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新课程中提到,音乐课堂的核心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音乐教师要将课堂视作生命的拔节,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在教学相长中完成彼此的生命拔节和蜕变,课堂是灵动的,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就应该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动态生成”课堂。
【关键词】预设;生成;动态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
日常音乐课的预设式教学把教学看成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存在被动性。音乐教学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同一内容、同一教法、同一目标,使学生成为了“标准化”的产品。
学生的想象缺乏灵性和想象力。我们一直提倡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力,但知易行难,在现实课堂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体验,老师满堂灌,教案“一上到底”,不带拐弯,对课堂有强烈的控制欲,完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他们的回答稍有差池,就显得不够耐心,如有学生正好回答出老师所想,则皆大欢喜,使得学生除此以外,忽略自我的体验和想象能力,很难有更高或根深的学习体验。
学生的表现缺失个性化。教师的控制欲望压抑了学生结构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缺乏对音乐进行深入体验,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机械单一。
二、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
在生成中留有预设,在预设中落实生成,是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如何在细节的处理与把握上,体现音乐课堂的精彩是每个教师必须要思考的。
在最低起点处开掘,把细节做美。课堂上,能力强、学习欲望旺盛的孩子是学习的第一主力军,但部分能力较弱,需要帮助的学生,特别是哪些五音不全的孩子,往往游离在课堂之外,成为了课堂的观众。所以,作为老师,要有一种愿意等待的心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案,不能只顾跟着能跳会唱的孩子学习音乐,还要兼顾着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大手拉小手,更可以小手拉小手,尊重每个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个孩子着想,给予他们鼓励,给予他们信心,找到孩子们发展的最佳“起点”。
在观点交锋处深化,把细节做实。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习惯性接受想要的回答,长此以往,这些孩子,这些对答方式,成了课堂的主流,其他的孩子,其他的答案,无形中被放弃,会处于更加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实虽然答案不同,不代表是错误,只是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一样,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老师需抓住契机,在学生观点不一致,思维有差异的细节处坐实,如此一来,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疑难困惑处点拨,把细节做细。在备课设计时,老师可能会有意识地规避一些难点或障碍话题,使得课堂显得行云流水,其实这是老师们急于求成的表现,为不引发矛盾和思维冲突,老师不想给课堂制造“麻烦”,反而会将学生的思维陷入绝境,而缺少开拓的可能性。应该让这些所谓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契机,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追寻“问题”背后的问题,老师再顺势点拨,让学生在音乐体验和音乐思维中读懂音乐的内涵和真谛。
三、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民主的环境,促进动态生成
有一次在教授演唱记号时,我刚在黑板上写出该符号,就有为学生调皮地大叫:“老师,某某同学说你记号画得像牛眼睛!”顿时,全班哄堂大笑,有的更学着他的样子,起劲地说这说那,教师里一下炸开了锅,我哭笑不得,真想狠狠批评这位学生!我做出嘘声手势,所有孩子安静下来,幸灾乐祸地看我怎么教训这学生。这时我灵机一动,微笑着说:“你说的没错,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老师还希望你做一个语言美的孩子,你能用更好的表达来说说你看到的延长音记号吗?”该生顿时呆了,红着脸想想说:“它像帽子下面的大眼睛。”我用赞许的眼光和笑容给予充分肯定:“你说得非常形象!它就像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继续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孩子们的思维有激活了,纷纷表达不同的见解。突然有一名学生说:“老师,我用一首流行歌曲就能记住它。长长的睫毛下面,一双明亮的眼睛,如果你要是遇到它,请为它停留。”我和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为他的创意的智慧而感动,是啊,经过改编的优秀流行歌曲,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演唱记号的特点、作用,便于记忆,而且还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空间的预设,体现动态生成
四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在不断模唱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如何激发学生理解和表达歌曲成了后半节课的难点。老师请学生用不一样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这对学生而言,喜忧参半,能力较强的孩子非常渴望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表达作品,对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说就是挑战了。教师对学生说:“愿意用伴奏乐器的到左边组,愿意用编配声势并用动作表现的到右边组。”给予了一定的指向性,两组学生都很快乐,因为教师承认了他们选择的学习内容,并肯定了两种学习内容各有价值。在两组学生的汇报表演中,对方组学生表演激起了学习的热情,学生开始确定新的学习目标,这些教学行为引发了其他孩子的学习欲望,他们也渴望挑战,体验乐器的演奏,没有参与动作的同学也想改变方式来表现歌曲,这样的互相感染,互相促进,互相启发的学习氛围一下子被营造出来了,歌曲的学习继续往纵深发展。
