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脑出血病例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在我院接受住院干预的脑出血病例112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56例),对照组施以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施以干预,比较两组脑出血病例干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脑出血病例干预后的血肿完全吸收率、基本治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入选脑出血病例干预后的血肿完全吸收率、基本治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脑出血住院病例施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干预,能够促进其血肿吸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后期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ccept applications Integrative therapies.Method:Select intervene in our hospital inpatient cases 112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56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5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January 1, 2013 to February 28, 2014 subjected to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test group is used to impose Integrative therapy interventions related indexes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to intervene differences. Result:Two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hematoma after intervention complete absorption rate, the basic cure rate,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discharged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exist in one year aft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ematoma test group selected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etely absorbed after intervention rate, the basic cure rate,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ne year after dischar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quality of life, (P <0.05).Conclusion: Hospitalized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an impose Integrative therapy interventions can promote their hematoma absorption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late.
[keyword] Cerebral hemorrhage; Integrative Medicine; Efficacy; Ebservation
脑出血是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类型,属于临床急危重症[1],该病种发病急骤且一旦发病即处于病情危重状态,成为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致残率最高的病种类型之一,脑出血所导致的病死率排在全部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首位[2]。与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势头相伴生的是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之我国现阶段不断向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脑出血的发病率和发病数量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之中,故而探索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对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群体临床疗效、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照护负担均至关重要。临床上通常将脑出血病程演变过程划分为急性发作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现行的治疗方案一般是依据脑出血的临床分期疾病特点施以相应的治疗干预,西医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与西医保守治疗,但整体疗效欠佳[3]。有研究者提出了对脑出血病例施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做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初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出血各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为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更为确切的实证支持,我科对脑出血病例施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在我院接受住院干预的脑出血病例112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均于发病48h 之内入院开始接受临床治疗干预,出血量在30ml以下,单发病灶。排除标准:存在因其它非脑出血原因导致肢体功能缺损的病例,同时并存严重的心肾肝等人体重要器官疾病的病例,同时并存糖尿病的病例。112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56例),试验组中男性脑出血病例数为33例,女性脑出血病例数为22例,平均年龄49.73±19.85岁;对照组中男性脑出血病例数为31例,女性脑出血病例数为25例,平均年龄50.01±18.34岁。两组脑出血入选病例在男女性别比例、出血部位、西医治疗方案、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干预。急性期:卧床休息,旨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综合西医措施,控制血压至较理想的平稳状态[5],维持治疗对象的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内压治疗,改善治疗对象脑水肿,有手术指征者实施去血肿手术治疗。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主要是西医药物延续治疗和功能康复锻炼。
1.2.2试验组
试验组于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应用传统中医干预。
1.2.2.1急性期中医干预方案。于脑出血24-48h后开始中医活血化瘀通腑基础上的辨证治疗。首先对治疗对象施以中医诊断,明确其证型。对于诊断为风痰入络证的脑出血病例,施以白术、半夏、天麻汤加减疗法,对于中脏腑闭证中的痰热腑实病例施以核桃仁承气汤加减疗法,而对于痰火瘀闭的病例则施以羚角钩藤汤加减疗法,对于诊断为风阳上扰证的病例则施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脱证者施以合参附汤或参脉散加减疗法,证型为阴虚风动证者施以镇肝息风汤加减疗法,证型为痰浊瘀闭者施以涤痰汤加减疗法。除施以中医药汤剂治疗外,还可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丹参和血塞通等中药针剂,以便减轻治疗对象的脑水肿程度和缺血半暗带损伤程度,促进其血肿的吸收速度,帮助其更快获得脑功能的恢复。但在使用中医活血化瘀通腑治疗方案时,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合并存在消化道出血、有出血体质等多种情况下均不得单一实施活血化瘀干预治疗,需使用三七、独一味等具备活血止血之功效的中药。
1.2.2.2脑出血恢复期中医干预方案。脑出血恢复期传统中医干预方案的治疗重点为包括中医辨证药物干预、针灸、康复训练等内容在内的综合疗法。以治疗对象的具体实时恢复情况确定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案。治标方案宜选用具备疏风通络、行瘀化痰之效的中药汤剂服用,治本方案则宜选用具备滋养肝肾、补益气血之效的中药汤剂服用。亦可选用华佗再造丸、步长脑心通胶囊等中成药物口服。同时辅以针灸穴位刺激和功能康复训练。
1.2.2.3脑出血后遗症期中医干预方案。对于中重度脑出血且存在后遗症的治疗对象,需继续按照恢复期时的中医辨证药物施治方案加以持续干预,对于诊断为气虚血瘀证者,主要给予补阳还五汤服用,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乏力甚者、言语不利者、下肢疼痛者等加用相应的中药汤剂治疗;针灸取穴则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为主,再针对治疗对象具体情况佐以随证配穴;继续实施功能康复训练、血压控制等干预措施,以便进一步促进治疗对象的神经功能恢复。
1.3评价指标
3.1血肿完全吸收率=血肿完全吸收病例数/总入选病例数。
