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多媒体、远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是否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就可以较少甚至取代教师的教学主导位置呢?教学是一种极为复杂、细腻的过程,其中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交流,还有思想情感的交流;更何况像教学风格,教学机智等这些都是教师所特有的,属于非逻辑性、非编码化的东西,辅助设施是不可能具有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师。数字教育作为教学手段的一种,其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主导性要求非但没有衰减,反而由于计算机的加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者更多地注意发挥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意识到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只起辅助作用,在课堂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应认真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去教书育人,刻苦钻研业务,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先进性和不可替代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就必须讲求一些教学策略。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还是现代环境中的多媒体教学,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问题。
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等于只是给学生筛选出若干个知识点进行枯燥乏味的灌输和"切割式"诠释,既无衬托,亦无相关链接。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与学生的吸收量、贮藏量、消化量相结合、相匹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合理分配知识点和技能要领,把握好"三精",即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主料"和"辅料",精心剪裁,又善于"三提",即挈领提纲、归纳提炼、综合提升;在课堂讲授时既精于化繁为简,寓雅于俗,又勇于点石成金,旁征博引,使课堂熠熠生辉。"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其"大",既指"知"之广博,又指"知"之精要。其实,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与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息息相关的,也与教师的剪裁功夫与传授艺术密不可分。"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昧而条理不迷。贤者于此,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本末精粗晓然具著于心目,然后垂之为教,随人之深浅而使之率喻于道,所以遵其教,听其言,皆去所疑,而可以见于行。"可见,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锤百炼地努力使自己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达到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境地,才能使学生收获良多。"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所以,教师的兼收并蓄、既专且博是十分重要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此之谓也。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与信息量、吞吐量的关系。在大信息量之谓甚嚣尘上的时候,依然有不少人主张根据学情合理释放相关信息,科学释放最佳信息。其实,信息量、吞吐量与含金量并非成正比例关系,"超载"或"集束"轰炸未必有利。明代王守仁就曾说过,"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耳。"讲求教学质量的问题,实质在于追求凝练而有序,简明而流畅,广博而高雅的境界,把那些无效、没用的说辞、程式、内容等加以去除,使课堂教学的语言优美些、程式新颖些、内容精炼些、氛围清新些。这就要剔除课堂教学中的颠来倒去、贫嘴绕舌的"婆婆嘴"现象,克服毫无实质内容的"嗯、啊、哈"等口头禅,力避模糊不清和漏洞百出的外行话以及装腔作势的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废话,使教师"说"在点子上、学生"听"进心坎里。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教师对培养目标、教材及其知识点烂熟于心,归纳与演绎把握准确,对相关知识的"链式反应"驾轻就熟以外,教师教学的"三表"功夫即表现形式、表达能力、表演艺术如何至关重要。再好听的故事到了"说不清"的人的嘴里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无论多媒体教学怎么样发展,教师的"嘴"其实都发挥着主导的、第一位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感受老师的教学,其对亲和力、感染力的感知和体验无可替代。因此,不管是聊天谈心式、激情演讲式,还是幽默笑话式等各种表达风格的转换使用,都要为教学质量的智能传达服务,即使是插科打诨,也要表现出大俗中的大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多更好地接受到教学的智能传导。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有处理课堂教学节奏的高超艺术。"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同样如此。虽然它不同于说故事,其节奏却同样可以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峰回路转。如果一堂课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可言,又松散、凌乱、飘浮,那么,学生给教师最直接的回报就只有趴桌沉睡了。因此,要大力讲究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好序幕、过场、高潮、尾声,尽量做到高潮迭起、悬念丛生,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不过,起伏不平的节奏依然是建立在高含金量的、充满张力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的,离开饱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谈节奏,无异于缘木求鱼。
所以,课堂教学便有一个追求怎样的境界的问题,越来越重要地凸显在教师面前。所谓教学境界,是指课堂教学所蕴含的意境和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显现的风格特征。课堂教学应追求平实平和、清晰明快、饱满厚重及悬疑求异的高境界,去除哗众取宠、含糊不清、干瘪枯瘦、唯我独尊的教学顽疾。平实平和的境界,体现的是教师在语言内涵的深刻性把握和智能体系的层次性掌控上的自信与从容,是凭借精湛内容的内在逻辑张力和引起师生共鸣的心灵感应的理性状态,表面上看,未必激情飞扬,但一定拥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功力。清晰明快的境界,是一种清新、明晰、简练、畅快的课堂意境和氛围,既是唯美的,简约的美,干练的美,脉络清晰,雅俗共赏,又是实在的、实际的、实用的,集敏锐的观察、机智的表述、生动的联想、深刻的禅悟"四位一体"。饱满厚重的境界,是一种经过探索、学习、实践后长期积淀的厚积薄发的凝练状态,也就是教师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精美。悬疑求异的境界,是刨根究底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质疑问难,启人以思。上述境界,是一个教师日渐成熟的标志。