(三)多维的互动,开拓动态生成
歌曲《小白船》的演唱学习完成后,到了学生们喜爱的歌表演环节,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和装扮美丽的星空。老师扮演月亮姐姐,其他学生扮演星星娃娃,在优美、宁静的旋律声中,老师随音乐节奏、音乐的走向指挥着小星星们。我看到有的孩子并没有按照要求去表演,当我询问他的时候,他害羞地告诉我,他是那一颗一闪一闪的,最远的行星。我及时鼓励了他的创意和想法,还继续引导其他孩子,如果想要营造漫天的繁星,还可以做一些什么?课堂起飞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还进行组合,还有小朋友告诉我,可以使用手电筒做道具,模拟闪烁的星星。在他们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思维的火花闪耀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也水到渠成了。 (四)及时的设计,机智调控生成
教师在设计欣赏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一课时,考虑到了乐器的演奏乐器、乐曲的塔吉克音乐风格(装饰音、变化音、特色伴奏乐器等)、欢快的舞曲情绪,从观看图片了解帕米爾到认识乐曲竹笛,由完整欣赏到表述对乐曲的感受,由聆听主题到分析塔吉克音乐特点,由介绍塔吉克音乐伴奏乐器到模仿节奏,由分段聆听到比较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等等,可以说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层层深入。
由于太面面俱到,教师没有给自己留下冷静思考和倾听的空间,没有给学生留下适当观察、想象、分析和交流的时间,没有给课堂留下生成教学内容和步骤的余地,也就不存在课堂的“生成”。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而这节课,学生在老师的“领”之下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缺乏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如同国画中留白一般,应给予课堂更多的“激情时刻”。
教师可以抓住乐曲的两个突出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教学活动,着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给予引导和启发。如以节奏为切入点,展开以节奏为主的分析欣赏及对乐曲的创造性再现,引导学生利用身体音响,身边的音源,从节奏入手,创造性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以塔吉克舞蹈为切入点,开展以舞蹈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欣赏及对乐曲的创造性再现。
以上案例,真实体现了音乐“生成与预设”的几个特点: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生成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而不是教师控制全局,学生像蒙着眼睛拉磨的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如果还是教师不闻不顾学生的需要,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起点,只是往下灌教学内容,让学生填鸭式接受学习内容,这种传统教学必定会被学生所抵触,学生需要老师关注他们的学习经验,从他们的学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合适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课堂中互动,最终完善自我学习。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追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出现不同观点,不同需求,不同困惑等,这些都需要老师的进步引导和个别指导,生成性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引发深入探讨,不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实现新课标中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追求,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凸显真实的课堂。不论是音乐课,还是任何的课堂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可预测。老师无法预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变幻莫测的。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敢于挑战程式化的教学,不要以教案的流程一以贯之,只有真实地贴近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真实地展现自我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否则将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无法体现真实的课堂,无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结论与反思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措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会灵活应变并合理应用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时,学生或力不从心,或不感兴趣,课堂缺乏张力。老师要能根据预设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思路及时进行调整,迅速寻找应变对策,而不是一味按照既定思路去继续教学,处乱不惊,用自己的情绪和智慧感染学生,甚或从这种偶然中激发出一簇创新的火花,将之巧妙地纳入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心等等,音乐课堂将在预设中精彩,在生成中灵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编写.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宋乃庆,徐仲林,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谢嘉幸.师生关系——音乐教育的现代观念之一[J].中国音乐教育,2012(12).
