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低与低得美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2014年度十大发烧唱片榜颁奖典礼”上,海政文工团青年男低音歌手王晰演唱的《Low C 的诱惑》(又名《低音C的诱惑》)赫然在列。我慕名购得这张唱片,谛听玩味之后,便有了如的感慨。
  美的低是技艺,囿于天赋;低得美是境界,发乎修养。
  美的低音,低而不抑,厚而不浑,沉而不悶,实而不板,稳而不僵,释放的是天性,彰显的是禀赋,美在一个自然而然。反之,晦、涩、干、老、郁,喉头压得狠,声音做得猛,恍如人与嗓音的一场搏斗,美感,亦损在一个矫揉造作。
  王晰的男低音音色,显然可以归入前者的行列。在《Low C 的诱惑》收录的十三首歌曲中,有五首属于以景传情的类型,需要歌手用声音对自然人文景观进行逼真细致的描摹,从而为听众进入触景生情的审美情境进行铺垫。王晰的音色中成分丰富且变化多端,有水气的湿润,正像渔船激起的涌动浪花;有火焰的温暖,犹如晚风吹过的城市灯火;有树木的生机,仿佛丛丛森林中的匆匆脚步;有金属的光泽,宛然照耀绿岛的明媚月光;有土地的宽厚,恰似鸿雁一飞冲天的距离;可圈可点,不一而足。
  歌唱,追求扬长避短的快意,也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音色美却唱不美的歌手比比皆是,其技术和情感常常略显薄弱,其风格和听众往往趋于小众。究其缘由,既有歌手对嗓音的过分倚重,有意无意,也有大脑对信号的分类接收,有主有次。前者,正如美国男低音歌唱家托马斯·鲍尔所言:“我年轻时,歌唱的时候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和想象力传递给观众, 而只想声音……”;后者,好比月朗星稀的错觉,月因近而朗,星因远而稀,听歌,首先感受到的是音色。
  美的低音,如果始终停留在喉咙,上不入脑下不走心,就永远达不到低得美的境界。听众不会单纯满足于美的低音对感官的刺激,而必将进而寻求美的音乐对心灵的触碰。对歌手而言,所谓低得美,就是用美的低音营造出美的音乐,而不叫美的音乐臣服于美的低音。人嗓好比乐器,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这是人的先天局限性,拜出身所赐;但人嗓更像演奏员,同样的乐器能产生不同的音乐,这是人的后天创造性,由修养主导。从美的低到低得美的过渡,亦即突破嗓音局限性提高审美创造性的过程。人不能决定出身,却可以选择道路。
  王晰说:“我觉得一个好嗓子不如一个非常好的审美,好的审美会影响人一辈子。”一路走来,我确信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否则便无从解释他的歌声为何从过去单打一的好听变成如今全方位的动听。《Low C 的诱惑》中的另外八首歌曲都围绕爱情展开,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叙述方式,但呈现的意境、情调、思绪却是各异且微妙的,有待歌手来区分、传递、分享。王晰的表达准确生动且细腻深刻,同样是表白心迹,《爱情》里听到了“愁蹙蹙”,《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里听到了“火辣辣”,《千言万语》里听到了“甜蜜蜜”;同样是追忆过去,《忘不了》里更多的是释然,《当爱已成往事》里更多的是纠结,《再回首》里更多的是领悟;同样是期待永恒,《夜半歌声》里充满了希冀,《至少还有你》里充满了知足;声情并茂,俯拾皆是。
  道法自然,方有美的低;歌以载道,才能低得美。
其他文献
海弗格尔·布莱恩(Havergal Brian)的交响曲《哥特式》(Gothic)完成于1927年,这部作品长达两小时。仅仅一年之后的1928年,安东·韦伯恩(Anton Webern)的单乐章交响曲问世,长度仅十分钟。马勒的《第三交响曲》有六个乐章,而西贝柳斯的《第七交响曲》仅有一个乐章。单单这些数据,就足以表明,以作品长度以及乐章数量对一种长达三百年历史的音乐体裁进行划分并非明智之举。  那么
期刊
2015年11月29日,奥籍华裔钢琴家林秋孜在维也纳金包大厅的勃拉姆斯厅举行了一场获得满场维也纳观众支持的精彩独奏会,主题是“邂逅:两世代音乐灵魂的美丽交会。有别于一般的独奏会,此次奥地利国宝级钢琴大师巴杜拉一斯科达(Paul Badura-Skoda)特地前来捧场,于简短的开场致词中向维也纳的观众介绍林秋孜的长年奥地利背景,全场观众屏气凝神,专注倾听他们昕敬仰的大师所昕言。  音乐会在纯净的莫扎
期刊
隶属于哈佛大学的公益性剧团——美国轮演剧团(American Repertory Theatre)最近几年在艺术总监戴安·普鲁丝(Diane Paulus)的带领下,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的音乐剧作品。从复排音乐剧《波吉与贝丝》《彼平正传》,到原创音乐剧《寻找梦幻岛》,每一部都在百老汇及各地引发强烈反响。最近,历时数年打造的最新音乐剧《烘培小姐》也于2015年8月初在其五百四十座的自有剧场洛艾博戏剧中
