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乃心灵的转向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g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以下简称“莲花校”)是一个温暖而纯净的家园。
  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沙洲”,2013年由原南京市双闸中学、沙洲中学和双闸小学整合而成,有80%的学生来自外来务工家庭,不少家庭条件简陋、喧闹得“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然而,经过几年教育的“春风化雨”,莲花校却成了当地的“文化集聚地”与心灵“绿洲”。
  孩子是这里的“天使”,过着“自由而有规则”的教育生活。这里有适切孩子成长实际的“莲花教学标准”,有丰富孩子精神底子、满足孩子求知欲望、开拓孩子未知领域的“莲花课程基地”,有充满仪式感的“莲花节日庆典”:5月7日的八年级青春仪式,6月6日的九年级毕业典礼,10月25日的运动会……
  教师是孩子的“陪伴者”,过着“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这里有“系统而个性”的“专业生活”支持,有“优雅而高贵”的“个人生活”空间,有“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生命成长”通道。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后盾,莲花校倡导“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莲花人看来,教育不只是师生的事情,家长的教育以及对家长的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维,而校外特聘专家也成为教育的柔性力量,有力地补充甚至修复了教育“缺失的一角”;在莲花人看来,教育不只发生在校园,六朝古都的人文地理成为孩子“立体的教科书”,国庆招待酒会上与智利大使的交流成为孩子理解国际的“活教材”,校园周边人文环境的变化成为孩子“公民意识启蒙”的“生动课程”。
  “心安即是归处”,一旦我们以优雅的教育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灵,整个教育世界也就安静下来,温暖起来,可爱起来。尽管莲花校创立才三年,但在“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的价值感召下,整个校园生态显出教育本来的样子:宁静而优雅的校园空间,呈现着文化的纯粹;惊喜又精彩的节日仪式,展现着人性的伟大;触手可及而又跨越时空的亲身经历,渗透着学习的幸福。这里的教育,是“平”的、“湿”的、“活”的;而在“教师如莲,学生如花”的文化隐喻下,我们也看到教育人本来的样子:校长那宗教般的教育信仰、精灵般的童真可爱,教师那农民般的田野智慧、圣母般的大爱宽容。莲花人用自己的理想坚守和温暖实践传达着:真正的教育,其实生长在简单而纯粹的土壤中,发生在人的心灵转向中。
  过野趣而高贵的儿童生活
  莲花校的孩子来自全国近20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安徽、河南占比最高。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农村,随父母迁徙辗转的经历让他们身上慢慢积淀出“吉普赛人”的坚韧不拔与文化敏感。而大多数教育层次不高的父母,因忙于生计,而使家庭教育日趋沙漠化、粗暴化、情绪化。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席与文化根脉的断裂,往往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交往自卑、成绩落后。
  教育是从温暖人心开始的。为了让孩子的内心“平稳着落”在莲花校,享受童年的野趣与教育的高贵,莲花人自主开发了多元课程,建设了四大基地,策划了主题活动,举行了系列仪式,以此唤醒孩子的潜能,推动孩子的成长,成全孩子的人格。当莲花人的教育视野越过了知识的累积与功利的成绩,回到人的本身需求,顺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时,教育的“故事”也就渐次展开了。在莲花人看来,孩子在温暖而润泽的环境氛围中自由舒展、恣意成长,这既是教育视界的澄明,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1.莲花“路”放
  “我的班级有节课很酷,充满想象,带我阅读。我的作业也很特殊,四处旅行就是全部。我的老师也非常的酷,博学多才满腹诗书。我的学校也很特殊,孕育梦想和爱的温度。”这首由莲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老师去哪儿》MV,是莲花校“旅行梦工场”课程的“形象诠释”。
  莲花校校长李建华在学校创立之初就“有一个梦想”:给“生活在四角天空”的莲花孩子推开一扇窗,呼吸自然的氧气,品味历史的味道,做既能根植传统又能放眼世界的“大格局”的现代学生。但是,莲花孩子的父母,因见识、家境、时间等因素,一般无法与孩子牵手游学世界。莲花校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充分挖掘和利用周围的资源,给孩子敞亮的心空,让孩子用步履亲近梦想,用视野丰盈心灵。