3.2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依照脑卒中病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对两组入选病例实施临床疗效的评价,该评分标准于第4 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上获得通过。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度达91-100%,0级病残,评价为基本治愈;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度为46-90%,1-3 级病残,评价为显著进步;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度为18-45% ,评价为进步;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度在17%左右,评价为无变化;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度﹤ 17%,或者增加度﹥18%,评价为恶化; 死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病例数+显著进步病例数+进步病例数)/总入选病例数。
3.3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两组脑出血病例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的评价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做为数据来源,评价对象所获得的评定分值与其生活质量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 P S S 1 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 ( ± s ) 表示,两组脑出血病例干预后血肿完全吸收率、基本治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后血肿完全吸收率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脑出血病例干预后血肿完全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选者,见表1。
2.2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脑出血病例干预后的基本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脑出血病例出院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选者,见表3。
3.讨论
脑出血在内科各病种中是具备较高致残率与病死率的疾病类型[7],在祖国传统医学领域脑出血被纳入中风范畴[8],西医疗法在脑出血急性期疗效较为显著,但因存在于患者脑内的血肿吸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9],而西医领域保守疗法对于血肿的消退尚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故如何实现对脑出血病例近远期疗效的共同提高,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帮助脑出血患者群体尽可能地获得高品质生活质量,需要我们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进展,审慎地选择正确适宜的诊治思路与诊治方法 [10]。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脑出血的病因基础在于患者的内伤积损,而患者的情志不畅、逸劳失度、饱食饮酒以及外邪入侵等则为其触发因素,内外因协同导致患者脏腑阴阳失调、肝阳暴张、夹痰夹火、蒙蔽神窍,故其病机在于机体的风火痰气瘀状态。基于其病机,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于试验组脑出血患者发病24-48h后开始实施中医活血化瘀通腑基础上的辨证治疗,对活血化瘀药物的合理应用,可同时获得促进吞噬细胞功能和自由基清除的双重功效,对于存在于患者脑内的血肿的吸收十分有利,同时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脑出血患者出现后遗症的病因复杂,病机多样,尤以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脑出血后遗症的出现,是因患者气虚无力运血致气血停滞,中医药辨证加减疗法效果较好,而针灸治疗则以信息传达以及反馈自控原理为施治理论依据,镇痛效果良好且不易复发[11],故本研究对试验组脑出血病例恢复期施以的主要治则为继续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兼施以补肝肾、养气血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针灸穴位刺激和功能康复训练,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基于中医药及针灸技术在脑出血后遗症治疗中的技术优势,故对于试验组中发病时病情危重存在严重后遗症的脑出血患者,本研究在其后遗症期延续恢复期时的中医辨证药物施治方案以及针灸、训练等中医综合干预方式,持续关注脑出血患者后遗症期的康复质量。恢复期与后遗症期的持续中医治疗干预,有利于患者功能的康复,对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试验组脑出血病例实施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充分发挥西医西药在脑出血急性控制和康复治疗作用的基础上,取祖国传统医药在脑出血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精髓和积淀,对患者施以辨证论治,中西医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干预方式,最终帮助试验组脑出血患者群体获得了更为理想的血肿吸收效果和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了该类病例的康复进程,提高了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熊佳.中西医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理论依据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1,24(9):33-34
[2]王立洲,孟建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5):66-67
[3]林海.中西医治疗脑出血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7):1058-1059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24
[5]邵锦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 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2):35-36
[6]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5
[7]刘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77-78
[8]吴明祥,陈国洪,刘成伟,等.冠脉介入术后脑出血9例临床分析 [C].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 暨2011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2011:31-38
[9]刘海超.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6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3):30
[10]刘炳初.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思路与方法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311-313
[11]张小楠,王芳,杨成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5566-5567
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支柱
关键词:脑出血;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accept applications Integrative therapies.Method:Select intervene in our hospital inpatient cases 112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56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5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January 1, 2013 to February 28, 2014 subjected to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test group is used to impose Integrative therapy interventions related indexes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to intervene differences. Result:Two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hematoma after intervention complete absorption rate, the basic cure rate,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discharged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exist in one year aft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hematoma test group selected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etely absorbed after intervention rate, the basic cure rate,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ne year after dischar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quality of life, (P <0.05).Conclusion: Hospitalized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an impose Integrative therapy interventions can promote their hematoma absorption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and quality of life late.
