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这期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顺利转型,当务之急是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素质,采取必要的措施,切实解决员工的思想政治问题和生活问题。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员工 思想政治 问题 策略
社会转型是一个国家走向进步的表现,但是进步中包含曲折,中国的社会转型就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中国社会转型隐藏着滑向失控的可能。正如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希望,但是也伴生着这个时期特有的叛逆与躁动。因此,理性、健康的社会情绪与正确良好的员工心态,对于社会转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转型期的员工面临着很多思想上、政治上的问题。这个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动荡、常常处于波动状态,因此做好这个时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做不做或者做得好不好,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转型的前提是员工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转型的保障重在处理企业与员工,社会与员工的矛盾与冲突,使得他们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团结一致。企业在这个时候就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确保与时俱进,并积极探索创新建设工作应有的内容和应实施的形式,确保建设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积极应对员工思想中出现的问题,排除干扰,避免不良因素的产生和蔓延,努力创新,以实际行动来关心员工、保障员工生活。用心营造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协调统一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全力维护公司团结,稳定人心,实现企业单位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提倡和引导之外,还需要细致、踏实的实践工作,这是政府及企业工作人员必须肩负起来的重大使命。
一、社会转型的含义以及特征
(一)社会转型期的含义
社会转型思想理论是西方社会功能结构学派现代化理论中的经典,其中强调了社会转型的主体成分是社会结构。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和结构性的变动。“社会转型”起源于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社会学家用社会转型来突出描述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社会转型作为国内外社会学家自始至终关心的话题之一,基本上围绕社会怎样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型展开讨论,因此传统和现代成为基本、重要的研究视角。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包括四点:结构上的转换,机制上的转轨,利益的调整以及观念的更新。社会转型作为社会之型的重要转变是社会根本特征变化的重要体现。用来判断是否发生了社会转型的衡量标准既有内在标准也有外在标准。内在标准有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外在标准有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例如社会性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文明类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社会转型从形式上划分又有三种类型,即政治主导型,经济主导型,文明主导型。
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则特指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社会的转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左倾错误主义路线,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伟大的举动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上转型的开始。首先,经济体制改革最先是在农村中实施的。之前的农业经济体制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替代,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也大幅上涨。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便开始从事个体工商业,从而为我国私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992,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讲话,十四大之后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这些举动大大推动了我国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其次,社会转型表现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不仅要发展重工业还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产业,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提升社会就业率。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还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二)社会转型期的特征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和条件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的。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饱受列强的欺辱、蹂躏,在外国资本主义以及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期间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但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而与此同时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官僚主义经济却十分猖獗。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逐步建立新的政治体系、工业体系,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期间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社会转型几乎停滞。这样的局面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才得以改善,自此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步入正轨,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社会转型的步伐大大加快。
2、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实现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并以经济体制改革来推动社会结构在各个方面的转型。而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而西方社会转型则表现出民间性和自发性,推动力量也是广大自发民众。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力量明显有别于西方社会转型中的推动力量。
3、全方位、动态化发展
