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中,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交流的地方,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的地方,是学生个体体验成功的地方,更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但是,由于旧观念的束缚和升学的压力,长期以来,“学生”和“分数”始终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名词。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是为了分数而阅读、为了分数而练习。那些被称为“优生”或者“乖学生”的孩子们也习惯于整天埋头苦读,成了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尤其是毕业班的“书呆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掉进了题海里,沦为名副其实的“解题机器”。然而,现实的社会、未来的社会仅仅需要这样的“解题机器”吗?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仅仅是制作这样的“解题机器”吗?不,不是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增长学生的智慧;二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说,能够让学生增长智慧与感悟人生的课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
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人生,听起来好像很陌生,感觉做起来应该会很难,其实并不尽然,只要我们熟悉了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准了要学生感悟的内容,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做人要诚实守信
民谚说: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智慧。诚实守信曾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然而,当今的中国,诚信却是那样的陌生。在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牌子的牛奶某成分含量超标,吃出了“大头婴儿”;某某药品是由某种材料制造的,吃了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会致癌;某某蔬果农药残留超标,哪里又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件,等等。那五花八门的假货、无奇不有的骗术、手段狠毒的欺诈……到处可见。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学生从小就诚实守信那是责无旁贷、刻不容缓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有关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从中感悟到做人要诚实守信。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时,我抓住了宋庆龄和爸爸的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当时的宋庆龄,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有的同学说他会选择去早就盼着去的伯伯家,改天再教小珍叠花篮;也有同学说他会像宋庆龄一样,不会失信于小珍。面对孩子们的回答,我并没有作任何的评价,也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像宋庆龄一样,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只是微微一笑,接着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假如当时的宋庆龄失信了,而你就是当时的小珍,那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问题提出后,我立刻注意到了刚开始选择失信于小珍的同学的脸已经涨红了,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互助互利”是美德
中国有句老话:美德是无价的。美德是一个人智力的最高表现,施恩而不图回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早已变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得自私自利,例如张三有问题去请教李四,但成绩好的李四却不屑回答;考试时小李的笔没墨了,向同桌的小红借,小红却不肯“割爱”;轮到第三小组值日了,小组中的小军却早就溜之大吉了;班里要捐书办图书角了,可是家里开书店的小青却毫无表示……针对这些现象,我选定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在欣赏完德国那奇丽的景色后,在感受民族的奇特时,我抓住了重点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切入点,先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相应的句子,再让他们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把这些词句说一说。自然而然的,因为在屋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家的花;因为我为人人,所以人人为我。这些本来耐人寻味的语句,现在已经变得浅显易懂了。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令孩子们反思自我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身边有没有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类的事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乐于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的小龙说:“今天我帮张三解决了问题,明天可能张三或者其他同学也帮我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积极的小华说:“今天轮到我值日了,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大家觉得舒适,明天的值日生也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感觉舒服,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为了把情感升华,我播放了歌曲《爱的奉献》,我发现,那些本来有点“自私自利”的孩子唱得特别起劲,我就知道,互助互利这种美德已经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三、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父母的爱是无私和伟大的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的。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他们都觉得父母疼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爱有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稍有不顺心的事,就毫无顾忌地冲着父母大吼大叫。百行孝为先,我们必须把孩子们的孝心找出来,,必须让他们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于是,在上《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了一个描写母亲外貌神态的词语“疲惫的眼睛”作为切人点,问:“孩子们,你们见过疲惫的眼睛吗?在什么时候看见的?”教室里顿时安静得出奇,过了几分钟才陆续有孩子举手。一个孩子说:“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妈妈为了照顾我,整宿没睡,第二天早上,我看见妈妈疲惫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另一个孩子说:“我的妈妈是裁缝,每年年关的时候,大家都赶着做新衣服或新被子过春节。为了多赚点钱,妈妈总是休息得很少,每每早晨妈妈给我端早餐时,我都会看见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一个孩子说:“我的爸爸是个医生,休息不定时,可每天总会抽点时间讲故事给我听。虽然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但我还是注意到了很多时候他的眼神是疲惫的。”听到这些令我满意的答案后,我又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讀了那位母亲的话:“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读着读着,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这些孩子以后再也不会朝他们的父母大吼大叫了。
窦桂梅曾说:“就学习来说,三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一个月不学习学生知道,一年不学习同事知道。就教学来说,十天的课堂不变,等于只教了学生一天,一年的课堂不变,等于只教了学生一个月,十年的教学还是老一套,试想会有多少学生在你手中缩短了他的生命……”是的,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里面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更是各种各样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人生,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心灵的体验,从而产生心灵共鸣,悟出做人的道理,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心理认同并内化为实际行动。总而言之,道理重在感悟而不在告诉,就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人生吧!
