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大专阶段的政治课采用的是中央电视大学的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此教材理论性强,内容多、难度大,学生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知识、能力的目标是艰难的,因此,本人不断地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对于大专学生,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大专政治课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必要性,研讨式教学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启用研讨式教学法所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展开深入具体的探析。
关键词:大专教育; 大专学生; 政治课; 研讨式; 教学法
所谓研讨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来研究、解答疑难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大专教育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是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需要。
因材施教是任何一种教育和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来组织教学。由于现代大专学生是一种价值多元、利益诉求也同样多元的主体,而且还同时兼具长于思考的特点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所以在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下,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大胆启用研讨式教学法,则为学生充分展示和拓展自身的才华和特点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因材实教原则的坚持与实施。
2.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是贯彻教育主体性原则的需要。
政治课研讨式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双方就某些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即所谓的“关注点”,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讨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能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一方面,传统的政治课堂授课模式是一种单向的、垂直的、机械的教学方式,而研讨式教学法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教学双方就共同关注的政治课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同样也可以以非权势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交流,有利于规避大专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断裂和教学惰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富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研讨式教学方法客观上营造了一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合理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有利于促使大专学生内在认知结构的激活与展现,实现从知识再现型向知识创造型的飞跃。
3.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是提升政治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充分挖掘和调动教师及学生两方面的学理潜能,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学理探究,尤其是使教师的“教”和教师的“研”以及学生的“学”与学生的“研”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从而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教研相克”、“学研难容”的思想观念,摒弃了过去单调而又陈旧的“老黄历式”教学思路。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富有学术性、倡导研究性的理想的实践平台,它有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因为:一方面,教师为了有效控制教学的研讨过程,并对研讨内容进行归纳和引导,就必须具备非常坚实的学术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在教学研讨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理论沟通,所以能够在这种教学双向沟通中捕捉到大量的新信息,了解和掌握到许多新情况和新资料,直至接触到某种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见解,这些显然都有利于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4.采用研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准备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广泛的阅读书籍、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这就自然促成学生自学能力与探讨能力的提高;其次,学生为了较好地参与研讨,一般都会将研讨课题写成文字,这无形中就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在研讨过程中,学生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总之,学生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各项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二、大专教育研讨式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1.研讨前的准备
为了确保政治课研讨式教学的有序进行,尽量避免研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必须认真做好研讨前的准备工作。研讨前的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⑴精心设计研讨课题。研讨课题既可以是书本上的理论问题,也可以是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问题。教师在设计法学研讨课题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紧扣教学内容,不能偏离教学内容去寻找、设计研讨题目;二是难易程度适宜,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研讨的深入;三是抓住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开展广泛深入、多维度探索的兴趣的与热情。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根本制度”时,课前布置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形成的?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人大与西方国家的议会有什么不同?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有何区别?把问题布置给学生后,学生可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利于课堂讨论。
⑵认真做好知识储备。教师在精心设计好研讨课题之后,必须尽量拓宽视野和思路,从各个角度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与此同时,还要努力运用发散思维,周密思考从这一研讨题目出发,有可能还会引申出哪些关联问题,学生将会提出怎样的见解,究竟应该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必须紧密围绕研讨课题,从各个方面作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如,在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作用时,有一位同学抓住现在人民代表大会还有不够完善之处,列举了一些地方存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不透明、公正,一些人大代表不能反映民意等现象,从而得出这一制度不好的结论,这些言论竟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这时如果教师硬生生地批评他的观点,必然引起同学们的怀疑和反感,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接着指出,同学们看到我国人大制度有诸多不足之处,这正说明人大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我们不能对人大求全责备,大家可以查一查资料,去年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们议论的热点是什么?是不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查一下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数、今年人大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数,比较人大制度是不是发展了?经这一分析,同学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只有用宽容、灵活的心态面对讨论中的种种挑战,只有熟练地把知识融会贯通,接纳学生的各种反应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思维,从而使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⑶做好对学生的动员、督促和指导工作。研讨式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质量。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难以进行有效参与的。因此,教师在组织研讨式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动员、督促和指导学生的工作。首先,教师任教伊始,就必须向学生提出预习教材的严格要求,努力培养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的良好习惯,这是教师随时组织小范围、小课题研讨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在组织重大课题研讨时,必须将研讨题目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去阅读教材,收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如: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必须查找有关资料弄清本教材所必须了解的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背景:邓小平的生平、苏联、东欧的剧变、冷战时期、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再次,教师还必须对学生的准备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对学生的研讨思路、参考书目、课题组建设等等,提供必需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2.研讨过程的控制