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包括由传统产品经济社会过渡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由乡村社会过渡到城镇社会;由封闭半封闭社会过渡到开放性社会;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过渡到异质的多样性社会;由理论社会过渡到法治社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相互交织、同时进行,而且发展迅速。研究数据表明,2003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由1978年的17.9%增长为40.5%。中国社会转型囊括了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的变化和调整,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全方位的重大社会变革。 4、社会结构超常态分化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分化在广度上和速度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状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在经济体制大幅度变革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变迁,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的左右。我国的分配方式随着经济的变化出现多样化。新的利益主体的形成产生了很多新矛盾。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由此产生的民众不满情绪日渐增加,社会矛盾和社会不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一切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都来自于经济利益的冲撞,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个体、群体、组织以及不同区域的层面上迅速分化。
5、社会冲突加剧
在社会结构方面,受某些制度性、政策性因素的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便会突出出来。城市人口数目庞大造成了住房紧张、资源紧缺、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国家和年轻一代的负担,这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失业率大幅度上升造成社会未就业人员的剧增,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这些失业人员不仅在生活得不到保障,在情绪上的不良思想也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贫富分化严重,个人财富出现严重的不均衡,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部分人只有少数财富;官员腐败现在时有发生,严重违背了党的纪律和原则,丧失民心;农民工得不到合理的待遇和保障,收入微薄,工作辛苦。与此同时,农民工的长期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中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十分窘迫。除此之外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在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社会畸形性发展,而且往往带有全局性、普遍性。
二、社会转型员工政治思想现状及原因
(一)社会转型员工政治思想现状
现代企业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需求逐步向高层次、个性化、多样性发展,同时科技带来的进步,资源紧缺造成的产品供应紧张等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之外,企业还要面临自身内部产生的重重困扰和压力,比如企业制度管理方面的不足,高级人才的缺乏,员工的思想情绪欠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等。同样,社会转型期的员工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员工就业难、失业率上升、工作压力大等众多问题使得员工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造成了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而待遇却没有上升甚至还有所减少。这种悲观的景况使得很大一部分员工处于悲观状态,不满足于现状,对于自己所在的企业或是自身的事业前景并不看好。一部分员工总是有着跳槽的打算,想要另谋高就,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专心于目前的工作。而目前一些员工频繁跳槽,结果是不仅没有找到心仪的的工作反而还耽误了自己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部分员工面对这种状况时心情低靡,选择得过且过,每天到单位混日子,工作慵懒消极,没有主动性,丧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的前进方向。这样的话只能是虚度光阴,自己耽误了自己;另外还有一些员工对于目前企业的管理和社会现状十分不满可是又非常无奈,无法改变现实,再为自己和企业感到担忧的同时心存些许希望,选择在压力中默默承受,期待有一天情况会有所好转。
当前员工思想呈现出复杂性、群体性、苗头性等特点,正面积极的思想和负面消极的思想共存,这些思想在一定条件下会加剧加深,不断恶化,从而形成一股思想浪潮,对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带来潜在的阻力和挑战。
(二)社会转型员工政治思想现状产生的原因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增长处于由快到缓的不稳定发展时期,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形势依然严峻,经济效益的提升面临很大的挑战。而对企业员工来说,这样的现状给企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给员工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现阶段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上面临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员工的压力与负性心理
各个公司员工年龄呈有层次的分部,且大部分员工都面临着买房、买车、还贷款、结婚、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家庭的经济负担沉重、家庭矛盾的产生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使得这个年龄段的员工面临着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而社会和众多企业往往只重视员工的工作而忽略了员工的家庭因素,不能起到适时的关心和理解。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期间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迫使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完善,而企业将这些压力间接的转嫁给员工,使得员工的上岗竞争更加激烈、工作压力增大、薪酬福利相对下降、生活得不到切实保障、忧患意识加重,再加自身家庭负担等其它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这部分员工无暇兼顾家庭和事业。
2、攀比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财富的分配方式不同,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从而使得部分员工心理不平衡,产生不良的攀比心理。如果这种心理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进入思想误区。在潜意识中,员工会将自己的工资与同事、朋友之间进行比较,以工资的多少来作为衡量自己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总会纠结于自己的劳动报酬的多少,并将自己的幸福建立于工资报酬高于他人之上,将自己的快乐建立于自身的优越性上。如果自己的工资低比较低的话,就会心情低落、倍感不公,并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
3、员工的懈怠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员工有一大部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集体责任感,缺乏主人翁精神。他们总认为企业的事情是领导的事,自己只是打工,企业如何发展发展的怎样都无所谓,只要自己的薪酬没有减少就可以。而在社会转型期,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挑战,这就需要企业员工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不能做到相互协调的话就会造成相互阻碍。团队的集体认识最关键,员工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很重要,领导不仅要拟定好战略、顾全大局、还要面对公众,面对团队。战略虽然定的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团队去执行,那也是枉然。 三、社会转型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一)做好与员工的思想和保障工作