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人生,听起来好像很陌生,感觉做起来应该会很难,其实并不尽然,只要我们熟悉了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准了要学生感悟的内容,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做人要诚实守信
民谚说: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智慧。诚实守信曾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然而,当今的中国,诚信却是那样的陌生。在报纸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牌子的牛奶某成分含量超标,吃出了“大头婴儿”;某某药品是由某种材料制造的,吃了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会致癌;某某蔬果农药残留超标,哪里又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件,等等。那五花八门的假货、无奇不有的骗术、手段狠毒的欺诈……到处可见。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培养学生从小就诚实守信那是责无旁贷、刻不容缓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有关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从中感悟到做人要诚实守信。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时,我抓住了宋庆龄和爸爸的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当时的宋庆龄,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有的同学说他会选择去早就盼着去的伯伯家,改天再教小珍叠花篮;也有同学说他会像宋庆龄一样,不会失信于小珍。面对孩子们的回答,我并没有作任何的评价,也没有要求他们一定要像宋庆龄一样,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只是微微一笑,接着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假如当时的宋庆龄失信了,而你就是当时的小珍,那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问题提出后,我立刻注意到了刚开始选择失信于小珍的同学的脸已经涨红了,我知道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互助互利”是美德
中国有句老话:美德是无价的。美德是一个人智力的最高表现,施恩而不图回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们早已变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得自私自利,例如张三有问题去请教李四,但成绩好的李四却不屑回答;考试时小李的笔没墨了,向同桌的小红借,小红却不肯“割爱”;轮到第三小组值日了,小组中的小军却早就溜之大吉了;班里要捐书办图书角了,可是家里开书店的小青却毫无表示……针对这些现象,我选定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在欣赏完德国那奇丽的景色后,在感受民族的奇特时,我抓住了重点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作为切入点,先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相应的句子,再让他们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把这些词句说一说。自然而然的,因为在屋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所以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家的花;因为我为人人,所以人人为我。这些本来耐人寻味的语句,现在已经变得浅显易懂了。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令孩子们反思自我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身边有没有关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类的事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乐于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的小龙说:“今天我帮张三解决了问题,明天可能张三或者其他同学也帮我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积极的小华说:“今天轮到我值日了,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大家觉得舒适,明天的值日生也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感觉舒服,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后,为了把情感升华,我播放了歌曲《爱的奉献》,我发现,那些本来有点“自私自利”的孩子唱得特别起劲,我就知道,互助互利这种美德已经走进了他们的心灵。
三、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父母的爱是无私和伟大的
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的。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他们都觉得父母疼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父母的爱有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稍有不顺心的事,就毫无顾忌地冲着父母大吼大叫。百行孝为先,我们必须把孩子们的孝心找出来,,必须让他们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于是,在上《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了一个描写母亲外貌神态的词语“疲惫的眼睛”作为切人点,问:“孩子们,你们见过疲惫的眼睛吗?在什么时候看见的?”教室里顿时安静得出奇,过了几分钟才陆续有孩子举手。一个孩子说:“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了,妈妈为了照顾我,整宿没睡,第二天早上,我看见妈妈疲惫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另一个孩子说:“我的妈妈是裁缝,每年年关的时候,大家都赶着做新衣服或新被子过春节。为了多赚点钱,妈妈总是休息得很少,每每早晨妈妈给我端早餐时,我都会看见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一个孩子说:“我的爸爸是个医生,休息不定时,可每天总会抽点时间讲故事给我听。虽然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但我还是注意到了很多时候他的眼神是疲惫的。”听到这些令我满意的答案后,我又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讀了那位母亲的话:“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读着读着,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我知道,这些孩子以后再也不会朝他们的父母大吼大叫了。
窦桂梅曾说:“就学习来说,三天不学习自己知道,一个月不学习学生知道,一年不学习同事知道。就教学来说,十天的课堂不变,等于只教了学生一天,一年的课堂不变,等于只教了学生一个月,十年的教学还是老一套,试想会有多少学生在你手中缩短了他的生命……”是的,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里面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更是各种各样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人生,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心灵的体验,从而产生心灵共鸣,悟出做人的道理,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心理认同并内化为实际行动。总而言之,道理重在感悟而不在告诉,就让学生在课堂中感悟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