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公共卫生的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完善和构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事关我国民众的健康和民生,也影响着我国深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本文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公共卫生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域下;公共卫生体系
一、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的关系解析
1、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同属人类的社会活动范畴
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都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将自然生态纳入到经济活动之内,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在演进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结构、社会资源利用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都跟随着人类文明经历一系列的变革。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都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在根本上都可以体现出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对于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人的健康统一发展的演进方向。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同属人类社会活动的范畴,人类活动是由多个活动相互穿插、相互联结、相互渗透而成的网络状结构,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在各自的活动中虽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其活动过程具有统一的规律性,人类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实现对这两种活动的支配,完成人类对于生态和公共卫生的需求
目标。
2、良好的公共卫生是生态文明的客观需求
创建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是一项与生态文明关联度很高的系统工程,事关我国的发展大局、改革的顺利实现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良好的公共卫生构建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有效的载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治理公共卫生,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公共卫生是生态文明的客观需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我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
二、公共卫生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很多村庄未安装自来水管道,导致用水不便。乡镇周边化工厂污水废料的排放污染了村民灌溉和生活用水,加重了村庄用水的负担。
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尽管新型合作医疗帮助农民减轻了疾病诊治的负担,但农民健康风险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互助共济意识的建立是个逐渐的过程,农民“小病磨、大病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卫生经费配置倾向于城市,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医疗卫生市场化的改革,导致我国绝大部分的卫生经费配置在城市的大医院,这就造成了乡镇医院卫生资源的短缺。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造成部分地区卫生资源闲置,贫困地区群众却看病难,加大了城乡卫生服务质量的差距。工业化初期农村社会建设滞后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滞后的问题亦达到临界点,提高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农民社会福利水平将是社会管理转型时期的战略任务之一。
3、政府及民众缺乏对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联系的认知,忽略疾病防治工作
作为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联系的纽带,公共健康可以反映出人类是否重视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比如高致命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以及近期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其根源在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这些问题凸显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威胁后,需要政府及群众从这些重大的传染病疫情中学习到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微妙联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公共卫生领域防治疾病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在生态环境这个源头上防止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三、对策
1、以农村、乡镇为基点,深入开展农村生态卫生保护治理工作
1.1生活基础设施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对于污染水源的工厂企业进行整治,根据企业排污量和水源污染的联系程度进行罚款。罚款所得连同政府资金投入用来解决被污染村庄的水利建设。
1.2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在工作实践中,公共卫生管理并非由卫生执法监督一家来承担,而应是中国这一庞大医疗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环境和预防疾病等手段来促进所在区域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一个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和社区卫生防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而,要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就必须要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第一级以国家级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第二级以省级医院为核心,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并设立信息联系部门,承上启下,加强对上级预警的管理和传达工作效率。
第三级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其主旨在于加强医疗检诊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
第四级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各种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诊断并提出初级预警,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统。
在四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络中,其各级之间的关系在于沟通与协调,应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
2、加强对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的宣传,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的微妙联系,从而将疾病疫情遏制在源头。群众是公共卫生的主体,是生态环境的主宰,既是卫生恶化的受害者,又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面对我国突发的一些传染性疾病,政府及相关组织部门应及时找出造成疾病疫情的生态环境因素,加强对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的宣传。 2.1利用媒介进行广泛传播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开展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群众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整体的卫生素质,逐步养成自觉的健康卫生习惯。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群健康的卫生行为的形成。
2.2建立奖励机制
村、乡镇通过村民委员会,县市地区通过居民委员会等基层部门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每季度进行一次卫生评比,并公布结果,奖优罚差。各卫生室做好防病宣传工作,及时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作出对比,通过这种方式让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对健康的影响,从而使群众重视自身的卫生素质。另外,对于卫生保洁做得好的居民进行物质上的奖励。村委会或居民委员会也可以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提出一些硬指标,促使家庭做好保洁工作。
2.3构建疫情防御屏障