  七(8)班的孩子成为这项课程建设的“试水者”。每周三下午(现为周五下午),师生一起去看玄武湖畔的樱花小路,去台城看齐飞的落霞孤鹜,去科技馆星河漫步,去地质馆看远古生物的景象。偌大的南京,慢慢地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山、水、城、林成为孩子可触可感的主题课程,也成为师生同学共研的文化空间。尝到甜头之后,学校便将之循环至整个年级。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旅行,而是一种特殊的“课程建设”。莲花校邀约一批既有担当、有情怀、有智慧,又有课程视野、实践智慧与开发能力的教师进入这样的课程“工作坊”,在具体的课程设计、旅行攻略、景点选择与联络、特色作业本设计等细节上“精雕细琢”。
  在每学期开学初莲花校就制定好课程方案:三月是“大美自然”,带领孩子们前往梅花山、植物园、牛首山等地;四月的主题是“人文濡染”,带孩子们参观南京博物馆、南京大学、拉贝故居等地;五月的主题是“科技之光”,孩子们走进南京科技馆、1865创意园、创新实验室等;六月,带孩子们走进“艺术长廊”,参观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府、江苏美术馆……学校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作业单:“光影留痕”是学生拍出或画下最动人的风景、最可爱的人物;“前世今生”是学生查阅并记录寻访每一处的故事和相关资料;“旅行心语”是学生用文字记录下的经历与感悟,把匆匆流过的时光留在文字当中;“我的收藏”则是同行者的评价、名胜地的特产、景区的门票等等。很多作业单都被装饰得别有特色,有文字也有图片,甚至还有梅花山的梅花、台城的小石块以及植物园的树叶等。这些孩子们用心收藏的小物件,都被用透明胶带粘在本子上。每次游学归来,学校网站还专门开辟“旅行与梦想”专栏,及时进行新闻报道,同时设置“教师博客”“行走手记”“心上的风景”等小专栏。学期末,学校还会对课程进行系列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将学生评为“游客”“行者”“旅行家”等级别,并将学习等第记录到《我的成长足迹》中。学校还通过开展学生旅游作品设计大赛、摄影比赛、DV创意短片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智慧与风采的平台。   莲花校有“四大梦工场”,除了“旅行梦工场”外,还有“阅读梦工场”“艺术梦工场”“创新梦工场”,让孩子在改变了的学习环境中,唤醒沉睡潜能,变革学习方式,延伸思维触角,丰厚精神底蕴。这些课程“跑道”呼应着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在课程的师生共同开发中,把学生带往生命的“高速路口”,让学生找到生命的“发力点”与“生长点”,从而获得成长的自信与自觉。
  2.“万国”运动会
  “现在迎面走来的是七年级(1)班的方阵,他们所代表的国家是希腊。这是一个奋发向上、充满朝气的队伍,他们在向你我庄严地宣告:希腊代表队将是本届运动会上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愿将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实现于运动场上的每一刻,愿将永攀高峰的意志带给每个人!瞧,他们头上的橄榄枝象征着和平,他们将创造莲花实验学校第一届运动会的希腊神话!”
  这是莲花校首届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七(1)班的宣传语。在莲花人看来,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不跑不跳,怎为学校?身体不强,怎为栋梁?”学生不仅要通过学习增长智慧,也要通过运动强身健体。当然,在莲花校,所有的活动都是有主题、有策划,有意思、有意义的。在运动场所越发逼仄、活动机会越发减少的当下,运动会逐渐从校园生活中“黯然退场”。如何将运动会办成展示所有学生“生命旺盛”的平台,形成学校的文化传统,学校德育处和体育组的老师动足了脑筋,做足了文章。他们本着“全员参与、强化仪式、留下精彩”的原则,多次修改运动会开幕式的方案,最终创生出“万国运动会”形式。为此,各班认真研究所代表的国家的风土人情,寻找这个国家的“文化基因”,期盼能给运动会带来惊喜。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都想在运动会上“一鸣惊人”。即使在开幕式彩排时,各班还在小心翼翼地做着保密工作。在开幕式上,泰国、奥地利、朝鲜、美国、西班牙、加拿大、荷兰、智利、马尔代夫、英国、澳大利亚、法国、韩国、牙买加、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巴西、瑞士、中国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都来了,22个班级,演绎着22个国家(地区)的风情,呈现出22个国家(地区)的特点。马尔代夫的美丽、中国澳门的感动、沙特的富有、英国的绅士与威武、中国的味道与自豪,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大家还看到了“卓别林”“袋鼠”“博尔特”和万国国旗;看到了“英国女王”耿旭老师、“沙特王子”颜沸老师、“中国澳门同胞”赵志华老师和她可爱的女儿、中国人张慧老师;看到了非常了不起的空竹表演,看到了帅气、靓丽的裁判员方阵以及紧张激烈的50米接力、高潮迭起的4×100米教师接力、趣味而感人的亲子活动……师生像过节一样装扮着自己,充分享受着生命的“狄奥尼索斯精神”。这样的运动会,既有力的角逐,也有美的展示;既有师生的互动,也有家长的参与。