首先需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员工的第二家庭,企业应该积极担负起缓解员工压力和疏导员工心理的责任,与员工沟通是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政治思想工作要想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一方面就需要领导经常听取下级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书面形式的汇报或口头汇报,通过听取下级的汇报来了解员工的思想政治情况;另一方面就是亲自下基层检查指导员工工作,同时听取员工的意向,深入了解员工的思想。除此之外,在沟通的同时不断增进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管理人员要传达的思想更好地被员工接受。在做与员工的沟通时主要把握两点:在思想方面充分尊重理解员工,在方法上要深入群众。最有效的沟通办法就是和员工拉近距离,和员工做朋友,增加自己的友好感,增强员工对上级的信任感。可以经常开办一些座谈会来畅谈、交换意见,或在公司内部论坛上发帖、交流,和员工聚餐、参加公司举办的相关活动等。这些沟通和交流都可以加强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树立集体责任感。
再次就是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解决好员工的生活保障和就业问题。员工的思想压力追其根源还是来自于生活、物质方面的欠缺。这就需要企业适时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员工的生活保障。对此一些企事业单位需要退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说通过增加企业投资,新增一些项目,扩大社会就业,提倡各企业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门路,避免把员工推向社会从而加大社会的就业压力;企业需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作为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尊纪守法、爱护员工,努力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并避免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推行企业内部互助互帮活动,同时解决好员工的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等问题,让企业员工遇困难有助、老有所养、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减轻员工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其员工不再独自度过困境。
(二)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转型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搞好经济建设并做好社会转型期员工的思想和政治工作是关键。思想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并且服务于党的工作。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履行党的思想要求时要兼顾道德教育、爱国教育以及国际主义教育等,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自觉、主动地为实现党的当前目标以及长远目标而努力奋斗。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企业的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具体业务的关系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即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以及其他一切业务工作提供服务,保证企业社会主义倾向。良好的思想政治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就是在党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仍要遵循党的思想方针。
我们正处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这与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相适应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构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即把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将国家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这一义利观用来引导我们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义利取向,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兼顾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平衡发展的问题。我们注重发展,但是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增长,社会的发展需要兼顾自然的保护、政治文化的增长、质量效益的增加。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转型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能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必然能够指导社会转型员工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
(三)提升员工素质
近几年来,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十分艰难,企业员工在工作上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同时,客户对企业的相关服务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首先,要紧抓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员工素质的培养,构建学习型企业,让员工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从而使员工自身的竞争力得以提升,并有力地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明天竞争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要想保持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必须不断地创新,要想实现创新只有不断地补充自己,加快学习的效率,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其次就是要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运行并增加企业效益。企业可以通过奖励、惩罚措施,用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激励、竞争等手段,保持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竞争的活力;通过忧患意识教育,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等等。再次就是要注重舆论宣传工作。舆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控制力,约束力,它能对职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对职工的言行举止形成一定的约束。企业应宣传健康、正确的舆论来积极引导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心理、思想情绪、行为方式。增强企业的理念和形象意识,积极维护公司的形象。这将有助于企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在员工中树立市场、竞争、服务意识,使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转型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与把握社会转型期下员工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变化特点以及问题所在,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跟踪调查,尽量避免企业中影响员工思想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正确积极引导员工的心理,确保员工队伍的和谐与稳定。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起到牢靠的保障作用,同时对社会转型贡献重大。
参考文献:
[1]贾晓峰.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6)
[2]晁晋.如何做好企业转型期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资治文摘.2010(02)
[3]王军,刘勤.对做好改革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兵团党校学报.2008(4)
[4]曹继文.现代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刍议[J].工程管理.2009(32)
[5]刘德定.浅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转型期义利取向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前沿. 2009(09)
