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91-0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想成功地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有意识地去理解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必然与其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因此,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教授和语言的积累应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知识加以渗透。
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质的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际功能。《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一是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的,一旦面向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例如:如果不知道礼节,学生们看见外国人会习惯性地问:“Hello!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你从哪里来,你叫什么,你多大了?)” 这些隐私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才使用。再如就拿我的双语班的学生为例,在三级上册的教材里出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大雨倾盆”这个成语的英文的来历,不知道这个典故的学生在开始时,根本翻译不出来“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这句话。直译就要闹笑话了。还有老师和学生们几十年的“Stand up, sit down”上课的招呼语早已经在英文中显得拗口和不知所云了。“All raise.”才是foreigners真正能听得懂的。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一差异,即使掌握了正确的词汇和语法,在交际中运用也会出现差错,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美国人的饮食文化所致。 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中学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积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英汉之间的这种差异、变通的现象在课堂上是司空见惯的。因此,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英语,更恰当的使用英语,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探索的兴趣,把握住语言文化差异的这些内容,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使中西文化溶于课堂,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变枯燥的语法课为新鲜的活的语言运用课,更能激发起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化背景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这就需要英语老师在平时多积累课内外的背景知识,在小学阶段涉及较多的便是:习 俗、礼仪,包括节假日的礼仪等等。同时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能力。例如,我在讲到季节的时候,autumn(秋天)我会给出学生一句话:One leaf knows autumn.(在这句话中的每个单词都学过了)。这是中国的一句成语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举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沉闷的单词课变得神秘而有吸引力。理解程度强的学生的到暗示后,积极地去思考后自动然会给出正确答案:“一叶知秋”。同时这个单词也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了。再如我讲到剑桥少儿英语三级下册第十二单 “Always something interesting and nice to remember.”我就会顺便讲到:在各个不同的节日里,中国人和英国人的习俗和庆祝的方式不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其次,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在本校我们有频繁的环球志愿者做客文化教育交流,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推动了英语学以致用的素质化教学。同时,与环球志愿者的文化交流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了教学理念。使学以致用达到了最好的发挥。再次,环球志愿者们也带来了一些该国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给我们上了一节又一节生动鲜活的英语体验课。
再次,要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外国名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在这点上,我要特别介绍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英语歌曲的能力在教师之上,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一曲《红河谷》听上两遍学生们就能娓娓唱来。同时,向学生适时地推荐阅读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观看妙趣横生的卡通英语电影,感受风趣幽默的英语文化,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都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到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时,我给学生们就推荐了迪士尼经典珍藏电影“Snow White”。我给他们的任务是让他们记住自己觉得最精彩的台词。下一节课的时候,五分钟的台词表演都没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这对他们积累英语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以后的英语学习和对语言文化的了解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机会加强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导入,重视语言文化的积累。把英语学“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奠定基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想成功地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有意识地去理解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必然与其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因此,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教授和语言的积累应成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知识加以渗透。
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学习这个社会的文化。否则,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很多,但其最本质的和最主要的是它的交际功能。《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一是英语的基础知识,二是运用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只有让学生们同时掌握以上两种知识,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掌握了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的,一旦面向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例如:如果不知道礼节,学生们看见外国人会习惯性地问:“Hello!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你从哪里来,你叫什么,你多大了?)” 这些隐私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很尴尬,他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才使用。再如就拿我的双语班的学生为例,在三级上册的教材里出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大雨倾盆”这个成语的英文的来历,不知道这个典故的学生在开始时,根本翻译不出来“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这句话。直译就要闹笑话了。还有老师和学生们几十年的“Stand up, sit down”上课的招呼语早已经在英文中显得拗口和不知所云了。“All raise.”才是foreigners真正能听得懂的。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一差异,即使掌握了正确的词汇和语法,在交际中运用也会出现差错,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美国人的饮食文化所致。 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外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东西方的社会是在不同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所以人们的思想、信仰、习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中学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有助于学生积东西方文化为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英汉之间的这种差异、变通的现象在课堂上是司空见惯的。因此,为了更深刻的理解英语,更恰当的使用英语,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探索的兴趣,把握住语言文化差异的这些内容,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使中西文化溶于课堂,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变枯燥的语法课为新鲜的活的语言运用课,更能激发起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化背景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多方面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这就需要英语老师在平时多积累课内外的背景知识,在小学阶段涉及较多的便是:习 俗、礼仪,包括节假日的礼仪等等。同时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能力。例如,我在讲到季节的时候,autumn(秋天)我会给出学生一句话:One leaf knows autumn.(在这句话中的每个单词都学过了)。这是中国的一句成语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举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原本沉闷的单词课变得神秘而有吸引力。理解程度强的学生的到暗示后,积极地去思考后自动然会给出正确答案:“一叶知秋”。同时这个单词也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了。再如我讲到剑桥少儿英语三级下册第十二单 “Always something interesting and nice to remember.”我就会顺便讲到:在各个不同的节日里,中国人和英国人的习俗和庆祝的方式不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其次,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在本校我们有频繁的环球志愿者做客文化教育交流,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推动了英语学以致用的素质化教学。同时,与环球志愿者的文化交流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与时俱进的了教学理念。使学以致用达到了最好的发挥。再次,环球志愿者们也带来了一些该国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给我们上了一节又一节生动鲜活的英语体验课。
再次,要学习英语国家文化,外国名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在这点上,我要特别介绍英语歌曲对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英语歌曲的能力在教师之上,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一曲《红河谷》听上两遍学生们就能娓娓唱来。同时,向学生适时地推荐阅读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观看妙趣横生的卡通英语电影,感受风趣幽默的英语文化,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都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到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时,我给学生们就推荐了迪士尼经典珍藏电影“Snow White”。我给他们的任务是让他们记住自己觉得最精彩的台词。下一节课的时候,五分钟的台词表演都没有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这对他们积累英语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于以后的英语学习和对语言文化的了解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和机会加强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导入,重视语言文化的积累。把英语学“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