  教育,就是让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照亮每一个教育细节,让“高大上”的成长愿景转换成学生一个个具体的“真善美”的行为。这样的运动会形式,不仅给学校教育气象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也给学生留下了别样的校园生活记忆。更为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行走半径”与“观照视野”:“地球村”就在脚下,国际理解就在身边,世界很美,未来一定要走出去看看。通过这样的运动会,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换个角度看世界”,还要不断强身健体,走向“更远的地平线”。在运动场上,学生仿佛长着“一双隐形的翅膀”,恣意表达着飞翔起来的梦想。而学校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跑道、空气,以及方向,适时为他们喝彩。在莲花校,这样的“跑道”还有很多:校园达人秀、莲花好声音、年级足球联赛、学生电视台等。学生在自我发现与自我超越中,实现了美丽的蜕变与华丽的转身。
  3.三个男生的升旗梦
  “要是我们能成为运动会的升旗手,该多好啊!”一句话不经意地飘进了从旁经过的吕伏安副校长的耳朵。吕校长回头一看,是九(7)班队伍中最后的三个男孩。当时,运动会筹备工作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其中,运动会的开幕式是个亮点,按照程序有一个环节是升旗仪式。吕校长把这一“故事”告知李建华校长,并询问中学部能否圆这三位男同学的升旗梦,他还详细地描述了三位男生的大概模样。
  “估计是陶俊、司有强和韦昊他们”,一说到那三位男同学,对学生了然于胸的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助理徐萍接过话,“明天我来了解一下。”说到陶俊,李建华对这位小男生也不陌生。陶俊从八年级就为校长室送报纸,个头不高,做事踏实,也很有礼貌,每次见到李建华总是主动问好。有时候为感谢他的服务,李建华会从冰箱里拿出巧克力奖励他。后来,李建华曾向班主任了解过这个孩子的情况,据说陶俊各方面都表现不错。
  掐指算来,九年级的同学还有七个月就要毕业了,这届运动会是他们在学校的最后一次,这样的升旗梦也是他们在学校的最后一次了,或许是他们学生生涯的最后一次了。“要尽量实现这三个孩子的升旗梦,哪怕是微调我们运动会开幕式的形式”,李建华提请德育处重新考虑。第二天,徐萍告诉李建华,运动会的升旗手还没有完全确定,原计划是安排三位取得“莲花之星”的学生做升旗手的,现在他们已经安排了陶俊、司有强和韦昊作为此次运动会的升旗手。后来,在运动会开幕式上,三位同学十分庄严地站在升旗台前,伴随着雄壮的国歌音乐,他们挺着腰,抬着头。随着国旗的缓缓升起,他们心中的梦想也慢慢绽放。
  好的教育,就是“迷恋他人的成长”,就是对人生命的“成全”。莲花校的孩子,学业基础相对比较弱,人生阅历也比较简单,但这丝毫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以及对成功的渴求。在李建华看来,学校是温暖的田园,教师是温暖的苗农。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莲花教育人能够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鼓励甚至嘉奖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长决心。在莲花教育人看来,所谓“学生第一”,就是离学生近点、近点再近点,直至走进他们的心灵。而对学生而言,成长离不开“关键阅读”“关键人物”与“关键事件”。莲花校不仅倾力建设“阅读梦工场”,更是将师生生命的“相互成全”与师生交往的“温暖故事”作为学校“基业长青”的核心力量。于是,莲花校策划了一些助推孩子生命成长的“节点”与“仪式”。无论是8月31日的“开学典礼”还是10月25日的运动会,无论是八年级的“青春仪式”还是九年级的“毕业典礼”,都让学生体验到人生的“庄重”与生命的“敬畏”,从而形成“力争上游”的自觉自在。正是因为有这“走心”而“活泼”的教育,使得莲花校的孩子在保持“野趣”天性的同时变得越发自信、阳光、洒脱起来。   过体面而有尊严的专业生活
  莲花校教师群体的“成分”有点复杂,主体是来自双闸中学、沙洲中学和双闸小学三所合并校的教师,还有新分配教师与调任教师。不同的教师身上“携带”着不同的文化基因、教育理念与行事风格,特别是强烈的“家观念”,往往会形成“派别之分”,成为学校统整过程中的制约因素甚至阻碍力量。加之学校处于草创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较大,教师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处于观望甚至隐隐的担忧中。
  爱在理解的尽头,认同是发展的基点。为了让来自不同文化生态的教师能有与学校协同发展的共同愿景,找到“文化自信”与“个性尊严”,莲花校一方面制定《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行动纲领》,明晰学校发展战略,通过专业培训、课程建设、课堂改革等方式,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强打“感情牌”,不断加深教师的“存在感”,让教师在“过有品位的专业生活”的同时,享受作为“个体人”的“闲情雅趣”和“体面尊严”,享受作为“团队成员”的“组织关怀”和“家园温情”,从而在和谐、温馨、智趣的教育生态中,找到发展的“心灵转向”与“内生力量”。
  4.编外的“第23个班”
  莲花校每天上午半个小时“阳光体育大课间”的规定动作是跑步。9:40一到,校园内运动员进行曲便准时响起。初中部22个班级按照规定要求,排好队伍,扛着班旗,集结在操场上,校园里顿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李建华在感到欣慰的同时,隐隐感觉某种不和谐:学生们跑了起来,可教师还在办公室里批阅作业,并没有停下来的“心情”与“时间”。跑步似乎只是学生的事,健康似乎与教师无关。如何让全体教师在“阳光体育大课间”也“阳光”起来、“运动”起来、“生命旺盛”起来呢?偌大的操场,律动的心灵与步伐,师生在课堂之外以这样的方式相遇,不也是一种风景吗?
