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foo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设计练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及时掌握全面的知识信息,还能够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设计
  有效的练习有利于较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它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精心设计有效练习是实现练习实效性的前提,根据“紧扣目标、促进思维、形式多样、分层要求”的练习设计要求,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练习”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练习课设计要有明确的练习目标
  一堂成功的练习课要安排有明确的练习目标。一般而言练习课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是技能目标。通过本节学习,要巩固哪些知识,扩展哪些知识,掌握哪些解题方法,理解和体验哪些思想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这些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因此在练习课设计之前,一般会从以下几方面问一问:①这节练习课的起点要求是什么?(起点)②这节练习课的最终要求是什么?(终点)③由起点到终点的差距是什么?(目标)④要使学生由起点到终点,需要设计些什么?(内容)
  二、教师应注重从练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课堂练习设计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注重了联系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设计课堂练习,是在新课改中注重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我在引导学生巩固“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时,在小黑板上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题:
  (1)比较以下两个数的大小。
  2603600986350;1602320016116800。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2157900;2121000;9650000;102300。再出示小黑板时,学生名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高涨,并结合例题中所讲的比较多位数的方法,纷纷争先举手,顺利完成了第1题,随后我便引导同学们按照多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顺利完成了第2题,并及时反馈,集中订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里,我非常注重学生智力发展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即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从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到比较多个多位数的大小,一步一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而且收效明显。
  三、在“趣”上调控——凸现趣味性
  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做到:①要注意增加练习内容的新颖性。练习设计不仅内容要新,而且习题的类型或形式也要新。②要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某一技能,往往要对同一要求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这种机械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设计练习时,对同一项知识或技能的训练,应设计多形式的练习。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从题型上讲,有填空、选择、判断、匹配等;从结构上讲,有补条件、补问题、选条件等;从形式上又有听算、笔算、视算、游戏、比赛等。设计练习时,可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③要注意把握练习的要求。设计练习要难易适中,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可随意拔高练习的标准。这样可以寓练与乐,练中生趣,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提高练习的效率。
  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的。这使得我们在练习设计中,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
  1.练习的目标要明确
  练习前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练习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要练习这些内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通过练习需要达成哪些目标,等等。明确了这些,教师才能正确指引练习的方向,才能为实现练习的有效性而奠基。对于新授后的练习,应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真正“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2.练习的内容要精选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创新,而不是把教材的练习内容生硬地割裂、拼凑。
  (2)合理重组练习内容。要针对重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练习题进行二度开放。通过匠心的内容设计,使练习内容在我们的设计中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使练习发挥最优化的效果。
  五、课内练习要灵活多样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
  1.课堂练习的形式要灵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生动活泼”的数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只有把课堂练习的内容安排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活泼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学习数学,还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猜谜语、做游戏、走数学迷宫等活动;进行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还可以进行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
  2.练习的过程要灵活
  (1)教师要精心挑选典型而有思维价值的习题练习,大胆删减重复模仿性质的习题,使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增强知识学习的效果,同时也给学生独立探究留有了余地。
  (2)练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教师要把练习的温度调和在学生思维的深度上,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通过练习达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添加一些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一些密切练习生活的练习。
  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隐蔽的形式蕴含于课本的具体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首先要弄清教材中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与数学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其次,应当考虑对于具体的授课内容应以何种方式,通过课堂教学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效的挖掘和揭示,化隐为显,以促使学生达到真正的领会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之目的。让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学生解决的就不是一道题,也不仅仅是一类题,而是具备自我研究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内核,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相互作用、具体践行三个方面探析了在“中国梦”背景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相继提出、自成体系、内容丰富,它们在精神内涵、价值主体、实践目标等方面有密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已经进一步得到提升。美术创作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成为各学校教学必要课程。当前我国美术理论学科建设仍旧处于探究阶段,当前仍旧有众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提高我国美术理论学科建设进程,必须对当前美术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未来美术理论发展任重而道远,本文就美术理论的学科概念和学科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术理论;课堂  爱美是
50多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研究控制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的构造因素。М.Я.鲁德凯维奇、Ф.Г.古拉里、А.Э.库特罗维奇等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认为,
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节能环保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就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进行叙述。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探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把握好“四性”原则。  一、营造民主氛围,突出主体性  开展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并非是为培养少数语文尖子生,它应面向每一位学生,让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摘 要:英语写作教学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系统的相关理论指导,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从强化训练和培养习惯的角度阐述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训练;习惯;灵活;使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的写作习惯。
摘 要: 古诗文是我国的珍宝、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学好古诗文,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学好古诗文,要在吟诵、文意、意境、鉴赏、创新、积累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 古诗文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文,更是我国语言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多方面的人才,语文教育要培养具备听说读写全面技能的人。这就为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艰巨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寻找新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课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习过程的关键要素。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良好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教师的教学成效以及学生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谈以下四点。  一、向学生传达正能量  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即励志教育。现代社会教育,都十分注重励志教育。“励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