作者简介:郑孝华,男,(1967年6月15日— ),福建省罗源县,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劳动合同法。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员工 思想政治 问题 策略
社会转型是一个国家走向进步的表现,但是进步中包含曲折,中国的社会转型就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中国社会转型隐藏着滑向失控的可能。正如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希望,但是也伴生着这个时期特有的叛逆与躁动。因此,理性、健康的社会情绪与正确良好的员工心态,对于社会转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转型期的员工面临着很多思想上、政治上的问题。这个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动荡、常常处于波动状态,因此做好这个时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做不做或者做得好不好,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会转型的前提是员工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转型的保障重在处理企业与员工,社会与员工的矛盾与冲突,使得他们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团结一致。企业在这个时候就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确保与时俱进,并积极探索创新建设工作应有的内容和应实施的形式,确保建设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积极应对员工思想中出现的问题,排除干扰,避免不良因素的产生和蔓延,努力创新,以实际行动来关心员工、保障员工生活。用心营造积极健康、奋发向上、协调统一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全力维护公司团结,稳定人心,实现企业单位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提倡和引导之外,还需要细致、踏实的实践工作,这是政府及企业工作人员必须肩负起来的重大使命。
一、社会转型的含义以及特征
(一)社会转型期的含义
社会转型思想理论是西方社会功能结构学派现代化理论中的经典,其中强调了社会转型的主体成分是社会结构。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的发展和结构性的变动。“社会转型”起源于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理论与现代化理论,社会学家用社会转型来突出描述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社会转型作为国内外社会学家自始至终关心的话题之一,基本上围绕社会怎样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型展开讨论,因此传统和现代成为基本、重要的研究视角。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包括四点:结构上的转换,机制上的转轨,利益的调整以及观念的更新。社会转型作为社会之型的重要转变是社会根本特征变化的重要体现。用来判断是否发生了社会转型的衡量标准既有内在标准也有外在标准。内在标准有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外在标准有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例如社会性质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文明类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社会转型从形式上划分又有三种类型,即政治主导型,经济主导型,文明主导型。
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则特指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社会的转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主的左倾错误主义路线,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伟大的举动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上转型的开始。首先,经济体制改革最先是在农村中实施的。之前的农业经济体制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替代,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也大幅上涨。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便开始从事个体工商业,从而为我国私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992,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讲话,十四大之后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这些举动大大推动了我国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其次,社会转型表现在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我国现代化的实现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不仅要发展重工业还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产业,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提升社会就业率。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还出现了很多新的社会阶层,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二)社会转型期的特征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背景和条件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从鸦片战争时期开始的。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饱受列强的欺辱、蹂躏,在外国资本主义以及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期间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但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而与此同时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官僚主义经济却十分猖獗。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逐步建立新的政治体系、工业体系,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期间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社会转型几乎停滞。这样的局面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才得以改善,自此之后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步入正轨,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社会转型的步伐大大加快。
2、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实现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并以经济体制改革来推动社会结构在各个方面的转型。而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而西方社会转型则表现出民间性和自发性,推动力量也是广大自发民众。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力量明显有别于西方社会转型中的推动力量。
3、全方位、动态化发展
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包括由传统产品经济社会过渡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由乡村社会过渡到城镇社会;由封闭半封闭社会过渡到开放性社会;由同质的单一性社会过渡到异质的多样性社会;由理论社会过渡到法治社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体制转型和结构转型相互交织、同时进行,而且发展迅速。研究数据表明,2003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由1978年的17.9%增长为40.5%。中国社会转型囊括了社会所有构成要素的变化和调整,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全方位的重大社会变革。 4、社会结构超常态分化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分化在广度上和速度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状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在经济体制大幅度变革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变迁,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的左右。我国的分配方式随着经济的变化出现多样化。新的利益主体的形成产生了很多新矛盾。资源配置和产品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由此产生的民众不满情绪日渐增加,社会矛盾和社会不稳定性因素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一切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都来自于经济利益的冲撞,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个体、群体、组织以及不同区域的层面上迅速分化。