  在行政例会上,李建华将“教师跑步”问题提了出来,大家七嘴八舌,觉得挺好的,可又觉得不能用行政命令来“强制要求”。许多事实证明,即使很好的点子,善的出发点,一旦用行政命令来推进,常常会引起习惯性的反感,执行起来自然会大打折扣。于是,李建华提议20位干部首先带头,和学生一样,组建一个“班级”,命名为“第23班”,用“先行者”的“无声语言”来吸引教师们参与其中。同时,在教师群里发布“第23班”的消息,欢迎教师们加入进来。
  于是,“阳光体育大课间”的“第23班”正式组建,20位中层干部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操场上,年轻的团委书记沈治仁担任旗手,工会主席赵万平担任班长。“第23班”的出现,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也引起了他们的兴奋。“你看,校长也来跑步”“你看我们语文老师也来了”……学生窃窃私语,纷纷和老师打着招呼,跑得也格外“精神”了。或许是好奇,或许是自觉,或许是“野性的呼唤”,有些老师开始放下手中的作业本,到操场上走动了。白底蓝字的校旗在队伍中飘扬,彰显了一种管理的朝气与力量。在李建华看来,作为管理者,手里举的是旗子,而不是鞭子。管理其实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力量的吸引,影响并带动更多的人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
  渐渐地,“第23班”的人多了起来,教师们自觉地走进了“阳光体育大课间”。操场上跑操的教师越来越多了,有些平时不太爱动的老教师也来散步了。阳光下,音乐中,跑着的,走着的,谈笑着的,校园里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走得更近了。“班长”更是想出了点子,以工会的名义,设立“健康加油卡”,让“阳光体育大课间”成为教师健康加油站,为教师们的健康加油。对每次来参加“第23班”活动的教师发一张“健康加油卡”,学期结束,以卡片多少积分,兑换工会的奖品。很快,全体教师都加入了“第23班”。有心的“班长”除了每次在QQ群里激发教师的跑步热情外,还在健康卡背面写上了“健康就是生产力”这样一句话去鼓励大家。
  有怎样的教育理解,就有怎样的教育行为。在莲花校,教师与学生一样,都处于文化的中央,他们的言行都得到了尊重与珍视。而学校管理的基点,是一个个“具体的人”,需要充分考虑将教师还原为“人”后的具体需求与生命荣耀。让教师走向运动场,只是一个“入口”,背后真正的管理意蕴是还教师以“正常人”的生活。只有教师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成为“好玩的人”,才能培养出“活泼泼”“乐陶陶”的孩子。
  5.教师节的“六个一”
  明天就是第29个教师节了。
  任何节日,都绕不开爱的元素,因为有了爱,我们心中才有了节日的分量和厚重,才有了对朋友、家人、亲人、同仁、集体的感恩,才有了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才有了行走在路上的驻足回眸。
  基于此,我怀揣感恩,感激您对莲花实验学校工作的关心与厚爱。我们是新学校,您用偏爱与真心、行动与力量支起了莲花实验学校敞亮的天空。因为您的好,因为您想我们好,因为您为我们好,才让我们在莲花的校园里心无旁骛、努力工作。我们要让“莲花”好起来,以不愧对您的好。您是我最尊敬的人!
  在节日来临之际,请接受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祝福!让我们分享缤纷节日最纯洁的快乐!
  祝您顺心顺意!一切如意!
