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设错方式 走出解题误区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起,高考科技文阅读中出现了推断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推断题基本都出现在科技文阅读的最后一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全国卷Ⅱ、天津、重庆、安徽、湖北、湖南、辽宁、四川、浙江科技文阅读最后一题都是推断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选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所谓“推断”,就是根据文中已知的信息进行推测,从而对文中未有的信息进行断定。推断是按照命题的逻辑意义进行的,按照思维方向可以分为演绎推断、归纳推断、类比推断等。推断从前提和结论的关系看又有必然性推断和或然性推断之别。“推断”必须合理,这里所强调的“合理”,主要是指推断的前提正确,推断的过程合乎逻辑,推断的结论在文意允许的范围之内,符合事理。只有这三者具备,推断才是合理的、正确的。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主要考点之一。它主要考查考生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一考点,充分体现了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命题原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通过对2008年高考科技文阅读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命题者常常采用概念模糊、转化失误、强加因果、夸大其词等方法设置干扰项。最常见的设错方式如下。
  
  一、模糊概念
  
  对概念的性质、功能、构造和特征定位不准,界定不清,认识模糊,把不同的事物概念混为一谈。这种思维误区主要表现为不能准确区分概念间的内涵与外延,致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混乱、模糊。
  例1(天津卷第10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蛾幼虫体内的萎蔫病毒的生存和繁殖依靠它所寄生的蛾幼虫中的蛋白质。
  B.在白杨树丛初发吉普赛蛾虫病时,萎蔫病毒的抑制作用超过苯酚的抑制作用。
  c.萎蔫病毒虽然对吉普赛蛾有致命杀伤力,但它们也无法影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
  D.蛾幼虫吞食带有萎蔫病毒的叶子后,有可能种群日趋密集,且免疫力不会减弱。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从文章第二段首句可知,萎焉病毒足吉普赛蛾幼虫的天敌,而不是吉普赛蛾的天敌,因此选项C的推断不合理。从文章第二段可知选项A推断正确;从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可知选项B推断正确;从文章第三段可知选项D电正确,因为蛾幼虫的生存状况还与叶子中苯酚的含量密切相关。所以考生在答题时,需要准确理解概念的属性,弄清事物的内涵与外延,辨别其种属、交叉、并列关系,以免走进概念互换的思维误区。
  
  二、由或然推出必然
  
  把原文中的司。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例2(湖北卷第9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选项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这样的推断初看似乎很合理,原文说“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似乎总量很大,但这是为人均占有量很高提供了可能,属于“或然”,而实际上我国人口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数,人均湿地必然会大大下降。不难看出由原文到推出的结论,是由或然到必然,程度明显不同,显然是错的。类似情况是,原文用了“可能”、“可以”、“能够”、“也许”等词语,推断中却用了“必定”、“必将”、“一定”、“定然”、“定要”等词语,解题时须多加注意。
  
  三、由未然推出已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例3(重庆卷第7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在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方而有所作为。
  B.生物钟的研究可以为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供帮助。
  c.生物钟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
  D.生物钟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人体细胞蛋白制造的认识。
  文章中如此表述:“这看上去仿佛是人体生物钟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整个DNA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在白天或黑夜某个必要的时段中按下所需的按键来控制着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题目中设计的推断是“生物钟的研究可以自由改变人的生活与工作状态”,通过比较,马上可以看出二者的表意是完全不同的,原文用“仿佛”,推断中却变为事实。
  
  四、强加因果
  
  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
  例4(四川卷第7题)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内石油能源消费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应用煤的“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要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
  B.人们更加偏好使用石油,所以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幅,远远小于国内煤炭生产量的增幅。
  C.那些刚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要达到合格标准,还有一些成分需要进行必要的提质加工处理。
  D.在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下,煤在变成石油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
  A项“彻底改变石油进口的局面。”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间接液化技术就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观点绝对化。B项强加因果,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文中说的是“由于我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中东政局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石油能源安全构成潜在危险。同时由于石油具有流动性好,便于开采、输送和使用的特点,近年来国内石油消费量的增幅大大超过了石油产量的增幅。”曲解原文。D项“其自身的损耗实际上大约有四分之三。”说法错误,应是除去一些不必要的成分损耗大约四分之三,不是自身损耗。
  
