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儿童立场”,就是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已知,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而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教育是为了儿童成长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要义,直抵教育的主旨。”
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许多人都认为计算机语言抽象、深奥、神秘莫测,即使LOGO语言也不例外。事实上,LOGO语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西摩·派珀特教授特意为孩子们设计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它功能强大,却能寓教于乐、形象直观、简单易学。学生用LOGO语言搭积木式地作图,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图案都是具体算法的体现,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愉悦的审美过程。
寻找: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切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LOGO语言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寻找并准确定位课堂的切入点。
1.基于儿童的情境创设——用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片段一:走进LOGO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一幅图,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用最拿手的电脑绘图方法把它画出来。在电脑中,无论是借助画图还是Word或其他软件,要想画好这样的图形是有一定难度的。面对几经尝试但未能成功的学生,教师故作轻松地说:“其实画这幅图根本就用不着鼠标。”
在学生诧异的目光注视下,教师在LOGO语言中输入repeat 10 [repeat 5 [fd 50 rt 360/5] rt 36],然后轻按Enter键,作图成功!接下来,教师趁热打铁,继续展示课前搜集的精美LOGO作品图案,随即神秘地宣布:“这些图案都是一只小海龟所画。”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对小海龟充满了好奇。紧接着,教师利用WAIT命令展示作画的过程。重新输入:repeat 10 [repeat 5 [fd 50 rt 360/5 wait 20] rt 36 wait 10]。因为有了等待的时间,小海龟画图的过程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至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已经透过眼神与表情告诉了教师。
2.基于儿童的故事讲述——让聆听者成为探索者
片段二:利用提笔PU、落笔PD命令画虚线
师:小海龟学会了前进(fd)、后退(bk)、左转(lt)和右转(rt),现在它已经能够在屏幕上自由地行走了。但它发现自己的行踪总是暴露在大家的面前,让它非常没有安全感。它在想:如果可以隐藏自己行走的路线该多好啊!这不,今天它就向大家求教来了!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助它?
一个短短的故事转变了孩子们的角色。面对眼前的小海龟,他们成了探索者、帮助者。学生带着这样的角色进入学习,无疑担当起了一份责任,也拥有了一种动力。最后,学生在顺利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成功感。
践行: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实施
1.有效追问,打开学生思维的缺口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课堂上广为运用。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的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甚至出新、出彩为止。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片段三:画圆的练习
师:画圆的方法同学们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了,那这张图你们能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汇报。
生1:我先用repeat 36[fd 5 rt 10]画出第一个圆,再用repeat 36[fd 5 lt 10]画出第二个圆。
教师肯定后追问: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沉默。
师:可以试着从其他角度来思考。
生2:我用的命令是这样的,先用repeat 36[fd 5 rt 10],再用repeat 36[bk 5 rt 10]。
师:很好,其实学习就需要这样多角度地思考。
2.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正充分说明了学习本是学生对知识接收、分析并自我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基于儿童立场,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教师巧妙地设置疑问,无疑是激发、引导儿童自主学习的一剂良方。
片段四:利用重复命令repeat来画正多边形
教师先从画边长为60的三角形入手布置练习。因为三角形的画法曾是教材中的一道例题,学生很快得出答案:repeat 3[fd 60 rt 120]。
教师继续出示边长为60的正方形,学生很快得出答案:repeat 4[fd 60 rt 90]。
设疑:那如果要画边长为60的正五边形呢?(意在推导出边数与转角度数的关系。)
学生思考,很快学生提问:老师,转角度数应该是多少?
师:这个问题很好,老师也正想问你们呢!
生1:老师,应该是72度。
师:怎么得出来的?
生1:用360除以5,等于72。
师:试试看,画出来的是不是正五边形。
学生试画,成功。
师:恭喜大家,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360是怎么来的?
学生沉默。
师:我们一起想一想,当海龟画一个正多边形时,它要从起点回到起点,总共转动的角度是多少?
生2:我知道了,它总共转了360度。
生3:它一共转了5次,因为正五边形有五条边,所以每次转动的角度就是360除以5。
师:那正六边形怎么画?
生:repeat 6[fd 60 rt 60]。
师:很好,那边长为60的正N边形怎么画?
生:repeat N[fd 60 rt 360/N]。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了这样一个规律,那老师再考考大家,画一个边长为60的正七边形怎么画?
学生实践。
生:老师,360除以7除不尽啊!
师:那怎么办呢?再想想。
学生再次尝试,但仍无结果。
师(提示):难道LOGO语言只有强大的画图功能吗?它还有强大的计算功能。
生:Yeah!我成功了!
师:好,那请你来给大家说说看。
生:我直接让LOGO语言去算360/7了。
其他学生恍然大悟。
展望: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未来
从柏拉图到昆体良,从卢梭到裴斯泰洛齐,从杜威到陶行知,都充分尊重儿童。今天,我们来谈儿童立场问题,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希望在教育的轮回中超越,在教育的困境中突围。
只有基于儿童立场,课堂才能成为儿童生命拔节、个体成长的乐园;只有基于儿童立场,教学才能成为引领儿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师生双向有效的活动。面对比较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LOGO,我们更加需要基于儿童立场,因为只有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守儿童立场,一定可以让LOGO语言的教学走向深刻,也一定可以让儿童在课堂中更好、更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兆远.LOGO语言教学之我见[DB/OL].http://www.lqjys.org/UploadFiles/xkpd/2010/6/201006241244075040.doc,2010-10-20.
[2]魏斯化.儿童经验:敲开言语秘妙之门[J].江苏省第二十二届“教海探航”优秀论文集,2010-11-4.