  这是9月10日教师节,莲花校所有教师家人在建校后收到的第一封信——《因为节日,更因为你……》。
  当时,莲花校刚刚整合而成,教师之间还不太熟悉,校长和教师之间也比较陌生。如何过好有意义的教师节,成了行政领导必须考虑和回应的一件大事。在行政班子商量后,莲花校策划了“六个一”节庆方案:在电台为全体教师点播了一首歌,发一条节日的祝福短信,清晨给教师送上一束鲜花,发动学生布置了一面给老师的祝福墙,给教师家人寄发一张贺卡和一封信。在每一封信中都夹了三张电影票。由于事先保密工作到位,教师并不知晓,信用快递方式确保9月9日送达教师家人的手中。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陈哲老师的姐姐在收信后立即打电话说:“太意外了,太让人高兴了!”当天晚上,她们就去电影院看了电影。时隔半年后陈哲老师闲聊到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觉得很难忘,很有意义。   在莲花校,一直强调“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心情舒畅也是生产力”“真心爱学生才是爱学校”“最优秀的是一群而不是一个”等理念。学校举行以“爱”为主题的运动会:把“莲二代”(教师子女)邀请到学校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入场式,当他们出现在跑道上,最大的孩子也就十四五岁,最小的不满周岁,有站着的、有抱着的、有坐着的、有搀着的,有笑着的、有蹦着的、有哭着的,可爱至极,萌味十足,他们的出现让操场上掌声一片,尖叫不断。学校还出台了“新莲”新政:“教师生日就是公休日”“学校不忘18岁以下‘莲二代’生日”“确立新年全家福包饺子日”。这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细节,恰恰是管理者“雕刻时光”的细心之作;也正是这些抵达心灵柔软之地的“爱心之举”,温暖了教师,传递到学生,延展到社会。“体面而尊严”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与嘉奖,也是对“人”的尊重与砥砺。
  6.思享会的“八分钟”
  “课改许多年了,但不论何种形式的改革都无法回避学习能力、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今天,我们历史老师传承的不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史实’,而更加注重预习习惯的培养,历史问题的探究、总结和归纳的方法,以史为鉴的意识——只有教学方式的改革,才能顺应课改的潮流。如果历史课可以‘翻转’,那么这种习惯能力的养成可以不用‘刻意为之’,在主动的课堂互动和资料的检索中,这一切就可以水到渠成。”
  这是莲花校行政人员在每周例会上颇有创意又很“走心”的“八分钟分享”发言。李建华作为一个“空降兵”,突然与原先几个学校文化明显不同的学校管理者相遇共事,打开心扉、坦诚沟通、增进了解,快速地与管理团队磨合,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且格外重要。只有让彼此之间的“柏林墙”尽早倒掉,让内心世界变平,打破小心翼翼地观望、提防的态度,才能有主动发展的心态和时空。也只有管理团队先融合了,教师才能融合,几所学校才能真正地“合”在一起。于是,他变革传统的行政会的“开法”。行政会根据单双周有所区别,单周务实,谈工作,谈执行;双周务虚,说分享,说故事。双周的“分享会”,20位中层干部按姓氏笔画排序,要有PPT,时间为8到10分钟,期待真实、真诚、真情的流露,期待心灵的出发与抵达。可以分享管理的得失、读书的心得、成长的故事、人生的感悟。这样的“思享会”,既让会议多了一些清新的元素,更让管理有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与平等的对话。
  自由出思想,闲暇生智慧。一旦我们解放教师的心灵,思想的泉水便汩汩而出了。思想的分享,让行政会有了学术的味道,轻松的氛围中多了点文化的厚度,小我的反思中有了点大我的境界,短暂的交流中有了点永恒的思索,陌生的互动中有了点心灵的相识。这样的分享,有回顾、有反思、有梦想、有期许、有幸福……每个故事的触角都是从心灵一端伸展,触及另一端心灵。有时讲者情到深处,听者泪眼婆娑。一学期下来,许多真实的故事在讲述,珠玑碧透的文字在跳跃,温润如玉的情感在流淌,彼此的对话在接近,你我的节奏在合拍。
  “枯燥”的行政会变成了精彩的思想分享会,变化的不只是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转向。通过故事,大家看到同事的“宽度”“厚度”和“温度”。在故事的叙述中,传播的是思想,分享的是生活。每一次分享,都会给团队的每一个心灵打开一扇窗户,让新鲜的空气能够彼此对流。这样“提纲挈领”“大道至简”式的交流,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品质的追求,一种教育生态的建设。在莲花校,没有轰轰烈烈的标语,没有泛泛而谈的浮夸,有的是浸透感情色彩的、洋溢生命气息的、带着生活露珠的“寻常百姓家”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极有力量,虽然平凡却抵达灵魂。这样务实、高远、浪漫的行走方式,正是教育的本质回归,也必将给学生终生带来裨益。
  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环境决定气质,生态决定品位。莲花校身份略微有点“尴尬”,尽管是新建学校,但由于生源大多是外地乃至外省学生,常常被老百姓误解为“外来务工子弟校”,从而造成本地生源外流,很容易使学校发展走向恶性循环;莲花校位置也比较特殊,处于城郊接合部,周围大多是建设中的工地或农民工集聚地,喧闹的环境、“粗野”的素质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莲花校教育生态也差强人意,不少学生兄弟姐妹好几个,家庭教育缺乏爱与智慧,而学生学业基础薄弱,往往会使教师逐渐失去耐心与平和,导致师生关系出现紧张甚至对立。莲花人对这些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并以教育的名义,多力并举,成功突围。百分之百的教师家访百分之百的家庭,校长、教师实时向家长传递教育的温度,打开校门迎接特聘专家开拓学生的视野,走出教室进入社会的时尚潮流……教育,有时就是“蝴蝶效应”,虽然举步维艰,但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也可能会改变学生整个人生,改变学校发展走向。正是这些教育细节的不断累积,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今天的莲花校整个精气神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变得自信、大方、善良多了,教师变得儒雅、智慧、宽容多了,家长变得细腻、柔性、文明多了。在莲花人看来,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才能走向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7.校长8:30电话
