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提高造价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支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建议进行粗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
當前,随着建筑工程业务规模及需求量的不断扩展,工程造价管理所面对的数据量也越发庞大,如何增强造价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成为造价管理的当务之急。作为一种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同传统造价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思路,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创造了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能有效改善造价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效率,《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更是正式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列为工程信息化领域的重点任务,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就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进行相关探讨,以供参考。
1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一种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手段,即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的投资估算,到概算、预算、审核、阶段结算和竣工决算,通过积累已完工程的数据建立造价指标,又反过来指导新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向来劳动力密集且分工细致,工程管理阶段繁杂,包括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后期评估等,面广量大、信息量多且有很强的多样性,以上种种意味着若缺乏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将难以有效地保存工程相关的信息,更难于将这些信息化为有用的数据加以借鉴。在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下,造价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技术交流、协调上,在图纸、资料查阅上或是在资源信息的搜查上,费时且效率难以提高,而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工程量庞大,积累了大量的工程造价资料,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工程造价资料进行快速的归档、分析,灵活地组织管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对于快速提高工作效率意义重大,因此尽快地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当务之急,更是当前建筑行业加大投资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实力,提升行业档次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2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强调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但并非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重点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包括投资估算评价、施工图预算、设计预算等内容的可动态维护工程造价及相关信息数据库,通过这个系统工程更好地将各种基础数据提供给建设工程项目的概、预、决算。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工程发、承方都要通过接收工程造价信息来了解工程建设市场行情,预测工程造价的发展动态。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信息的处理上,如,对一些静态信息如指导性文件、造价刊物等可通过网页直接发布;对于结构复杂的信息如预算管理、定额信息等可采用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结合的方式完成,以方便资料的查询。施工图预算的信息化首先要根据工程量清单招标特点,施工企业以建筑产品价格信息网发布的造价信息为参考,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如企业内部消耗定额、报价资料等,为方便投标使用,定额信息可按类别、名称、含量来分,并编写相应的查询信息界面。对于一些时效性强的造价信息,如工程项目信息、材料价格指数等要不断更新,要根据要维护的工程造价信息变化的特点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及补充,并做好获取材料价格信息工作。在互联网上建立应用程序,让用户将价格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送到站点的服务器中,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加大信息的收集量。此外,为方便查询材料,在共享信息前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统一材料的类别编码,确保编码层次简单清晰。
3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如各地造价管理机构纷纷建立了门户网站,以及预结算软件系统、预算人员数据库、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据库、价格信息网上发布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如下:1)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部分人员对信息价值认识不足,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知识浅薄,缺乏信息化能力,拘束于传统工作方式不愿做改变,没有将信息化作为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2)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软件开发商自成体系,各种相互独立的工程算量及计价软件充斥市场,这些软件大多无统一标准,功能雷同,条块分格,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泛滥。3)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总体规划缺乏。当前,在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加工及传播方面仍缺少统一规划、统一编码及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仍存在“孤岛”现象,难以共享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大量信息资源应有的作用。4)缺乏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数据的复杂性、数据口径的不统一以及数据更新较慢等原因,导致信息资源的整合存在一定难度。5)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建设进展缓慢。当前数据库的建设较侧重价格信息数据库及定额数据库,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工程造价案例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
4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4.1着重做好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确保信息的标准化。要严格落实工程造价信息统一存储格式,按照文字型、数据型、混合型等规则划分并归类好各类信息,制定信息交换协议、存取格式标准及规程,以利于信息处理的快捷便利。其次,确保信息合理分类。可将工程造价信息分为如下几类,如文件刊物、建设信息、定额管理、造价监管、价格指数、指数指标、建材供求信息标准规范、服务台、电子公告、其他信息等,以网页及数据库等形式存储不同的信息结构,并以两种形式组合来表现信息内容,提升信息质量。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二次筛选再加工,去伪存真、系统化数据化,建立一批有效且实用的数据库。如,采用已完工程所有造价数据及相关信息(内容含工程概况、基本特征、造价数据分析、主要工程量、主要材料消耗量等)建立已完工程造价数据库,作为新建工程和前期估算、概算工程的参考,也就是说,造价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库中相关信息的检索,查找相似历史工程的造价数据,再重新计算调整新建工程和前期估算、概算工程。又如,建立专门用于存放典型工程造价指标(包括单方造价指标和单方工程量指标等)的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一方面既为指标查询、对比分析等提供服务,又可以作为快速编制估算、概算工程的依据。 4.2建立企业清单定额库