[3]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许多人都认为计算机语言抽象、深奥、神秘莫测,即使LOGO语言也不例外。事实上,LOGO语言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西摩·派珀特教授特意为孩子们设计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它功能强大,却能寓教于乐、形象直观、简单易学。学生用LOGO语言搭积木式地作图,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图案都是具体算法的体现,这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愉悦的审美过程。
寻找: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切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LOGO语言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寻找并准确定位课堂的切入点。
1.基于儿童的情境创设——用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片段一:走进LOGO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一幅图,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用最拿手的电脑绘图方法把它画出来。在电脑中,无论是借助画图还是Word或其他软件,要想画好这样的图形是有一定难度的。面对几经尝试但未能成功的学生,教师故作轻松地说:“其实画这幅图根本就用不着鼠标。”
在学生诧异的目光注视下,教师在LOGO语言中输入repeat 10 [repeat 5 [fd 50 rt 360/5] rt 36],然后轻按Enter键,作图成功!接下来,教师趁热打铁,继续展示课前搜集的精美LOGO作品图案,随即神秘地宣布:“这些图案都是一只小海龟所画。”
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对小海龟充满了好奇。紧接着,教师利用WAIT命令展示作画的过程。重新输入:repeat 10 [repeat 5 [fd 50 rt 360/5 wait 20] rt 36 wait 10]。因为有了等待的时间,小海龟画图的过程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至此,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已经透过眼神与表情告诉了教师。
2.基于儿童的故事讲述——让聆听者成为探索者
片段二:利用提笔PU、落笔PD命令画虚线
师:小海龟学会了前进(fd)、后退(bk)、左转(lt)和右转(rt),现在它已经能够在屏幕上自由地行走了。但它发现自己的行踪总是暴露在大家的面前,让它非常没有安全感。它在想:如果可以隐藏自己行走的路线该多好啊!这不,今天它就向大家求教来了!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助它?
一个短短的故事转变了孩子们的角色。面对眼前的小海龟,他们成了探索者、帮助者。学生带着这样的角色进入学习,无疑担当起了一份责任,也拥有了一种动力。最后,学生在顺利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成功感。
践行: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实施
1.有效追问,打开学生思维的缺口
追问,作为一种提问技巧,在课堂上广为运用。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的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甚至出新、出彩为止。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片段三:画圆的练习
师:画圆的方法同学们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了,那这张图你们能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练习。教师指名汇报。
生1:我先用repeat 36[fd 5 rt 10]画出第一个圆,再用repeat 36[fd 5 lt 10]画出第二个圆。
教师肯定后追问: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沉默。
师:可以试着从其他角度来思考。
生2:我用的命令是这样的,先用repeat 36[fd 5 rt 10],再用repeat 36[bk 5 rt 10]。
师:很好,其实学习就需要这样多角度地思考。
2.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正充分说明了学习本是学生对知识接收、分析并自我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基于儿童立场,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教师巧妙地设置疑问,无疑是激发、引导儿童自主学习的一剂良方。
片段四:利用重复命令repeat来画正多边形
教师先从画边长为60的三角形入手布置练习。因为三角形的画法曾是教材中的一道例题,学生很快得出答案:repeat 3[fd 60 rt 120]。
教师继续出示边长为60的正方形,学生很快得出答案:repeat 4[fd 60 rt 90]。
设疑:那如果要画边长为60的正五边形呢?(意在推导出边数与转角度数的关系。)
学生思考,很快学生提问:老师,转角度数应该是多少?
师:这个问题很好,老师也正想问你们呢!
生1:老师,应该是72度。
师:怎么得出来的?
生1:用360除以5,等于72。
师:试试看,画出来的是不是正五边形。
学生试画,成功。
师:恭喜大家,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360是怎么来的?
学生沉默。
师:我们一起想一想,当海龟画一个正多边形时,它要从起点回到起点,总共转动的角度是多少?
生2:我知道了,它总共转了360度。
生3:它一共转了5次,因为正五边形有五条边,所以每次转动的角度就是360除以5。
师:那正六边形怎么画?
生:repeat 6[fd 60 rt 60]。
师:很好,那边长为60的正N边形怎么画?
生:repeat N[fd 60 rt 360/N]。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了这样一个规律,那老师再考考大家,画一个边长为60的正七边形怎么画?
学生实践。
生:老师,360除以7除不尽啊!
师:那怎么办呢?再想想。
学生再次尝试,但仍无结果。
师(提示):难道LOGO语言只有强大的画图功能吗?它还有强大的计算功能。
生:Yeah!我成功了!
师:好,那请你来给大家说说看。
生:我直接让LOGO语言去算360/7了。
其他学生恍然大悟。
展望: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未来
从柏拉图到昆体良,从卢梭到裴斯泰洛齐,从杜威到陶行知,都充分尊重儿童。今天,我们来谈儿童立场问题,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希望在教育的轮回中超越,在教育的困境中突围。
只有基于儿童立场,课堂才能成为儿童生命拔节、个体成长的乐园;只有基于儿童立场,教学才能成为引领儿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师生双向有效的活动。面对比较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LOGO,我们更加需要基于儿童立场,因为只有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守儿童立场,一定可以让LOGO语言的教学走向深刻,也一定可以让儿童在课堂中更好、更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兆远.LOGO语言教学之我见[DB/OL].http://www.lqjys.org/UploadFiles/xkpd/2010/6/201006241244075040.doc,2010-10-20.
[2]魏斯化.儿童经验:敲开言语秘妙之门[J].江苏省第二十二届“教海探航”优秀论文集,2010-11-4.
[3]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