以农村、乡镇卫生所为网底,构建社区疫情防御屏障,承担本地区疾病疫情的检测、预防、上报工作。在城市承担疫情防御部门的是社区卫生院,一方面负责对农村乡镇卫生所上报的疫情进行检查指导、重大疫情上报工作,另一方面负责本区内公共卫生和疾病的防治。此外,还有国家财政支持的各级卫生和环保防御部门,从而自下而上构成较严密的公共卫生和疾病防御屏障。
3、重视人才培养与关心,促进绩效工资制度的落实与实施
从逻辑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工作满意度,除绩效工资总额为正向影响因素之外,还有领导重视程度这一因素。表明领导重视度越高,员工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越高。因此,领导重视已成为激励员工的另一有效途径。
因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应充分重视本单位员工的培养与关心,健全培训与激励机制。通过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加大奖励力度,转变 “重资助、轻奖励”的做法,弥补待遇缺乏竞争力的劣势,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研究的积极性; 为青年人才积极创造挂职锻炼岗位,培养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拓展畅通的进修培训途径,借助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国外培训、国内交流、市内进修的培养力度。
4、提高基层人员绩效工资总额,合理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比例
通过对人员的工作总体满意度与绩效工资总额的分析得出,绩效工资较高的区县,满意度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提高基层人员的绩效工资总额,可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然而,在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要求,分配应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奖励多劳多得,鼓励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风险大的人员。因此合理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总绩效工资的比重,能够让激励效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能够破解绩效工资平均分配的“大锅饭”现象。同时,无论是绩效工资总额还是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都应建立长效的调整机制,根据年度的考核情况与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
从逻辑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工作满意度,除绩效工资总额为正向影响因素之外,还有领导重视程度这一因素。表明领导重视度越高,员工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越高。因此,领导重视已成为激励员工的另一有效途径。
因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应充分重视本单位员工的培养与关心,健全培训与激励机制。通过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加大奖励力度,转变 “重资助、轻奖励”的做法,弥补待遇缺乏竞争力的劣势,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研究的积极性; 为青年人才积极创造挂职锻炼岗位,培养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拓展畅通的进修培训途径,借助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国外培训、国内交流、市内进修的培养力度。
结束语
在生态文明的前提下构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将对我国的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理论,辨析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指出公共卫生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政府及民众缺乏对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联系的认知等问题,提出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公共卫生体系应以农村乡镇为基点,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卫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完善卫生立法的生态化等建议。
参考文献:
[1]于妍.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绿色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裴金浩.舟山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D].浙江海洋学院,2014.
[3]屈彩霞.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城市文化定位研究[J].中国名城,2014,03:44-48.
[4]曹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建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域下;公共卫生体系
一、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的关系解析
1、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同属人类的社会活动范畴
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都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将自然生态纳入到经济活动之内,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在演进的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结构、社会资源利用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都跟随着人类文明经历一系列的变革。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都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在根本上都可以体现出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对于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人的健康统一发展的演进方向。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同属人类社会活动的范畴,人类活动是由多个活动相互穿插、相互联结、相互渗透而成的网络状结构,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在各自的活动中虽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其活动过程具有统一的规律性,人类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实现对这两种活动的支配,完成人类对于生态和公共卫生的需求
目标。
2、良好的公共卫生是生态文明的客观需求
创建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是一项与生态文明关联度很高的系统工程,事关我国的发展大局、改革的顺利实现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良好的公共卫生构建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有效的载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治理公共卫生,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践行生态文明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公共卫生是生态文明的客观需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我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共卫生体系。
二、公共卫生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很多村庄未安装自来水管道,导致用水不便。乡镇周边化工厂污水废料的排放污染了村民灌溉和生活用水,加重了村庄用水的负担。
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尽管新型合作医疗帮助农民减轻了疾病诊治的负担,但农民健康风险意识、自我保健意识、互助共济意识的建立是个逐渐的过程,农民“小病磨、大病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卫生经费配置倾向于城市,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
医疗卫生市场化的改革,导致我国绝大部分的卫生经费配置在城市的大医院,这就造成了乡镇医院卫生资源的短缺。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造成部分地区卫生资源闲置,贫困地区群众却看病难,加大了城乡卫生服务质量的差距。工业化初期农村社会建设滞后和公共服务供给严重滞后的问题亦达到临界点,提高包括公共服务在内的农民社会福利水平将是社会管理转型时期的战略任务之一。
3、政府及民众缺乏对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联系的认知,忽略疾病防治工作
作为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联系的纽带,公共健康可以反映出人类是否重视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比如高致命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以及近期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其根源在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这些问题凸显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威胁后,需要政府及群众从这些重大的传染病疫情中学习到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的微妙联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公共卫生领域防治疾病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在生态环境这个源头上防止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三、对策
