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美国的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到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造假案件,它使广大公众的投资信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业界及资本市场的信任,造成了信任危机,并央及业界与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如何加强会计监管,杜绝会计造假已成为当前会计职业界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会计监管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 0303–01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
1、利益的驱动是会计造假的源动力
经济利益是最常见的造假动机,是造假者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不顾后果。常见的造假手段包括不恰当核算特殊交易(如债权、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交易等)、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错误确认费用及负债、资产造假。
2、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缺陷”为会计造假成为可能
现代产权结构模式的两权分离,产生了以信任为基础,资产所有者以委托方式由选定的经营者代理其从事经营管理资产的运营形式。企业资产的投资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只享有财产收益权和归属权。而经营者不拥有企业的全部资产,他们的利益必然会与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并发生冲突。若出资者不能对内部人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他们就可能利用这种对资产的控制权来通过造假牟取私利。这种投资者-经营者利益关系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导致二者的冲突,使造假成为可能。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有上千万的会计人员,这支队伍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必须肯定的。随着经济发展,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法规体系逐渐完善,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根据制度及准则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对会计实务问题做出职业判断。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职业判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也给会计造假提供可能。
二、我国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管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1、法制建设滞后;2、政府监管分散;3、社会监管乏力;4、内部监管薄弱。
1、法制建设环节
会计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着许多不足。从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看,部门立法,部门分割,有关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形式不规范,体例不统一,编号不系统等,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而且违法违规形式也不断变化,仅仅依靠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给予有效定性和处理、处罚。
2、政府监管环节
在监管目标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会计监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过程控制”,这种监管至今仍然有所表现,如有的地方搞建制建帐的大面积检查,使得企业有时无所适从,既增加了监管成本,也大大影响了政府监管效力。在监管方式上,过去以“过程控制”为目标的背景下,政府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大量的直接监管,现实中,这种监管方式的倾向依然存在,政府会计监管中依然直接与企业发生许多关系,面对众多的企业,这种直接管理形式削弱了政府监管效能的有效发挥。
3、社会监管环节
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目前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验证和会计咨询。除了政治、技术方面的因素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大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由于政策和制度上的不足,形成了虚假会计信息的需要市场,这种需要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极大的利益诱惑。造假收益往往远远大于造假成本,加之对造假处罚力度不限,无形中加大了执业人员的冒险,致使社会监督不力。
4、内部审计环节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的现象还较普遍,有的单位甚至根本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也存在偏失,对各项职能的协调不够,在强调和偏重于某项职能时,会忽略其他的内部审计职能。
三、完善会计监管的几点建议
1、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顺应国际潮流的会计监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计监管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都会面临着一个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问题。为此,对我国过去已试行尤其是一些已被过去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管做法,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反思,正确区分哪些是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做法,哪些是新旧体制并存过程中的过渡性做法,哪些才是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以尽早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会计监管制度。
我国目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不规范,在这种环境下,要求我国会计监管从行政性向自律性转变是行不通的。在现阶段,我国还应多一点“强制”,少一点“灵活”,建立以行政会计监管为主的监管体系,更容易被接受,也更符合国情。同时政府的会计监管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和能力,紧跟会计活动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创新,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断变成一双强有力的手。
建立会计监管体系,还要考虑国际潮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作为会计发展比较迟缓的我国,更应观察和借鉴国际上的新举措,用以完善我国的会计监管体系,充分体现国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基本思想。
2、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结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会计服务市场问题研究;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要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建设,包括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框架和职业能力框架、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评价体系构建等等;要加强会计教育理论研究。包括会计学历教育、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内容。
同时,要加强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的配套法律制度建设。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目前的约束手段还远远不够。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触及切身利益,从根本上约束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些不法行为,使会计监管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加强典型会计案例的分析研究
关注会计案例,运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典型案例对会计改革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运用会计理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像中国的琼民源、银广夏事件,美国的安然、世通等会计案件,给我们的案例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值得我们深思。结合《会计法》执法检查,剖析会计造假案例,研究好的典型案例对会计改革的推动和积极作用;进行中外典型案例比较研究以及案例教学研究。
4、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体现了内部牵制原理,与其他管理控制交织进行,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明确经济责任,为监督检查提供主要依据;健全的账簿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保证提供完备的会计信息;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即便了解会计实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利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前后一致性;科学的预算制度,这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定期盘点制度,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起初的重要手段;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可及时发现错弊行为。
5、不能忽视基础建设
会计监管制度并不是孤立的,只有把会计监管制度放到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建设这一大环境中去,才能得出对我国会计监管制度建设有价值的结论。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监管制度的基础建设,包括两个基础: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诚信制度。
