人的身体通过训练逐步建立起来乐器的功能,它有气柱音柱和共鸣管道,这个管道不是封闭的,它在发声和歌唱中处于既“松”又“紧”的状态。声乐教育家邹本初先生在谈论“紧张”与“松弛”的关系时认为:“紧张与松弛是一对矛盾,在歌唱发声的肌体运动中,必须感到他们是紧张与松弛的有机配合。沈湘教授说:‘该紧的地方就要紧张积极地用力,该松弛的地方就要大胆地放松,把干扰发声的劲儿去掉。’”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发声训练中的“放松”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放松”,而“用力”也不能理解为“紧张”,而是身体的协调运动,避免出现局部的僵硬。因次,当在发声训练中遇到“放松”一词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体会其正确含义,而学生应该冷静下来自省出现的僵硬到底来自哪部分肌肉的牵扯扭曲或过于懈怠,积极纠正原有的不良习惯,并形成新的良好的发声习惯。
2 如何在“松”与“紧”的平衡中形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2.1 培养和完善肌肉运动的自我察觉能力
人,作为有各自成长经历和独立思想的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发声训练受到科技发展水平和物质基础约束,还不能完全客观直观地观察了解呼吸发声器官的科学运动过程,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主观的因素。
教师提出某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教学要求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运用内心的潜意识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由于缺乏客观准确的检验方式,学生常会认为:“这就是对的”,对自己的错误浑然不觉。如果一个学生存在喉头发紧的问题,在老师要求他放松喉头时,他会不自觉地认为这就是放松喉头,即便老师指出了他的问题并指导他获得了正确的感觉,他在自我训练的时候也会因为潜意识和呼吸发声肌群长期运作养成的习惯也会反复影响他的训练效果。 “在人体的肌肉感受性方面,相对来说压挤的感觉容易得到,感觉也比较明显。”(俞等 2000《声乐教学论》)在强大而顽固的潜意识和肌肉运动习惯面前,即使肌肉运动是错误的紧张状态,但由于忽略各种身体发出的种种信号,导致肌肉运动的自我察觉能力下降,加上学生往往借助其他多媒体设备和教师现场示范通过自身听觉学习,注意力有一定程度的转移,也会使肌肉运动的自我察觉能力减弱。因此,学生作为体验和学习的主体,培养和完善肌肉运动的自我察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习者,要将固有的经验习惯放在一边,打破原来的肌肉“平衡”,有意识的不断观察敏感捕捉呼吸发声器官的各种信号,及时持续地对发声肌群的各种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修改,达到新的“松紧有度”的力量平衡。
2.2 从亚历山大技巧muqian中获得帮助
亚历山大技巧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曾经是一位戏剧工作者,但由于嗓音的经常沙哑迫使他开始寻找自身的发声问题。在对自己的各种不良发声习惯进行观察思考和纠正后,情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作为一种帮助人们改变控制思考和行动之固有习惯的方法,亚历山大技巧技巧是身体课程,也是应用思考能力来完成动作目标,此外,它也是一种作为达到操作身心平衡的直觉和肌肉系统再教育的教学法(Gelb,1995;macdonald,1989)。这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于医疗保健中,在很多西方国家,音乐演奏者、舞蹈演员、歌手、演员等都会学习亚历山大技巧中,相当一部分艺术学历教育中,亚历山大技巧成为必修课。
呼吸发声吐字的过程就是各相关肌肉群的运动过程,发声训练要求身体器官协调运用,“松紧有度”、平衡发展,习惯性的过度紧张和松懈会影响发声质量,耗损不必要的能量,造成肌肉的损伤,并使身体的姿态缺乏美感。我们从亚历山大技巧所提供的“察觉、克制、指示”三个原理来探索身体的运用,当身体的紧绷状态出现时,能够通过感知传达到大脑并且调动其他肌肉进行调整,释放减少过分的紧张,达到平衡的目的。
2.3 运用其他辅助手段达到训练目的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有经验的引导者,应该积极帮助学习者寻找正确的感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体验,课堂上除了理论讲解、示范、语言启发以外,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设计一些肢体感知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内心和身体感受,减少固有习惯和带有不确定的主观意识带来的困扰。这不仅需要教师准确的找到问题的根源,还要储备丰富的肢体记忆,以帮助其在面对各种学生的问题时有效地找到一种合理的感知方式来唤起学习者的身体潜能,改善紧张与放松的平衡关系。实际上,有很多教师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平躺在地上体会腹式呼吸、用打哈欠来体会喉头放松落下等。不过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意识比较模糊,发声状态很不稳定,有时会出现在将这种体验式的肢体感知加入潜意识的错误习惯的现象,从而形成进一步的错误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察觉和纠正。
2.4 课后自我训练的思考与坚持
