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要做生产力的释放者,也要做生产力的存储者。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桂生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每个时代都会被烙上清晰的印记,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0世纪应该是钢铁的时代,无坚不摧代表了最强力量,《钢铁侠》的风靡也很好地诠释了人们对英雄的幻想。而现在,这一切都将被打破,小小的塑料慢慢地威胁到钢铁的地位,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每一次材料的变更,都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这次也不会例外。工程塑料,被人们称之为“赛刚”的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然而,我国的工程塑料研发应用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成为许多重大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个背景下,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它从最初的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为专业从事工程塑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基地。它带出了一支我国工程塑料研究开发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人才队伍。它闯出了一条科研和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之路。它立志为实现科技创新、民族富强而努力!
不只是说说而已,杰事杰人用自己的行动向祖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作为新材料领域代表性企业,杰事杰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为客户解决材料应用问题的能力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都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可,并因此获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最具潜力的200家企业之一”、“ 首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和“首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等众多荣誉,更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黑格(Alan•J•Heeger)教授欣然受聘,成为公司董事会特别顾问。杰事杰公司终止了外国材料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它使落后发达国家20年的我国工程塑料技术水平有了大大的提升,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公司实现了销售和资产年增长率均超过190%、年销售额达4.6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跨越式发展。
或许,阅读本文之后,你会对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强国、民族振兴的愿望和实力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企业的竞争优势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其他公司一样,也是从最初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在某一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领头羊。对杰事杰公司来说,企业下面几点的竞争优势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在产品的生产上,杰事杰一贯坚持自己研发应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是占领市场的首要条件;在技术的研发上,杰事杰坚持自主创新,积极面对挑战,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研发投入,这也是公司项目不断产生、技术积累不断成熟的重要保障。
——在机制的设立上,杰事杰内部公开招标确定研发项目组。建立业绩与考核指标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增强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研究项目进展速度明显提高;同时实行的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和竞聘上岗制度,也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增加了管理者的责任感和挑战性,为最大限度发挥优秀人才的能力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在市场的开拓上,杰事杰一贯注重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得技术和市场共同发展。同时形成规模化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遍布十几个大中城市的销售点,不仅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公司最新的产品,还能及时反馈客户信息,真正做到零距离服务。同时在合肥、辽宁等地建立子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解决了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
——在政府的支持上,杰事杰公司自从被入选为上海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关心支持。它承担了国家地方的重要科研项目,起草了一系列国家级行业标准,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企业的领军人物
一艘船如何在狂风大浪中保持正确的航行方向,船长的掌舵尤为重要;公司正如船,要想在商海中恪守信念、不迷失自己,决策者的一言一行往往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桂生博士,正是这么一位统领大局的人物。他1963年出生,1990年3月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毕业,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工程塑料博士。他毕业后留所工作,任课题负责人,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后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受中科院化学所委派,携带八五攻关项目成果,进行上海大众材料国产化工作,期间,创立了杰事杰公司。十几年来,杨桂生博士一直致力于工程塑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尤其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表率,许多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研制的产品打破了外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为中国塑料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山村中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杨桂生博士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完成了“聚烯烃工程塑料”、“玻纤增强ABS”等11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项院市级重大科技项目,获鉴定成果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多篇,填补了中国工程塑料领域的多项空白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的代表人物。
正如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勉励杰事杰董事长杨桂生博士和他的创业团队时说的:“你们的实践代表了一代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让我们看到了科学院高科技产业的希望之路。”
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生产劳动需要创新,社会发展需要创新,科技研究也需要创新。杰事杰公司深谙此道,十几年的发展中时刻把创新作为首要任务,走一条创新之路。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杰事杰公司的今天。那么,杰事杰是如何创新的呢?