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建设,其核心是会计如何实现真实反映,首先要解决对会计本质的正确认识的问题。作假不是会计的本性,与生产技术管理融汇一体并紧紧服务于各种创新,才是会计之本质。会计诚信正是来自于会计的这一品质。会计监管某种意义上是为了保证会计更加充分正确地体现其本质。
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会计监管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10- 0303–01
一、会计造假的原因
1、利益的驱动是会计造假的源动力
经济利益是最常见的造假动机,是造假者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造假者通过造假旨在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另外对政治利益的追逐也使造假者铤而走险,不顾后果。常见的造假手段包括不恰当核算特殊交易(如债权、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关联交易等)、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错误确认费用及负债、资产造假。
2、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缺陷”为会计造假成为可能
现代产权结构模式的两权分离,产生了以信任为基础,资产所有者以委托方式由选定的经营者代理其从事经营管理资产的运营形式。企业资产的投资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只享有财产收益权和归属权。而经营者不拥有企业的全部资产,他们的利益必然会与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并发生冲突。若出资者不能对内部人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他们就可能利用这种对资产的控制权来通过造假牟取私利。这种投资者-经营者利益关系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必然导致二者的冲突,使造假成为可能。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有上千万的会计人员,这支队伍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必须肯定的。随着经济发展,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法规体系逐渐完善,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根据制度及准则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对会计实务问题做出职业判断。但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职业判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也给会计造假提供可能。
二、我国会计监管的现状及分析
我国现行的会计监管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1、法制建设滞后;2、政府监管分散;3、社会监管乏力;4、内部监管薄弱。
1、法制建设环节
会计监管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着许多不足。从会计监管的法律环境看,部门立法,部门分割,有关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形式不规范,体例不统一,编号不系统等,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而且违法违规形式也不断变化,仅仅依靠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无法对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给予有效定性和处理、处罚。
2、政府监管环节
在监管目标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会计监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过程控制”,这种监管至今仍然有所表现,如有的地方搞建制建帐的大面积检查,使得企业有时无所适从,既增加了监管成本,也大大影响了政府监管效力。在监管方式上,过去以“过程控制”为目标的背景下,政府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大量的直接监管,现实中,这种监管方式的倾向依然存在,政府会计监管中依然直接与企业发生许多关系,面对众多的企业,这种直接管理形式削弱了政府监管效能的有效发挥。
3、社会监管环节
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目前主要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验证和会计咨询。除了政治、技术方面的因素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大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由于政策和制度上的不足,形成了虚假会计信息的需要市场,这种需要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极大的利益诱惑。造假收益往往远远大于造假成本,加之对造假处罚力度不限,无形中加大了执业人员的冒险,致使社会监督不力。
4、内部审计环节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或形同虚设的现象还较普遍,有的单位甚至根本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也存在偏失,对各项职能的协调不够,在强调和偏重于某项职能时,会忽略其他的内部审计职能。
三、完善会计监管的几点建议
1、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顺应国际潮流的会计监管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会计监管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都会面临着一个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问题。为此,对我国过去已试行尤其是一些已被过去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管做法,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反思,正确区分哪些是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的做法,哪些是新旧体制并存过程中的过渡性做法,哪些才是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以尽早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会计监管制度。
我国目前市场发育还不完善、不规范,在这种环境下,要求我国会计监管从行政性向自律性转变是行不通的。在现阶段,我国还应多一点“强制”,少一点“灵活”,建立以行政会计监管为主的监管体系,更容易被接受,也更符合国情。同时政府的会计监管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素质和能力,紧跟会计活动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创新,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断变成一双强有力的手。
建立会计监管体系,还要考虑国际潮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作为会计发展比较迟缓的我国,更应观察和借鉴国际上的新举措,用以完善我国的会计监管体系,充分体现国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三位一体的基本思想。
2、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要结合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会计服务市场问题研究;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自律机制;要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建设,包括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框架和职业能力框架、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评价体系构建等等;要加强会计教育理论研究。包括会计学历教育、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内容。
同时,要加强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层管理人员行为的配套法律制度建设。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目前的约束手段还远远不够。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触及切身利益,从根本上约束高层管理人员的一些不法行为,使会计监管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加强典型会计案例的分析研究
关注会计案例,运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典型案例对会计改革的启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运用会计理论,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像中国的琼民源、银广夏事件,美国的安然、世通等会计案件,给我们的案例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值得我们深思。结合《会计法》执法检查,剖析会计造假案例,研究好的典型案例对会计改革的推动和积极作用;进行中外典型案例比较研究以及案例教学研究。
4、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两部分。内部会计控制体现了内部牵制原理,与其他管理控制交织进行,在内部控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明确经济责任,为监督检查提供主要依据;健全的账簿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保证提供完备的会计信息;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即便了解会计实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利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前后一致性;科学的预算制度,这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依据;定期盘点制度,它是保证会计信息起初的重要手段;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可及时发现错弊行为。
5、不能忽视基础建设
会计监管制度并不是孤立的,只有把会计监管制度放到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建设这一大环境中去,才能得出对我国会计监管制度建设有价值的结论。当务之急是加强会计监管制度的基础建设,包括两个基础: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诚信制度。
会计诚信制度建设,包括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会计法律责任制度建设,其核心是会计如何实现真实反映,首先要解决对会计本质的正确认识的问题。作假不是会计的本性,与生产技术管理融汇一体并紧紧服务于各种创新,才是会计之本质。会计诚信正是来自于会计的这一品质。会计监管某种意义上是为了保证会计更加充分正确地体现其本质。
会计监管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