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的更新,学校的科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并不理想,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有着直接的关系。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的假设、思考与分析,没有了冷静的思考也就没有了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冷静思考、提升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归根到底,就是要从教师的有效教学方面下功夫。
一、有效的教学
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活动材料既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对象,又是构成有效活动的重要因素。
(一)材料的准备要精心设计
材料的选择和准备不一定要来源于实验室,不一定要很好,不一定要都由教师来准备,易操作、有趣味性,能达到完成实验、说明问题的目的就可以。如《了解空气》一课,我给学生准备的探究材料,除课文提到的“纸的奇遇”和“谁赶跑了杯中的水”等实验的烧杯、红墨水,我还准备了探究“去掉底的矿泉水瓶里有没有空气”的材料,如可以吹出泡泡的洗洁精、纸龙和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等,操作起来既有趣又不费时,很令学生的喜爱。
(二)材料的呈现、收放要适时
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摆放在他们面前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上《了解空氣》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保鲜袋放在抽屉里,等到师生们共同讨论完如何逮住空气、如何用不同器官感觉空气后,才让学生拿出保鲜袋,逮住空气、触摸空气、感觉空气、认识空气;这样学生在交流对空气的感知时效果就非常好,不但说出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也说出了“气流吹在脸上,感觉凉丝丝”的,课堂上再也见不到学生继续玩保鲜袋或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后面继续探究、设计实验也就顺利多了。
二、有效的教学过程方面
(一)教师创设的探究情景一定要有吸引力
在科学课中,学生对科学探究是否感兴趣,探究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学生能不能自主地很好地提出探究的问题,与教师所创设的探究情景是否有吸引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了解空气》一课,我创设的探究情景是一个演示实验:我先后请两位学生往带有塞子的漏斗里倒红墨水,第一位上来的学生,漏斗塞没塞紧,红水往下流;第二位上来的学生,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观看实验演示的同学眼球被紧紧地吸引住了,大脑也开始活跃了,问题被发现了,学生们观察得很仔细,马上就说第一位上去倒红墨水的学生,漏斗塞没塞紧,红水能往下流;第二位上去的学生,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老师顺势引导:为什么漏斗塞没塞紧,红水就能往下流?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谁堵住了漏斗”?很多学生都说是空气。
(二)在准备教学过程时,要定位好探究的方式和探究的重点,让科学课精而活
课堂上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是“先尝试,后指导”,也可以是“先指导,后动手”,但具体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对于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我认为还是选择“先指导,后动手”的方式好。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次次完整的探究过程,明白了熟悉了科学探究的步骤,掌握了用假设推理的方法来设计实验以后,再放手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后指导”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第一次上《了解空气》时,我就以“先尝试,后指导”的方式来上,在探究“去掉底的矿泉水瓶里有没有空气”的环节上,学生由于没能真正掌握用假设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既累,效果又不好。第二次上这一课,我就选择了“先指导,后动手”的方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完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和方法,再动手,操作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这样的探究实验不但让学生觉得有趣,更令学生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而且探究效果又是遍地开花!
