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主体学情的把握,创新教学意识不足,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初中是学生教育成长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文化积累、知识运用、实践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开展有效的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社会发展下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信息操作、信息素养、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课堂目标不明确、基础掌握不扎实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运用不当而导致的。因此,本文从备课内容、问题环节、主体发展三个方面出发,对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有效发展进行策略探究。
一、深化备课内容,明确学生课堂目标
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教学的“第一步”。众所周知,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把握学生的学情基础,深化备课内容,并按照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原则,有助于明确学生的课堂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发展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发展,对教材内容的细节和内容点进行分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环节,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实现其有效备课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搜集与处理文字”的教学中,这是图文处理与编排单元的第1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搜集文字资料的方法,考虑到学生已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了一定的信息知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整理,其信息运用能力不足。对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将获取文字资料的几种方法、实现从网上获取文字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扫描仪扫描书报上的文字资料的基本方法以及制作电子小报的基本方法作为本节的课堂目标。其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如何合理设计一个电子小报、搜集文字资料应注意的问题作为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着重对其进行讲授。此外,我将采取讲授、举例、提问、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备课内容的有效设计,不仅能明确学生的课堂目标,还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设置问题环节,把握学生学习质量
问题环节的设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还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学生的内化理解起到积极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情况,进一步掌握授课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变化,并在下一步的教学实施中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体学情,合理设置问题环节,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等问题发生,确保课堂设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编排文稿”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用文字处理软件编排文稿的方法,为了检验学生的运用效果,提高学生绘制标题与设置页面的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以下问题:①如何根据版面需要,设置纸张的类型和页邊距?②请简要说明文稿标题的艺术字如何进行添加与设置?③为什么在编排文稿时,要将文稿放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④如果想让文稿版面更加美观的话,应怎么做?通过对问题内容的灵活把握,不仅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还使学生的信息操作水平得到提升。
三、注重主体发展,夯实学生整体基础
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等差异化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效果上产生偏差,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状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发展。此外,在满足个体发展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整体的能力培养,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加工多媒体素材”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现象,对此,我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夯实自身的课堂基础。同时,在小组人员的搭配上,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学生与小组之间的发展性和互动性。此外,在学生整体的发展上,我结合各组的学情变化,设置不同的探究问题,如“声音素材的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等,以此来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备课内容的深化、问题环节的设置、主体发展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课堂目标得以明确,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主体效果和课堂质量得到加强,进一步夯实学生课堂基础,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良性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策略,将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主体发展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慧.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新策略[J].南北桥,2017(11):135-135.
[2]雒成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方法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8):165-16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社会发展下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信息操作、信息素养、认知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课堂目标不明确、基础掌握不扎实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运用不当而导致的。因此,本文从备课内容、问题环节、主体发展三个方面出发,对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有效发展进行策略探究。
一、深化备课内容,明确学生课堂目标
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教学的“第一步”。众所周知,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把握学生的学情基础,深化备课内容,并按照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原则,有助于明确学生的课堂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发展力。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发展,对教材内容的细节和内容点进行分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环节,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实现其有效备课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搜集与处理文字”的教学中,这是图文处理与编排单元的第1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搜集文字资料的方法,考虑到学生已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了一定的信息知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整理,其信息运用能力不足。对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将获取文字资料的几种方法、实现从网上获取文字资料的基本方法、通过扫描仪扫描书报上的文字资料的基本方法以及制作电子小报的基本方法作为本节的课堂目标。其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如何合理设计一个电子小报、搜集文字资料应注意的问题作为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着重对其进行讲授。此外,我将采取讲授、举例、提问、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备课内容的有效设计,不仅能明确学生的课堂目标,还能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设置问题环节,把握学生学习质量
问题环节的设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还对学生的课堂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学生的内化理解起到积极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作答情况,进一步掌握授课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变化,并在下一步的教学实施中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体学情,合理设置问题环节,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等问题发生,确保课堂设问的有效性。
例如:在“编排文稿”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用文字处理软件编排文稿的方法,为了检验学生的运用效果,提高学生绘制标题与设置页面的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以下问题:①如何根据版面需要,设置纸张的类型和页邊距?②请简要说明文稿标题的艺术字如何进行添加与设置?③为什么在编排文稿时,要将文稿放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④如果想让文稿版面更加美观的话,应怎么做?通过对问题内容的灵活把握,不仅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点得到进一步的加深,还使学生的信息操作水平得到提升。
三、注重主体发展,夯实学生整体基础
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等差异化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效果上产生偏差,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主体的发展状态,时刻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发展。此外,在满足个体发展的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整体的能力培养,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加工多媒体素材”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现象,对此,我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夯实自身的课堂基础。同时,在小组人员的搭配上,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学生与小组之间的发展性和互动性。此外,在学生整体的发展上,我结合各组的学情变化,设置不同的探究问题,如“声音素材的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等,以此来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备课内容的深化、问题环节的设置、主体发展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课堂目标得以明确,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主体效果和课堂质量得到加强,进一步夯实学生课堂基础,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良性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策略,将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保证学生主体发展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慧.初中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新策略[J].南北桥,2017(11):135-135.
[2]雒成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方法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8):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