第一,建立创新的系统结构。自1992年发展至今,进过17年的摸索,杰事杰公司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建立了中央研究院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机构,同时与高校、研究所共建实验室,与行业专家共建项目研发组织,与知名大客户合建选材系统。这些新型的系统结构使杰事杰公司真正站在了新材料领域的前沿。
第二,建立创新的机制。在杰事杰公司,“没有需求的研发就是犯罪”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从人们切实需要入手,不是盲目模仿国外产品,而是从部件的功能和工况条件入手,对材料进行加工设计,从而实现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替代。这有利于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那些前沿的、具有重大市场前景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逐渐进行产业化,少走弯路,节约成本,体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的高度统一。
第三,建立创新的营销模式。众所周知,产品是否有销路,除了基本的质量外,营销的手段也很重要。杰事杰公司团队的营销手段也体现了一种创新。公司没有一个脱离市场的纯粹的技术人员,也没有不懂技术只顾卖产品的销售者。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公司形成了从市场信息收集到立项、开发、推广的快速反应机制,一个产品从立项到用户认可,一般只用2至3个月的时间。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在意识上接受新材料,到逐步使用新型材料,他们还主动为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开设讲座,进行现场模拟试验,提供“产品+技术”的“捆绑式”服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四,建立创新的发展理念。杨桂生博士认为,高科技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把企业做大才能扩大高科技的影响,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杰事杰公司发挥了自身在工程塑料领域的科研和生产优势,组建了多种资产形式的卫星企业,形成了以杰事杰公司为核心、以资产和技术为纽带、各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同时选择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如汽车行业的上海大众,家电行业的春兰、海尔和科龙,国外的三菱公司等。这些都为杰事杰公司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产生了强劲的市场拉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广阔的舞台。
企业的研发团队
“一枝独秀不是春”。创业之初,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是杨桂生博士的目标,他提出了“万世基业,选材为本”的口号。选材,不仅是选新材料,还是选新人才;不仅是选择,还有培养。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他出席会议、洽谈项目、处理公事;而作为博士生导师,他现在还带着3名博士研究生,科技研究从不松懈。
杨桂生博士把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教育看成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他说:“对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投资是教育,我们要把公司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杰事杰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它为员工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引导员工跟踪世界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为了培养学术骨干,杨桂生博士主动卸任,将公司一位有潜力的青年推上国家核心学术期刊编委的岗位。
杰事杰公司不仅是一家企业,更像一个大实验室、大家庭。在这里面,平均每5人拥有一项发明专利权,而这些发明专利绝大多数已经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市场的导向使知识成果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谋利,所以科技人员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有更大的热情投身于下一步研究中,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发展进步,企业真正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加速器。在杰事杰,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超过80%;中高级管理人员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了40%,其中有在跨国公司任职经历的占32%,形成了工程塑料研究开发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人才高地”。来到杰事杰的优秀人才中,许多就是被这种学术氛围、这种科研发展模式所吸引。
扎实的人才队伍为杰事杰公司的发展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专业从事工程塑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基地,杨桂生博士和他的创业团队也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赞扬。 2001年5月19日,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黑格先生专门造访杰事杰公司并由衷称赞道:“即使在机制十分完善的美国,科学家创业进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也是很难做到的,真没想到,中国的科学家做到了!”他欣然接受成为公司董事会特别顾问,为公司研发的战略提供咨询服务。
“杰出事业杰出人干”,有了这样的理念,同时依附于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杰事杰公司,这些优秀青年必将脱颖而出,不断发挥潜能、超越自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实现未来的梦想。
【专家点评】
创新是新材料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新材料行业里,如果一个企业停止了创新,也就意味着这个企业的生命走到了终点。新材料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汹涌大洋,今天,你开发出了一个新材料,发现了一片蓝海,也许明天,别人就开发出了性能类似的材料,把蓝海变成了厮杀惨烈的红海。新材料领域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不断的创新,企业就会在行业内失去竞争优势。新材料行业里,大家公认的名牌标志就是材料的优良性能,开发出性能超过同类产品的新材料,也就意味着掌握了制胜的法宝。正因为如此,杰事杰从它创立的那天起,就把创新当做企业存在的灵魂。杰事杰公司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新产品研发、科技人员培养和新材料生产的研发体系。企业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并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机构,这在同行业企业中是非常超前和有魄力的。在企业进行新材料自主研发的同时,杰事杰还与多所高校、研究所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与行业专家共同组建项目研发组织,这些联合实验室和研发组织充分地借用了优秀的外脑资源,变闭门研发为开放研发。开放研发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外部的优秀研发人才,更可以及时地了解同行业研发机构的创新动态,保持企业的研发优势。这些灵活的、适合行业特点的新型研发模式使杰事杰公司站在了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前沿。