课后练习是掌握发声技巧,巩固技巧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常常会退回到固有的毛病中去,自己对声音发紧、发虚的现象或根本无法察觉或无计可施,作为学习者,应该保持反思的能力,在独立进行训练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倾听发自身体的各种信号,不断平衡呼吸发声肌群的运动,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声状态,并且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加以巩固提高。
3 在“松”、“紧”平衡中发展提高专业综合技能
当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看重教育为学习者带来学习的能力。对于影视表演专业教学来说,认识与获得身体的松紧平衡和肢体的协调发展、正确掌握发声训练技巧,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声音创造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加强肢体的感知能力,使影视和舞台的表演更加轻松自如,促进“身心合一”,提高艺术创造力,实现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发声训练 影视表演 松紧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19-02
发声训练作为影视表演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声乐和台词课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发声训练中往往会暴露出比如:大白嗓、破音、声音沙哑、发虚、漏气、发声不持久、鼻音等问题,除了一部分是嗓音疾病或身体疾病造成的以外,大部分是由于自身的不良发声习惯引起的(实际上,嗓音方面的疾病也有很大一部分也与自身的不良发声习惯有密切关系)。
通过观察,发声训练过程中这些不良发声习惯也会在身体的内在和外在方面有所体现。如:舌头后缩、软腭松垮无力、压喉头、口型打不开、伸下巴、喘气呼吸、体型不端正等。我们知道身体是影视演员从事艺术创作的工具,而其中发声器官(包括发声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的协调运用可以帮助演员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同时还能为影视或舞台作品中的插曲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声音上的条件。如何通过发声训练来纠正不良发声习惯,使各发声器官协调运作,是表演教学训练中不能回避的重要环节。
建构主义作为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强调:每个学习者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与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同样,技巧的学习需要有意识的思考才可能获得。老师们常常教学生:气沉下去一点,软腭抬起,下巴不要扯……但收效甚微。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立刻做出反应,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见解,往往学生直接做出的结果仍然是有肌肉紧张或牵扯或懈怠得来的。不仅导致其内部发声器官的紧张同时也体现在整个身体的僵硬缺乏美感。
表演艺术者在表演时应该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身体肌肉的紧张和松懈会给自身的艺术表演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影视演员应该学会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肌肉,使自己的表演自然松弛。那么在发声训练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教会学生把握“松”、“紧”之间的分寸呢?“松”与“紧”分寸的把握到底会为教学带来改变呢?
1 “松”与“紧”
在发声训练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发声器官紧张僵硬时会要求学生“放松”。很多学生会立刻联想到将全身的力量完全卸掉,体现在外部形态上就会弯腰驼背,下巴突出,相当松垮,处于一种静止无力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亨德森,威廉·J认为:“放松是一种相对状态,要求摆脱不正常的紧张,而不是嗓音器官的松弛。而嗓音通道中的紧张、僵硬来自肌肉的干扰,它妨碍正常的肌肉行动或者根本就背道而驰,从而在嗓音训练中诱发生理阻力和过度用力,尽管表现的形式因人而异。”道格拉斯·斯坦利在法兰克林学报上说:“所有的嗓音错误都是与某种喉挤压联系在一起的。不幸的是,一般人的肌肉音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是由于反射的嗓音冲动不恰当地连累无关的肌肉,从而导致“行动的极端无能和相当程度的疲劳”。补救方法在于改正性练习,其目的是要强化软弱的肌肉和放松紧张的肌肉。人的身体通过训练逐步建立起来乐器的功能,它有气柱音柱和共鸣管道,这个管道不是封闭的,它在发声和歌唱中处于既“松”又“紧”的状态。声乐教育家邹本初先生在谈论“紧张”与“松弛”的关系时认为:“紧张与松弛是一对矛盾,在歌唱发声的肌体运动中,必须感到他们是紧张与松弛的有机配合。沈湘教授说:‘该紧的地方就要紧张积极地用力,该松弛的地方就要大胆地放松,把干扰发声的劲儿去掉。’”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发声训练中的“放松”并不等同于生活中的“放松”,而“用力”也不能理解为“紧张”,而是身体的协调运动,避免出现局部的僵硬。因次,当在发声训练中遇到“放松”一词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体会其正确含义,而学生应该冷静下来自省出现的僵硬到底来自哪部分肌肉的牵扯扭曲或过于懈怠,积极纠正原有的不良习惯,并形成新的良好的发声习惯。
