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社会要求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钻研能力、创新意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倡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化学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构建“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大体可按如下程序进行操作:
感知问题→收集资料(实验、练习、观察)→假设→检验→概括(正反经验、体验化学知识、技能)
三、“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1、创设情景,提出探究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上课伊始,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各种情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兴趣是通过感悟、体验后在内心深处产生的需要的倾向,它是学习的前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动力。
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可以采用:①设计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②创设化学环境,让学生亲临其中,主动提出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景;③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制造思维冲突和悬念,创设问题情景。④联系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化学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苯 芳香烃》的教学中,可先简单介绍科学家在苯的分子结构探究过程中的曲折,提出本节课的任务:由苯的分子式:C6H6,,和已有的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知识,推导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应该如何书写?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探究的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
2、积极开展讨论,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重在过程、思路和方法,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探究效果,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继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一阶段中探究的方式不妨设为:
①讨论式探究方式 。这一方式是学生根据探究目标通过讨论学习教材的学习方式。在引入课题后,教师出示探究学习的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探究什么,带着质疑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本,主动地讨论式学习,学生边读边想边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联想与归纳,达到解疑的目的。
②实验探究方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过程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方式是在提出或发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问题的答案的一种方式。
3、结合实验事实和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在《苯 芳香烃》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初步探究,同学们得出苯的结构特点:不存在不饱和键。这时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加深探究:“那为什么在分子式的推导中,又证明存在不饱和键?”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提出:“存在一种既有不饱和键又有不饱和键的特殊键。”也有学生提出:“既没有不饱和键又没有饱和键。”这时对双方的大胆假设,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对探究过程有独特性或创新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在学生对苯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探究本的分子结构的历程以及著名科学家凯库勒的伟大贡献,由教师概括出本节课的内容。
4、渗透科学方法,全面提高科学素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很好的渗透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手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会觉得:其实好多事情只要自己动手做一做,也不是那么难,科学研究也是一样。这样学会了归纳总结、类比推理、数据搜集和整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到科学研究既可能成功,也肯遭遇失败,必须以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科学研究。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探索中的锻炼,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即偏重于记忆,立足于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作者单位:430014湖北省武汉市装潢学校)
21世纪社会要求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钻研能力、创新意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倡导学生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化学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构建“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大体可按如下程序进行操作:
感知问题→收集资料(实验、练习、观察)→假设→检验→概括(正反经验、体验化学知识、技能)
三、“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
1、创设情景,提出探究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上课伊始,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各种情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兴趣是通过感悟、体验后在内心深处产生的需要的倾向,它是学习的前提,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动力。
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可以采用:①设计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②创设化学环境,让学生亲临其中,主动提出问题,自己创设问题情景;③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制造思维冲突和悬念,创设问题情景。④联系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化学知识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苯 芳香烃》的教学中,可先简单介绍科学家在苯的分子结构探究过程中的曲折,提出本节课的任务:由苯的分子式:C6H6,,和已有的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知识,推导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应该如何书写?设置这样的问题情景,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探究的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
2、积极开展讨论,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重在过程、思路和方法,自主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探究效果,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继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一阶段中探究的方式不妨设为:
①讨论式探究方式 。这一方式是学生根据探究目标通过讨论学习教材的学习方式。在引入课题后,教师出示探究学习的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探究什么,带着质疑提出的问题走进课本,主动地讨论式学习,学生边读边想边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联想与归纳,达到解疑的目的。
②实验探究方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过程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方式是在提出或发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问题的答案的一种方式。
3、结合实验事实和资料,得出相应的结论,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在《苯 芳香烃》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初步探究,同学们得出苯的结构特点:不存在不饱和键。这时老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加深探究:“那为什么在分子式的推导中,又证明存在不饱和键?”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学生提出:“存在一种既有不饱和键又有不饱和键的特殊键。”也有学生提出:“既没有不饱和键又没有饱和键。”这时对双方的大胆假设,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对探究过程有独特性或创新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在学生对苯的分子结构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探究本的分子结构的历程以及著名科学家凯库勒的伟大贡献,由教师概括出本节课的内容。
4、渗透科学方法,全面提高科学素质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很好的渗透科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手段。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亲身实践,会觉得:其实好多事情只要自己动手做一做,也不是那么难,科学研究也是一样。这样学会了归纳总结、类比推理、数据搜集和整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认识到科学研究既可能成功,也肯遭遇失败,必须以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科学研究。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探索中的锻炼,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即偏重于记忆,立足于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作者单位:430014湖北省武汉市装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