要进行新材料的研发,就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新型研发人才。在培养创新型新材料研发人才方面,杰事杰也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桂生作为博士生导师,他自己亲自指导3名博士研究生。公司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提供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引导研发人员跟踪世界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为了培养学术骨干,杨桂生还主动卸任,将公司一位青年人才推上国家核心学术期刊编委的岗位。正是这样一种孜孜不倦、海纳百川的人才培养机制使杰事杰形成了一个工程塑料研究开发的“人才高地”。
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人才,还要有好的创新激励机制,才能把创新的所有动力全部发挥出来。有效的研发激励机制是激发研究人员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的发动机。杰事杰实行的内部公开招标确定研发项目组和公司业绩与考核指标相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让科研人员可以分享其研发成果带来的收益,这极大地增强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研究项目进展速度;同时,这种机制也促使科研人员更多地去研发有市场前景的新材料,使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了起来。这些创新激励机制使研究人员的所有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这为企业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正因为具有了创新的意识、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和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使杰事杰公司有力地掌握了创新这个制胜武器,在新材料行业里、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里处于不败之地,实现了企业销售和资产年增长率均超过190%、年销售额4.6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跨越式发展。
【专家简介】曹乃承:北大纵横咨询顾问,北京大学MBA。曾经在几家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有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的新型管理理论——平衡管理,目前正在进行有关研究。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桂生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每个时代都会被烙上清晰的印记,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20世纪应该是钢铁的时代,无坚不摧代表了最强力量,《钢铁侠》的风靡也很好地诠释了人们对英雄的幻想。而现在,这一切都将被打破,小小的塑料慢慢地威胁到钢铁的地位,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每一次材料的变更,都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这次也不会例外。工程塑料,被人们称之为“赛刚”的材料,由于其优良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然而,我国的工程塑料研发应用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成为许多重大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个背景下,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它从最初的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为专业从事工程塑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基地。它带出了一支我国工程塑料研究开发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人才队伍。它闯出了一条科研和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之路。它立志为实现科技创新、民族富强而努力!
不只是说说而已,杰事杰人用自己的行动向祖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作为新材料领域代表性企业,杰事杰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为客户解决材料应用问题的能力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都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可,并因此获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最具潜力的200家企业之一”、“ 首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和“首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等众多荣誉,更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黑格(Alan•J•Heeger)教授欣然受聘,成为公司董事会特别顾问。杰事杰公司终止了外国材料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它使落后发达国家20年的我国工程塑料技术水平有了大大的提升,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公司实现了销售和资产年增长率均超过190%、年销售额达4.6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跨越式发展。
或许,阅读本文之后,你会对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强国、民族振兴的愿望和实力会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企业的竞争优势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其他公司一样,也是从最初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在某一行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领头羊。对杰事杰公司来说,企业下面几点的竞争优势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在产品的生产上,杰事杰一贯坚持自己研发应用,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是占领市场的首要条件;在技术的研发上,杰事杰坚持自主创新,积极面对挑战,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研发投入,这也是公司项目不断产生、技术积累不断成熟的重要保障。