2 如何在“松”与“紧”的平衡中形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2.1 培养和完善肌肉运动的自我察觉能力
人,作为有各自成长经历和独立思想的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发声训练受到科技发展水平和物质基础约束,还不能完全客观直观地观察了解呼吸发声器官的科学运动过程,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主观的因素。
教师提出某种带有主观色彩的教学要求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运用内心的潜意识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由于缺乏客观准确的检验方式,学生常会认为:“这就是对的”,对自己的错误浑然不觉。如果一个学生存在喉头发紧的问题,在老师要求他放松喉头时,他会不自觉地认为这就是放松喉头,即便老师指出了他的问题并指导他获得了正确的感觉,他在自我训练的时候也会因为潜意识和呼吸发声肌群长期运作养成的习惯也会反复影响他的训练效果。 “在人体的肌肉感受性方面,相对来说压挤的感觉容易得到,感觉也比较明显。”(俞等 2000《声乐教学论》)在强大而顽固的潜意识和肌肉运动习惯面前,即使肌肉运动是错误的紧张状态,但由于忽略各种身体发出的种种信号,导致肌肉运动的自我察觉能力下降,加上学生往往借助其他多媒体设备和教师现场示范通过自身听觉学习,注意力有一定程度的转移,也会使肌肉运动的自我察觉能力减弱。因此,学生作为体验和学习的主体,培养和完善肌肉运动的自我察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学习者,要将固有的经验习惯放在一边,打破原来的肌肉“平衡”,有意识的不断观察敏感捕捉呼吸发声器官的各种信号,及时持续地对发声肌群的各种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修改,达到新的“松紧有度”的力量平衡。
2.2 从亚历山大技巧muqian中获得帮助
亚历山大技巧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曾经是一位戏剧工作者,但由于嗓音的经常沙哑迫使他开始寻找自身的发声问题。在对自己的各种不良发声习惯进行观察思考和纠正后,情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作为一种帮助人们改变控制思考和行动之固有习惯的方法,亚历山大技巧技巧是身体课程,也是应用思考能力来完成动作目标,此外,它也是一种作为达到操作身心平衡的直觉和肌肉系统再教育的教学法(Gelb,1995;macdonald,1989)。这种方法被广泛的运用于医疗保健中,在很多西方国家,音乐演奏者、舞蹈演员、歌手、演员等都会学习亚历山大技巧中,相当一部分艺术学历教育中,亚历山大技巧成为必修课。
呼吸发声吐字的过程就是各相关肌肉群的运动过程,发声训练要求身体器官协调运用,“松紧有度”、平衡发展,习惯性的过度紧张和松懈会影响发声质量,耗损不必要的能量,造成肌肉的损伤,并使身体的姿态缺乏美感。我们从亚历山大技巧所提供的“察觉、克制、指示”三个原理来探索身体的运用,当身体的紧绷状态出现时,能够通过感知传达到大脑并且调动其他肌肉进行调整,释放减少过分的紧张,达到平衡的目的。
2.3 运用其他辅助手段达到训练目的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有经验的引导者,应该积极帮助学习者寻找正确的感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体验,课堂上除了理论讲解、示范、语言启发以外,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设计一些肢体感知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内心和身体感受,减少固有习惯和带有不确定的主观意识带来的困扰。这不仅需要教师准确的找到问题的根源,还要储备丰富的肢体记忆,以帮助其在面对各种学生的问题时有效地找到一种合理的感知方式来唤起学习者的身体潜能,改善紧张与放松的平衡关系。实际上,有很多教师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平躺在地上体会腹式呼吸、用打哈欠来体会喉头放松落下等。不过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意识比较模糊,发声状态很不稳定,有时会出现在将这种体验式的肢体感知加入潜意识的错误习惯的现象,从而形成进一步的错误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察觉和纠正。
2.4 课后自我训练的思考与坚持
课后练习是掌握发声技巧,巩固技巧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常常会退回到固有的毛病中去,自己对声音发紧、发虚的现象或根本无法察觉或无计可施,作为学习者,应该保持反思的能力,在独立进行训练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倾听发自身体的各种信号,不断平衡呼吸发声肌群的运动,建立适合自身的发声状态,并且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加以巩固提高。
3 在“松”、“紧”平衡中发展提高专业综合技能
当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看重教育为学习者带来学习的能力。对于影视表演专业教学来说,认识与获得身体的松紧平衡和肢体的协调发展、正确掌握发声训练技巧,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声音创造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加强肢体的感知能力,使影视和舞台的表演更加轻松自如,促进“身心合一”,提高艺术创造力,实现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