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学生兴趣 促进个性化表达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有趣的实验》(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十二课)思考练习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法一]
  师:课文学完了,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谁来说说,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
  生:因为斯帕拉捷对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充满了好奇。
  生: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生:斯帕拉捷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斯帕拉捷揭开蝙蝠夜行秘密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我从中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生: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师:说得不错,还有要说的吗?
  生:(沉默不语)
  [教法二]
  师: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我相信,斯帕拉捷的实验所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想到了这样一句凡人凡言:(多媒体呈现,请大家一起读)
  一切伟大的发现,都源自好奇。
  ——张桂正
  生:(读后,有人笑,有人鼓掌)
  师:大家别笑,虽然是凡人凡言,说不定若干年后会成为名人名言。
  生:(又笑)
  师:(趁热打铁)下面请大家用写“凡人凡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了课文的感悟与思考。
  生:(纷纷欣然落笔,交流时畅所欲言)
  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实践。(顾启慧)
  生:一颗好奇的心 一双发现的眼睛=创造。(奚鹏)
  生:把“好奇”作鱼钩,用“探索”作鱼饵,将“坚持”作鱼竿,终有一日会钓起“成功”这条大鱼。(吕海洋)
  生:秘密就像埋在深海的矿藏,它不可能浮在海面上,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挖掘。(陈 敏)
  生:成功往住在第四次实验时起步。(黄 颖)
  思考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学生个性的丰富性,都在呼唤阅读教学的个性化。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上述案例中,一般的结尾教学都是如“教法一”所呈现的那样,让学生先谈谈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然后再交流由此受到的启发。学生往住兴趣索然,其交流要么老生常谈,要么高谈阔论,很少有个性化的表达。笔者在教学最后,出示自己所写的一句“凡人凡言”,学生读后兴趣盎然。教师趁热打铁,激发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实验的领悟,写一句自己的“凡人凡言”。学生跃跃欲试,思维活跃,其个性化、感性化的表达精彩纷呈。
  教育家、心理学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和表达的愿望。”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多预设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教学环节,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按“教法一”那样去做,虽然孩子们也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也能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但学生的所思所想大多是模糊的、平面的、共性的;而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多维度个性化的解读,让“好奇”、“观察”、“思考”、“坚持”在学生心中激起圈圈涟漪,荡起层层波澜。
  
  (责任编辑:梁媛)
其他文献
[按]本节课是一节早自习和一节预习课后的展示课,学生需要展示的问题基本进行了预设和点拨。  一、导入  师: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唐朝,回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公元759年,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杜甫来到了四川成都,他求亲访友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小茅屋,总算有了栖身之地。可是没有想到两年后的一场风雨不期而至,茅屋被破,大雨倾盆,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诗歌写的是自己的茅屋,表现
摘 要:“学教模式”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导学案和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白板展示学习结果、生生互讲、反馈交流等方式构建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模式。“学教模式”旨在通过加强与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引领“动”“静”结合,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优化“学教模式”等方面的探索来实现“学教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教模式”;有效性;课堂教学  一、何谓“学教模式”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摘 要]    科学学习是“动手—动脑”的过程《研究电磁铁》一课的教学源于“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探索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电量、线圈匝数、铁芯粗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有效的控制变量对比实验,通过系列有层次的“做”来建构与积累科学活动经验,不断促进学生的动作技能向心智技能转化。  [关键词]    动手;动脑;课例;设计;评析   一、教学分析   《研究电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他们对待汉字与对待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充满了好奇心。于是,笔者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识
自2000年起,高考科技文阅读中出现了推断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推断题基本都出现在科技文阅读的最后一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全国卷Ⅱ、天津、重庆、安徽、湖北、湖南、辽宁、四川、浙江科技文阅读最后一题都是推断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选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所谓“推断”,就是根据文中已知的信息进行推测,从而对文中未有的信息进行断定。推断是按照命题的逻辑意义进行的,按
近年来,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辽宁文综卷历史部分试题的“脱教材”现象愈来愈明显,几乎在全部试卷中看不到任何教科书的影子。现在的历史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说明提出“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理清文章脉络,赏析文中优美的、富有深意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批注”学习,积极进行问题的探索、文本的研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和爱;能对“尊老”这一生命的责任有更好地理解,培养“尊老”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批注”学习,积极进行问题的探索、文本的研读。  难点:能
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21世纪的领先科学,更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到课堂上,创建理想的教育和教学环境。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也是最理想的信息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它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教学手段,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它“活化”了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调控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获得知识的渠道,在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多媒
摘要:由于滞后性,教材不可能将最新发生的时代事件作为数学情境补充进去。因此,教学中如何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设精彩的时代情境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情境;时代情境;情境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明确提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知识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
摘 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首先阐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接着分析了濮阳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师资队伍  近年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濮阳市中等职业教育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目标,以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工程为主线,得到了较快发展,濮阳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