[keyword] Cerebral hemorrhage; Integrative Medicine; Efficacy; Ebservation
脑出血是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类型,属于临床急危重症[1],该病种发病急骤且一旦发病即处于病情危重状态,成为导致中老年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致残率最高的病种类型之一,脑出血所导致的病死率排在全部脑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首位[2]。与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势头相伴生的是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加之我国现阶段不断向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脑出血的发病率和发病数量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之中,故而探索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对于提高脑出血患者群体临床疗效、生活质量,降低家庭和社会照护负担均至关重要。临床上通常将脑出血病程演变过程划分为急性发作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现行的治疗方案一般是依据脑出血的临床分期疾病特点施以相应的治疗干预,西医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与西医保守治疗,但整体疗效欠佳[3]。有研究者提出了对脑出血病例施以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做了相应的临床研究,初步证实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出血各临床分期中的应用效果,为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更为确切的实证支持,我科对脑出血病例施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干预,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在我院接受住院干预的脑出血病例112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4],均于发病48h 之内入院开始接受临床治疗干预,出血量在30ml以下,单发病灶。排除标准:存在因其它非脑出血原因导致肢体功能缺损的病例,同时并存严重的心肾肝等人体重要器官疾病的病例,同时并存糖尿病的病例。112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试验组(56例),试验组中男性脑出血病例数为33例,女性脑出血病例数为22例,平均年龄49.73±19.85岁;对照组中男性脑出血病例数为31例,女性脑出血病例数为25例,平均年龄50.01±18.34岁。两组脑出血入选病例在男女性别比例、出血部位、西医治疗方案、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干预。急性期:卧床休息,旨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综合西医措施,控制血压至较理想的平稳状态[5],维持治疗对象的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内压治疗,改善治疗对象脑水肿,有手术指征者实施去血肿手术治疗。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主要是西医药物延续治疗和功能康复锻炼。
1.2.2试验组
试验组于对照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应用传统中医干预。
1.2.2.1急性期中医干预方案。于脑出血24-48h后开始中医活血化瘀通腑基础上的辨证治疗。首先对治疗对象施以中医诊断,明确其证型。对于诊断为风痰入络证的脑出血病例,施以白术、半夏、天麻汤加减疗法,对于中脏腑闭证中的痰热腑实病例施以核桃仁承气汤加减疗法,而对于痰火瘀闭的病例则施以羚角钩藤汤加减疗法,对于诊断为风阳上扰证的病例则施以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脱证者施以合参附汤或参脉散加减疗法,证型为阴虚风动证者施以镇肝息风汤加减疗法,证型为痰浊瘀闭者施以涤痰汤加减疗法。除施以中医药汤剂治疗外,还可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丹参和血塞通等中药针剂,以便减轻治疗对象的脑水肿程度和缺血半暗带损伤程度,促进其血肿的吸收速度,帮助其更快获得脑功能的恢复。但在使用中医活血化瘀通腑治疗方案时,对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以及合并存在消化道出血、有出血体质等多种情况下均不得单一实施活血化瘀干预治疗,需使用三七、独一味等具备活血止血之功效的中药。
1.2.2.2脑出血恢复期中医干预方案。脑出血恢复期传统中医干预方案的治疗重点为包括中医辨证药物干预、针灸、康复训练等内容在内的综合疗法。以治疗对象的具体实时恢复情况确定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案。治标方案宜选用具备疏风通络、行瘀化痰之效的中药汤剂服用,治本方案则宜选用具备滋养肝肾、补益气血之效的中药汤剂服用。亦可选用华佗再造丸、步长脑心通胶囊等中成药物口服。同时辅以针灸穴位刺激和功能康复训练。
1.2.2.3脑出血后遗症期中医干预方案。对于中重度脑出血且存在后遗症的治疗对象,需继续按照恢复期时的中医辨证药物施治方案加以持续干预,对于诊断为气虚血瘀证者,主要给予补阳还五汤服用,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乏力甚者、言语不利者、下肢疼痛者等加用相应的中药汤剂治疗;针灸取穴则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为主,再针对治疗对象具体情况佐以随证配穴;继续实施功能康复训练、血压控制等干预措施,以便进一步促进治疗对象的神经功能恢复。
1.3评价指标
3.1血肿完全吸收率=血肿完全吸收病例数/总入选病例数。
3.2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依照脑卒中病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对两组入选病例实施临床疗效的评价,该评分标准于第4 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上获得通过。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度达91-100%,0级病残,评价为基本治愈;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度为46-90%,1-3 级病残,评价为显著进步;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度为18-45% ,评价为进步;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度在17%左右,评价为无变化;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度﹤ 17%,或者增加度﹥18%,评价为恶化; 死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病例数+显著进步病例数+进步病例数)/总入选病例数。