——在机制的设立上,杰事杰内部公开招标确定研发项目组。建立业绩与考核指标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增强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研究项目进展速度明显提高;同时实行的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和竞聘上岗制度,也激发了员工的潜能,增加了管理者的责任感和挑战性,为最大限度发挥优秀人才的能力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在市场的开拓上,杰事杰一贯注重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得技术和市场共同发展。同时形成规模化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遍布十几个大中城市的销售点,不仅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公司最新的产品,还能及时反馈客户信息,真正做到零距离服务。同时在合肥、辽宁等地建立子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解决了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
——在政府的支持上,杰事杰公司自从被入选为上海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以来,一直受到各界的关心支持。它承担了国家地方的重要科研项目,起草了一系列国家级行业标准,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企业的领军人物
一艘船如何在狂风大浪中保持正确的航行方向,船长的掌舵尤为重要;公司正如船,要想在商海中恪守信念、不迷失自己,决策者的一言一行往往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桂生博士,正是这么一位统领大局的人物。他1963年出生,1990年3月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毕业,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工程塑料博士。他毕业后留所工作,任课题负责人,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后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受中科院化学所委派,携带八五攻关项目成果,进行上海大众材料国产化工作,期间,创立了杰事杰公司。十几年来,杨桂生博士一直致力于工程塑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尤其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表率,许多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研制的产品打破了外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垄断,为中国塑料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山村中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杨桂生博士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完成了“聚烯烃工程塑料”、“玻纤增强ABS”等11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项院市级重大科技项目,获鉴定成果2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0多篇,填补了中国工程塑料领域的多项空白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工程塑料行业的代表人物。
正如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勉励杰事杰董事长杨桂生博士和他的创业团队时说的:“你们的实践代表了一代年轻人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让我们看到了科学院高科技产业的希望之路。”
企业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生产劳动需要创新,社会发展需要创新,科技研究也需要创新。杰事杰公司深谙此道,十几年的发展中时刻把创新作为首要任务,走一条创新之路。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杰事杰公司的今天。那么,杰事杰是如何创新的呢?
第一,建立创新的系统结构。自1992年发展至今,进过17年的摸索,杰事杰公司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发体系,建立了中央研究院作为公司科技创新的核心机构,同时与高校、研究所共建实验室,与行业专家共建项目研发组织,与知名大客户合建选材系统。这些新型的系统结构使杰事杰公司真正站在了新材料领域的前沿。
第二,建立创新的机制。在杰事杰公司,“没有需求的研发就是犯罪”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公司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机制,从人们切实需要入手,不是盲目模仿国外产品,而是从部件的功能和工况条件入手,对材料进行加工设计,从而实现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替代。这有利于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有利于那些前沿的、具有重大市场前景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逐渐进行产业化,少走弯路,节约成本,体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的高度统一。
第三,建立创新的营销模式。众所周知,产品是否有销路,除了基本的质量外,营销的手段也很重要。杰事杰公司团队的营销手段也体现了一种创新。公司没有一个脱离市场的纯粹的技术人员,也没有不懂技术只顾卖产品的销售者。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公司形成了从市场信息收集到立项、开发、推广的快速反应机制,一个产品从立项到用户认可,一般只用2至3个月的时间。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在意识上接受新材料,到逐步使用新型材料,他们还主动为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开设讲座,进行现场模拟试验,提供“产品+技术”的“捆绑式”服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第四,建立创新的发展理念。杨桂生博士认为,高科技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把企业做大才能扩大高科技的影响,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杰事杰公司发挥了自身在工程塑料领域的科研和生产优势,组建了多种资产形式的卫星企业,形成了以杰事杰公司为核心、以资产和技术为纽带、各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化模式;同时选择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合作伙伴,如汽车行业的上海大众,家电行业的春兰、海尔和科龙,国外的三菱公司等。这些都为杰事杰公司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产生了强劲的市场拉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广阔的舞台。