  上午8:30,此时很多人已经上班了或是正在上班的路上。校长李建华按照惯例,在处理了相关工作之后,便打开电脑中“相约8:30”文件夹,开始了给家长的“相约8:30”电话之旅。在前一天下班前,分管德育工作的徐萍校长助理传来10个学生的“8:30电话登记表”,文件里记载着这些同学最近几天在学校良好表现的案例,需要校长直接和他们的家长电话通报并表扬孩子在学校的“事迹”。
  “校长8:30电话”不仅得到班主任的“慧眼识英雄”的故事支持,也成为学生期待并给家长带来惊喜的“关键事件”。当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在某个方面有所进步需要表扬时,他只需要在“校长8:30电话登记表”上填写好这个学生的“事迹”和家长的联系电话,然后通过分管德育的校长发到李建华的QQ上。李建华会在第二天的8:30,拨通家长的电话,与家长分享孩子在学校成长的“先进事迹”。在这些“事迹”中,有帮助同学的,有学习进步的,有助人为乐的,有关心班级的……   李建华介绍,之所以要启动这样的电话,是想引导老师一起来实时发现学生在学校的闪光点,来唤起学生的自信心,这是基于学生真实生活的真实发现和真实评价,及时发现,及时“扩散”,升格表扬级别,延伸事迹传播半径,让学生学校生活的点滴进步能够得到及时认同。之所以选择“8:30”这样的时间,是因为此时家长要么在上班要么在上班的路上,接到校长表扬孩子的电话后,他们一天的上班心情肯定是愉悦的,而且会把这样的心情传递给亲朋好友。当然,校长打这样的电话,心情也是愉快的。
  一个看似寻常的定时电话,会让很多人的心情变得亮丽,清晨变得美好。每每打完这样的电话,李建华都会及时记录下通话时的真实情况。比如,在给任俊同学的家长电话时,是孩子爸爸接的。等李校长简洁地表扬了孩子后,孩子爸爸笑着说:“我还以为孩子在学校又犯事了,惊动了校长,原来是进步了。感谢班主任老师的帮助!”李校长告诉孩子爸爸,孩子在慢慢长大,有点错误也是正常的,因为是孩子,才需要教育。爸爸很开心地挂了电话。
  相约8:30,相约的不是时间,相约的是美的发现与传递,相约的是爱的表达和交流。正是这样的温情“切入”,班主任看待学生的眼光变了,发掘了越来越多的“成长故事”和闪光点;也正是这样的“发现”与“鼓励”,学生看待自己的眼光也变了,唤醒了自身的诸多“可能”与“潜力”。孩子有了故事,教师有了发现,校长有了电话,家长有了温度。其实,在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近15年的学校生活中,他们在学校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真正被学校关注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在学校期间得到校长表扬的可能只是“凤毛麟角”。教育无小事,对学生而言,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某个时刻也可能是他的整个世界。为此,莲花校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无论是每月一次的家长沙龙,每月一封的致家长信,每天的微信公众号推送,还是不定期的亲子沙龙,都让家长实时感受着学校的“呼吸”和“心跳”。
  作为一种心灵的调整与修复,“校长8:30电话”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其真正价值是让教师发现学生之美,能用爱的目光看待学生哪怕是“叛逆”的言行;是让校长发现教师的工作之美,因为教师在记述学生案例的时候,是用自己的“赤子之心”来表达的;是让校长发现家长之美,和家长多一些共识,提升家庭教育的思想力和执行力;是让家长发现孩子之美,发现学校之美,提高教育的参与度与文化品位;是让社会发现教育之美,把家校发生的精彩故事最大化地传播给亲朋好友,形成教育的正能量,使得社会对教育多一分理解,多一点善意。
  8.班里来了“特别教师”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一个外教,只会说德语,我们听不懂,肯定很枯燥无味。但现实却是一位漂亮的阿姨,很幽默,在课堂上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很快我们一点也不拘束或紧张了。渐渐地,大家都被她吸引,连平时爱开小差的同学也都认真地听着。”这是七(1)班乔雪龙同学生活笔记中的内容。其实,这位“漂亮的阿姨”就是江苏省外事办公室的德语翻译黄子涵老师。她留学德国,对德国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非常了解,是个“德国通”。这一天,学校七、八年级学生迎来了9位特殊的老师走进课堂。与黄老师一样,他们都是来自江苏省外办的翻译,每一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国外生活经历,在所学语种上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专长。
  聆听窗外声音,感受多元文化,这对于行走半径较小的莲花孩子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这些孩子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对厚重的文化和悠久的文明还很陌生,传统的课堂让他们感觉多少有点“隔”。李建华是一个敢于挖掘资源、善于借力借智的校长。只要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发展,他愿意以“社会活动家”的姿态出现,这其实也是校长很重要的“本分”要求之一。李建华和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团委精心策划了“外事礼仪进校园”活动,经过前期充分的沟通,外事办精挑细选出9位团员骨干走进课堂。
  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也无比兴奋。其实,这样的活动,对孩子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节课的时空了。9位外事工作者向孩子们介绍了各国人民的地理位置、饮食习惯、文化语言、运动项目和建筑物等,还生动地介绍了自己在境外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课堂,给了同学们不一样的感受和期待,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在他们心中播下“跨文化理解”的种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民族和民俗。孩子们通过了解、学会各国礼仪和风俗习惯,才能在未来中外交流中得心应手,也才能萌生环游世界的梦想。