在研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怯场、冷场、偏离主题、绕开难点、陷入僵局等各种各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况。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政治教师,必须审时度势、随机制宜地采取各种手段与方法,对教学研讨过程实行有效的控制。其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启发激励。
在研讨过程中由于胆怯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冷场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不应当恢心气馁,更不应当对学生进行冷嘲热讽,而是应立即采用温和的态度,精炼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和激励,以尽量帮助他们克服障碍,积极大胆地参与课题的研讨。
⑵掌握进程。
在研讨中,教师必须为攻克难点、深化主题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因此,每当时间的分布出现不合理状况时,教师必须对研讨进程迅速做出调整,以努力确保研讨的正常进行。
⑶突出主题。
在研讨中,节外生枝、偏离主题的情况难以完全避免。教师作为研讨式教学的组织者,应以高超的调控艺术,随时纠偏入轨,努力把大家的思维、兴奋点及时引导到研讨的主题上来。
⑷攻克难点。
教师要充分发挥聚焦作用,努力把学员的研讨焦点集中于研讨主题的难点问题上,引导学生在探讨问题的深度上狠下功夫。
⑸适时解扣。
每当学生由于对于个别概念,基本理论出现曲解或不理解而“卡壳”,直接影响到研讨的顺利进行时,教师应及时释疑解惑,澄清认识。
⑹加强引导。
对于学生在研讨中所暴露乃至可能潜藏着的各种错误观点或认识,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加以剖析,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社会主义理念。
3.研讨的形式
研讨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讨论可以通过三个层次进行。
⑴同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同桌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桌讨论后,教师可随机指定学生说出他们的意见,并作简要点评。
⑵小组讨论。这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问题开展讨论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时,教师及时把握情况,因势利导;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讲评。
⑶班级讨论。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或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在课前或课中提出一两个论题,让全班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班级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大专教育采用研讨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不良的负效用。研讨式教学也是这样。作为职业学校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研讨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是否应该采用研讨式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的频率怎样,都要政治课程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而定;绝不可牵强附会,简单从事。一句话,政治课的研讨式教学只有自觉坚持和遵循适度性原则,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2.多样化原则。
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体系,绝不能用研讨式教学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的存在与运用。即使是研讨式教学本身,其手段也是开放的、多样化的,而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我们既可以采用“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学生研讨”这一普通程式,也可以将讲授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教师事先分别布置给学生或学生代表备课,然后采用“学生或学生代表进行讲授——提出问题——教师共同研讨”这一模式。总之,只有承认并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才能使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民主性原则。
政治课研讨式教学模式应完全建立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平台上,绝对不能拘泥于师尊和权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紧密围绕教学内容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能够在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中,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沟通和讨论,从而为学生建构一个开放的、宽松的、积极能动的学习空间。
总之,研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政治学问题的交互式教学路径,“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刑卫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性考核方法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9.2
[2] 胡小桃.让研讨式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2.3
[3] 胡新宇、谭运进.研讨式教学模式评析.科技创新月刊,2006.4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19
关键词:大专教育; 大专学生; 政治课; 研讨式; 教学法
所谓研讨式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来研究、解答疑难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大专教育采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1.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是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需要。
因材施教是任何一种教育和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始终坚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来组织教学。由于现代大专学生是一种价值多元、利益诉求也同样多元的主体,而且还同时兼具长于思考的特点和强烈的参与意识,所以在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下,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大胆启用研讨式教学法,则为学生充分展示和拓展自身的才华和特点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因材实教原则的坚持与实施。
2.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是贯彻教育主体性原则的需要。
政治课研讨式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双方就某些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即所谓的“关注点”,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讨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它能更好地贯彻和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一方面,传统的政治课堂授课模式是一种单向的、垂直的、机械的教学方式,而研讨式教学法采用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教学双方就共同关注的政治课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教师可以旁敲侧击,同样也可以以非权势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交流,有利于规避大专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断裂和教学惰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富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研讨式教学方法客观上营造了一种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与此同时,在教学中合理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有利于促使大专学生内在认知结构的激活与展现,实现从知识再现型向知识创造型的飞跃。
3.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是提升政治教师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充分挖掘和调动教师及学生两方面的学理潜能,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学理探究,尤其是使教师的“教”和教师的“研”以及学生的“学”与学生的“研”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从而有效地改变了过去那种“教研相克”、“学研难容”的思想观念,摒弃了过去单调而又陈旧的“老黄历式”教学思路。研讨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富有学术性、倡导研究性的理想的实践平台,它有利于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因为:一方面,教师为了有效控制教学的研讨过程,并对研讨内容进行归纳和引导,就必须具备非常坚实的学术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在教学研讨过程中,教师随时都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理论沟通,所以能够在这种教学双向沟通中捕捉到大量的新信息,了解和掌握到许多新情况和新资料,直至接触到某种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新见解,这些显然都有利于教师自身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4.采用研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准备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广泛的阅读书籍、收集资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这就自然促成学生自学能力与探讨能力的提高;其次,学生为了较好地参与研讨,一般都会将研讨课题写成文字,这无形中就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在研讨过程中,学生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总之,学生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各项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