期刊
他真是个有福的人,这十年来,他生命的火炬一直如愿地熊熊燃烧着,那明亮的火焰映照出他老而弥坚、努力“向着标杆迅跑”的身影。这生命的奇迹真是很值得人们关注、解读。    首先令人羡慕的是他很健康很硬朗,他的生活起居从容自理,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出门穿戴得体,手拄一根藤制“斯的克”,教授派头十足。他在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做一套他自己发明的适合他自己操练的动作,效果还真好。你看他如今百岁的人,爬走
期刊
在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里,有着这样一群青年演奏家,他们有着专业的演奏技巧、优秀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演奏经验,还有着一颗因民乐而激昂、为民乐而澎湃的心。其中,中阮青年演奏家沈贝怡,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  2015年10月,沈贝怡参加了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比赛。这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本届金钟奖民乐比赛首次将柳琴、中阮、三弦纳入比赛范畴,这无疑给沈贝怡提供了一次難
期刊
王一兵,这个名气听起来像个战士,更让人想起了《我是一个兵》这首歌曲,铿锵有力,意志如钢,充满着坚定的气质。其实,王一兵是一位温柔质朴的女性,一位对音乐事业矢志不渝、终身奋斗、硕果累累的女作曲家。  很多人依照惯例设想,女作曲家写出的音乐都是“温馨小调”,其特点似涓涓流水,窃窃私语。然王一兵却不同,她的音乐具有广义特征,谈到抒情,笔下旋律温情脉脉,细腻如纱;讲到豪气,谱面尽现“宽壑棱角”,粗大线条。
期刊
匈牙利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阿图尔·尼基什(Artur Nikisch)  尼基什1855年10月12日生于拉本伊让特·米克洛斯,自幼学习钢琴,被誉为神童。1866年,他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师从德索夫和海尔梅斯伯格。在校期间,尼基什参加的弦乐六重奏团获金质奖章,同时凭借其出色的演奏荣膺小提琴一等奖和钢琴二等奖。1873年,尼基什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毕业音乐会上指挥演出了自己创作的《D小
期刊
上一次见到克拉拉,是在两年前,1895年的10月,我从迈宁根(Meiningen)路过她在柏林的家,在那里逗留了一整天。早上,在和煦的阳光下,她为我演奏了巴赫的一首前奏曲与赋格,接着弹了我两年前的新作——Op. 118小品集中的最后两首:《F大调浪漫曲》和《降E小调间奏曲》。曲中我那千丝万缕的情愫和无法挣脱的困顿只有通过她的指尖才能被一一化解。琴声停驻在怅然若失的降E小调琶音和弦上,而我们依然深深
期刊
“丰碑”一词的含义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为不朽的、伟大的、具有永恒价值的功业所树立的名垂记载。在中国小提琴教育史和演奏史上,就有这样一块被世人瞩目的丰碑,它“垂名迹于不朽,树风声于没世”,其业绩被后代小提琴家们深深铭记。他就是林耀基,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一位为世界小提琴艺术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被人们誉为世界“东方小提琴学派”的伟大先驱者。  六年前,林耀基大师在一次突发的疾病中仙逝,噩耗犹如晴
期刊
在西方音乐史上,十六世纪可看作是一个转折点,音乐也进入了一个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时代。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抱怨天主教教堂音乐中的世俗性、管风琴师过分夸张的表现、由于复调音乐而变得黯然失色的经文等等。在1562年许多作曲家以及大主教开始反对音乐宗教改革。作为反宗教改革的重要代表,帕莱斯特里那将宗教音乐的华丽去除,将不协和音掩盖或修饰,成了十六世纪作曲学生的理想范例。  帕莱斯特里那的学生托马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