三、有效的课堂评价方面
用激励机制能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一)大组比赛和小组比赛相结合激励法
我通常的做法是把全班分成4个自然大组,每个大组再根据4人合作探究小组分成若干个组。比赛的内容主要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状态、纪律和倾听别人讲话的耐心。评价方式是及时在黑板角的评分栏对优秀的大组加分,优胜组可以在下课时每人给奖励一个“小红花”;小组的比赛内容还包括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有序性,探究速度,探究结果的价值,汇报讨论结果和实验结果时的清晰度和声音的大小,倾听的耐性,等等,对小组的评价以积分的方式进行。
(二)课堂上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中肯的口气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的口头评价是最快捷、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它的优势。
往往一句 “你能把内容以最扼要最明了清晰的方式讲出来,真棒!”;“你的描述非常具体生动”;不但激励着讲话者,也激励着其他同学。“能设计出这么有价值的实验方案,真了不起。会让他们美滋滋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你说得非常好,老师破例给你加上一分。”也会让学生欣喜不已。当有学生思想开小差时,教师可以说“全班只有一位同学精神不集中。”这时他会马上纠正自己的做法。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学生的累积的课堂积分,应该与学期的总体评价相结合,而且占重要地位,甚至能取得班主任的认可,与学生的总体评价相挂钩,这样会有更好效果。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更是如此。
一、有效的教学
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活动材料既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对象,又是构成有效活动的重要因素。
(一)材料的准备要精心设计
材料的选择和准备不一定要来源于实验室,不一定要很好,不一定要都由教师来准备,易操作、有趣味性,能达到完成实验、说明问题的目的就可以。如《了解空气》一课,我给学生准备的探究材料,除课文提到的“纸的奇遇”和“谁赶跑了杯中的水”等实验的烧杯、红墨水,我还准备了探究“去掉底的矿泉水瓶里有没有空气”的材料,如可以吹出泡泡的洗洁精、纸龙和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等,操作起来既有趣又不费时,很令学生的喜爱。
(二)材料的呈现、收放要适时
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摆放在他们面前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上《了解空氣》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保鲜袋放在抽屉里,等到师生们共同讨论完如何逮住空气、如何用不同器官感觉空气后,才让学生拿出保鲜袋,逮住空气、触摸空气、感觉空气、认识空气;这样学生在交流对空气的感知时效果就非常好,不但说出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也说出了“气流吹在脸上,感觉凉丝丝”的,课堂上再也见不到学生继续玩保鲜袋或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后面继续探究、设计实验也就顺利多了。
二、有效的教学过程方面
(一)教师创设的探究情景一定要有吸引力
在科学课中,学生对科学探究是否感兴趣,探究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学生能不能自主地很好地提出探究的问题,与教师所创设的探究情景是否有吸引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
如《了解空气》一课,我创设的探究情景是一个演示实验:我先后请两位学生往带有塞子的漏斗里倒红墨水,第一位上来的学生,漏斗塞没塞紧,红水往下流;第二位上来的学生,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观看实验演示的同学眼球被紧紧地吸引住了,大脑也开始活跃了,问题被发现了,学生们观察得很仔细,马上就说第一位上去倒红墨水的学生,漏斗塞没塞紧,红水能往下流;第二位上去的学生,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老师顺势引导:为什么漏斗塞没塞紧,红水就能往下流?漏斗塞被塞紧了,红水没能往下流?“谁堵住了漏斗”?很多学生都说是空气。
(二)在准备教学过程时,要定位好探究的方式和探究的重点,让科学课精而活
课堂上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是“先尝试,后指导”,也可以是“先指导,后动手”,但具体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对于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我认为还是选择“先指导,后动手”的方式好。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次次完整的探究过程,明白了熟悉了科学探究的步骤,掌握了用假设推理的方法来设计实验以后,再放手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后指导”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第一次上《了解空气》时,我就以“先尝试,后指导”的方式来上,在探究“去掉底的矿泉水瓶里有没有空气”的环节上,学生由于没能真正掌握用假设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既累,效果又不好。第二次上这一课,我就选择了“先指导,后动手”的方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完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和方法,再动手,操作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这样的探究实验不但让学生觉得有趣,更令学生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而且探究效果又是遍地开花!
三、有效的课堂评价方面
用激励机制能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一)大组比赛和小组比赛相结合激励法
我通常的做法是把全班分成4个自然大组,每个大组再根据4人合作探究小组分成若干个组。比赛的内容主要是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状态、纪律和倾听别人讲话的耐心。评价方式是及时在黑板角的评分栏对优秀的大组加分,优胜组可以在下课时每人给奖励一个“小红花”;小组的比赛内容还包括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有序性,探究速度,探究结果的价值,汇报讨论结果和实验结果时的清晰度和声音的大小,倾听的耐性,等等,对小组的评价以积分的方式进行。
(二)课堂上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中肯的口气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的口头评价是最快捷、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它的优势。
往往一句 “你能把内容以最扼要最明了清晰的方式讲出来,真棒!”;“你的描述非常具体生动”;不但激励着讲话者,也激励着其他同学。“能设计出这么有价值的实验方案,真了不起。会让他们美滋滋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你说得非常好,老师破例给你加上一分。”也会让学生欣喜不已。当有学生思想开小差时,教师可以说“全班只有一位同学精神不集中。”这时他会马上纠正自己的做法。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学生的累积的课堂积分,应该与学期的总体评价相结合,而且占重要地位,甚至能取得班主任的认可,与学生的总体评价相挂钩,这样会有更好效果。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