【关键词】预设;生成;动态
【中圖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
日常音乐课的预设式教学把教学看成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存在被动性。音乐教学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同一内容、同一教法、同一目标,使学生成为了“标准化”的产品。
学生的想象缺乏灵性和想象力。我们一直提倡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力,但知易行难,在现实课堂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体验,老师满堂灌,教案“一上到底”,不带拐弯,对课堂有强烈的控制欲,完全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他们的回答稍有差池,就显得不够耐心,如有学生正好回答出老师所想,则皆大欢喜,使得学生除此以外,忽略自我的体验和想象能力,很难有更高或根深的学习体验。
学生的表现缺失个性化。教师的控制欲望压抑了学生结构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缺乏对音乐进行深入体验,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机械单一。
二、小学音乐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
在生成中留有预设,在预设中落实生成,是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如何在细节的处理与把握上,体现音乐课堂的精彩是每个教师必须要思考的。
在最低起点处开掘,把细节做美。课堂上,能力强、学习欲望旺盛的孩子是学习的第一主力军,但部分能力较弱,需要帮助的学生,特别是哪些五音不全的孩子,往往游离在课堂之外,成为了课堂的观众。所以,作为老师,要有一种愿意等待的心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案,不能只顾跟着能跳会唱的孩子学习音乐,还要兼顾着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大手拉小手,更可以小手拉小手,尊重每个的差异,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个孩子着想,给予他们鼓励,给予他们信心,找到孩子们发展的最佳“起点”。
在观点交锋处深化,把细节做实。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习惯性接受想要的回答,长此以往,这些孩子,这些对答方式,成了课堂的主流,其他的孩子,其他的答案,无形中被放弃,会处于更加被动学习的状态,其实虽然答案不同,不代表是错误,只是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一样,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老师需抓住契机,在学生观点不一致,思维有差异的细节处坐实,如此一来,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疑难困惑处点拨,把细节做细。在备课设计时,老师可能会有意识地规避一些难点或障碍话题,使得课堂显得行云流水,其实这是老师们急于求成的表现,为不引发矛盾和思维冲突,老师不想给课堂制造“麻烦”,反而会将学生的思维陷入绝境,而缺少开拓的可能性。应该让这些所谓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契机,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追寻“问题”背后的问题,老师再顺势点拨,让学生在音乐体验和音乐思维中读懂音乐的内涵和真谛。
三、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民主的环境,促进动态生成
有一次在教授演唱记号时,我刚在黑板上写出该符号,就有为学生调皮地大叫:“老师,某某同学说你记号画得像牛眼睛!”顿时,全班哄堂大笑,有的更学着他的样子,起劲地说这说那,教师里一下炸开了锅,我哭笑不得,真想狠狠批评这位学生!我做出嘘声手势,所有孩子安静下来,幸灾乐祸地看我怎么教训这学生。这时我灵机一动,微笑着说:“你说的没错,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老师还希望你做一个语言美的孩子,你能用更好的表达来说说你看到的延长音记号吗?”该生顿时呆了,红着脸想想说:“它像帽子下面的大眼睛。”我用赞许的眼光和笑容给予充分肯定:“你说得非常形象!它就像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继续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孩子们的思维有激活了,纷纷表达不同的见解。突然有一名学生说:“老师,我用一首流行歌曲就能记住它。长长的睫毛下面,一双明亮的眼睛,如果你要是遇到它,请为它停留。”我和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为他的创意的智慧而感动,是啊,经过改编的优秀流行歌曲,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演唱记号的特点、作用,便于记忆,而且还结合现实生活经验,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空间的预设,体现动态生成
四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在不断模唱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如何激发学生理解和表达歌曲成了后半节课的难点。老师请学生用不一样的方式为歌曲伴奏,这对学生而言,喜忧参半,能力较强的孩子非常渴望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和表达作品,对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说就是挑战了。教师对学生说:“愿意用伴奏乐器的到左边组,愿意用编配声势并用动作表现的到右边组。”给予了一定的指向性,两组学生都很快乐,因为教师承认了他们选择的学习内容,并肯定了两种学习内容各有价值。在两组学生的汇报表演中,对方组学生表演激起了学习的热情,学生开始确定新的学习目标,这些教学行为引发了其他孩子的学习欲望,他们也渴望挑战,体验乐器的演奏,没有参与动作的同学也想改变方式来表现歌曲,这样的互相感染,互相促进,互相启发的学习氛围一下子被营造出来了,歌曲的学习继续往纵深发展。
(三)多维的互动,开拓动态生成
