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rych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育智与育德有机合起来,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避免学生出现“高分低德”现象,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小学低年级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时期。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就是地基建设,如果地基打得不结实,不稳固,大厦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将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地基”。本文将以《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挖掘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比如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中华传统美德、艰苦奋斗、名人故事等等。教师要尽可能地充分挖掘课文内容,努力将语文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两者兼容,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
  例如,一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讲述的是邓小平爷爷81岁高龄时在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树木的故事,文章有如下细节描写:
  “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认真、执着、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优秀品质。我在课堂中反复给学生朗读这些细节描写,让学生讨论:“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看出来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如邓、植、节、岁、站、行、经、扶、栽等,还学到了邓小平爷爷对工作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无形中提高了道德素质。因此,语文教师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直观地、清晰地、生动地把教学材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眼前,避免了教师呆板地教,学生死板地学,让课堂更加清新、活跃,更有趣味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锁定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育德、育智双丰收的目的。
  例如:许多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认识是空白的,因此在教授《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邓小平爷爷的平生事迹,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关于邓小平爷爷的短视频,作为课前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了解到邓小平爷爷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还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的总设计师,他身上有着革命者热爱祖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邓小平爷爷的精神影响着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利用视听感官,给学生带来了更多新信息、新知识,不仅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让语文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三、紧抓课外阅读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余,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心灵上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例如,一年级的小学生认字还不太多,因此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之后,我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了《邓小平的故事》节选,当读到“刻苦用功的学子”一节时,学生们都被邓小平爷爷锲而不舍、刻苦學习的精神所打动,纷纷表示要以邓小平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建设富强中国贡献力量。
  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平台。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效率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传递给学生正能量,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护公物、刻苦学习、认真做事的好品质、好习惯。

四、习作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俗话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做文就是做人。”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真实的反映,是学生思想意识的外化。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寓德育教育于习作教学中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方法,是德育与智育同步教学的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要适当引导,让习作练习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好品德的修炼过程,成为德育成果的固化过程。
  例如:在学习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后,我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我从邓爷爷身上学到了……》。有的学生写“从邓爷爷身上学到了坚韧执著的精神”,有的学生写“从邓爷爷身上学到了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有的学生写“从邓爷爷身上学到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学生的文笔虽然稚嫩,但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田,让人欣喜。
  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德育教育的契机。语文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语文知识点与德育教育点之间的联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引起学生对德育教育主体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道德行为上的认同。

五、开展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部分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夹壮、唱读和烦琐分析讲解问题,文章认为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分为初读、品读和迁移练笔三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落实好范读、领读、齐读、个读、角色读、分合读、引读等七种朗读形式,实施“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促写”的手段,全面实现“书声琅琅、读读写写”语文教学回归。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 ;朗读  我们工作坊常常到乡村完小或教学点听课,语文阅读课上很难
【摘要】通过研读《教师教学用书》,能更全面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每学年教学内容的分布做到全面把握;能准确把握大纲对具体知识、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从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有效突破重难点;受到专家们教学理念的引领熏陶,教学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专业水平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教师教学用书》;课堂教学;专业提升  下面是我在《教师教学用书》的引领下,在“长方体和正方体
【摘要】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能力。文章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寻找直线的倾斜角、运用直线斜率公式的过程中,说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直观观察、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直線;倾斜角;斜率  高中数学难度较高,不仅有对学生的要求,而且有对数学老师的要求。高中数学老师要传授给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数
【摘要】近年来,教育领域逐渐应用“互联网 ”模式。互联网可以给教育提供有利的创新发展平台,大数据为教育事业提供技术支持,所以互联网教学模式兴起。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介绍,分析了其中的优势,同时也不得不面临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促进互联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模式;教学;优势;问题  “互联网 教育”这个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个新兴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成为课堂主人,凸显出学生的主体位置;运用科学化与合理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养成正确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探究与分析英语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自主学习的思维,遵循科学化的学习原则,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观念。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自主、努力探究并获取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为课堂主
【摘要】在数学解题方式中,不同的如果假设有千万种不同的解题方式,最终却只有唯一的一个结果,这就是数学的精妙所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了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一道趣题——鸡兔同笼,也就开始了“如果”解题法的假设求证的数学教学应用。  【关键词】如果;假设;数学应用  一、反复认真读题,弄清解题的如果假设对象  有人说:“数学就是一门奇特而复杂的学科,像一座迷宫般的有趣,只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就会很容易找到
【摘要】马山县周鹿镇周鹿初中是一所地处广西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学。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学校“学优生”的比例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为了转变这一现状,从2018年5月开始,学校教师自筹经费成立了“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学优生’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课题研究小组,专门对“学优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培养“学优生”的策略。  【关键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数学学科“学优生”;现状调查;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
【摘要】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全体成员有着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总和。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立校之根基,对学校文化追本溯源,有利于增强学校文化自信的底气;融入本地区域文化思想,能体现学校文化自信的包容。  【关键词】学校文化;追本溯源;区域文化;融合  “学校文化”这个词最早由美国学者沃勒提出。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顾明远教授认为学校文化就是与教学相关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学校文化包括一个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笔者独创的“思维导图链”教学策略提出的两大背景: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背景下,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上运用的一个演化;第二部分说明了在复习课中如何运用“思维链导图”,主要是针对形象结构化知识的思维导图和析题中的思维导图两方面进行举例和分析;最后阐述了“思维链导图”教学策略的优点。  【关键词】思维链导图 背景 教学策略 作用  一、“思维链导图”教学策略提出的两大背景  (一)教育
1.课题: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2.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的基本史实;能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运用播放有关资料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