5、社会冲突加剧
在社会结构方面,受某些制度性、政策性因素的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便会突出出来。城市人口数目庞大造成了住房紧张、资源紧缺、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国家和年轻一代的负担,这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失业率大幅度上升造成社会未就业人员的剧增,社会就业压力空前巨大。这些失业人员不仅在生活得不到保障,在情绪上的不良思想也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贫富分化严重,个人财富出现严重的不均衡,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部分人只有少数财富;官员腐败现在时有发生,严重违背了党的纪律和原则,丧失民心;农民工得不到合理的待遇和保障,收入微薄,工作辛苦。与此同时,农民工的长期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中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十分窘迫。除此之外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在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社会畸形性发展,而且往往带有全局性、普遍性。
二、社会转型员工政治思想现状及原因
(一)社会转型员工政治思想现状
现代企业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需求逐步向高层次、个性化、多样性发展,同时科技带来的进步,资源紧缺造成的产品供应紧张等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除了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之外,企业还要面临自身内部产生的重重困扰和压力,比如企业制度管理方面的不足,高级人才的缺乏,员工的思想情绪欠佳、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等。同样,社会转型期的员工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员工就业难、失业率上升、工作压力大等众多问题使得员工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造成了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而待遇却没有上升甚至还有所减少。这种悲观的景况使得很大一部分员工处于悲观状态,不满足于现状,对于自己所在的企业或是自身的事业前景并不看好。一部分员工总是有着跳槽的打算,想要另谋高就,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专心于目前的工作。而目前一些员工频繁跳槽,结果是不仅没有找到心仪的的工作反而还耽误了自己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部分员工面对这种状况时心情低靡,选择得过且过,每天到单位混日子,工作慵懒消极,没有主动性,丧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事业的前进方向。这样的话只能是虚度光阴,自己耽误了自己;另外还有一些员工对于目前企业的管理和社会现状十分不满可是又非常无奈,无法改变现实,再为自己和企业感到担忧的同时心存些许希望,选择在压力中默默承受,期待有一天情况会有所好转。
当前员工思想呈现出复杂性、群体性、苗头性等特点,正面积极的思想和负面消极的思想共存,这些思想在一定条件下会加剧加深,不断恶化,从而形成一股思想浪潮,对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带来潜在的阻力和挑战。
(二)社会转型员工政治思想现状产生的原因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增长处于由快到缓的不稳定发展时期,同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形势依然严峻,经济效益的提升面临很大的挑战。而对企业员工来说,这样的现状给企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给员工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现阶段员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上面临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员工的压力与负性心理
各个公司员工年龄呈有层次的分部,且大部分员工都面临着买房、买车、还贷款、结婚、子女教育、赡养父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家庭的经济负担沉重、家庭矛盾的产生以及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使得这个年龄段的员工面临着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而社会和众多企业往往只重视员工的工作而忽略了员工的家庭因素,不能起到适时的关心和理解。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期间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迫使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完善,而企业将这些压力间接的转嫁给员工,使得员工的上岗竞争更加激烈、工作压力增大、薪酬福利相对下降、生活得不到切实保障、忧患意识加重,再加自身家庭负担等其它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得这部分员工无暇兼顾家庭和事业。
2、攀比心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财富的分配方式不同,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从而使得部分员工心理不平衡,产生不良的攀比心理。如果这种心理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进入思想误区。在潜意识中,员工会将自己的工资与同事、朋友之间进行比较,以工资的多少来作为衡量自己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总会纠结于自己的劳动报酬的多少,并将自己的幸福建立于工资报酬高于他人之上,将自己的快乐建立于自身的优越性上。如果自己的工资低比较低的话,就会心情低落、倍感不公,并产生一系列消极情绪。
3、员工的懈怠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员工有一大部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总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集体责任感,缺乏主人翁精神。他们总认为企业的事情是领导的事,自己只是打工,企业如何发展发展的怎样都无所谓,只要自己的薪酬没有减少就可以。而在社会转型期,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着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挑战,这就需要企业员工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不能做到相互协调的话就会造成相互阻碍。团队的集体认识最关键,员工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很重要,领导不仅要拟定好战略、顾全大局、还要面对公众,面对团队。战略虽然定的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团队去执行,那也是枉然。 三、社会转型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一)做好与员工的思想和保障工作
