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幼儿唱准音和节奏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w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的一天,我有幸参加了一所幼儿园的音乐教研活动观摩和研讨。那次的活动让所有参加的园长和教师感触很深,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应该进行整理,给同行们一点启示。
  
  一、现场教学情况记录
  
  活动目标
  1.运用图谱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解决旋律中的难点。
  2.感受歌曲的柔美,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并能渐慢、渐轻地结束歌曲。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旋律
  1.听歌曲旋律。幼儿听旋律一遍。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
  2.用单声词哼唱歌曲旋律。幼儿试着用“嗯、啊、啦”来哼唱歌曲旋律。
  (二)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歌曲。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忆,教师演唱。
  2.幼儿听音乐默唱。
  3.幼儿轻声跟唱。师:把开关开小一点。我们来试试,记得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唱。
  (三)处理歌曲
  1.引导幼儿唱出结束句中的渐慢渐弱。
  2.能尝试分半伴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3.和客人老师合作演唱歌曲。
  
  二、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过程并分析现场教学效果
  
  教师:《月亮婆婆》这首歌曲旋律非常柔美,所以我以欣赏作为切入点,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它所包含的情感,并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同伴分享。由于歌曲中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歌词相同,但旋律变化较多,为了帮助幼儿唱准节奏和音高,我采用了分句图谱来帮助幼儿记住其变化。但今天的教学中发现图谱对幼儿学习虽然有些帮助,但情感的表现还不够到位。在试教时我们也尝试用整幅画面的图片来组织教学,幼儿情感有了,但节奏和音高掌握不好。在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上不能做到同时达成。
  
  三、教研组成员热烈讨论,提出困惑并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案
  
  组员1:教师的基本素质好,范唱音色美,有感染力。但图片缺乏美感,过于理性,使歌曲的情感内涵被淹没了。
  组员2:教师分析得很到位。能找准教学难点,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
  组员3:这是一首连贯、优美的歌曲,使用开口音衬词“啦”伴唱不是很合适,选用闭口音衬词“嗯”“呜”来伴唱,可能效果会更好。
  组员4:大家谈的这几点,我也有同感,但这个活动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唱准音高和节奏,大家有什么解决的策略?
  组员5:执教老师使用的是图谱,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这首情感内涵非常丰富的歌曲好像还缺点神韵,太理性的解决方法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但我们也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希望专家给我们一点帮助和指导。
  
  四、专家参与讨论,并给予操作性的指导
  
  专家:大家对这个活动分析得很透彻,也能抓住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现在主要的困惑就是如何处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我们教学的策略是理性的,但运用策略的过程应该是感性的,是孩子能接受的,可以帮助孩子去学习、去感受的。图谱是一个解决的策略,但在这样一个非常感性的歌曲中是否合适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孩子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动作在前,语言在后的。我们可以尝试用动作来帮助解决渲染情感的问题,再感觉一下,动作能否帮助解决技能的问题,也许这样结合会让情感和技能相互交融、和谐发展。
  