3.3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两组脑出血病例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的评价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做为数据来源,评价对象所获得的评定分值与其生活质量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 P S S 1 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 ( ± s ) 表示,两组脑出血病例干预后血肿完全吸收率、基本治愈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出院1年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后血肿完全吸收率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脑出血病例干预后血肿完全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选者,见表1。
2.2两组干预后临床疗效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脑出血病例干预后的基本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试验组脑出血病例出院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选者,见表3。
3.讨论
脑出血在内科各病种中是具备较高致残率与病死率的疾病类型[7],在祖国传统医学领域脑出血被纳入中风范畴[8],西医疗法在脑出血急性期疗效较为显著,但因存在于患者脑内的血肿吸收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9],而西医领域保守疗法对于血肿的消退尚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方式,故如何实现对脑出血病例近远期疗效的共同提高,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帮助脑出血患者群体尽可能地获得高品质生活质量,需要我们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进展,审慎地选择正确适宜的诊治思路与诊治方法 [10]。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脑出血的病因基础在于患者的内伤积损,而患者的情志不畅、逸劳失度、饱食饮酒以及外邪入侵等则为其触发因素,内外因协同导致患者脏腑阴阳失调、肝阳暴张、夹痰夹火、蒙蔽神窍,故其病机在于机体的风火痰气瘀状态。基于其病机,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于试验组脑出血患者发病24-48h后开始实施中医活血化瘀通腑基础上的辨证治疗,对活血化瘀药物的合理应用,可同时获得促进吞噬细胞功能和自由基清除的双重功效,对于存在于患者脑内的血肿的吸收十分有利,同时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脑出血患者出现后遗症的病因复杂,病机多样,尤以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脑出血后遗症的出现,是因患者气虚无力运血致气血停滞,中医药辨证加减疗法效果较好,而针灸治疗则以信息传达以及反馈自控原理为施治理论依据,镇痛效果良好且不易复发[11],故本研究对试验组脑出血病例恢复期施以的主要治则为继续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兼施以补肝肾、养气血药物治疗,同时辅以针灸穴位刺激和功能康复训练,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基于中医药及针灸技术在脑出血后遗症治疗中的技术优势,故对于试验组中发病时病情危重存在严重后遗症的脑出血患者,本研究在其后遗症期延续恢复期时的中医辨证药物施治方案以及针灸、训练等中医综合干预方式,持续关注脑出血患者后遗症期的康复质量。恢复期与后遗症期的持续中医治疗干预,有利于患者功能的康复,对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试验组脑出血病例实施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充分发挥西医西药在脑出血急性控制和康复治疗作用的基础上,取祖国传统医药在脑出血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精髓和积淀,对患者施以辨证论治,中西医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干预方式,最终帮助试验组脑出血患者群体获得了更为理想的血肿吸收效果和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了该类病例的康复进程,提高了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熊佳.中西医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理论依据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1,24(9):33-34
[2]王立洲,孟建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5):66-67
[3]林海.中西医治疗脑出血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7):1058-1059
[4]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3(1):324
[5]邵锦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 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2):35-36
[6]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5
[7]刘昌.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77-78
[8]吴明祥,陈国洪,刘成伟,等.冠脉介入术后脑出血9例临床分析 [C].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 暨2011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2011:31-38
[9]刘海超.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6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4,(3):30
[10]刘炳初.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思路与方法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2):311-313
[11]张小楠,王芳,杨成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5566-5567
基金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