首先需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员工的第二家庭,企业应该积极担负起缓解员工压力和疏导员工心理的责任,与员工沟通是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政治思想工作要想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一方面就需要领导经常听取下级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书面形式的汇报或口头汇报,通过听取下级的汇报来了解员工的思想政治情况;另一方面就是亲自下基层检查指导员工工作,同时听取员工的意向,深入了解员工的思想。除此之外,在沟通的同时不断增进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管理人员要传达的思想更好地被员工接受。在做与员工的沟通时主要把握两点:在思想方面充分尊重理解员工,在方法上要深入群众。最有效的沟通办法就是和员工拉近距离,和员工做朋友,增加自己的友好感,增强员工对上级的信任感。可以经常开办一些座谈会来畅谈、交换意见,或在公司内部论坛上发帖、交流,和员工聚餐、参加公司举办的相关活动等。这些沟通和交流都可以加强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树立集体责任感。
再次就是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解决好员工的生活保障和就业问题。员工的思想压力追其根源还是来自于生活、物质方面的欠缺。这就需要企业适时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员工的生活保障。对此一些企事业单位需要退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说通过增加企业投资,新增一些项目,扩大社会就业,提倡各企业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门路,避免把员工推向社会从而加大社会的就业压力;企业需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作为企业要做到安全生产、尊纪守法、爱护员工,努力提高员工工资水平并避免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推行企业内部互助互帮活动,同时解决好员工的住房保障、养老保障等问题,让企业员工遇困难有助、老有所养、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减轻员工的生活和心理负担,其员工不再独自度过困境。
(二)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转型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搞好经济建设并做好社会转型期员工的思想和政治工作是关键。思想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并且服务于党的工作。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履行党的思想要求时要兼顾道德教育、爱国教育以及国际主义教育等,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自觉、主动地为实现党的当前目标以及长远目标而努力奋斗。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企业的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具体业务的关系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即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以及其他一切业务工作提供服务,保证企业社会主义倾向。良好的思想政治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就是在党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仍要遵循党的思想方针。
我们正处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这与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相适应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构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即把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将国家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利益。这一义利观用来引导我们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义利取向,同时也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兼顾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平衡发展的问题。我们注重发展,但是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增长,社会的发展需要兼顾自然的保护、政治文化的增长、质量效益的增加。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转型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能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必然能够指导社会转型员工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
(三)提升员工素质
近几年来,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十分艰难,企业员工在工作上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同时,客户对企业的相关服务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满足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首先,要紧抓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企业员工素质的培养,构建学习型企业,让员工在提升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从而使员工自身的竞争力得以提升,并有力地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明天竞争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要想保持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必须不断地创新,要想实现创新只有不断地补充自己,加快学习的效率,从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其次就是要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良好的企业管理体制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运行并增加企业效益。企业可以通过奖励、惩罚措施,用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激励、竞争等手段,保持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竞争的活力;通过忧患意识教育,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等等。再次就是要注重舆论宣传工作。舆论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控制力,约束力,它能对职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对职工的言行举止形成一定的约束。企业应宣传健康、正确的舆论来积极引导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心理、思想情绪、行为方式。增强企业的理念和形象意识,积极维护公司的形象。这将有助于企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在员工中树立市场、竞争、服务意识,使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转型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与把握社会转型期下员工的思想、政治观念的变化特点以及问题所在,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跟踪调查,尽量避免企业中影响员工思想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正确积极引导员工的心理,确保员工队伍的和谐与稳定。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起到牢靠的保障作用,同时对社会转型贡献重大。
参考文献:
[1]贾晓峰.社会转型期我国中小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6)
[2]晁晋.如何做好企业转型期的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资治文摘.2010(02)
[3]王军,刘勤.对做好改革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J].兵团党校学报.2008(4)
[4]曹继文.现代企业政工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刍议[J].工程管理.2009(32)
[5]刘德定.浅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转型期义利取向的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前沿. 2009(09)
作者简介:郑孝华,男,(1967年6月15日— ),福建省罗源县,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