  五、无中生有
  
  即题目根据原文内容有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出现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或者出现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任何一处找到相关依据。
  例5(浙江卷第10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 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它对人类弊大于利。
  D.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文章只谈文化辐合趋同的“弊”而没有涉及“利”,故“它对人类弊大于利”一说在文中事出无据,选项c的推断完全属于无中生有。
  例6(湖南卷第9题)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区别于动物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原文已指出“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跟教育没有关系。c原文指出“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推断明显不对。D不一定,原文指出“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显然这几项都属于无中生有,故只有A正确。
  
  六、夸大其词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有意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这种设题,或在范围上将原文的部分变为全部,或在程度上将原文轻的变为重的。
  例7(全国卷Ⅱ第7题)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本题D项夸大事实,“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应为“白银的货币化”,“开始形成”应为“开端”。A、B、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通过对2008年高考科技文推断题命题特点的研究,笔者认为,科技文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而、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因此,命题也着眼于考查语文能力。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社科文阅读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科技知识的影响,学会凭借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要做到准确推断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的基础上,仔细审题,明确考点;整体阅读,把握主旨;紧扣思路,推断想象。更重要的是,还须了解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指向更加明确集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解题效率。
  
  (责任编辑 梁 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渗透探究过程中交流合作、猜想——论证——评估的科学方法以及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关键词:化学课堂;德育;探究;策略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如何把化学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
“四步阶进法”(预学→分享→拓展→测评),一个很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既是传统教学理念的精华,更是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只要用心,就会听到花开的声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四步阶进法”的课堂模式,教师凭着教学的智慧予以演绎,就是诗意曼舞的“四步”,就是才情翩飞的“阶进”,呈现的则是一个精彩的课堂,一方亮丽的天空。  一、激起真切的感触——预学  语文教学中,“四步阶进法”把学生汲取知识的
摘 要:现今,中等职业院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内容日益增多,中等职业院校发展要想有新的突破和进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深刻认识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重要性,并进行了长期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通过对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汽车维修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工作及现状的分析,对中等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国
[摘 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写。  [关键词]    写作;激发兴趣;生活体验 
小学生写作水平令人头痛由来久矣!翻翻学生的作文,许多人纷纷指责什么“高耗低效”;什么“词不达意,胡言乱语”;什么“空洞无物,了无创意”……作文教学已成众矢之的。社会上已是怨声载道,教师们也是举步维艰,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作为—名语文教师,笔者时时追问自己:小学生作文现状如何?弊端何在?对策何在?  细细省思与剖析,笔者认为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如下缺失:作文教学极其薄弱。不少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本质认识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情能动人,唯情能感人,情在文学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在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感情真挚。唯有真情,才是作文最重的砝码,才能拨动那难以触动的心灵之弦。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语)真情缘于生活,只有积累真实的、典型的生活素材,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文章的感情才会真挚,才会获得青睐,才会与读者的情感产生
[按]本节课是一节早自习和一节预习课后的展示课,学生需要展示的问题基本进行了预设和点拨。  一、导入  师: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唐朝,回到唐朝的安史之乱。公元759年,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杜甫来到了四川成都,他求亲访友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小茅屋,总算有了栖身之地。可是没有想到两年后的一场风雨不期而至,茅屋被破,大雨倾盆,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歌。诗歌写的是自己的茅屋,表现
摘 要:“学教模式”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导学案和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白板展示学习结果、生生互讲、反馈交流等方式构建的以学生为本的学习模式。“学教模式”旨在通过加强与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引领“动”“静”结合,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优化“学教模式”等方面的探索来实现“学教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学教模式”;有效性;课堂教学  一、何谓“学教模式”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摘 要]    科学学习是“动手—动脑”的过程《研究电磁铁》一课的教学源于“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探索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电量、线圈匝数、铁芯粗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有效的控制变量对比实验,通过系列有层次的“做”来建构与积累科学活动经验,不断促进学生的动作技能向心智技能转化。  [关键词]    动手;动脑;课例;设计;评析   一、教学分析   《研究电磁铁》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他们对待汉字与对待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充满了好奇心。于是,笔者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