对每个企业而言,都应拥有反映自身能力的定额,且该定额水平必须适应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自身定额。企业的技術及管理水平不同则定额水平必然也不同,企业在编制定额时必须执行国家、行业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一般来说,企业编制定额的方法主要有四,即定额修正法、理论计算法、经验统计法、现场观察测定法等。其中,以定额修正法最为常用,该法要求以已有的全国(地区)定额、行业定额等为蓝本,通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有关规定,调整定额结构、项目范围等,在自行测算的基础上形成企业定额。该法继承了全国(地区)定额、行业定额中的精华,使得企业定额有模式可依,能有效地为编制招标清单文件、标底文件、投标报价等提供参考。
4.3建立人、材、机价格数据库
人工、材料、机械对造价影响巨大,为了有效地对三者的价格进行动态管理,方便更好地编制企业内部定额,可综合对比同一资源的不同时期价格、不同历史工程价格及不同供应商价格,并形成价格曲线。同时,为方便对一些价格变化快的材料进行有效管理,该价格库对材料价格要具有过期提示功能,以方便用户据此设置材料的有效期。为方便导入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价及投标单位的回标价格,为用户编制标底和进行投标审核提供依据,该数据库应提供数据接口。
5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如前所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虽取得一定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作为造价管理部门,要想进一步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应着重从如下方面采取相应措施:1)完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向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措施,更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把信息化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加强建设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制定信息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和网络设计技术规范。同时,编制全国统一的建设工程工料机数据分类与编码、工程项目分类标准,为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2)将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与辅助施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建筑产品从规划设计阶段到竣工投入运营阶段,均能实现全程自动化,为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实时服务用户奠定有力的基础。3)加强造价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使用离不开专业队伍,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不间断地强化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应用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可以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具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技能的专业队伍,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提高造价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支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建筑市场开放性更强,越来越走向世界的大形势下,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优势,最终实现与国际建筑市场的接轨,促进工程造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J】.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邹琼玉.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初探【J】.科学之友,2012(2):67-68.
【3】盛英曦.浅谈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J】.广东建材,2012(8):137-138.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计算机技术
當前,随着建筑工程业务规模及需求量的不断扩展,工程造价管理所面对的数据量也越发庞大,如何增强造价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成为造价管理的当务之急。作为一种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同传统造价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思路,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创造了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能有效改善造价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效率,《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更是正式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列为工程信息化领域的重点任务,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就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进行相关探讨,以供参考。
1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一种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手段,即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的投资估算,到概算、预算、审核、阶段结算和竣工决算,通过积累已完工程的数据建立造价指标,又反过来指导新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建筑工程向来劳动力密集且分工细致,工程管理阶段繁杂,包括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后期评估等,面广量大、信息量多且有很强的多样性,以上种种意味着若缺乏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将难以有效地保存工程相关的信息,更难于将这些信息化为有用的数据加以借鉴。在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下,造价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技术交流、协调上,在图纸、资料查阅上或是在资源信息的搜查上,费时且效率难以提高,而另一方面,我国建筑工程量庞大,积累了大量的工程造价资料,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对这些工程造价资料进行快速的归档、分析,灵活地组织管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对于快速提高工作效率意义重大,因此尽快地实现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当务之急,更是当前建筑行业加大投资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实力,提升行业档次急需解决的当务之急。
2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强调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但并非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而是重点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包括投资估算评价、施工图预算、设计预算等内容的可动态维护工程造价及相关信息数据库,通过这个系统工程更好地将各种基础数据提供给建设工程项目的概、预、决算。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工程发、承方都要通过接收工程造价信息来了解工程建设市场行情,预测工程造价的发展动态。