  五、组员进行现场尝试,体会策略使用效果
  
  
  1.歌曲情感的渲染:匹配的身体动作中有许多双手抱肩、抚摸脸颊的动作,能给幼儿一种温暖、幸福的情绪体验,就像是婆婆抚摸着自己,有种亲情的感受。幼儿在教师的情绪渲染下,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情感融入歌唱的过程中。
  2.音准的把握:第二乐句中“摸”是个突显的高音,幼儿不易一下子找准音,“双手自下而上抚摸脸颊”,给孩子一个心理的预示,在做动作时就会知道这是个往上走的音。
  3.节奏的掌握:第三乐句“我走她也走”是半拍一个字,而第四、第五句的“我走她也走”中的“我走”是一拍一个字。幼儿在演唱时会受第三乐句的影响,不容易调整,所以用不同节奏的动作给予区分,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唱准节奏。
其他文献
学前儿童对任何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他们缺乏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他们的甄别能力是比较低下的。加上我们的家长多是选择一些社会上实用而且比较跟风的知识体系来对儿童进行兴趣教育。也就产生了很多家长不注重孩子的兴趣要求,制止儿童接受真正的兴趣教育。诸如很多儿童对数字非常敏感,但是家长却非要孩子学唐诗:有的儿童对色彩比较敏感,但是很多家长却以成人的眼光迫使孩子选择数学或者外语。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儿
分享乐园  吴艳华    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我在班级内的一角创设了“分享乐园”。在“分享乐园”里分别设置了食品区和玩具区。每个区里都有幼儿储存自己东西的小格子,并在小格子下面贴上幼儿的照片,以方便幼儿及时找到自己的小格子。  我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些小食品(虾条、饼干、瓜子、糖块等)和玩具(小汽车、跳跳鼠、不倒翁等),投放到对应的区里。我给幼儿提出了总的要求:在每次“分享乐园”活动中,
一、设施齐全。凸显细节的教学区给孩子们提供学习生活的空间    每个教室的设备一应俱全,47寸液晶彩电、多功能视频展示台、高清DVD、录音机、循环广播系统,每位教师都配有手提电脑,电脑局域网遍布每个班级,在现代化教学配备上可谓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教室自带后阳台、庭院,确保了孩子充足的户外活动空间,教室内阅览区、游戏区、自然区一应俱全。卧室与教室仅一墙之隔,我们还利用了走廊空间,设计制作了储物柜、
长庚星追随着太阳。  它之所以追随着太阳,是因为它很温暖,很明亮。它认为,太阳就是那黑暗宇宙中的一盏灯塔,给了它目标,给了它希望。太阳在天际中行走到何处,它就跟到何处,它依赖太阳,依赖它的金光。它认为,太阳就是在冰冷宇宙中的一台火炉,给了它动力,给了它温暖。  太阳默默地看了它一会儿,又开始云游天际了。  只见太阳慢慢向西行,慢慢向西,长庚星也跟着太阳一起向西。太阳见了,加快了向西去的速度,长庚星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神经科学从实证角度确立早期学习经验的重要性以来,0岁~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学前教育组织的“0岁~3岁儿童优质教育”项目调查指出,近50%的国家有针对O岁~3岁儿童的国家项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就明确提出要发展0岁~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明确将学前教育延伸到3岁前儿童。  要为0岁~3岁儿童提供科学、有
研究背景    在教研活动前我们对教师们进行了访谈,大多数教师谈到:音乐活动中的集体舞教学由于其选材创编难度大、组织方法要求高,所以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较少、也怕开展这样的活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设计了“集体舞的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们解决实际问题。    集体备课  之一:自学 共享 初建  在自学的基础上,第一次的教研活动,我们对集体舞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集体交流,帮助教师们梳理出集体舞的
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主要指人们为了使动物能够健康快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它包括生理上和精神上两方面,具体而言,就是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与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为动物提供适宜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为动物提供足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等国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相继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掀起了以“标准”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发达国家为确保高质量的早期教育,提升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推动学前教育的公平。还开始制定并推行“早期学习标准”(Early Learning Standards)。“早期学习标准”是对幼儿的学习结果的期望,它描述了在学前期应当让幼儿知道什么、学会做什么。本文拟就美国亚利
筛子是农家常用的工具,作为玩具,也很受幼儿喜爱,我们根据幼儿的创意和想象,设计制作了十种筛子玩具,促进了幼儿游戏的进一步开展。    一、摇篮    制作:用小木板和两个半圆形的槽做成底座,在两个槽里插上筛子作支架,再用绳子将另一只筛子两边吊起系在支架上,最后用小花和纱装饰。  玩法:将“摇篮”放在娃娃家里,幼儿边唱歌边摇“宝宝”睡觉。发展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适合小班。   
日与月,夏与秋,更迭难休。草与木,盛与衰,岁月依旧。断壁残垣上,因为有我,才成就了别人的新生。 ——题记  我是一朵淡黄的野花,不起眼,很平凡,甚至有些丑陋。每天,面对着荒无人烟的悬崖,看着身边的草木枯萎,花朵凋零,承受着狂风暴雨的洗礼。年复一年,岁月轮转。但我仍然快乐、安详,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自暴自弃,失去信念。我知道,总有阳光会落在我身上,因为我就是我。  这天黄昏,罕见地,我听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