歌曲《小白船》的演唱学习完成后,到了学生们喜爱的歌表演环节,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和装扮美丽的星空。老师扮演月亮姐姐,其他学生扮演星星娃娃,在优美、宁静的旋律声中,老师随音乐节奏、音乐的走向指挥着小星星们。我看到有的孩子并没有按照要求去表演,当我询问他的时候,他害羞地告诉我,他是那一颗一闪一闪的,最远的行星。我及时鼓励了他的创意和想法,还继续引导其他孩子,如果想要营造漫天的繁星,还可以做一些什么?课堂起飞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还进行组合,还有小朋友告诉我,可以使用手电筒做道具,模拟闪烁的星星。在他们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中,思维的火花闪耀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也水到渠成了。 (四)及时的设计,机智调控生成
教师在设计欣赏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一课时,考虑到了乐器的演奏乐器、乐曲的塔吉克音乐风格(装饰音、变化音、特色伴奏乐器等)、欢快的舞曲情绪,从观看图片了解帕米爾到认识乐曲竹笛,由完整欣赏到表述对乐曲的感受,由聆听主题到分析塔吉克音乐特点,由介绍塔吉克音乐伴奏乐器到模仿节奏,由分段聆听到比较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等等,可以说对音乐要素的挖掘层层深入。
由于太面面俱到,教师没有给自己留下冷静思考和倾听的空间,没有给学生留下适当观察、想象、分析和交流的时间,没有给课堂留下生成教学内容和步骤的余地,也就不存在课堂的“生成”。音乐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而这节课,学生在老师的“领”之下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缺乏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如同国画中留白一般,应给予课堂更多的“激情时刻”。
教师可以抓住乐曲的两个突出特点,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教学活动,着重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给予引导和启发。如以节奏为切入点,展开以节奏为主的分析欣赏及对乐曲的创造性再现,引导学生利用身体音响,身边的音源,从节奏入手,创造性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以塔吉克舞蹈为切入点,开展以舞蹈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欣赏及对乐曲的创造性再现。
以上案例,真实体现了音乐“生成与预设”的几个特点: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生成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而不是教师控制全局,学生像蒙着眼睛拉磨的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如果还是教师不闻不顾学生的需要,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起点,只是往下灌教学内容,让学生填鸭式接受学习内容,这种传统教学必定会被学生所抵触,学生需要老师关注他们的学习经验,从他们的学情出发,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合适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课堂中互动,最终完善自我学习。
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追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出现不同观点,不同需求,不同困惑等,这些都需要老师的进步引导和个别指导,生成性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引发深入探讨,不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实现新课标中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追求,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凸显真实的课堂。不论是音乐课,还是任何的课堂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可预测。老师无法预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变幻莫测的。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敢于挑战程式化的教学,不要以教案的流程一以贯之,只有真实地贴近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真实地展现自我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否则将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无法体现真实的课堂,无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结论与反思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措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会灵活应变并合理应用这些生成的教学资源时,学生或力不从心,或不感兴趣,课堂缺乏张力。老师要能根据预设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对教学思路及时进行调整,迅速寻找应变对策,而不是一味按照既定思路去继续教学,处乱不惊,用自己的情绪和智慧感染学生,甚或从这种偶然中激发出一簇创新的火花,将之巧妙地纳入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心等等,音乐课堂将在预设中精彩,在生成中灵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编写.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宋乃庆,徐仲林,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谢嘉幸.师生关系——音乐教育的现代观念之一[J].中国音乐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