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毓灵:殷商文化开放包容且有序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毓灵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位于距离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约500米的小路旁,周围是乡村民宅,颇为安静。工作站的院子里,工作人员整理着运回的部分墓葬随葬品,清洗、分类、修复、绘图、出报告。
  作为安阳工作站的副站长,何毓灵于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便来殷墟工作。20年中,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一铲子一铲子”地解决了许多学术问题,也掘深了现代社会对殷商社会与文化更加全面的认识。

呈现殷商的社会生活


  “商朝的历史是怎么来的?实际上是写不出来的,而是考古学家一铲子一铲子‘挖’出来的。”何毓灵说。
  殷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很大部分是由甲骨文贡献的。但对于何毓灵等殷墟考古学家来说,如今挖甲骨的机会已不多,挖到甲骨也只是工作中极少的一部分。全面展现殷商社会生活、研究殷商文化的特征与意义,是其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古代中国,无论是断代史还是通史,史官所记载的都是皇帝的政务得失、衣食起居,类似《天工开物》类记录古代中国普通社会生活的著作并不多见。当时社会的衣食住行及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大部分都见于考古学家的铲子下。”何毓灵说。
  “比如挖到了3000年前的房间,考古学家会把整个房子挖出来,弄清其陈设布局,力图恢复当时人的社会生活。”何毓灵说。
  通过考古发掘,得以了解殷商时期人们住在夯土台基、屋顶为茅草覆盖的两重檐四面坡四合院式的房子里,用着已较为完善的地下排水设施;作为华北区旱作农业为主的殷商,人们主食为小米,肉食有牛、羊、猪等;海贝作为交易货币,死后也要随葬以示墓主今生后世的“荣华富贵”;斧、凿、铲、锛等工具已广泛用于农耕。等级制之森严,从贵族使用青铜器、普通民众使用陶器便可见一斑;随年代的变化,祭祀用的陶器由大到小、由精致到粗糙,足见古人对自然神灵的祖先之崇拜似乎从敬畏到超然;河南简称“豫”,从文字学看其意为一只手牵着大象,殷墟出土的犀牛、大象残骸,恰恰证明古时此地的亚热带气候特征。

殷商文化是交流融合的


  “殷商是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心。”据何毓灵介绍,殷商的“外来文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殷商颇有渊源并相互影响的文化,如周边方国的文化;另一类是与殷商文化范畴相独立的文化,例如鄂尔多斯高原、成都平原的文化等。
  “对于外来文化,殷商并非采取原封不动、照单全收,而是进行本土化的吸收借鉴。”何毓灵说,这在出土的马车和青铜器中可以窥见。
  在殷墟孝民屯和刘家庄遗址中,出土了用于贵族出行和军队征战的马车,車身有精美的青铜佩饰。它们当时行驶在由黄土夯成的宽8.35米的道路上,两边各有1.8米宽的人行道。
  在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徐中舒的考证中,殷商时期的马车从西亚传到黑海地区,再从西北和北部的游牧部落传播到中原地区。“在马车技术被殷商古人吸收后,殷商文明对马车在构造上和用途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它开始作为王和贵族的特权象征,并且用于战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的库房。安阳工作站是中国考古史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支考古队。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同样地,据何毓灵介绍,4500年前的中国人并不会使用金属铸造器物。那时,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与礼制中的器物,是陶器。到了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铸造技术通过河西走廊从西方传到中原地区。传入初期,古老的中国人只是利用青铜铸造技术做一些简单的器物。为了适应当时中原贵族的礼仪规制及社会治理需要,当时的中原创制出能够铸造体型巨大、工艺复杂青铜器的块范法。出土的大量陶范(一种青铜器铸造工具)证明了这些制作的难度。与此同时,华夏礼乐的世界中多了青铜器这一重要器物。
  “殷商考古证明,中华文化在对外开放中的交流融合,善于学习并为我所用。这也是我认为的中国人性格中最大的特性。”何毓灵说。

器以藏礼


  在古代中国,礼与乐构成了完整有序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何毓灵说:“殷商时期表现礼制的主要是青铜器。比如只有王才可以用九鼎,因而后世才会用‘一言九鼎’来表示言论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再比如司母戊大方鼎,代表王后,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戊死后,其子为纪念她所铸造。在商朝,只有贵族才可以使用具有身份象征的方鼎。以器物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大约在5000年前形成,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比如官员的帽子、衣服的颜色,比如皇宫里房子的大小、颜色等,都是一个王朝秩序的体现。”
  殷商时期,“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配套器物是其拥有者在其所处的礼仪秩序中物化的表现。以墓葬形制为例,王族、贵族以及平民的墓地,都与墓主人的身份对等。“王,就会有九鼎八簋,小诸侯有七鼎,依次类推。同时,祭品也不同,王是从牛开始,最后以鱼结尾。而诸侯的祭品中不可以有牛,以此递减。不同等级的人使用不同的东西,不同等级墓葬出土的物件反映出当时的等级制度。”
  
