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中国频频交出新的答卷。答卷的背后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众志成城,是各方资源的统筹协调,是举国战“疫”的磅礴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优势蕴含着战“疫”必胜的密码,是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之源。
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
◎李 伟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身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處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以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防治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索导致疫病流行的原因,注意到气候、饮居和疫病的关系。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下,从整体上来论述医学,它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人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上工治未病”的养生、防治疫病的思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论》,总结出一套认识疫病的理论,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不同治法,开创了中国医药对疫病的辨证施治方法。之后,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防疫抗灾、救黎民百姓于病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一读一练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道、人道、医道合一使得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由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医道的核心,促进了中华医道观的形成,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治疗。
C.天道与人道中的许多抽象理念要通过医道在实践层面加以体现,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合一就会突破抽象的哲学层面。
D.《周易》在探讨疫病流行的原因时,注意到其与气候、饮居的关系,此即医道与天道、人道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
B.经过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探索,中医形成了应对疫病的理论体系。
C.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中国传统医学观不仅关注医术,而且重视医德,这对我们现代医学观有重要启示。
防控疫情,健全管理
材料一: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但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摘编自百度百科词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材料二: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情况
(摘编自新华网《重庆疫情速览》)
材料三:截至2020年3月3日,全球已有73个国家报告了逾90,000例COVID-19确诊病例。看到疫情正在以意大利为中心进一步向欧洲大陆蔓延开来时,欧洲政界对待此次疫情的态度开始由震惊转变为恐惧。随着全球遏制疫情的窗口期不断缩小,各国的卫生部长们都开始仓促地采取尽量适宜的措施以延缓病毒的传播。但是,他们的行动还是相对迟缓且不够充分。
与各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根据“世卫组织—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的报告,中国在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所采取的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可能是“历史上最雄心勃勃、最灵活和最积极的疾病控制工作”。中国可能因此成功避免了大量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尽管这对国家经济可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截至目前,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的巨大公共卫生投入已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这份联合专家考察组的报告中,WHO建议各国都要启动最高级别的国家应急处置方案,以确保全政府、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病毒传播。限制公众自由可能会对公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各国都应当抛弃对这种负面影响的恐惧,而应坚定而自信地选择暂时限制公众自由,并将其作为控制SARS—CoV—2感染传播的措施之一。
(摘编自澎湃新闻《<柳叶刀>发表社论:各国政要可以从中国的抗疫经验中学习》)
●一读一练
1.下列未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出相關解释的一项是( )
A.中国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B.有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C.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三种。
D.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以及出现缺氧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二图表中可知,从今年1月30日至3月5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数一直呈小幅上升的趋势。
B.以重庆市为例,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高度吻合了钟南山院士早些时候对疫情的预测:到2月中数字会下来。
C.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公共卫生巨大投入及有力措施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与各国应对迟缓形成鲜明对比。
D.WHO建议各国启动最高级别国家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更果断措施,包括暂时限制公众自由,以确保能遏制病毒传播。
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中国频频交出新的答卷。答卷的背后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众志成城,是各方资源的统筹协调,是举国战“疫”的磅礴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优势蕴含着战“疫”必胜的密码,是全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之源。
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
◎李 伟
天道、人道、医道合为一体,使得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不仅仅是疫病医学,还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包括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在内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一种被古人称之为“生生之具”的关于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的学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的疫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的疫病预防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疫病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身养性观和饮食法地道,居處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
医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合理同”,密切关联。医道作为天道与人道在自然与人之间的体现者和践行者,从知行合一的实践层面把天道与人道中许多抽象的理念体现出来。因此,要理解天道和人道合一的思想,就应当对医道有所了解,否则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只能够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哲学理论层面。以前,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道、人道、医道合一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为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哲学思想、防治理论和实践方法。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在《周易》中探索导致疫病流行的原因,注意到气候、饮居和疫病的关系。秦汉时期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下,从整体上来论述医学,它不仅把人本身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同时将人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提出“上工治未病”的养生、防治疫病的思想。东汉名医张仲景著《伤寒论》,总结出一套认识疫病的理论,根据病情的变化制定不同治法,开创了中国医药对疫病的辨证施治方法。之后,经过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努力探索,至近代已初步形成一个认识和防治疫病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防疫抗灾、救黎民百姓于病难,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治理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
●一读一练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道、人道、医道合一使得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由疫病医学演变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文生命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华医道的核心,促进了中华医道观的形成,并具体指导了中国医学对疫病的预防、治疗。
C.天道与人道中的许多抽象理念要通过医道在实践层面加以体现,因此只要了解了医道,我们理解天人合一就会突破抽象的哲学层面。
D.《周易》在探讨疫病流行的原因时,注意到其与气候、饮居的关系,此即医道与天道、人道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生命智慧和生命艺术。
B.经过历代医家对疫病病原和传播途径的不断探索,中医形成了应对疫病的理论体系。
C.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悬壶济世与经纬治国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中国传统医学观不仅关注医术,而且重视医德,这对我们现代医学观有重要启示。
防控疫情,健全管理
材料一: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瑞士日内瓦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但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摘编自百度百科词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材料二:
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情况
(摘编自新华网《重庆疫情速览》)
材料三:截至2020年3月3日,全球已有73个国家报告了逾90,000例COVID-19确诊病例。看到疫情正在以意大利为中心进一步向欧洲大陆蔓延开来时,欧洲政界对待此次疫情的态度开始由震惊转变为恐惧。随着全球遏制疫情的窗口期不断缩小,各国的卫生部长们都开始仓促地采取尽量适宜的措施以延缓病毒的传播。但是,他们的行动还是相对迟缓且不够充分。
与各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根据“世卫组织—中国联合专家考察组”的报告,中国在应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所采取的强有力的公共卫生措施可能是“历史上最雄心勃勃、最灵活和最积极的疾病控制工作”。中国可能因此成功避免了大量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尽管这对国家经济可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截至目前,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的巨大公共卫生投入已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在这份联合专家考察组的报告中,WHO建议各国都要启动最高级别的国家应急处置方案,以确保全政府、全社会共同参与,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病毒传播。限制公众自由可能会对公众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但是目前各国都应当抛弃对这种负面影响的恐惧,而应坚定而自信地选择暂时限制公众自由,并将其作为控制SARS—CoV—2感染传播的措施之一。
(摘编自澎湃新闻《<柳叶刀>发表社论:各国政要可以从中国的抗疫经验中学习》)
●一读一练
1.下列未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出相關解释的一项是( )
A.中国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B.有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C.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三种。
D.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以及出现缺氧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二图表中可知,从今年1月30日至3月5日,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数一直呈小幅上升的趋势。
B.以重庆市为例,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的情况高度吻合了钟南山院士早些时候对疫情的预测:到2月中数字会下来。
C.有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公共卫生巨大投入及有力措施成功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与各国应对迟缓形成鲜明对比。
D.WHO建议各国启动最高级别国家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更果断措施,包括暂时限制公众自由,以确保能遏制病毒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