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信息加工”的教学为例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许多重复,造成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课程改革后,各个学段教材的编写已采用了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因此,高中学生对许多内容已经有了连续学习的经历。可在教学实践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无视这个背景,依旧重复着低层次的技能训练,放弃了更高、更多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对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教科版)第四章中“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的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一节,教材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主要介绍了项目式、表格、结构图、流程图四种常用的表达方式;二是文本信息的形象化表达,介绍了借助图形、图像优化表达的两个实例。笔者曾多次观摩过这一内容的教学,发现一些共同特征:教,以教操作为主,教师讲解、演示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项目符号、制作表格、绘制图形;学,以模仿、重复这些操作为主,大部分学生勉强完成任务,部分操作熟练的学生有空余时间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和修饰,以使其更加漂亮。
  笔者认为如此教学,其目标的预设与达成都很单薄,没能达到高中学段教学应有的多维度目标。本节教学的核心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那就是“学习用适合的方式优化文本信息的表达”。要达到此目标,就要经过两个不可或缺的过程:一是对常用表达方式的认识和实践;二是针对具体的文本信息,选择合适的方式去表达的学习和探索。所谓“认识和实践”,是考虑到常用表达方式是一定的、已有的,学生对其较多的是模仿或使用;所谓“学习和探索”,则是考虑到学生初次系统地接触这部分内容,首先需要学习。另外,尽管“什么样的信息适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是有一定规律的,但这些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个性化、创造性地运用。如果用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体系来分析这两层目标,很显然,前者侧重“知识与技能”,后者侧重“过程与方法”。再对应到以上列举的课堂中,不难发现教师们的教学还徘徊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上。
  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客观上,因为每个学段的教师各教一段,高中学段教师没有机会对小学、初中学段的教材与教学获得真切的体验和足够的了解,妨碍了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各个学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功能和侧重点也不明确。在主观上,许多教师也缺乏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新课程与新教材的研究,对这“三新”相对于过去所发生的变化认识不足,对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的观察、研究也不够,常常沿着自己一贯的“教操作、教软件”的老路子去教学生,以致达不到“多维度”目标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高中学段的常态教学中。正当感叹之时,笔者于偶然间观摩了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周宏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0年第11期),周老师的教学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让笔者悟得以下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应只是“重复”,还要立足于已有基础之上“重构”。
  以本课为例,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在学习用Word等工具加工、处理文本信息。他们对于项目符号、表格的使用有一定经历,在图形制作上也有基本的技能,但他们以往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往往是零散的,是在不同学段、不同模块中学到的。到了高中阶段后,这些内容在“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的主题下被统整到了一起,本课的基本任务也由此而生:指导学生从“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的角度整理、学习常用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认识不同方式表达不同文本信息的特点与规律。
  此处的整理、学习不能视为向学生新授“各种表达方式”,这样势必会让技能及其操作的教学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使得知识、方法的教学时间受到很大挤压;也不能视其为对过去所学的简单重复,这里固然有复习的必要性,却不能让学生陷入繁复操作的泥淖中。例如在教学“表格”这一表达形式时,教师让学生制作一份课程表,把宝贵的时间无谓地花费在文本输入等环节,更有甚者,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图形的修饰上,这些做法都是本末倒置的。对于技能及其操作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基础为基点,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教学内容,则以应用范例的分析为主,点到为止。对于流程图等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则应该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应侧重于方法,即指导学生沿着“从文本信息中提炼关键词(句)→分析出关键词(句)间的逻辑发展关系→选择合适的图、文表现出这种发展关系”的线索展开学习。
  第二,说教难以达成“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还应让学生经历有效的实践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的长期实践证明,“讲解、演示—模仿、操练”的教学法在技能训练方面是相当有效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讲各种表达形式的优劣之处,就能达到“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恰当的形式优化对文本信息的表达”这一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经历一个有效的实践过程。例如:
  提供范例,学习分析。百闻不如一见,用优秀的作品、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点,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来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动手尝试,实践体验。“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会了;我做了,我懂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终究不能离开一个动手尝试的实践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必须是综合的、开放的,适合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或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表达。
  反馈交流,评价提升。这应该是这一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许多教师经常“省略”的环节。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之后的交流将进一步固化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这样的交流也有益于他们开阔眼界,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
  第三,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应该只靠“操作”,还要应用思辨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学习中思考、在研讨中辨析,通过思辨获得提高,这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了。但笔者在观摩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后,常常无奈地感叹: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理所当然的事,为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却如此少见啊!常态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几乎是从头做到尾;公开教学中,教师们也会预设一些问题向学生提问,但令人遗憾的是,经常只见教师提问,不见学生应答,无奈之下,许多教师只能自问自答。“哑巴式”教学几乎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鲜明特征。