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信息的处理上,如,对一些静态信息如指导性文件、造价刊物等可通过网页直接发布;对于结构复杂的信息如预算管理、定额信息等可采用数据库和WEB服务器结合的方式完成,以方便资料的查询。施工图预算的信息化首先要根据工程量清单招标特点,施工企业以建筑产品价格信息网发布的造价信息为参考,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如企业内部消耗定额、报价资料等,为方便投标使用,定额信息可按类别、名称、含量来分,并编写相应的查询信息界面。对于一些时效性强的造价信息,如工程项目信息、材料价格指数等要不断更新,要根据要维护的工程造价信息变化的特点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及补充,并做好获取材料价格信息工作。在互联网上建立应用程序,让用户将价格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送到站点的服务器中,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加大信息的收集量。此外,为方便查询材料,在共享信息前要对材料进行分类,统一材料的类别编码,确保编码层次简单清晰。
3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如各地造价管理机构纷纷建立了门户网站,以及预结算软件系统、预算人员数据库、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数据库、价格信息网上发布平台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如下:1)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部分人员对信息价值认识不足,信息化意识不强,信息知识浅薄,缺乏信息化能力,拘束于传统工作方式不愿做改变,没有将信息化作为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来抓。2)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软件开发商自成体系,各种相互独立的工程算量及计价软件充斥市场,这些软件大多无统一标准,功能雷同,条块分格,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泛滥。3)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总体规划缺乏。当前,在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加工及传播方面仍缺少统一规划、统一编码及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开发与资源拥有之间仍存在“孤岛”现象,难以共享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大量信息资源应有的作用。4)缺乏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数据的复杂性、数据口径的不统一以及数据更新较慢等原因,导致信息资源的整合存在一定难度。5)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建设进展缓慢。当前数据库的建设较侧重价格信息数据库及定额数据库,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工程造价案例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
4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4.1着重做好信息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确保信息的标准化。要严格落实工程造价信息统一存储格式,按照文字型、数据型、混合型等规则划分并归类好各类信息,制定信息交换协议、存取格式标准及规程,以利于信息处理的快捷便利。其次,确保信息合理分类。可将工程造价信息分为如下几类,如文件刊物、建设信息、定额管理、造价监管、价格指数、指数指标、建材供求信息标准规范、服务台、电子公告、其他信息等,以网页及数据库等形式存储不同的信息结构,并以两种形式组合来表现信息内容,提升信息质量。对采集的信息进行二次筛选再加工,去伪存真、系统化数据化,建立一批有效且实用的数据库。如,采用已完工程所有造价数据及相关信息(内容含工程概况、基本特征、造价数据分析、主要工程量、主要材料消耗量等)建立已完工程造价数据库,作为新建工程和前期估算、概算工程的参考,也就是说,造价人员可以通过对数据库中相关信息的检索,查找相似历史工程的造价数据,再重新计算调整新建工程和前期估算、概算工程。又如,建立专门用于存放典型工程造价指标(包括单方造价指标和单方工程量指标等)的工程造价指标数据库,一方面既为指标查询、对比分析等提供服务,又可以作为快速编制估算、概算工程的依据。 4.2建立企业清单定额库
对每个企业而言,都应拥有反映自身能力的定额,且该定额水平必须适应企业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自身定额。企业的技術及管理水平不同则定额水平必然也不同,企业在编制定额时必须执行国家、行业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一般来说,企业编制定额的方法主要有四,即定额修正法、理论计算法、经验统计法、现场观察测定法等。其中,以定额修正法最为常用,该法要求以已有的全国(地区)定额、行业定额等为蓝本,通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有关规定,调整定额结构、项目范围等,在自行测算的基础上形成企业定额。该法继承了全国(地区)定额、行业定额中的精华,使得企业定额有模式可依,能有效地为编制招标清单文件、标底文件、投标报价等提供参考。
4.3建立人、材、机价格数据库
人工、材料、机械对造价影响巨大,为了有效地对三者的价格进行动态管理,方便更好地编制企业内部定额,可综合对比同一资源的不同时期价格、不同历史工程价格及不同供应商价格,并形成价格曲线。同时,为方便对一些价格变化快的材料进行有效管理,该价格库对材料价格要具有过期提示功能,以方便用户据此设置材料的有效期。为方便导入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价及投标单位的回标价格,为用户编制标底和进行投标审核提供依据,该数据库应提供数据接口。
5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如前所述,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虽取得一定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作为造价管理部门,要想进一步加快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应着重从如下方面采取相应措施:1)完善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向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措施,更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把信息化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加强建设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制定信息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建立信息安全保障技术规范和网络设计技术规范。同时,编制全国统一的建设工程工料机数据分类与编码、工程项目分类标准,为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2)将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与辅助施工、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建筑产品从规划设计阶段到竣工投入运营阶段,均能实现全程自动化,为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实时服务用户奠定有力的基础。3)加强造价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使用离不开专业队伍,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加大力度,不间断地强化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应用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可以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具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技能的专业队伍,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是提高造价管理水平的强有力支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建筑市场开放性更强,越来越走向世界的大形势下,企业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优势,最终实现与国际建筑市场的接轨,促进工程造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建设工程造价管理【J】.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邹琼玉.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初探【J】.科学之友,2012(2):67-68.
【3】盛英曦.浅谈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J】.广东建材,2012(8):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