  安阳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清理出土的王裕口M103部分葬品。M103属于殷墟文化二期墓地,是一个贞人墓,墓地内有蚌器、绿松石、骨管等随葬品及殉人、殉狗等。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出土于殷墟孝民屯和刘家庄的6辆马车。马车是殷商贵族的使用物。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牛尊,青铜酒器,出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精致的青铜器物,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文物考古绘图是文物保护和复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安阳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使用比例规等工具测量陶器的高、宽、口径等数据后,再进行电脑精确绘图。 摄影 陈建/人民画报
  2006年至2010年,何毓灵团队在河南安阳发掘了铁三路制骨作坊及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而20世纪50年代,附近还出土了一个铸铜作坊。三个作坊相距不过400米。这几个集中的手工业作坊,让关注人类组织运转的何毓灵产生了思考:当时的统治阶层通过组织、管理手工业生产,尤其是重要的青铜器生产、玉器生产,以此来实现商王的礼制统一。
  商王朝的文化区域、分布范围有限:南北以河南郑州及河北邢台为界,东西以河南濮阳及太行山东麓为界,但它形成了一个以青铜礼器为代表的文化圈,并且周边文明对殷商青铜器所体现的礼制价值观念深为认可。何毓灵说,这也就在实际意义上形成了中华文明共同价值观的雏形。“殷墟青铜礼制使其固化了,而且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文化圈范围,对中原周边产生了核心文化的共同认识与认可。”而同时,这种对核心文化共同的认可,是中华文明历朝历代的追求。在何毓灵看来,中华文明历来崇尚统一、反对分裂,便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
其他文献
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2019年10月22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证古泽今的文明符号  “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性,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可
期刊
2019年10月18日,河南安阳,甲骨文的故乡,由当代甲骨学领军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殷契文渊”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从“半体力劳动”到“人工智能”  登录“殷契文渊”网站,在字形库中选择甲骨字“人”字形,所有包含该字形的402个甲骨片信息就全部显示出来。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革介绍,“殷契文渊
期刊
黄德宽 摄影 马悦  甲骨文的发现对于中国汉字史的价值何在?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看来,甲骨文一方面展示了3000多年前汉字的原始面貌,让现代人甚至比东汉文字学名家许慎更清楚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形态,并纠正了2000多年来汉字字形结构分析的一些错误;而同时,甲骨文能够更好地帮助研究者寻找汉字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甲骨文发现的5年后,孙诒让撰成《契文举例》—
期刊
歼-20依次滑出准备起飞。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  此次空中梯队受阅新型装备多,明星机型悉数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列装后首次参加国庆阅兵的新机型占正式受阅飞机总数的31.6%,且均为中国自主研发,代表了新时代空中整体作战力量,也标志着中国空中力量体系化建设有了质的飞跃。其中,空军歼击机梯队“三剑客”—歼-20、歼
期刊
2019年11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巴西总统博索纳罗主持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出席并合影。摄影 谢环驰/新华社11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雅典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会谈。会谈前,帕夫洛普洛斯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摄影 谢环驰/新华社  相知不以万里远。  习近平主席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
期刊
安徽合肥莲花小学的常规书法课堂上,学生正在临摹“汉”字。 摄影 程兆作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安徽合肥莲花小学将书法作为校本教材,始终把学生书法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自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上线以来,平台里有关书法名家名作鉴赏的内容,引起广大师生的关注。 摄影 程兆  “今天降温,要多穿一点儿。”在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级一班的一堂对外汉语课上,汉语老师周华玲正在给10位来自德国、意大利、乌克兰、俄罗斯、
期刊
黄天树 摄影 马悦  黄天树是当今中国古文字领域影响重大的著名学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时,他采用甲骨断代新说,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甲骨文字体精密分类,并进一步确定每类字体的大致时代即“断代”,逐渐为甲骨学界普遍接受。  2011年,他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开始编纂《甲骨文摹本大系》。全书收录8万余片甲骨摹本,均由编纂者精心摹写,这超过了大型著作《甲骨文合集》收录4万余
期刊
“我的青春年华已经献给党的科教事业,我准备把晚年继续献给这个事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生前这样说。  卢永根毕生致力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高等农业教育,他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因病在广州逝世。  1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3
期刊
亢泽峰 摄影 马悦  从医30多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成果颇丰:创立了中医眼科“瞳神络病”证治体系;投身科研,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20余项;传道授业,培养眼科专业人才。同时,他还热心公益,坚持进行医疗扶贫,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广大不发达地区的百姓。  2004年,亢泽峰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毕业后就被选派去青海挂职,担任青海省卫生厅厅长助理、青海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回想起在青海
期刊
百丈漈入口处。文成县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2.31%。  温州市文成县山水萦绕,诗文蕴藉。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超过70%,有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漈,是浙南重要生态屏障。这里文化厚重、名人辈出,先后诞生了“学为帝师、才称王佐”的千古人豪刘伯温、当代新闻泰斗赵超构等文化名人。而百年华侨史,更让这里形成了独特浓郁的侨乡风情。文成華侨陈爱琴经营的民宿餐厅制作当地特色小吃。 摄影 黄泽西刘基庙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