二、大专教育研讨式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1.研讨前的准备
为了确保政治课研讨式教学的有序进行,尽量避免研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必须认真做好研讨前的准备工作。研讨前的准备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⑴精心设计研讨课题。研讨课题既可以是书本上的理论问题,也可以是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问题。教师在设计法学研讨课题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紧扣教学内容,不能偏离教学内容去寻找、设计研讨题目;二是难易程度适宜,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研讨的深入;三是抓住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开展广泛深入、多维度探索的兴趣的与热情。如:在讲“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根本制度”时,课前布置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形成的?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的人大与西方国家的议会有什么不同?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有何区别?把问题布置给学生后,学生可利用图书馆、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利于课堂讨论。
⑵认真做好知识储备。教师在精心设计好研讨课题之后,必须尽量拓宽视野和思路,从各个角度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与此同时,还要努力运用发散思维,周密思考从这一研讨题目出发,有可能还会引申出哪些关联问题,学生将会提出怎样的见解,究竟应该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必须紧密围绕研讨课题,从各个方面作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如,在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作用时,有一位同学抓住现在人民代表大会还有不够完善之处,列举了一些地方存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不透明、公正,一些人大代表不能反映民意等现象,从而得出这一制度不好的结论,这些言论竟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这时如果教师硬生生地批评他的观点,必然引起同学们的怀疑和反感,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接着指出,同学们看到我国人大制度有诸多不足之处,这正说明人大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我们不能对人大求全责备,大家可以查一查资料,去年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们议论的热点是什么?是不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查一下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数、今年人大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数,比较人大制度是不是发展了?经这一分析,同学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只有用宽容、灵活的心态面对讨论中的种种挑战,只有熟练地把知识融会贯通,接纳学生的各种反应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思维,从而使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⑶做好对学生的动员、督促和指导工作。研讨式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质量。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难以进行有效参与的。因此,教师在组织研讨式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动员、督促和指导学生的工作。首先,教师任教伊始,就必须向学生提出预习教材的严格要求,努力培养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的良好习惯,这是教师随时组织小范围、小课题研讨的必备条件。其次,教师在组织重大课题研讨时,必须将研讨题目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去阅读教材,收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如: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教材,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必须查找有关资料弄清本教材所必须了解的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背景:邓小平的生平、苏联、东欧的剧变、冷战时期、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再次,教师还必须对学生的准备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对学生的研讨思路、参考书目、课题组建设等等,提供必需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2.研讨过程的控制
在研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怯场、冷场、偏离主题、绕开难点、陷入僵局等各种各样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况。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政治教师,必须审时度势、随机制宜地采取各种手段与方法,对教学研讨过程实行有效的控制。其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启发激励。
在研讨过程中由于胆怯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冷场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不应当恢心气馁,更不应当对学生进行冷嘲热讽,而是应立即采用温和的态度,精炼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和激励,以尽量帮助他们克服障碍,积极大胆地参与课题的研讨。
⑵掌握进程。
在研讨中,教师必须为攻克难点、深化主题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因此,每当时间的分布出现不合理状况时,教师必须对研讨进程迅速做出调整,以努力确保研讨的正常进行。
⑶突出主题。
在研讨中,节外生枝、偏离主题的情况难以完全避免。教师作为研讨式教学的组织者,应以高超的调控艺术,随时纠偏入轨,努力把大家的思维、兴奋点及时引导到研讨的主题上来。
⑷攻克难点。
教师要充分发挥聚焦作用,努力把学员的研讨焦点集中于研讨主题的难点问题上,引导学生在探讨问题的深度上狠下功夫。
⑸适时解扣。
每当学生由于对于个别概念,基本理论出现曲解或不理解而“卡壳”,直接影响到研讨的顺利进行时,教师应及时释疑解惑,澄清认识。
⑹加强引导。
对于学生在研讨中所暴露乃至可能潜藏着的各种错误观点或认识,教师必须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加以剖析,努力引导学生树立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社会主义理念。
3.研讨的形式
研讨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讨论可以通过三个层次进行。
⑴同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同桌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桌讨论后,教师可随机指定学生说出他们的意见,并作简要点评。
⑵小组讨论。这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问题开展讨论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时,教师及时把握情况,因势利导;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讲评。
⑶班级讨论。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或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在课前或课中提出一两个论题,让全班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班级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大专教育采用研讨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地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不良的负效用。研讨式教学也是这样。作为职业学校政治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研讨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是否应该采用研讨式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的频率怎样,都要政治课程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而定;绝不可牵强附会,简单从事。一句话,政治课的研讨式教学只有自觉坚持和遵循适度性原则,才有可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2.多样化原则。
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开放、多元的体系,绝不能用研讨式教学法来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学方法的存在与运用。即使是研讨式教学本身,其手段也是开放的、多样化的,而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我们既可以采用“教师讲授——提出问题——学生研讨”这一普通程式,也可以将讲授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教师事先分别布置给学生或学生代表备课,然后采用“学生或学生代表进行讲授——提出问题——教师共同研讨”这一模式。总之,只有承认并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才能使学校的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民主性原则。
政治课研讨式教学模式应完全建立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平台上,绝对不能拘泥于师尊和权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紧密围绕教学内容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能够在民主、平等、开放的氛围中,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教学沟通和讨论,从而为学生建构一个开放的、宽松的、积极能动的学习空间。
总之,研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政治学问题的交互式教学路径,“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刑卫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结构性考核方法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9.2
[2] 胡小桃.让研讨式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2002.3
[3] 胡新宇、谭运进.研讨式教学模式评析.科技创新月刊,2006.4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