  众所周知,实践性强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特征,但是我们不能把操作与实践等同起来。动手操作是实践,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研讨也是实践,而且是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实践活动。反复操作固然有益于学生熟练掌握一些技能,却无益于其他维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尤其如“文本信息的加工”这类教学,学生在小学、初中的学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必要的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也达到了熟练应用的水平。高中学段再来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已经不再是教学的重点,对“文本信息加工方式”基本特征、基本规律的认识与应用成了教学的主体。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把动手与动脑有机融合,为学生预设出更高质量的实践活动。例如周宏老师在指导学生初识了文本信息结构化的四种常用方式后,给出两则信息,要求学生“思考并选择一种你认为最佳的方式来表达”,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后,当场对学生选择表达方式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应用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辨析:为什么表格(流程图)会成为普遍选择?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做前思考、做后辨析,实践与思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实践后,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的收获是丰富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周老师的教学中我们看到,在教师提问、追问、反问等形式的相机组合下,学生的思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从而也说明了高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已经为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思辨活动奠定了基础,能否成功开展则取决于教师的预设与组织,取决于教师在常态教学中的坚持。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教育研训中心)
其他文献
所谓“儿童立场”,就是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已知,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而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教育是为了儿童成长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要义,直抵教育的主旨。”  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许多人都认为计算机语言抽象、深奥、神秘莫测,即使LOGO语言也不例外。事实上,LOGO语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西摩·派珀
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关键,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根本。如果说,教育技术是创造教育革新奇迹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根魔棒的魔术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国家到地方都很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辽宁
2006年8月,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第二届志愿者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有幸作为志愿者C组小组长,参加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学的教师培训。通过与西柏坡中学、文都中学、通家口希望小学、西柏坡希望小学、八一小学等五所学校教师的交流,合理调整了培训方案,采用案例教学、主题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圆满地完成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因材施教,重视分层教学   
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举办的“信息技术改变了我”大型有奖征文活动,自2006年11月开展以来,得到了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教师,特别是曾参加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培训项目的5万教师的热情支持与参与。截至日前,共收到来自全国的稿件百余篇。  为让更多中小学教师接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未曾参加“携手助学”项目的教师可免费申请该项目的“网络课堂”学习
名师简介  李冬梅 北大附中技术学科主任、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先进工作者。    自从踏上讲台,我尽管紧跟新课程步伐,努力以学生为中心,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日递减,上网的热情却日益高涨。这令我感到迷茫,觉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认识了李冬梅老师,
伍绮诗(Celeste Ng),被誉为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英文系,后考取了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院,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无声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是伍绮诗耗时六年写就的首部长篇小说,故事编排精妙细致,文笔沉稳内敛,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成为2014年度极具实力且众望所
文学世界代表一个文化的精神世界。《楚辞》文本之美,姑不论其长篇宏伟的大河式结构如《离骚》,或短篇佳构的《卜居》《渔父》,抑或如史诗般的《天问》等,《楚辞》各式的文本,或祭词、或颂歌、或悲悼、或神游幻虚,《天问》《远游》《九歌》《九章》,华藻艳丽之余,更在情志滟潋的抒情之美。呼应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六观”之说:“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与成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从传授技能为主转变为培养信息素养为主。信息技术教师也逐渐地从兼职走向专职、从业余走向专业、从稚嫩走向成熟。接下来,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个教研人员的面前。  一、走进课堂观察  根据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现状,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针对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以中青年为主的特点,我们对青年教师开展的活动重点放在
中国网校业经历漫长的“2005调整年”、不温不火的“2006发展年”,现在仍没能走出市场低谷。对此,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网校王冬云总经理指出,在对抗传统教育和用户思想等多方面压力的情况下,网校仅凭借品牌、资源优势已不足以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地位。网校只有拓展多元化资源、延伸个性化服务,以更有价值的资源服务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才能最终赢得市场。2007年,清华网校将遵循市场化的生存机制,寻求多方位发展、
本节课是在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基础上设计的一节拓展课。学生已经掌握数据的简单求和、求平均值以及制作图表的方法。当碰到量大而复杂的数据时,如何让数据按照我们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从而达到求解新问题的目的,Excel数据透视表能实现这一功能。有人把它比做一个“魔方”,通过玩转魔方可将数据进行自定义。自定义包括更改布局、更改格式以显示更详细的数据,从而达到挖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