企业的研发团队
“一枝独秀不是春”。创业之初,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是杨桂生博士的目标,他提出了“万世基业,选材为本”的口号。选材,不仅是选新材料,还是选新人才;不仅是选择,还有培养。作为企业的负责人,他出席会议、洽谈项目、处理公事;而作为博士生导师,他现在还带着3名博士研究生,科技研究从不松懈。
杨桂生博士把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教育看成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他说:“对年轻人而言最重要的投资是教育,我们要把公司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杰事杰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它为员工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引导员工跟踪世界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为了培养学术骨干,杨桂生博士主动卸任,将公司一位有潜力的青年推上国家核心学术期刊编委的岗位。
杰事杰公司不仅是一家企业,更像一个大实验室、大家庭。在这里面,平均每5人拥有一项发明专利权,而这些发明专利绝大多数已经被应用到实践当中。市场的导向使知识成果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谋利,所以科技人员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有更大的热情投身于下一步研究中,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发展进步,企业真正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加速器。在杰事杰,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超过80%;中高级管理人员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了40%,其中有在跨国公司任职经历的占32%,形成了工程塑料研究开发和高科技产业化的“人才高地”。来到杰事杰的优秀人才中,许多就是被这种学术氛围、这种科研发展模式所吸引。
扎实的人才队伍为杰事杰公司的发展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专业从事工程塑料研发和产业化的基地,杨桂生博士和他的创业团队也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赞扬。 2001年5月19日,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黑格先生专门造访杰事杰公司并由衷称赞道:“即使在机制十分完善的美国,科学家创业进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也是很难做到的,真没想到,中国的科学家做到了!”他欣然接受成为公司董事会特别顾问,为公司研发的战略提供咨询服务。
“杰出事业杰出人干”,有了这样的理念,同时依附于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杰事杰公司,这些优秀青年必将脱颖而出,不断发挥潜能、超越自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实现未来的梦想。
【专家点评】
创新是新材料企业成长的不竭动力
在新材料行业里,如果一个企业停止了创新,也就意味着这个企业的生命走到了终点。新材料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汹涌大洋,今天,你开发出了一个新材料,发现了一片蓝海,也许明天,别人就开发出了性能类似的材料,把蓝海变成了厮杀惨烈的红海。新材料领域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不断的创新,企业就会在行业内失去竞争优势。新材料行业里,大家公认的名牌标志就是材料的优良性能,开发出性能超过同类产品的新材料,也就意味着掌握了制胜的法宝。正因为如此,杰事杰从它创立的那天起,就把创新当做企业存在的灵魂。杰事杰公司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新产品研发、科技人员培养和新材料生产的研发体系。企业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并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机构,这在同行业企业中是非常超前和有魄力的。在企业进行新材料自主研发的同时,杰事杰还与多所高校、研究所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与行业专家共同组建项目研发组织,这些联合实验室和研发组织充分地借用了优秀的外脑资源,变闭门研发为开放研发。开放研发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外部的优秀研发人才,更可以及时地了解同行业研发机构的创新动态,保持企业的研发优势。这些灵活的、适合行业特点的新型研发模式使杰事杰公司站在了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前沿。
要进行新材料的研发,就离不开高素质的创新型研发人才。在培养创新型新材料研发人才方面,杰事杰也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桂生作为博士生导师,他自己亲自指导3名博士研究生。公司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提供国内外培训、学术交流的机会,引导研发人员跟踪世界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为了培养学术骨干,杨桂生还主动卸任,将公司一位青年人才推上国家核心学术期刊编委的岗位。正是这样一种孜孜不倦、海纳百川的人才培养机制使杰事杰形成了一个工程塑料研究开发的“人才高地”。
有了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人才,还要有好的创新激励机制,才能把创新的所有动力全部发挥出来。有效的研发激励机制是激发研究人员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的发动机。杰事杰实行的内部公开招标确定研发项目组和公司业绩与考核指标相结合的科研管理机制,让科研人员可以分享其研发成果带来的收益,这极大地增强了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了研究项目进展速度;同时,这种机制也促使科研人员更多地去研发有市场前景的新材料,使产品研发与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了起来。这些创新激励机制使研究人员的所有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这为企业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正因为具有了创新的意识、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和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使杰事杰公司有力地掌握了创新这个制胜武器,在新材料行业里、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里处于不败之地,实现了企业销售和资产年增长率均超过190%、年销售额4.6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的跨越式发展。
【专家简介】曹乃承:北大纵横咨询顾问,北京大学MBA。曾经在几家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有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文化特色和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的新型管理理论——平衡管理,目前正在进行有关研究。