  像这样以活动为契机,让孩子生长更多的触角,感知周围世界与社会文化的做法,在莲花校已经成为“新常态”。为了更好地普及书法知识,弘扬书法文化,在春节之前,学校会联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举办“书法家进校园”活动,邀请全省热心于教育的书法名家,对孩子们进行现场指导。大师们耐心细致的讲解、示范,孩子们专注认真地聆听、临摹,整个现场氤氲着浓郁的墨香,孩子们完全沉浸于书法的魅力之中。别样的课程,别样的风格,别样的学习,给莲花孩子敞亮了别样的教育时空。徜徉在这样的时空里,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到保护,特长得到延伸。同时,莲花校也因此获得别样的生长方式,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学校文化特色的彰显。
  9.农村孩子走进国际酒会
  2014年9月18日18:15,李建华校长和曹冬、黄雅琦两位同学如约走进上海扬子江万丽酒店的三楼扬子1号厅,很远就见到智利总领事安明远先生和他的太太以及可爱的小儿子在门口迎接来宾。安明远先生十分热情地把孩子拉到身边,用不太熟练的汉语说道:“欢迎你们,我们又见面了!”
  这一天是智利独立日,按照惯例,智利驻上海领事馆都会举行国庆招待酒会。今年是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一次,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出席了活动。李建华一行是江、浙、沪片区唯一受邀的教育代表,也是近几年来智利国庆招待酒会唯一受邀的学校代表。所以,在安明远的致辞中,专门把李建华一行介绍给了中外来宾,来宾们致以热烈的掌声,李建华和两位学生感动得连连鞠躬致谢。两位同行的学生和李建华的心情一样,兴奋中略带激动,自信中更显优雅,礼仪中透出洒脱。雍容敞亮的扬子1号厅里多了莲花的符号,多了教育的味道,曹冬和黄雅琦端着酒杯,穿行于贵宾中,和不同肤色来宾碰杯、微笑,不时地与人交流着。这样高大上的场合,这样国际范的表现,让孩子多了点自尊,也让李建华多了点自豪;而嘉宾中仅的有两个可爱孩子也让会场多了点生机。   其实,早在半个月前,李建华就收到了邀请函。他向全校宣布了受邀之事,并要在全校学生中选出两位代表和他一道赴会。这样的活动,自然让全校学生期待不已,不少同学跃跃欲试。最后,大家推选出八(2)班的黄雅琦同学和八(8)班的曹冬同学,她俩也是学校青奥文化小屋的学生代表,曾全程参与并体验了智利文化小屋的搭建,对智利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与安明远总领事一家此前有过很好的交流。
  安明远总领事先生一家三口第一次访问莲花校是6月26日下午。那是在他履新总领事不久后第一次访问江苏时,江苏省外办向他推荐了莲花校。在参观学校、听取介绍并与学生互动后,他们一家三口流连忘返,原定20分钟的礼节性的访问变成了两个小时的深入交流,安明远先生十分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惊叹在中国有这样一所学校能对智利文化如此了解,让他有一种沐浴“家乡风情”的感觉。他还表示,在方便时,愿意在青奥会期间访问莲花校“智利文化小屋”。安明远先生回沪后,很快就为莲花校联系了智利结对友好学校。转眼间到了8月22日,在莲花校“智利文化小屋”开放首日,安明远先生如约而至,带来了智利友好学校祝福青奥的照片、校旗、智利国旗以及刻有智利莫埃石像的木版画。他在“智利文化小屋”会见了智利的青奥官员和运动员,莲花的青奥学生文化代表再次见到安明远先生,落落大方地和他交流着。
  “在教育生活中,一个孩子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莲花校只是很普通的学校,曹冬、黄雅琦也只是很平常的学生,但有幸在青春最美好的时光中与这样美好的事、美好的人相遇,这样的经历定会在她们心中点染美好的色彩。为此,莲花校一方面重点打造学校文化环境,设置餐厅“一米线”、开放式科技长廊与阅读场,添加洗手间手纸等,另一方面带领学生走进养老院,走进历史胜迹,走进国际交流空间等。让孩子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俯瞰教育的大地,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莲花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着从容的教育节奏和高远的教育追求。在莲花人看来,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教育就是一种唤醒,向孩子传送生命的信息,培养他们“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教育就是一种推动,在温暖的教育旅程中,莲花人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所看的风景和陪伴自己看风景的人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教育就是一种成全,虽然莲花孩子入校之前整体显得阅历浅、视野窄、不自信,但是经过几年具有莲花校特质的有品位的教育生活后,心灵发生了根本的转向,成为野趣而高贵的、民族而国际的、传统而现代的莲花学生。教师如莲,学生如花,只要莲花人坚守初心,“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莲花校一定会成为孩子的文化圣园、精神家园、成长田园。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机遇,是对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个挑战。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不是一个简单的我口号,而要切实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亦不能脱离数学学科,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才能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育人所要面临的问题。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搭配现象,理解搭配过程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搭配规律思考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经历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归纳、抽象、论证能力,逐步学会数学地思维的方式。  【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情景引入,调动学生生活经验  情景:同学们经常喜欢玩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  1.同桌间自由游戏,体会两个人出不同的形状,形成一种