说到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修养的问题,许是可以归结为"师功"二字。能否成为饱学之士,具有精湛的师功,既有师责的因素,又有师能的问题。师功之高,在于博学,在于苦练。"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望各位同僚借助现代化教育设施充分实现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互勉。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主要的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就必须讲求一些教学策略。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讲授,还是现代环境中的多媒体教学,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问题。
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等于只是给学生筛选出若干个知识点进行枯燥乏味的灌输和"切割式"诠释,既无衬托,亦无相关链接。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与学生的吸收量、贮藏量、消化量相结合、相匹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合理分配知识点和技能要领,把握好"三精",即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主料"和"辅料",精心剪裁,又善于"三提",即挈领提纲、归纳提炼、综合提升;在课堂讲授时既精于化繁为简,寓雅于俗,又勇于点石成金,旁征博引,使课堂熠熠生辉。"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其"大",既指"知"之广博,又指"知"之精要。其实,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与教师的知识存储量息息相关的,也与教师的剪裁功夫与传授艺术密不可分。"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必昭昭然知其当然,知其所以然,由来不昧而条理不迷。贤者于此,必先穷理格物以致其知,本末精粗晓然具著于心目,然后垂之为教,随人之深浅而使之率喻于道,所以遵其教,听其言,皆去所疑,而可以见于行。"可见,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锤百炼地努力使自己满腹经纶,才华横溢,达到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境地,才能使学生收获良多。"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所以,教师的兼收并蓄、既专且博是十分重要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此之谓也。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与信息量、吞吐量的关系。在大信息量之谓甚嚣尘上的时候,依然有不少人主张根据学情合理释放相关信息,科学释放最佳信息。其实,信息量、吞吐量与含金量并非成正比例关系,"超载"或"集束"轰炸未必有利。明代王守仁就曾说过,"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耳。"讲求教学质量的问题,实质在于追求凝练而有序,简明而流畅,广博而高雅的境界,把那些无效、没用的说辞、程式、内容等加以去除,使课堂教学的语言优美些、程式新颖些、内容精炼些、氛围清新些。这就要剔除课堂教学中的颠来倒去、贫嘴绕舌的"婆婆嘴"现象,克服毫无实质内容的"嗯、啊、哈"等口头禅,力避模糊不清和漏洞百出的外行话以及装腔作势的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废话,使教师"说"在点子上、学生"听"进心坎里。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教师对培养目标、教材及其知识点烂熟于心,归纳与演绎把握准确,对相关知识的"链式反应"驾轻就熟以外,教师教学的"三表"功夫即表现形式、表达能力、表演艺术如何至关重要。再好听的故事到了"说不清"的人的嘴里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无论多媒体教学怎么样发展,教师的"嘴"其实都发挥着主导的、第一位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现场感受老师的教学,其对亲和力、感染力的感知和体验无可替代。因此,不管是聊天谈心式、激情演讲式,还是幽默笑话式等各种表达风格的转换使用,都要为教学质量的智能传达服务,即使是插科打诨,也要表现出大俗中的大雅,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多更好地接受到教学的智能传导。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有处理课堂教学节奏的高超艺术。"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同样如此。虽然它不同于说故事,其节奏却同样可以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峰回路转。如果一堂课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可言,又松散、凌乱、飘浮,那么,学生给教师最直接的回报就只有趴桌沉睡了。因此,要大力讲究课堂教学的节奏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好序幕、过场、高潮、尾声,尽量做到高潮迭起、悬念丛生,使课堂教学的节奏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不过,起伏不平的节奏依然是建立在高含金量的、充满张力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的,离开饱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谈节奏,无异于缘木求鱼。
所以,课堂教学便有一个追求怎样的境界的问题,越来越重要地凸显在教师面前。所谓教学境界,是指课堂教学所蕴含的意境和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显现的风格特征。课堂教学应追求平实平和、清晰明快、饱满厚重及悬疑求异的高境界,去除哗众取宠、含糊不清、干瘪枯瘦、唯我独尊的教学顽疾。平实平和的境界,体现的是教师在语言内涵的深刻性把握和智能体系的层次性掌控上的自信与从容,是凭借精湛内容的内在逻辑张力和引起师生共鸣的心灵感应的理性状态,表面上看,未必激情飞扬,但一定拥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功力。清晰明快的境界,是一种清新、明晰、简练、畅快的课堂意境和氛围,既是唯美的,简约的美,干练的美,脉络清晰,雅俗共赏,又是实在的、实际的、实用的,集敏锐的观察、机智的表述、生动的联想、深刻的禅悟"四位一体"。饱满厚重的境界,是一种经过探索、学习、实践后长期积淀的厚积薄发的凝练状态,也就是教师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精美。悬疑求异的境界,是刨根究底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质疑问难,启人以思。上述境界,是一个教师日渐成熟的标志。
说到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的知识、技能和修养的问题,许是可以归结为"师功"二字。能否成为饱学之士,具有精湛的师功,既有师责的因素,又有师能的问题。师功之高,在于博学,在于苦练。"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望各位同僚借助现代化教育设施充分实现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