1、以农村、乡镇为基点,深入开展农村生态卫生保护治理工作
1.1生活基础设施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于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对于污染水源的工厂企业进行整治,根据企业排污量和水源污染的联系程度进行罚款。罚款所得连同政府资金投入用来解决被污染村庄的水利建设。
1.2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在工作实践中,公共卫生管理并非由卫生执法监督一家来承担,而应是中国这一庞大医疗卫生体系的“末梢神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实质是通过控制环境和预防疾病等手段来促进所在区域的居民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一个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应包括预警系统、监控系统、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和社区卫生防控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而,要使其成为一个体系,就必须要构建四级公共卫生隐患防护网络。
第一级以国家级疾病控制中心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共同构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
第二级以省级医院为核心,建立应急系统,制定多种应急方案,并设立信息联系部门,承上启下,加强对上级预警的管理和传达工作效率。
第三级以县级医院为核心,其主旨在于加强医疗检诊效用,提升工作水平,配置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
第四级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各种会导致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事件进行诊断并提出初级预警,同时建立公共卫生安全防御防控系统。
在四项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络中,其各级之间的关系在于沟通与协调,应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构建救灾防病、处理紧急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网络。
2、加强对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的宣传,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重视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的微妙联系,从而将疾病疫情遏制在源头。群众是公共卫生的主体,是生态环境的主宰,既是卫生恶化的受害者,又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面对我国突发的一些传染性疾病,政府及相关组织部门应及时找出造成疾病疫情的生态环境因素,加强对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的宣传。 2.1利用媒介进行广泛传播
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开展生态文明和公共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群众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整体的卫生素质,逐步养成自觉的健康卫生习惯。增强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群健康的卫生行为的形成。
2.2建立奖励机制
村、乡镇通过村民委员会,县市地区通过居民委员会等基层部门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每季度进行一次卫生评比,并公布结果,奖优罚差。各卫生室做好防病宣传工作,及时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作出对比,通过这种方式让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对健康的影响,从而使群众重视自身的卫生素质。另外,对于卫生保洁做得好的居民进行物质上的奖励。村委会或居民委员会也可以与每户家庭签订卫生保洁责任书,提出一些硬指标,促使家庭做好保洁工作。
2.3构建疫情防御屏障
以农村、乡镇卫生所为网底,构建社区疫情防御屏障,承担本地区疾病疫情的检测、预防、上报工作。在城市承担疫情防御部门的是社区卫生院,一方面负责对农村乡镇卫生所上报的疫情进行检查指导、重大疫情上报工作,另一方面负责本区内公共卫生和疾病的防治。此外,还有国家财政支持的各级卫生和环保防御部门,从而自下而上构成较严密的公共卫生和疾病防御屏障。
3、重视人才培养与关心,促进绩效工资制度的落实与实施
从逻辑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工作满意度,除绩效工资总额为正向影响因素之外,还有领导重视程度这一因素。表明领导重视度越高,员工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越高。因此,领导重视已成为激励员工的另一有效途径。
因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应充分重视本单位员工的培养与关心,健全培训与激励机制。通过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加大奖励力度,转变 “重资助、轻奖励”的做法,弥补待遇缺乏竞争力的劣势,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研究的积极性; 为青年人才积极创造挂职锻炼岗位,培养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拓展畅通的进修培训途径,借助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国外培训、国内交流、市内进修的培养力度。
4、提高基层人员绩效工资总额,合理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比例
通过对人员的工作总体满意度与绩效工资总额的分析得出,绩效工资较高的区县,满意度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提高基层人员的绩效工资总额,可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然而,在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要求,分配应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奖励多劳多得,鼓励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风险大的人员。因此合理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总绩效工资的比重,能够让激励效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能够破解绩效工资平均分配的“大锅饭”现象。同时,无论是绩效工资总额还是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都应建立长效的调整机制,根据年度的考核情况与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
从逻辑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工作满意度,除绩效工资总额为正向影响因素之外,还有领导重视程度这一因素。表明领导重视度越高,员工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越高。因此,领导重视已成为激励员工的另一有效途径。
因此,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应充分重视本单位员工的培养与关心,健全培训与激励机制。通过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加大奖励力度,转变 “重资助、轻奖励”的做法,弥补待遇缺乏竞争力的劣势,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研究的积极性; 为青年人才积极创造挂职锻炼岗位,培养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拓展畅通的进修培训途径,借助人才培养交流平台,加强人才国外培训、国内交流、市内进修的培养力度。
结束语
在生态文明的前提下构建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将对我国的生态系统、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理论,辨析生态文明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指出公共卫生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农村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政府及民众缺乏对生态环境与公共卫生联系的认知等问题,提出对于构建生态文明公共卫生体系应以农村乡镇为基点,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卫生服务队伍的培训,完善卫生立法的生态化等建议。
参考文献:
[1]于妍.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绿色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裴金浩.舟山新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D].浙江海洋学院,2014.
[3]屈彩霞.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城市文化定位研究[J].中国名城,2014,03:44-48.
[4]曹蕾.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建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