【摘 要】“花漾学园”源于地方历史文化与学校育人目标的融合,通过基地建设让学习有深度,加强特色课程建设让学习有融合度,从而助力学生的幸福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  【关键词】花漾学园;基地建设;课程落地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6-0026-02  【作者简介】1.叶梅,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南京,21
【摘 要】课外学科生活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构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机拓展和重要补充,承载着丰富多元的育人价值。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教育集团从重组单元教学内容、整合学科间资源、融通校园资源三个方面探索课外学科生活的综合化实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思维方式;学科生活;综合融通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2-0062-0
【关键词】提问策略;单元整体;筛选问题;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9-0051-03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是统编语文教材四上策略单元页导读里的一句话,陆九渊的这句话提示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提问策略。“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如同导火索,点燃思维火花,为“思”提供了方向。培养“问”
2016年12月30日下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全厅干部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6年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17年教育重点工作任务。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和全体厅领导出席会议。  沈健强调,2017年是落实“十三五”規划的关键之年。全省教育系统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
【摘 要】在学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存在重量轻质、过分关注特色化的不良倾向。为此,应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的两大转向:一是要明确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主次关系,从课程建设转向课程体系建设,并重点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是要明确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校本课程由特色化转向素养化。  【关键词】课程建设;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深度學习;课程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
策划人语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聚焦的主题是“新时代与江苏教育现代化”。  這是一种时代应答。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与之相应的,教育既要主动融入“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中,自觉思考“新时代”给予教育的挑战和机遇,系统谋划“新时代”背景下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定位和建设蓝图;也要努力创造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步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水区”,突破“现代化”过程
【摘 要】文化管理是学校教育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发展和超越,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生态的灵魂。立足校本,培育提炼校园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生态构建的安身之道、立命之所。在学校文化的指引下,重构与优化学校教育生态是当下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是夯实办学品格提升的基础。这不仅是当下教育发展的诉求,更应成为教育升级发展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文化管理;教育生态;办学品格  【中图分类号】G622
【摘 要】PBL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学习。从本质上看,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自然生长。在基于PBL的课堂上,儿童能够进行深度学习,领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更多的学习可能性,继而提升学习力和反思力。探索一条PBL与儿童相遇的最佳路径,也将成为儿童数学学习有意义的寻绎之旅。  【关键词】PBL;儿童;相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